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的时效应如何确定

未签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的时效应如何确定

裁判要旨: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

的双倍工资劳动争议屡有发生。但由于对双倍工资的属性把握不确

定,对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并且由于劳动者对

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不甚了解,导致很多劳动者在被用人单位侵害

其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却无法获得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本案

争议焦点即为:双倍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的一种赔偿金还是特殊情

况下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的一种法定劳动报酬?未签订劳动合同双

倍工资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适用一般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还是劳动

争议仲裁特殊时效?

案情概要:

杨某系某连锁餐饮公司股东,且其在该公司从事行政人事工作,

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该公司未为杨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公司按月

向杨某发放报酬,每月报酬金额及构成均由杨某签字确认。2010年

9月28日,公司为杨某出具专业工作年限证明一份,证明杨某从事

行政人事工作累计满六年。2010年11月23日,杨某通过律师向公

司发函,要求解除劳动合同。2010年11月24日,杨某向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其2008年11月至2010

年11月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90049元。2011年1月17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结仲裁活动的仲裁决定。杨某遂于2011

年1月18日向法院提起诉讼。审理中,双方的争议焦点集中在杨

某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是否超过诉讼

时效?

评析: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

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

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是通常所称的“一般时效”。该条同时

还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

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这在司法实

务中称之为“特殊时效”,即在职期间劳动报酬争议不适用时效限

制。那么本案中要搞清的关键问题是用人单位因未签劳动合同而支

付的“双倍工资”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劳动报酬。关于这一问题,

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中的加付一倍部

分属于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责任,而非劳动者提供劳动

的对价,是法律的直接规定,加付部份为惩罚性赔偿而非劳动报酬。

应当适用劳动争议的一般仲裁时效,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第二种观点认为:既然劳动合同法将其

定义为工资,而非“赔偿金”“补偿金”,则应当理解为劳动报酬,

适用劳动报酬的特殊时效规定。因为在劳动者处于弱势的就业环境

中,为了保护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应该支付双倍工资同样也是

法律的一种干涉。那么既然法律明确的规定了是“工资”而不是赔

偿,那就应当适用“特殊时效”。

本案判决采纳的是第一种观点,即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而依法应当额外支付的“工资”并非劳动报酬性质,因为其支付的

前提不是基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而是基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法律性质上属于惩罚性赔偿金,称其为“双倍工资差额”仅仅是由

于其数额按照工资标准支付而已。因此,不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仲裁时效特别规定。

综上,关于杨某提出的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

差额的主张。由于杨某主张的二倍工资差额属于用人单位法定赔偿

金的部分,故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应适用《调解仲裁法》第二十

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

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一年;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已经满一年

的,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从一年届满之次日起计算一年。本案中,

杨某在2008年之前入职,且其长期从事行政人事工作,应当了解

相关规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个月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其于

2010年11月24日提出仲裁申请,2011年1月18日向本院提起诉

讼,已超过诉讼时效,因此,其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

未能得到法院支持。

通过这一案例,要提醒劳动者们,今后遇到用人单位不订立劳动

合同的情况时,要想在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主张双倍工资的诉讼中

取得主动,还是应及时主张权利,否则权利不会一直等着你的。

未签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的时效应如何确定

裁判要旨: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

的双倍工资劳动争议屡有发生。但由于对双倍工资的属性把握不确

定,对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并且由于劳动者对

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不甚了解,导致很多劳动者在被用人单位侵害

其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却无法获得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本案

争议焦点即为:双倍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的一种赔偿金还是特殊情

况下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的一种法定劳动报酬?未签订劳动合同双

倍工资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适用一般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还是劳动

争议仲裁特殊时效?

案情概要:

杨某系某连锁餐饮公司股东,且其在该公司从事行政人事工作,

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该公司未为杨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公司按月

向杨某发放报酬,每月报酬金额及构成均由杨某签字确认。2010年

9月28日,公司为杨某出具专业工作年限证明一份,证明杨某从事

行政人事工作累计满六年。2010年11月23日,杨某通过律师向公

司发函,要求解除劳动合同。2010年11月24日,杨某向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其2008年11月至2010

年11月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90049元。2011年1月17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结仲裁活动的仲裁决定。杨某遂于2011

年1月18日向法院提起诉讼。审理中,双方的争议焦点集中在杨

某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是否超过诉讼

时效?

评析: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

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

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是通常所称的“一般时效”。该条同时

还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

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这在司法实

务中称之为“特殊时效”,即在职期间劳动报酬争议不适用时效限

制。那么本案中要搞清的关键问题是用人单位因未签劳动合同而支

付的“双倍工资”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劳动报酬。关于这一问题,

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中的加付一倍部

分属于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责任,而非劳动者提供劳动

的对价,是法律的直接规定,加付部份为惩罚性赔偿而非劳动报酬。

应当适用劳动争议的一般仲裁时效,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第二种观点认为:既然劳动合同法将其

定义为工资,而非“赔偿金”“补偿金”,则应当理解为劳动报酬,

适用劳动报酬的特殊时效规定。因为在劳动者处于弱势的就业环境

中,为了保护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应该支付双倍工资同样也是

法律的一种干涉。那么既然法律明确的规定了是“工资”而不是赔

偿,那就应当适用“特殊时效”。

本案判决采纳的是第一种观点,即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而依法应当额外支付的“工资”并非劳动报酬性质,因为其支付的

前提不是基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而是基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法律性质上属于惩罚性赔偿金,称其为“双倍工资差额”仅仅是由

于其数额按照工资标准支付而已。因此,不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仲裁时效特别规定。

综上,关于杨某提出的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

差额的主张。由于杨某主张的二倍工资差额属于用人单位法定赔偿

金的部分,故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应适用《调解仲裁法》第二十

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

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一年;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已经满一年

的,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从一年届满之次日起计算一年。本案中,

杨某在2008年之前入职,且其长期从事行政人事工作,应当了解

相关规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个月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其于

2010年11月24日提出仲裁申请,2011年1月18日向本院提起诉

讼,已超过诉讼时效,因此,其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

未能得到法院支持。

通过这一案例,要提醒劳动者们,今后遇到用人单位不订立劳动

合同的情况时,要想在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主张双倍工资的诉讼中

取得主动,还是应及时主张权利,否则权利不会一直等着你的。


相关文章

  •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问题分析
  •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问题分析 勤劳方能致富,这句话主体不明,勤劳是帮别人致富还是帮自己致富,值得斟酌.劳动者劳动力被购买,剩余价值被剥削:生活如此艰辛,如何多赚一点,少亏一点,尽大可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系列问题,且听我一一道来. ...查看


  • 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张双倍工资
  • 劳动合同是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其对于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员工入职后 ...查看


  • 广东中山市双倍工资诉讼仲裁的法律依据
  • 2017年7月1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的解答>"10.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其遗属能否主张一次性救济金(或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其遗属依据<广东省企业职工 ...查看


  • 未签订劳动合同 双倍工资 九问九答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应当如何支付二倍工资? 作者:周缘求 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 ...查看


  • 劳动争议案如何计算仲裁时效
  • 劳动争议案如何计算仲裁时效 第一,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二条第一款,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而该规定第四条同时规定,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 ...查看


  • 劳动争议案件怎么计算仲裁时效
  • 劳动争议案件怎么计算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同时,该法条 第四款也规定了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 限制.那么,在劳动 ...查看


  • 劳动合同签订法律实务
  • 申请仲裁时效:一般时效期间为一年,特殊时效不受一年期间的限制.案例一:某公司自2009年1月1日招用员工甲,一直未与甲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11月,甲离职,要求该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请问,公司是否应当支付双倍工资?应该支付几 ...查看


  •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必须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建立在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自由的基础上.法律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在一定期限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承担不利的法律 ...查看


  • 2015年北京高院劳动争议问题纪要
  • 关于印发<2014年部分劳动争议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各法院民庭: 2014年5月,市高院下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二)>,在执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