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和她的丈夫沈复

顾城的小说《英儿》里,提起过《浮生六记》,因为那里面有个女人芸娘,和小说里的雷米一样,不介意另外一个女人走入她与丈夫的二人世界,芸娘还热情高涨地帮丈夫纳妾,与美貌的雏妓互通款曲。

小说里的意思是:其实这样也可以。这种强调,已经有现代文人道德的迟疑,再朝前推一点,文人的说法是:其实这样多好啊!他们对芸娘如此的热爱与敬仰,一而再再而三地表彰她,帮她招来后世女权主义者的非议。

世界是由误会组成的。无论是表彰,还是非议,都与清代女子芸娘无关。如果你愿意了解她到底是什么想的,就应该远离那些典型事件,研究她生活的细枝末节,后者常常比前者更能表现真相。

好在,关于芸娘的细节,有不少被记录下来。

芸娘的事迹见于她丈夫沈复的大作《浮生六记》,在这里让我先向他致敬,很少有男人花那么多笔墨去描述妻子活泼的性情而不是美好的德行。

在沈复的笔下,芸娘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女子啊,她热爱自然,流连于风花雪月;喜欢交朋友,闺蜜众多而且大多生动有趣;闲来也会和老公斗斗嘴,可惜温厚的性情使她常常处于下风;见到美好的事物便如醉如痴,和妓女憨园的一场情缘就可以归为此类。

沈复有个表妹婿,讨了个漂亮的妾,得意洋洋地跟大伙炫耀,搁那时,就跟现在的男人买了个新款的手机似的。芸娘却不以为然,品评曰:“美则美矣,韵犹未矣。那位表妹婿正在兴头上,被浇了这么一瓢冷水,自然很不爽,就说,那将来你要是为你丈夫讨小老婆,一定是“美而韵者”了?

这话很有些揶揄意味,芸娘两口子都不是会过日子的人,他们那点家底,上哪儿娶一个“美而韵”的妾?偏偏芸娘就大言不惭地说,那是当然!后来她偶尔见到妓女憨园,后者亭亭玉立,恰如“一泓秋水照人寒”,芸娘一下子被她打动,下定决心替丈夫把她娶回家。

芸娘的做法似不可理喻,那是因为她的婚姻本来就在常理之外。在那个年代里,做个好男人成本极低,《十八春》里的薛仁贵,把妻子丢在家里十八年,都还是众人眼里的好男人。要是能够举案齐眉,两口子客客气气,像贾政与王夫人那样,就足以做大众楷模,所以,婚内孤单,在当时非常普遍,而且,时人还觉得很有审美性,写了无数的闺怨诗来咏诵不已,他们喜欢一个女人像绣架上的花鸟那么寂寞。

沈复和芸娘的婚姻却不是这样。芸娘起初也曾是缄默而拘泥于礼教的女子,沈复想方设法逗她说话;芸娘迂腐,沈复若为她整袖递巾,她必站起来说:“得罪”、“岂敢”,沈复笑话她说:

“你想用礼教束缚我吗?礼多必诈!”一番玩笑下来,“岂敢”、“得罪”竟成夫妻间打趣的语助词。

他们结婚二十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这些生活小节,其他的夫妻间或许也有。但沈复鼓动芸娘女扮男装随他游水仙庙,实在是仗义之极。那水仙庙是繁华的所在:“回廊曲折,小有园亭。每逢神诞,众姓各认一落,密悬一式之玻璃灯,中设宝座,旁列瓶几,插花陈设,以较胜负。日惟演戏,夜则参差高下,插烛于瓶花间,名曰“花照”。花光好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司事者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观者如蚁集,檐下皆设栏为限。”

芸娘很向往,又苦于自己是个女子而不能至,沈复就怂恿她穿上自己的衣服,戴上自己的帽子,脚着蝴蝶履,做拱手阔步状。其间芸娘几番迟疑,沈复强挽之而去。不消说,那一晚芸娘非常的快乐,观灯赏花的快乐之外,还有小小地逾礼而生出来的自由的快乐,而这,是她那不肯将她束缚在朱门之内的丈夫所给予的。

芸娘因此逐渐豪阔大方,她原本是薛宝钗的范儿,逐渐被沈复挖掘出史湘云的风采,沈复帮她挖掘出很多作为“人”而不只是“妇人”的快乐。真正的爱,就是这样,不是愿意给你更多,而是愿意带你领略更多,帮你变成一个更善于体验生命乐趣的人。

古往今来的那些丈夫们,未必不爱他的妻子,只是若那爱必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不能与他无谓的安全感冲突。更多的时候,他们将妻子作为一个宠物、一个合作者来爱,将对方打造成自己需要的样子。就像娜拉的丈夫,他们总是搞不懂,一个宠物、一个合作者,为什么还会有寂寞这种体验。

沈复与他们不同。我若是芸娘,也要回馈于同等的仗义。在那个年代里,纳妾是合理之事,但妻子们皆反感,因为这与自己的利益冲突。即使因不得已的原因,帮丈夫弄个女人来家,也多半是选好控制的良家女子。

芸娘却不同,沈复待她,未曾有一点私心余地,她对沈复,亦是不遗余力,夫妻多年成兄弟,她一定要为他觅一个“美而韵”的佳人——说下大天来,男人都是不拒绝美女的,在纳妾成常态的时代里,芸娘并不需要沈复为婚姻而存天理灭人欲。她不介意分享,而且,让我说句三观不太正的话吧,我也觉得,分享,亦好过孤单。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芸娘骨子里亦有不同寻常的热情与浪漫,她喜欢美景、美文、美人,看到憨园,就像贾宝玉看见那个红衣少女,想着怎么把她弄到自己家里就好了。芸娘愿意想像三个美好的人共同生活的图景,浪漫的人执迷于生命中形形色色的美,对于有可能带来的危害,从来不愿意多想。

她热情高涨,以她自己方式,结交憨园,居然真的将憨园说动,口头上答应了她。 打那以后,她每天张口闭口全是憨园,面对这种可爱的喋喋不休,沈三白也只有啼笑皆非的份吧。但是,她的热情终究不能改变世间规则,憨园的母亲不答应,将美貌的女儿另嫁有钱人。

芸娘为此大病一场,后来她公公用这件事做借口,将她撵出家门,她一生的颠沛流离都是以此而起。她想不通憨园的薄情,多少年之后,她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还是“憨园负我”,对于深情而单纯的她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嘲弄。

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他说这话,倒不是为了表彰那狗屁的“不妒”美德,她的一切行为,都不可以做世俗之内的解释,而更像《红楼梦》里的女子,万般惊世骇俗,都出自烂漫天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她是一个终生保持少女风貌的女人。

少女和妇女的区别在哪里?我觉得是警惕与禁忌,当一个女子开始有所警惕,懂得规避生活中的各种禁忌时,她就是在朝妇女转型了。像芸娘这样的女子,她的字典里永远不会有这两个词出现,总是听凭心灵的指引,按照直觉行事,即使满面风霜,脸上的笑容依然像少女一般透明。在普遍紧张兮兮的古代社会里,这种轻盈的姿态自然要遭到阻挡,于是,她们的脚步变得跌跌撞撞。清代女子芸娘的一生,就可以视做一场受阻的舞蹈。

顾城的小说《英儿》里,提起过《浮生六记》,因为那里面有个女人芸娘,和小说里的雷米一样,不介意另外一个女人走入她与丈夫的二人世界,芸娘还热情高涨地帮丈夫纳妾,与美貌的雏妓互通款曲。

小说里的意思是:其实这样也可以。这种强调,已经有现代文人道德的迟疑,再朝前推一点,文人的说法是:其实这样多好啊!他们对芸娘如此的热爱与敬仰,一而再再而三地表彰她,帮她招来后世女权主义者的非议。

世界是由误会组成的。无论是表彰,还是非议,都与清代女子芸娘无关。如果你愿意了解她到底是什么想的,就应该远离那些典型事件,研究她生活的细枝末节,后者常常比前者更能表现真相。

好在,关于芸娘的细节,有不少被记录下来。

芸娘的事迹见于她丈夫沈复的大作《浮生六记》,在这里让我先向他致敬,很少有男人花那么多笔墨去描述妻子活泼的性情而不是美好的德行。

在沈复的笔下,芸娘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女子啊,她热爱自然,流连于风花雪月;喜欢交朋友,闺蜜众多而且大多生动有趣;闲来也会和老公斗斗嘴,可惜温厚的性情使她常常处于下风;见到美好的事物便如醉如痴,和妓女憨园的一场情缘就可以归为此类。

沈复有个表妹婿,讨了个漂亮的妾,得意洋洋地跟大伙炫耀,搁那时,就跟现在的男人买了个新款的手机似的。芸娘却不以为然,品评曰:“美则美矣,韵犹未矣。那位表妹婿正在兴头上,被浇了这么一瓢冷水,自然很不爽,就说,那将来你要是为你丈夫讨小老婆,一定是“美而韵者”了?

这话很有些揶揄意味,芸娘两口子都不是会过日子的人,他们那点家底,上哪儿娶一个“美而韵”的妾?偏偏芸娘就大言不惭地说,那是当然!后来她偶尔见到妓女憨园,后者亭亭玉立,恰如“一泓秋水照人寒”,芸娘一下子被她打动,下定决心替丈夫把她娶回家。

芸娘的做法似不可理喻,那是因为她的婚姻本来就在常理之外。在那个年代里,做个好男人成本极低,《十八春》里的薛仁贵,把妻子丢在家里十八年,都还是众人眼里的好男人。要是能够举案齐眉,两口子客客气气,像贾政与王夫人那样,就足以做大众楷模,所以,婚内孤单,在当时非常普遍,而且,时人还觉得很有审美性,写了无数的闺怨诗来咏诵不已,他们喜欢一个女人像绣架上的花鸟那么寂寞。

沈复和芸娘的婚姻却不是这样。芸娘起初也曾是缄默而拘泥于礼教的女子,沈复想方设法逗她说话;芸娘迂腐,沈复若为她整袖递巾,她必站起来说:“得罪”、“岂敢”,沈复笑话她说:

“你想用礼教束缚我吗?礼多必诈!”一番玩笑下来,“岂敢”、“得罪”竟成夫妻间打趣的语助词。

他们结婚二十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这些生活小节,其他的夫妻间或许也有。但沈复鼓动芸娘女扮男装随他游水仙庙,实在是仗义之极。那水仙庙是繁华的所在:“回廊曲折,小有园亭。每逢神诞,众姓各认一落,密悬一式之玻璃灯,中设宝座,旁列瓶几,插花陈设,以较胜负。日惟演戏,夜则参差高下,插烛于瓶花间,名曰“花照”。花光好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司事者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观者如蚁集,檐下皆设栏为限。”

芸娘很向往,又苦于自己是个女子而不能至,沈复就怂恿她穿上自己的衣服,戴上自己的帽子,脚着蝴蝶履,做拱手阔步状。其间芸娘几番迟疑,沈复强挽之而去。不消说,那一晚芸娘非常的快乐,观灯赏花的快乐之外,还有小小地逾礼而生出来的自由的快乐,而这,是她那不肯将她束缚在朱门之内的丈夫所给予的。

芸娘因此逐渐豪阔大方,她原本是薛宝钗的范儿,逐渐被沈复挖掘出史湘云的风采,沈复帮她挖掘出很多作为“人”而不只是“妇人”的快乐。真正的爱,就是这样,不是愿意给你更多,而是愿意带你领略更多,帮你变成一个更善于体验生命乐趣的人。

古往今来的那些丈夫们,未必不爱他的妻子,只是若那爱必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不能与他无谓的安全感冲突。更多的时候,他们将妻子作为一个宠物、一个合作者来爱,将对方打造成自己需要的样子。就像娜拉的丈夫,他们总是搞不懂,一个宠物、一个合作者,为什么还会有寂寞这种体验。

沈复与他们不同。我若是芸娘,也要回馈于同等的仗义。在那个年代里,纳妾是合理之事,但妻子们皆反感,因为这与自己的利益冲突。即使因不得已的原因,帮丈夫弄个女人来家,也多半是选好控制的良家女子。

芸娘却不同,沈复待她,未曾有一点私心余地,她对沈复,亦是不遗余力,夫妻多年成兄弟,她一定要为他觅一个“美而韵”的佳人——说下大天来,男人都是不拒绝美女的,在纳妾成常态的时代里,芸娘并不需要沈复为婚姻而存天理灭人欲。她不介意分享,而且,让我说句三观不太正的话吧,我也觉得,分享,亦好过孤单。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芸娘骨子里亦有不同寻常的热情与浪漫,她喜欢美景、美文、美人,看到憨园,就像贾宝玉看见那个红衣少女,想着怎么把她弄到自己家里就好了。芸娘愿意想像三个美好的人共同生活的图景,浪漫的人执迷于生命中形形色色的美,对于有可能带来的危害,从来不愿意多想。

她热情高涨,以她自己方式,结交憨园,居然真的将憨园说动,口头上答应了她。 打那以后,她每天张口闭口全是憨园,面对这种可爱的喋喋不休,沈三白也只有啼笑皆非的份吧。但是,她的热情终究不能改变世间规则,憨园的母亲不答应,将美貌的女儿另嫁有钱人。

芸娘为此大病一场,后来她公公用这件事做借口,将她撵出家门,她一生的颠沛流离都是以此而起。她想不通憨园的薄情,多少年之后,她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还是“憨园负我”,对于深情而单纯的她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嘲弄。

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他说这话,倒不是为了表彰那狗屁的“不妒”美德,她的一切行为,都不可以做世俗之内的解释,而更像《红楼梦》里的女子,万般惊世骇俗,都出自烂漫天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她是一个终生保持少女风貌的女人。

少女和妇女的区别在哪里?我觉得是警惕与禁忌,当一个女子开始有所警惕,懂得规避生活中的各种禁忌时,她就是在朝妇女转型了。像芸娘这样的女子,她的字典里永远不会有这两个词出现,总是听凭心灵的指引,按照直觉行事,即使满面风霜,脸上的笑容依然像少女一般透明。在普遍紧张兮兮的古代社会里,这种轻盈的姿态自然要遭到阻挡,于是,她们的脚步变得跌跌撞撞。清代女子芸娘的一生,就可以视做一场受阻的舞蹈。


相关文章

  • 沈复与[浮生六记]评记(教师中心稿)
  • 沈复与<浮生六记>评记铜山县大许镇太山中学       赵彦甫沈复(1763- ?)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 ...查看


  • 读后感干校六记卑微是最好的隐身
  • 读后感:<干校六记>卑微是最好的隐身 "读杨绛散文犹如品茗,还魂回甘,越读兴味越佳.<干校六记>写下放干校的生活纪实,不自怜自怨反小趣丛生,文字雅洁,读过难忘.<将饮茶>写(杨绛)父亲.姑母.丈 ...查看


  • 温暖的情怀与冷艳的气质
  • 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60年代出生的迟子建与70年代出生的朱文颖无疑是两个标志性的人物,前者是中生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后者则是新生代女作家的佼佼者.因为人生经验.审美趣味.艺术修养以及小说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二人的小说在思想追求和艺术风格上均具 ...查看


  • 语文手抄报资料:超尘脱俗的钱钟书伉俪
  • 中国的名人谱里不乏珠联璧合的夫妇,其中大学者钱钟书与夫人杨绛,当属天设地造的结合.夏衍老曾赞叹道:"这真是一对特殊的人物!"北京的新闻界或许最领教他们立身处世的特殊:他们从来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竟蜗居书 ...查看


  • 说沈复的_浮生六记_
  • 说沈复的<浮生六记> □程小青 (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福建福州350014) [摘 要] 沈复虽然不过是一介布衣,其所作<浮生六记>篇幅不大,没有一般小说那样的故事情节,却因 其特殊的视角.别致的笔触和诗性的语言 ...查看


  •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02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 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 ...查看


  • 做一个有趣的人
  • 女友小禾闲来无事,喜欢摆弄有趣的小创意.初春,我去她的小窝,她兴奋地告诉我:"玻璃杯里养的白菜花开了,这要谢谢孙犁先生<菜花>一文给的启示."小禾从菜场买回一棵白菜,菜叶吃掉后,把根部放到大口玻璃杯里,就等着 ...查看


  • 杨绛:[一百岁感言]及读后感
  • 昨天的博文<你想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吗?>说到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爱情,文章本意是不要去拿别人的爱情和婚姻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因为和比自己强的"比"是人生的大不幸!我们应该和比自己强的"学 ...查看


  • 于丹: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
  • 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 12月18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国之崛起 因教而变>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国内知名教育学者.学校校长.以及教育产业人士汇聚一堂,并发表了精彩观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女士在演讲中呼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