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终总结及来年计划
时光飞逝,2015年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2016年又将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辞旧迎新之际,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年度的工作进行年终盘点和总结,并对来年的工作开展做一个计划。
一 抛光打磨生产线
作为公司四条产线中重要一员,抛光打磨生产线已于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当然,LianShuo前期已经在这个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很多品牌客户已经与LianShuo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这个基础之上,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力,推出了LianShuo第一条打磨抛光生产线-门把手机器人抛光线。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也收获巨大,获得最重要的体会是: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把工作完成容易,可要是把工作做的出色却是不容易的,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员工,不论做任何事,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项目前期点检
在做方案前,了解了客户目前的产线是人工打磨,周期是24pcs/h,有打磨前后的样品实物,产品本身的来料误差精度等,多次与客户沟通希望设备能达到什么程度的自动化,来料方式,下料方式,已经用到的打磨耗材,打磨转速,需要达到的拉丝效果,并在方案里面做了确认,因为多次沟通需求才能避免一些设计上的失误。这里我做的不好的一点是,当时没有安排我去客户现场,我自己也没有提出要求去现场考察实际情况,有些信息是间接获得的,导致了一些信息的理解不到位,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考察实际情况,尤其需要重视与产线工人的直接沟通。
项目过程小结
在这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团队非常重视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结合打磨行业的现有技术基础,在理论上的计算和逻辑上推演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们减少了很多设计上的失误,就拿抓手夹具来说,内张拉杆的锥度取多少,锥面上推力是否足够把弹簧夹撑开而又不损坏夹具都有过计算,包括花键轴,转向器,联轴器的选用,什么地方该用反牙,都有经过计算和考虑的,坚持严谨的,结合实际经验和科学推理基础上的设计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发挥它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柯马机器人的工程师达成了一致,他们严谨务实加死磕的精神也间接感染了我们。
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比如,重要部位的公差配合,便于安装调试的基准位的设计,主要受力部件的淬火加硬处理,都会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这些设计中的遇到的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正如余世维教授《赢在执行》中所讲,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任何问题NO Excuse,不断加强和改善。
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对自己负责的项目全面负责。每个项目的执行涉及到多部门的协作,公司把各职位上所有的人聚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协作体,按照公司的策略目标,组织流程运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清楚项目方案设计、评审、验证、输出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后期组装、现场调试过程中,要有方法、有步骤的负责组织安排,只局限在自己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的角色,就会出现场面失控不和谐的局面。
驻足思考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作为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不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对应措施。尤其是遇到中途接手的项目,前面已经有人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前期方案已经得到客户认可的时候,还是要仔细审核方案的可行性,布局是否合理,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对客户负责,本着这个原则,项目进行中即便有冲突,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追求专业进步的精神是可以理解的。涉及到项目验收的问题,项目在做TMTM的时候,一定要有技术规格书,很多时候口说无凭,项目规格书可以促使双方更加认真严肃的对待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项目执行过程也会更加顺畅。
二 其他项目情况
伟星管道接头外观检测,这个项目的机构部分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升级了几次设计版本,比如视觉框架模组的升降机构,之前的设计虽然可以升降,但是不便于调节行程,后期增加了可以手动调节升降距离的模组,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做方案的过程中,有些机构虽然不是十分必要,但还是尽量按照高规格高标准的原则去做方案。
其他做过的一些辅助性的设计如AOI背光检测验证机,是尽量采取消耗现有库存的来设计;其他做的方案如伟星管道接头镶件自动送料方案,中南手机外壳自动抛光,广盛高尔夫球头打磨项目,坚朗不锈钢支架抛光,ABB上盖半自动组装设备,PSTX机械寿命检测设备方案等,有些案子可能没有实际做的价值,只是纯粹帮助老客户出的一个方案。
在与其他公司多方合作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好技术规格的确认,尤其是涉及到与第三方视觉或其他控制系统合作的时候,更需要谈好验收标准。
公司在运作的时候 ,是牢牢围绕产品的五大要素(技术,成本,品质,交期,服务)的流程来走的,自己只是在这五个要素之一,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工程师的想法非常有创意,也很合理,但是可能会因为对接的设备诸如保修期的问题而不能实施,这个需要理解,要学会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上全面看问题。一个组织架构要动起来,一定要有流程,要清楚自己部门的功能,以及自己的组织职能;多问自己有没有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自己的目标和策略是否和公司的大方向一致。坚持个性发挥与团队纪律相互补,坚持团队文化和实战磨练相结合,战斗力自然就提升了。
来年展望和计划
作为公司的四线之一,打磨抛光生产线已经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更与意大利柯马、德国酷卡机器人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五金行业的打磨抛光线已经投放市场,所以在未
来一年,我们机构组将在抛光打磨领域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技术上加强创新,力求使智能化抛光打磨技术应用到更多行业、更多新型材质产品上,牢牢的围绕公司战略的大方向,也是智能制造的大方向创新发展,陆续向市场推广打磨抛光生产线。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继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扩展自己的技能。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整理,经常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发展路线规划如下:
1.抛光领域的去毛刺、拉丝、倒角、抛光。
2.拓展机器人在焊接、CNC 上下料、参展(如机器人弹吉他)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是团队合作的时代,牢牢的围绕自动化,以一机二代四线的发展思路为指引,我们团队期望扎根于打磨抛光领域,与公司战略伙伴一起携手,一起在工业4.0,一起在智能创造的领域,创新发展,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最后,我的成长离不开各位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正如LianShuo所倡导的一句话,LianShuo的每一个人都很热爱这个行业,也热爱LianShuo,我也不例外,谢谢!
设计一部
Thanks & Best regards 机械工程师 Vizon Wang
2015年终总结及来年计划
时光飞逝,2015年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2016年又将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辞旧迎新之际,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年度的工作进行年终盘点和总结,并对来年的工作开展做一个计划。
一 抛光打磨生产线
作为公司四条产线中重要一员,抛光打磨生产线已于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当然,LianShuo前期已经在这个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很多品牌客户已经与LianShuo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这个基础之上,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力,推出了LianShuo第一条打磨抛光生产线-门把手机器人抛光线。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也收获巨大,获得最重要的体会是: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把工作完成容易,可要是把工作做的出色却是不容易的,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员工,不论做任何事,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项目前期点检
在做方案前,了解了客户目前的产线是人工打磨,周期是24pcs/h,有打磨前后的样品实物,产品本身的来料误差精度等,多次与客户沟通希望设备能达到什么程度的自动化,来料方式,下料方式,已经用到的打磨耗材,打磨转速,需要达到的拉丝效果,并在方案里面做了确认,因为多次沟通需求才能避免一些设计上的失误。这里我做的不好的一点是,当时没有安排我去客户现场,我自己也没有提出要求去现场考察实际情况,有些信息是间接获得的,导致了一些信息的理解不到位,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考察实际情况,尤其需要重视与产线工人的直接沟通。
项目过程小结
在这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团队非常重视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结合打磨行业的现有技术基础,在理论上的计算和逻辑上推演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们减少了很多设计上的失误,就拿抓手夹具来说,内张拉杆的锥度取多少,锥面上推力是否足够把弹簧夹撑开而又不损坏夹具都有过计算,包括花键轴,转向器,联轴器的选用,什么地方该用反牙,都有经过计算和考虑的,坚持严谨的,结合实际经验和科学推理基础上的设计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发挥它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柯马机器人的工程师达成了一致,他们严谨务实加死磕的精神也间接感染了我们。
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比如,重要部位的公差配合,便于安装调试的基准位的设计,主要受力部件的淬火加硬处理,都会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这些设计中的遇到的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正如余世维教授《赢在执行》中所讲,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任何问题NO Excuse,不断加强和改善。
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对自己负责的项目全面负责。每个项目的执行涉及到多部门的协作,公司把各职位上所有的人聚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协作体,按照公司的策略目标,组织流程运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清楚项目方案设计、评审、验证、输出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后期组装、现场调试过程中,要有方法、有步骤的负责组织安排,只局限在自己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的角色,就会出现场面失控不和谐的局面。
驻足思考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作为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不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对应措施。尤其是遇到中途接手的项目,前面已经有人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前期方案已经得到客户认可的时候,还是要仔细审核方案的可行性,布局是否合理,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对客户负责,本着这个原则,项目进行中即便有冲突,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追求专业进步的精神是可以理解的。涉及到项目验收的问题,项目在做TMTM的时候,一定要有技术规格书,很多时候口说无凭,项目规格书可以促使双方更加认真严肃的对待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项目执行过程也会更加顺畅。
二 其他项目情况
伟星管道接头外观检测,这个项目的机构部分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升级了几次设计版本,比如视觉框架模组的升降机构,之前的设计虽然可以升降,但是不便于调节行程,后期增加了可以手动调节升降距离的模组,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做方案的过程中,有些机构虽然不是十分必要,但还是尽量按照高规格高标准的原则去做方案。
其他做过的一些辅助性的设计如AOI背光检测验证机,是尽量采取消耗现有库存的来设计;其他做的方案如伟星管道接头镶件自动送料方案,中南手机外壳自动抛光,广盛高尔夫球头打磨项目,坚朗不锈钢支架抛光,ABB上盖半自动组装设备,PSTX机械寿命检测设备方案等,有些案子可能没有实际做的价值,只是纯粹帮助老客户出的一个方案。
在与其他公司多方合作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好技术规格的确认,尤其是涉及到与第三方视觉或其他控制系统合作的时候,更需要谈好验收标准。
公司在运作的时候 ,是牢牢围绕产品的五大要素(技术,成本,品质,交期,服务)的流程来走的,自己只是在这五个要素之一,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工程师的想法非常有创意,也很合理,但是可能会因为对接的设备诸如保修期的问题而不能实施,这个需要理解,要学会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上全面看问题。一个组织架构要动起来,一定要有流程,要清楚自己部门的功能,以及自己的组织职能;多问自己有没有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自己的目标和策略是否和公司的大方向一致。坚持个性发挥与团队纪律相互补,坚持团队文化和实战磨练相结合,战斗力自然就提升了。
来年展望和计划
作为公司的四线之一,打磨抛光生产线已经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更与意大利柯马、德国酷卡机器人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五金行业的打磨抛光线已经投放市场,所以在未
来一年,我们机构组将在抛光打磨领域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技术上加强创新,力求使智能化抛光打磨技术应用到更多行业、更多新型材质产品上,牢牢的围绕公司战略的大方向,也是智能制造的大方向创新发展,陆续向市场推广打磨抛光生产线。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继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扩展自己的技能。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整理,经常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发展路线规划如下:
1.抛光领域的去毛刺、拉丝、倒角、抛光。
2.拓展机器人在焊接、CNC 上下料、参展(如机器人弹吉他)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是团队合作的时代,牢牢的围绕自动化,以一机二代四线的发展思路为指引,我们团队期望扎根于打磨抛光领域,与公司战略伙伴一起携手,一起在工业4.0,一起在智能创造的领域,创新发展,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最后,我的成长离不开各位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正如LianShuo所倡导的一句话,LianShuo的每一个人都很热爱这个行业,也热爱LianShuo,我也不例外,谢谢!
设计一部
Thanks & Best regards 机械工程师 Vizo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