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进行曲

《儿童进行曲》

又名《木偶进行曲》

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作曲: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此曲是孩子们排队领圣诞节礼物时的进行曲,表现了他们活泼敏捷、天真无邪的稚气和热情。 乐曲以铜管清脆的号角般的音调为主,管乐与弦乐轻快地对答。

作者简介:

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四小天鹅舞曲

《四小天鹅舞曲》是四幕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舞曲,该曲是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这首舞曲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四小天鹅舞曲的八分音符奏出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以二重奏的形式奏出轻快的乐句,形象地刻画了小天鹅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乐曲欢快、活泼、跳跃,整首乐曲速度轻快,有管弦乐队来演奏,并且能较明显地听出管乐和弦乐分别演奏的乐句。

《金蛇狂舞》

作者简介:聂耳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 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聂耳创作的歌曲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有着进行曲风格的爱国歌曲,这是他的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部分。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金蛇狂舞: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后被改编成琵琶独奏曲,殷飚改编为吉它曲。 《倒八板》是广泛流行于全国的民间器乐曲《老六板》的变体,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

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更换成“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

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旅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

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作者简介:

莫扎特(1756一1791)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出身于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1773年起他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的道路。"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歌剧二十二部,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交响曲四十九部,其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他还创作了奏曲、钢琴曲、室内乐重奏等多部作品。莫扎特的创作深受巴赫、海顿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精致匀称,旋律富有歌唱件,风格明朗,乐观,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成员之一。他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立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谨。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 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莫扎特的第18号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首。作品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第一乐章(快板),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抒情的浪漫曲。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快板),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瑶族舞曲》

作者简介:

彭修文1931年生于湖北汉口,从小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喜爱戏曲和民间音乐,但并没有受过音乐学院的科班训练。1952年,调到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并在次年(1953年)任该乐团指挥兼作曲。在此期间,他创作和改编了一系列民乐乐曲,并建立了中国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 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比赛上,彭修文指挥其乐团演出了由他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和《关山月》,获得了金质奖章。

他去世后,音乐界评价他为“民族音乐大师”。

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刘铁山、茅沅作曲,彭修文编配乐器。作者充分发挥

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魅力,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乐曲开始,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即将开始。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徐缓地奏出柔和委婉的主题,似见一位窈窕的少女翩翩起舞,妮娜多姿。然后管子、笙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加入舞队,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入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舞列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力度增强,渲染了热烈欢快的舞蹈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这时乐曲由d羽转为D宫,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

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笙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恰似一对恋人在轻歌曼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三大段是再现部。乐队进入全奏,把音乐往高潮推进。最后的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表现了人们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后来这首乐曲填上了歌词成为了一首歌曲,用在广播剧《布克的奇遇》中。

乐曲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主题 A: 主要以口哨为主奏,旋律中有不少附点音符及三连音,活泼而有弹性,表达了小主人 轻松愉快的心情。

主题 B:口哨停止,由低音乐器演奏出雄壮有力的旋律,音色上和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欢乐颂》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

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命运》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欢乐颂》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

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玩具兵进行曲》

这是一首旋律轻松明快、节奏鲜明的音乐,是流传最广的玩具兵进行曲中的一首。乐曲为复三部曲式,即:引子+A+B+A+尾声,C大调,2/4拍,全曲情绪欢快、雄壮、生动,富有儿童性。根据作曲家的回忆,这首乐曲来自幼年时一个美丽的童话般的梦境,梦有所想日有所作。正是由于这个梦境启发了作者的灵感,因而写出了这首传世的著名乐曲,所以作曲家就为他起名叫“玩具兵进行曲”。

作者简介:

作者是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他生于1871 年。他所写的这首《玩具兵进行曲》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玩具兵进行曲。音乐是以玩具兵为题材的儿童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据说是作曲家回忆起小时候所做的一个甜蜜的梦,用梦境里的故事写成。内容是这样的: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 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

勃拉姆斯《摇篮曲》

作者简介: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摇篮曲》,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后人曾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姑苏行》

作者简介

江先渭 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演奏家。作有为数甚丰的民族器乐作品,对民间音乐的整理研究有较大贡献。其作品风格清雅幽丽,余韵悠长。其代表作《姑苏行》无疑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姑苏行:笛曲。江先渭作于1962年。采用昆曲音调,是一首颇具江南丝竹韵味的优秀笛曲。

第一段:宁静的引子,悠扬抒情甜美,展现了优美的姑苏风光。

第二段:抒情优雅的行板,表现人们观赏精巧秀丽的苏州园林时的愉悦心情。

第三段:起伏的小快板,热情欢快,运用切分节奏表现游人嬉戏的欢快情绪。

第四段:第二段的减缩再现,更加委婉动听,表现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余音悠长婉转,令人回味。

《儿童进行曲》

又名《木偶进行曲》

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作曲: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此曲是孩子们排队领圣诞节礼物时的进行曲,表现了他们活泼敏捷、天真无邪的稚气和热情。 乐曲以铜管清脆的号角般的音调为主,管乐与弦乐轻快地对答。

作者简介:

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四小天鹅舞曲

《四小天鹅舞曲》是四幕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舞曲,该曲是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这首舞曲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四小天鹅舞曲的八分音符奏出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以二重奏的形式奏出轻快的乐句,形象地刻画了小天鹅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乐曲欢快、活泼、跳跃,整首乐曲速度轻快,有管弦乐队来演奏,并且能较明显地听出管乐和弦乐分别演奏的乐句。

《金蛇狂舞》

作者简介:聂耳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 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聂耳创作的歌曲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有着进行曲风格的爱国歌曲,这是他的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部分。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金蛇狂舞: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后被改编成琵琶独奏曲,殷飚改编为吉它曲。 《倒八板》是广泛流行于全国的民间器乐曲《老六板》的变体,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

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更换成“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

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旅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

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作者简介:

莫扎特(1756一1791)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出身于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1773年起他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的道路。"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歌剧二十二部,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交响曲四十九部,其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他还创作了奏曲、钢琴曲、室内乐重奏等多部作品。莫扎特的创作深受巴赫、海顿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精致匀称,旋律富有歌唱件,风格明朗,乐观,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成员之一。他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立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谨。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 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莫扎特的第18号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首。作品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第一乐章(快板),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抒情的浪漫曲。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快板),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瑶族舞曲》

作者简介:

彭修文1931年生于湖北汉口,从小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喜爱戏曲和民间音乐,但并没有受过音乐学院的科班训练。1952年,调到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并在次年(1953年)任该乐团指挥兼作曲。在此期间,他创作和改编了一系列民乐乐曲,并建立了中国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 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比赛上,彭修文指挥其乐团演出了由他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和《关山月》,获得了金质奖章。

他去世后,音乐界评价他为“民族音乐大师”。

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刘铁山、茅沅作曲,彭修文编配乐器。作者充分发挥

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魅力,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乐曲开始,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即将开始。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徐缓地奏出柔和委婉的主题,似见一位窈窕的少女翩翩起舞,妮娜多姿。然后管子、笙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加入舞队,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入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舞列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力度增强,渲染了热烈欢快的舞蹈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这时乐曲由d羽转为D宫,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

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笙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恰似一对恋人在轻歌曼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三大段是再现部。乐队进入全奏,把音乐往高潮推进。最后的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表现了人们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后来这首乐曲填上了歌词成为了一首歌曲,用在广播剧《布克的奇遇》中。

乐曲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主题 A: 主要以口哨为主奏,旋律中有不少附点音符及三连音,活泼而有弹性,表达了小主人 轻松愉快的心情。

主题 B:口哨停止,由低音乐器演奏出雄壮有力的旋律,音色上和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欢乐颂》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

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命运》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欢乐颂》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

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玩具兵进行曲》

这是一首旋律轻松明快、节奏鲜明的音乐,是流传最广的玩具兵进行曲中的一首。乐曲为复三部曲式,即:引子+A+B+A+尾声,C大调,2/4拍,全曲情绪欢快、雄壮、生动,富有儿童性。根据作曲家的回忆,这首乐曲来自幼年时一个美丽的童话般的梦境,梦有所想日有所作。正是由于这个梦境启发了作者的灵感,因而写出了这首传世的著名乐曲,所以作曲家就为他起名叫“玩具兵进行曲”。

作者简介:

作者是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他生于1871 年。他所写的这首《玩具兵进行曲》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玩具兵进行曲。音乐是以玩具兵为题材的儿童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据说是作曲家回忆起小时候所做的一个甜蜜的梦,用梦境里的故事写成。内容是这样的: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 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

勃拉姆斯《摇篮曲》

作者简介: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摇篮曲》,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后人曾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姑苏行》

作者简介

江先渭 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演奏家。作有为数甚丰的民族器乐作品,对民间音乐的整理研究有较大贡献。其作品风格清雅幽丽,余韵悠长。其代表作《姑苏行》无疑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姑苏行:笛曲。江先渭作于1962年。采用昆曲音调,是一首颇具江南丝竹韵味的优秀笛曲。

第一段:宁静的引子,悠扬抒情甜美,展现了优美的姑苏风光。

第二段:抒情优雅的行板,表现人们观赏精巧秀丽的苏州园林时的愉悦心情。

第三段:起伏的小快板,热情欢快,运用切分节奏表现游人嬉戏的欢快情绪。

第四段:第二段的减缩再现,更加委婉动听,表现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余音悠长婉转,令人回味。


相关文章

  • 儿童友好家园工作简讯
  • 儿童友好家园 2008 年 10 月 二〇〇八年第一期(总第一期)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编 卷 首 语 儿童友好家园是 5.12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联 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合作 ...查看


  • 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综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以规模大.迁移远.居住时间长为主要特点的"民工潮"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产生.90年代后,从社会讨论到学界研究,再到相关政策 ...查看


  •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探讨
  • [摘要]目的: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社区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普通医疗保健.健康咨询服务,开展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调研,建立4-2 ...查看


  • 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案
  • 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认真执行<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305号)及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转发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 ...查看


  • 幼儿认知的发展
  •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幼儿大脑结构和内抑制机能的发展.言语和实 ...查看


  • 幼儿认知的发展 1
  • 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幼儿大脑结构和内抑制机能的发展.言语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在幼儿认知发 ...查看


  •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1
  •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 ...查看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小抄
  • 名词解释: 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2训练中心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场所内有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 ...查看


  •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的主要措施
  •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的主要措施 摘要:针对住院患儿及日常儿童两大类,文章归纳简述了各种护理措施.对住院患儿,保健护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使患儿家属充分认识到患儿的治疗与保健护理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家属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门诊的儿童保健护理服 ...查看


  • 中班特色计划--古诗
  • 快乐古诗--中班班级特色创建计划 教师:彭静文 一.情况分析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也是他们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每个儿童都会自发的去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经常有一些儿童无所事事,对任何材料都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