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观后感
这次选修美术鉴赏课程,老师期中作业是让我们去一次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一次。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去过博物馆,因为上大学的缘故现在离广州特别近,所以趁着周末就搭车出了省城去参观博物馆。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就献给了广东省博物馆。幸好有老师的叮嘱才没有错去了广州市博物馆,据说在越秀公园镇海楼的广州市博物馆藏品少,价值低,所以我这次去的是的的确确的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在珠江新城,是广东省博物馆西面是广州歌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旅游公园相望。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构成了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都是它的地理位置,我也是从百度百科照搬过来的。除了它的地理位置之外,我看到广东省博物馆的馆体本身很有特色,查资料后得知它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给展示藏品提供了便利。方便内部空间的任意组合,对展示空间有很强的可塑性。我觉得从外表看博物馆就觉得很震撼很壮观,觉得不说里面的藏品,光是建筑的设计就非常有看点,我的目光都被博物馆的设计吸引住了,我是白天去的博物馆,我看网上的图片其实晚上的博物馆在亮灯的时候更加漂亮,那种奇异的建筑设计真的好令人心生敬佩,可能给我的感觉就像看到了毕加索的画一样很神奇。进入大堂的时候也很惊喜,因为有种金碧辉煌的感觉,很大很舒服。
在二楼凭学生证换票后我们进入了展馆,跟平常古色古香的博物馆不一样,现代化展馆气息迎面而来。包括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自然资源陈列、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等几大基本陈列,全面反映广东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自然变迁与发展等方向的情况。在展厅里,我有听到一位讲解员她正在介绍广东的传统文化:广州人的龙舟,雷州人的陶画,潮汕人的功夫茶,客家人的围屋„„我最喜欢的是“野生动物展厅。”这里的布置和像真的动物园一样。我先是看到许多陆地上的动物,例如:丛林里的狗熊、枝头上的喜鹊、溪边的鸳鸯、麦田里的大雁和草原上的山羊,还有下山的猛虎、树上的蟒蛇等。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展厅了,因为我自己喜欢动物,特别喜欢可爱的东西,所以我在这个展厅逗留的时间最久了,看起来也没有那么
深奥历史感那么浓郁。
在博物馆中,我注意到温度基本没有变化,除了从门口进来时候的温度变化较大外,整个参观过程下来感觉不到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这种温度变化对于博物馆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博物馆中的藏品比如古画、陶瓷器彩绘,这些对于温度湿度都有很强的要求,忽高忽低的温度会造成色彩变化甚至消失。我了解到广东博物馆这方面做得很好,为完整地保护好文物,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智能化系统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实行建筑智能化管理和文物库房恒温恒湿运行。其智能化系统监控到馆内的动力、电源、照明、通信、停车、出入等方方面面,无论馆外的天气如何风雨变幻,馆内的人流怎样流动频繁,博物馆内将始终是一个几乎恒温恒湿的环境。在馆内搭建出个性化的智能化系统,保持博物馆内始终为一个几乎恒温恒湿的环境,对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这个建筑物——广东博物馆,是一座广东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我觉得这一次参观博物馆,不单单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是要多谢老师让我有了这个机会去参观博物馆,不然就算我读到大学毕业,可能都不会去一次这个博物馆,我反而觉得它比广州很多景点想中山纪念堂等等的地方有趣多了,下次也会推荐同学朋友们去。
广东省博物馆观后感
这次选修美术鉴赏课程,老师期中作业是让我们去一次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一次。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去过博物馆,因为上大学的缘故现在离广州特别近,所以趁着周末就搭车出了省城去参观博物馆。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就献给了广东省博物馆。幸好有老师的叮嘱才没有错去了广州市博物馆,据说在越秀公园镇海楼的广州市博物馆藏品少,价值低,所以我这次去的是的的确确的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在珠江新城,是广东省博物馆西面是广州歌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旅游公园相望。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构成了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都是它的地理位置,我也是从百度百科照搬过来的。除了它的地理位置之外,我看到广东省博物馆的馆体本身很有特色,查资料后得知它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给展示藏品提供了便利。方便内部空间的任意组合,对展示空间有很强的可塑性。我觉得从外表看博物馆就觉得很震撼很壮观,觉得不说里面的藏品,光是建筑的设计就非常有看点,我的目光都被博物馆的设计吸引住了,我是白天去的博物馆,我看网上的图片其实晚上的博物馆在亮灯的时候更加漂亮,那种奇异的建筑设计真的好令人心生敬佩,可能给我的感觉就像看到了毕加索的画一样很神奇。进入大堂的时候也很惊喜,因为有种金碧辉煌的感觉,很大很舒服。
在二楼凭学生证换票后我们进入了展馆,跟平常古色古香的博物馆不一样,现代化展馆气息迎面而来。包括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自然资源陈列、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等几大基本陈列,全面反映广东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自然变迁与发展等方向的情况。在展厅里,我有听到一位讲解员她正在介绍广东的传统文化:广州人的龙舟,雷州人的陶画,潮汕人的功夫茶,客家人的围屋„„我最喜欢的是“野生动物展厅。”这里的布置和像真的动物园一样。我先是看到许多陆地上的动物,例如:丛林里的狗熊、枝头上的喜鹊、溪边的鸳鸯、麦田里的大雁和草原上的山羊,还有下山的猛虎、树上的蟒蛇等。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展厅了,因为我自己喜欢动物,特别喜欢可爱的东西,所以我在这个展厅逗留的时间最久了,看起来也没有那么
深奥历史感那么浓郁。
在博物馆中,我注意到温度基本没有变化,除了从门口进来时候的温度变化较大外,整个参观过程下来感觉不到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这种温度变化对于博物馆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博物馆中的藏品比如古画、陶瓷器彩绘,这些对于温度湿度都有很强的要求,忽高忽低的温度会造成色彩变化甚至消失。我了解到广东博物馆这方面做得很好,为完整地保护好文物,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智能化系统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实行建筑智能化管理和文物库房恒温恒湿运行。其智能化系统监控到馆内的动力、电源、照明、通信、停车、出入等方方面面,无论馆外的天气如何风雨变幻,馆内的人流怎样流动频繁,博物馆内将始终是一个几乎恒温恒湿的环境。在馆内搭建出个性化的智能化系统,保持博物馆内始终为一个几乎恒温恒湿的环境,对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这个建筑物——广东博物馆,是一座广东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我觉得这一次参观博物馆,不单单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是要多谢老师让我有了这个机会去参观博物馆,不然就算我读到大学毕业,可能都不会去一次这个博物馆,我反而觉得它比广州很多景点想中山纪念堂等等的地方有趣多了,下次也会推荐同学朋友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