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生态式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史爱华)
研究意义:本研究从幼儿艺术兴趣入手,从钢琴教育或其它音乐教育形式发出,研究艺术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探讨幼儿艺术素养与能力发展的阶段,论证艺术教育的价值。
支持本研究的生态式教育理念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家,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它是借助艺术的熏陶来发展美感、陶冶情操、启迪灵性;艺术教育中,教师要讲求尊重个性,研发能使幼儿的艺术学习兴趣持续发展的策略;无论能不能朝艺术家的方向发展,所有的幼儿都有权获得精神成长的营养,以求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只有选择更适宜儿童和谐发展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与手法,方显艺术教育的价值理性。
研究方法:研究可采用文献、调查、实验、个案分析和观察等方法。如:对在艺术教育中的某个幼儿进行追踪观察、分析研究;对幼儿艺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或访谈等。
子课题:
1-1音乐与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关系
1-2音乐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1-3音乐与学前儿童人格型态的形成
1-4、音乐与学前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关系
1-5儿歌教学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
1-6音乐与学前儿童想像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的关系
1-7生态式幼儿钢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童话与幼儿的成长
1-9幼儿钢琴教育策略探索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美]约翰.M.奥提兹.用音乐培养孩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滕守尧.艺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许卓娅、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与音乐教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6]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游戏王国.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8]辛丰年.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万迪人.现代幼儿教师素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11]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2儿童哲学研究(史爱华)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儿童精神世界的哲学意义和哲学命题。捕捉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意愿、发现儿童的哲学、关注幼儿的成长是本课题的目标所在。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人拥有许多与生俱来的东西可,儿童的许多原声音是儿童原始的哲学冲动在后天环境关照下的一种表露或一个结果。它可以告诉人们:幼儿有自己思
想和评判方式,在幼儿的世界里,飘落着许许多多的“平衡”“中庸”“转化”的哲学花瓣。
研究方法:本课题可采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如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儿童的声音及肢体语言表征,通过文献法依据权威理论和已有实例来进一步证实论点等。
子课题:
2-1在儿童的声音中寻找意义的研究
2-2“儿童是成人之父”逻辑论证
2-3儿童在哲学体系中的角色论证
2-4发现儿童哲学
2-5儿童诗性逻辑论证
2-6儿童生存之道探索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S. Q. Montanaro著,魏渭堂译.人类的奥秘.台湾及幼出版社,1992
[3][美]劳拉.E.贝克著.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
[5]尼采.尼采生存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
[6]方格等.儿童的心理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李哲良.潜能与人格.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8]刘力、谭力海.剖析人生——心理类型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9]王柏鹤.思维谋略与表达技巧.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10]相关参考期刊“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3儿童品格与教育(江峰)
研究意义:品格是伦理学范畴的概念,品格问题涉及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问题,即使人成人的问题。
研究方法:品格研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纯理论研究,是以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另一种是实证研究,侧重于对儿童道德品质及德育的事实性问题做出观察和判断。
子课题:
3-1幼儿道德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2幼儿教师道德观影响幼儿道德行为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3幼儿教师儿童观影响其德育方法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4幼儿德育的常用方法和效果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5道德评价在幼儿德育中的运用模式研究(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
4儿童权利与教育(江峰)
研究意义:儿童权利问题涉及对什么是正当的教育行为的理解,以及实践上如何判断教育惩戒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问题。在教育学领域,儿童权利可以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以
及德育等不同角度去研究。
研究方法:本课题可以是纯理论的思辨研究,也可以是实证研究。
子课题:
4-1儿童的自由与权利(理论研究)
4-2学前教育中的自由与约束(理论研究)
4-3学前教育中的惩戒与儿童权利(理论研究)
5儿童需要与教育(江峰)
研究说明:儿童需要研究有多种取向:在心理学里,需要与本能、动机、态度、情感、兴趣等问题相关,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作为人格动力系统的需要,即心理需要;在生理学里,需要问题与基因、遗传特征、本能等问题关联,生理学侧重于研究作为生物本能的需要;在哲学里,需要又称欲望或本能,与意志、情感、天性等问题相关,与心理学和生理学不同的是,哲学上,需要问题属人类本性问题,哲学侧重于从整体上把握作为人性基础的需要的本质。
子课题:
5-1幼儿兴趣爱好的当代特征研究(理论分析结合调查)
5-2父母文化程度或价值观取向影响幼儿兴趣爱好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5-3幼儿教师儿童观或教育方式影响幼儿兴趣爱好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5-4幼儿兴趣爱好的表现与满足方式研究(调查结合观察)
6中日幼儿教育比较研究(李煜)
研究意义:日本的幼儿教育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借鉴西方教育理论,融合中国儒学思想以及传统大和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我国近代的幼儿教育在产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层面受到了日本幼儿教育的影响。
当前,许多相关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繁荣。那么,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文化共性的中日幼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等诸多方面是否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思想和经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中日幼儿教育理论以及实践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幼儿教育的各自特点,总结各自的经验,形成对于幼儿教育普遍规律的认识。
研究方法:本课题可采用文献法来收集中日两国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资料,进行翻译、分析、整理。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两国幼儿教育的相关信息。
子课题:
6-1中日幼儿教师教育观比较研究
6-2中日幼儿园课程比较研究——社会、健康、语言、艺术、科学
* 中日幼儿园课程都分为五大领域,可从每一领域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比较两国的教育
6-3中日幼儿园一日活动比较研究
6-4中日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比较研究
6-5日本幼儿教育方法的特色
6-6中日幼儿教育目标比较研究
6-7仓桥物三与陈鹤琴教育思想比较
* 仓桥物三系日本近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开创者。两人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创了两国的学前教育,通过对二人的思想的比较研究,可反映出那个时代所赋予他们的思想共性
6-8近现代日本幼儿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冈田正章.现代保育原理. 学文社
[2]水野浩志.新幼儿教育概论.ブレーン
[3]岸井永雄.幼儿教育课程总论.同文书院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水野浩志.人间关系
[6]庄司雅子.现代幼儿教育原理.亚纪书房
7家长教育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李煜)
研究意义:已有研究表明,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和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另外,个人持有对自己某种能力的内隐理论,这些内隐理论对其行为的选择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可以推断:家长对自己教育幼儿的能力的知觉期望和自我效能感对其教养行为有重大的影响。迄今为止,这一观点只是一种理论构想,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检验这一假设,并通过具体分析家长的自我效能感的存在和表现方式,探讨对其教养行为乃至儿童发展的影响。
研究方法:调查法与访谈法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出版社,1992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8幼儿美术与幼儿园环境设计(李影)
研究意义:美术是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审美能力的课程。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课程的多元化整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研究方法: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探索法、归纳法、演绎法
子课题:
8-1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8-2幼儿园美术活动与创造性思维
8-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各种画种的表现技法
8-4家长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8-5幼儿各年龄段的绘画心理特征
9大班儿童分享行为与亲子互动程度的相关研究(周舟)
研究说明:儿童的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可能受到不同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的影响。教养方式的影响作用,体现在父母或养育者为儿童提供的榜样或指导者作用。这种榜样作用是渗透在子女与父母的互动行为中的,不同程度的互动可能发挥不同深浅的榜样作用。
10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徐虹)
研究意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类,其中的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正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当前幼儿英语教育现状混乱,教育目标及教学模式均陷入误区。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的现状及不足,针对幼儿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探讨幼儿英语教学的模式,并结合实践创造性总结归纳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子课题:
10-1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10-2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模式研究
10-3幼儿园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10-4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的评价研究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余珍有.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11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徐虹)
研究意义:文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语言教育活动,因其活动对象的丰富性及复杂性,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相对来说有难度。本课题针对当前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现状,深入探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特征及其相应教育活动的要求,结合实践探索有效的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模式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与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子课题:
11-1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11-2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11-3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教学模式研究
11- 4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教学方法研究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3]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12幼儿游戏的实践研究(蔡红梅)
研究意义: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本课题从实践的角度来研究幼儿游戏,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探索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寻求各类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以及创设幼儿游戏环境的方法。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可采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来进行研究,如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可选用观察法,游戏现状的调查和比较研究主要可选用调查和访谈法。
子课题:
12-1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
12-2影响幼儿游戏的各种因素研究
12-3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4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5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6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7幼儿游戏的比较研究
12-8幼儿园游戏的评价研究
12-9幼儿园(家庭)游戏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曹中平.儿童游戏论——文化学 心理学 教育学三维视野.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5]北师大教育系、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幼儿园游戏指导
[6]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13我国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蔡红梅)
研究意义:幼儿园课程研究既是当今世界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要趋势,也是历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核心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的发展。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质,纠正目前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小学化、学科化的倾向,也有助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和落实。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历史与发展进程,梳理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与改革中的经验以及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园本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
子课题:
13-1我国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历史研究
13-2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13-3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13-4幼儿园教材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13-5幼儿园课程实施(教学、游戏、生活等)过程与方式研究
13-6幼儿园课程比较研究(国内外、城乡、不同体制、类型幼儿园之间的比较等等) 13-7幼儿园各领域课程的微观研究
13-8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研究等。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唐淑.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教育部基础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崔允 淳阝.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生态式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史爱华)
研究意义:本研究从幼儿艺术兴趣入手,从钢琴教育或其它音乐教育形式发出,研究艺术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探讨幼儿艺术素养与能力发展的阶段,论证艺术教育的价值。
支持本研究的生态式教育理念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家,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它是借助艺术的熏陶来发展美感、陶冶情操、启迪灵性;艺术教育中,教师要讲求尊重个性,研发能使幼儿的艺术学习兴趣持续发展的策略;无论能不能朝艺术家的方向发展,所有的幼儿都有权获得精神成长的营养,以求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只有选择更适宜儿童和谐发展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与手法,方显艺术教育的价值理性。
研究方法:研究可采用文献、调查、实验、个案分析和观察等方法。如:对在艺术教育中的某个幼儿进行追踪观察、分析研究;对幼儿艺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或访谈等。
子课题:
1-1音乐与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关系
1-2音乐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1-3音乐与学前儿童人格型态的形成
1-4、音乐与学前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关系
1-5儿歌教学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
1-6音乐与学前儿童想像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的关系
1-7生态式幼儿钢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童话与幼儿的成长
1-9幼儿钢琴教育策略探索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美]约翰.M.奥提兹.用音乐培养孩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滕守尧.艺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许卓娅、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与音乐教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6]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游戏王国.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8]辛丰年.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万迪人.现代幼儿教师素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11]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2儿童哲学研究(史爱华)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儿童精神世界的哲学意义和哲学命题。捕捉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意愿、发现儿童的哲学、关注幼儿的成长是本课题的目标所在。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人拥有许多与生俱来的东西可,儿童的许多原声音是儿童原始的哲学冲动在后天环境关照下的一种表露或一个结果。它可以告诉人们:幼儿有自己思
想和评判方式,在幼儿的世界里,飘落着许许多多的“平衡”“中庸”“转化”的哲学花瓣。
研究方法:本课题可采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如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儿童的声音及肢体语言表征,通过文献法依据权威理论和已有实例来进一步证实论点等。
子课题:
2-1在儿童的声音中寻找意义的研究
2-2“儿童是成人之父”逻辑论证
2-3儿童在哲学体系中的角色论证
2-4发现儿童哲学
2-5儿童诗性逻辑论证
2-6儿童生存之道探索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S. Q. Montanaro著,魏渭堂译.人类的奥秘.台湾及幼出版社,1992
[3][美]劳拉.E.贝克著.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
[5]尼采.尼采生存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
[6]方格等.儿童的心理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李哲良.潜能与人格.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8]刘力、谭力海.剖析人生——心理类型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9]王柏鹤.思维谋略与表达技巧.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10]相关参考期刊“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3儿童品格与教育(江峰)
研究意义:品格是伦理学范畴的概念,品格问题涉及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问题,即使人成人的问题。
研究方法:品格研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纯理论研究,是以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另一种是实证研究,侧重于对儿童道德品质及德育的事实性问题做出观察和判断。
子课题:
3-1幼儿道德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2幼儿教师道德观影响幼儿道德行为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3幼儿教师儿童观影响其德育方法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4幼儿德育的常用方法和效果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3-5道德评价在幼儿德育中的运用模式研究(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
4儿童权利与教育(江峰)
研究意义:儿童权利问题涉及对什么是正当的教育行为的理解,以及实践上如何判断教育惩戒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问题。在教育学领域,儿童权利可以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以
及德育等不同角度去研究。
研究方法:本课题可以是纯理论的思辨研究,也可以是实证研究。
子课题:
4-1儿童的自由与权利(理论研究)
4-2学前教育中的自由与约束(理论研究)
4-3学前教育中的惩戒与儿童权利(理论研究)
5儿童需要与教育(江峰)
研究说明:儿童需要研究有多种取向:在心理学里,需要与本能、动机、态度、情感、兴趣等问题相关,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作为人格动力系统的需要,即心理需要;在生理学里,需要问题与基因、遗传特征、本能等问题关联,生理学侧重于研究作为生物本能的需要;在哲学里,需要又称欲望或本能,与意志、情感、天性等问题相关,与心理学和生理学不同的是,哲学上,需要问题属人类本性问题,哲学侧重于从整体上把握作为人性基础的需要的本质。
子课题:
5-1幼儿兴趣爱好的当代特征研究(理论分析结合调查)
5-2父母文化程度或价值观取向影响幼儿兴趣爱好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5-3幼儿教师儿童观或教育方式影响幼儿兴趣爱好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
5-4幼儿兴趣爱好的表现与满足方式研究(调查结合观察)
6中日幼儿教育比较研究(李煜)
研究意义:日本的幼儿教育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借鉴西方教育理论,融合中国儒学思想以及传统大和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我国近代的幼儿教育在产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层面受到了日本幼儿教育的影响。
当前,许多相关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繁荣。那么,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文化共性的中日幼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等诸多方面是否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思想和经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中日幼儿教育理论以及实践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幼儿教育的各自特点,总结各自的经验,形成对于幼儿教育普遍规律的认识。
研究方法:本课题可采用文献法来收集中日两国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资料,进行翻译、分析、整理。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两国幼儿教育的相关信息。
子课题:
6-1中日幼儿教师教育观比较研究
6-2中日幼儿园课程比较研究——社会、健康、语言、艺术、科学
* 中日幼儿园课程都分为五大领域,可从每一领域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比较两国的教育
6-3中日幼儿园一日活动比较研究
6-4中日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比较研究
6-5日本幼儿教育方法的特色
6-6中日幼儿教育目标比较研究
6-7仓桥物三与陈鹤琴教育思想比较
* 仓桥物三系日本近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开创者。两人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创了两国的学前教育,通过对二人的思想的比较研究,可反映出那个时代所赋予他们的思想共性
6-8近现代日本幼儿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冈田正章.现代保育原理. 学文社
[2]水野浩志.新幼儿教育概论.ブレーン
[3]岸井永雄.幼儿教育课程总论.同文书院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水野浩志.人间关系
[6]庄司雅子.现代幼儿教育原理.亚纪书房
7家长教育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李煜)
研究意义:已有研究表明,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和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另外,个人持有对自己某种能力的内隐理论,这些内隐理论对其行为的选择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可以推断:家长对自己教育幼儿的能力的知觉期望和自我效能感对其教养行为有重大的影响。迄今为止,这一观点只是一种理论构想,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检验这一假设,并通过具体分析家长的自我效能感的存在和表现方式,探讨对其教养行为乃至儿童发展的影响。
研究方法:调查法与访谈法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出版社,1992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8幼儿美术与幼儿园环境设计(李影)
研究意义:美术是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审美能力的课程。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课程的多元化整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研究方法: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探索法、归纳法、演绎法
子课题:
8-1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8-2幼儿园美术活动与创造性思维
8-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各种画种的表现技法
8-4家长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8-5幼儿各年龄段的绘画心理特征
9大班儿童分享行为与亲子互动程度的相关研究(周舟)
研究说明:儿童的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可能受到不同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的影响。教养方式的影响作用,体现在父母或养育者为儿童提供的榜样或指导者作用。这种榜样作用是渗透在子女与父母的互动行为中的,不同程度的互动可能发挥不同深浅的榜样作用。
10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徐虹)
研究意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类,其中的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正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当前幼儿英语教育现状混乱,教育目标及教学模式均陷入误区。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的现状及不足,针对幼儿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探讨幼儿英语教学的模式,并结合实践创造性总结归纳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子课题:
10-1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10-2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模式研究
10-3幼儿园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10-4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的评价研究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余珍有.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11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徐虹)
研究意义:文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语言教育活动,因其活动对象的丰富性及复杂性,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相对来说有难度。本课题针对当前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现状,深入探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特征及其相应教育活动的要求,结合实践探索有效的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模式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与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子课题:
11-1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11-2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11-3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教学模式研究
11- 4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教学方法研究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3]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12幼儿游戏的实践研究(蔡红梅)
研究意义: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本课题从实践的角度来研究幼儿游戏,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探索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寻求各类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以及创设幼儿游戏环境的方法。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可采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来进行研究,如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可选用观察法,游戏现状的调查和比较研究主要可选用调查和访谈法。
子课题:
12-1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
12-2影响幼儿游戏的各种因素研究
12-3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4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5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6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12-7幼儿游戏的比较研究
12-8幼儿园游戏的评价研究
12-9幼儿园(家庭)游戏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曹中平.儿童游戏论——文化学 心理学 教育学三维视野.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5]北师大教育系、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幼儿园游戏指导
[6]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
13我国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蔡红梅)
研究意义:幼儿园课程研究既是当今世界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要趋势,也是历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核心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的发展。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质,纠正目前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小学化、学科化的倾向,也有助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和落实。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历史与发展进程,梳理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与改革中的经验以及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园本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
子课题:
13-1我国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历史研究
13-2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13-3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13-4幼儿园教材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13-5幼儿园课程实施(教学、游戏、生活等)过程与方式研究
13-6幼儿园课程比较研究(国内外、城乡、不同体制、类型幼儿园之间的比较等等) 13-7幼儿园各领域课程的微观研究
13-8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研究等。
本研究的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唐淑.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教育部基础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崔允 淳阝.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相关参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