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题型,也是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读不懂文言文,即使读出了大概意思,也很难将后面的题目做对。在文言文阅读中,语法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要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结合教材整理语法知识,同时还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语法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4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一般是选择题、翻译题、断句题等几个类型,无论是哪个类型的题目,都需要了解诸多的语法知识。学习文言文缺少不了语法知识,语法是文言文学习中无法避开的内容。然而,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更为注重讲解文言文的句子意思或者文章内容,忽视了语法教学,而学生也对语法学习不感兴趣,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语法漏洞现象严重,一些高中生甚至对名词作状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这些最基本的句式都搞不清楚。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出改变,通过多种改革创新文言文语法教学,将语法教学提上日程。 一、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 语法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很多教师感觉到语法教学深不可测,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便可如庖丁解牛,掌控全局。比如,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从字词入手,找出通假字、易混淆字、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将其进行归类,然后延伸至其他文章中。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初中、高中所学的文言文已经有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举出例子,这样既可以回顾前面的知识,也可以巩固当下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比如,教学《荀子・劝学》时,有一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一个典型的“名词+之+形容词”句式,“之”字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类似用法的“之”。很快,学生举出了几个例子:“马之千里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再让学生举几个不同“之”字用法的例子,学生又回想之前学过的,举出了几个例子:“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吾欲之南海,何如”“之二虫又何知”。这几个例子中,“之”字的用法都不同,学生通过回顾了解了“之”的众多用法,也复习了很多句子。 二、结合教材,进行语法知识整理 高考中关于文言文知识的考查,都是来自教材的,尤其是一些实词解释和特殊句式,都是在教材中出现过的。因此,文言文语法教学要结合教材进行,要对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只要将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完整地整理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复习和巩固,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语法知识考查就可以破解,就可以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与解读。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可以对其进行以下语法知识整理。 1.掌握实词:贰、鄙、许、阙、微、敝。 2.掌握重要的虚词:以、而、焉。 3.掌握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越国以鄙远;⑤朝济而夕设版焉;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掌握本文的通假字: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共其乏困;③何厌之有;④秦伯说;⑤失其所与,不知。 5.掌握古今异义词语: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亦去之。 6.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是寡人之过也。 这些知识都掌握之后,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就会有一个更为系统的全面的认知。 三、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多做练习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言文语法知识。但是如果练习多而杂,不仅无法使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还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丧失兴趣。为此,教师应该精心筛选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比如,可以布置一些整理的练习,将本册所学文言文中的倒装用法、词类活用等整理出来;可以布置一些高考试卷中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增强语法知识的实战练习;还可以将学生的常见语法错误集合起来,进行纠错练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学教师不是语言学家,也不必细致缜密地讲解语法理论和与课文无关的古人文法习惯,而是要紧密联系课文实际和学生的基础、实际需要来讲语法,做到精而不滥,深浅有度,有时候只要点到为止;经常要以课文中学过的字词句为例,而不必引证超界和过多;要以学生能理解为前提,而不可攀高求全;要做到收放有度,而不可漫无边际甚至炫耀多知。 语法教学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语法教学策略,活学活用,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结合教材,进行语法知识整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改善文言文语法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效率。 (责任编辑陈剑平)
[摘要]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题型,也是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读不懂文言文,即使读出了大概意思,也很难将后面的题目做对。在文言文阅读中,语法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要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结合教材整理语法知识,同时还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语法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4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一般是选择题、翻译题、断句题等几个类型,无论是哪个类型的题目,都需要了解诸多的语法知识。学习文言文缺少不了语法知识,语法是文言文学习中无法避开的内容。然而,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更为注重讲解文言文的句子意思或者文章内容,忽视了语法教学,而学生也对语法学习不感兴趣,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语法漏洞现象严重,一些高中生甚至对名词作状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这些最基本的句式都搞不清楚。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出改变,通过多种改革创新文言文语法教学,将语法教学提上日程。 一、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 语法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很多教师感觉到语法教学深不可测,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便可如庖丁解牛,掌控全局。比如,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从字词入手,找出通假字、易混淆字、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将其进行归类,然后延伸至其他文章中。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初中、高中所学的文言文已经有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举出例子,这样既可以回顾前面的知识,也可以巩固当下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比如,教学《荀子・劝学》时,有一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一个典型的“名词+之+形容词”句式,“之”字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类似用法的“之”。很快,学生举出了几个例子:“马之千里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再让学生举几个不同“之”字用法的例子,学生又回想之前学过的,举出了几个例子:“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吾欲之南海,何如”“之二虫又何知”。这几个例子中,“之”字的用法都不同,学生通过回顾了解了“之”的众多用法,也复习了很多句子。 二、结合教材,进行语法知识整理 高考中关于文言文知识的考查,都是来自教材的,尤其是一些实词解释和特殊句式,都是在教材中出现过的。因此,文言文语法教学要结合教材进行,要对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只要将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完整地整理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复习和巩固,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语法知识考查就可以破解,就可以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与解读。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可以对其进行以下语法知识整理。 1.掌握实词:贰、鄙、许、阙、微、敝。 2.掌握重要的虚词:以、而、焉。 3.掌握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越国以鄙远;⑤朝济而夕设版焉;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掌握本文的通假字: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共其乏困;③何厌之有;④秦伯说;⑤失其所与,不知。 5.掌握古今异义词语: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亦去之。 6.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是寡人之过也。 这些知识都掌握之后,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就会有一个更为系统的全面的认知。 三、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多做练习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言文语法知识。但是如果练习多而杂,不仅无法使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还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丧失兴趣。为此,教师应该精心筛选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比如,可以布置一些整理的练习,将本册所学文言文中的倒装用法、词类活用等整理出来;可以布置一些高考试卷中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增强语法知识的实战练习;还可以将学生的常见语法错误集合起来,进行纠错练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学教师不是语言学家,也不必细致缜密地讲解语法理论和与课文无关的古人文法习惯,而是要紧密联系课文实际和学生的基础、实际需要来讲语法,做到精而不滥,深浅有度,有时候只要点到为止;经常要以课文中学过的字词句为例,而不必引证超界和过多;要以学生能理解为前提,而不可攀高求全;要做到收放有度,而不可漫无边际甚至炫耀多知。 语法教学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语法教学策略,活学活用,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结合教材,进行语法知识整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改善文言文语法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效率。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