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研究
刘璐 指导老师 杨继平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太原 030006)
【摘要】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229名在校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试图分析这种信仰危机在大学四年主要存在在那个群体,表现及其成因, 研究对策等方面。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在伦理信仰、物质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国家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4)四个年级在宗教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5)文理科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也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信仰危机。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出现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和学生自身的主现原因。调查研究用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信仰 信仰危机 信仰类型 信仰教育
一、 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对于信仰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学等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对于现实生活的许多问题,如焦虑心理,相对剥夺感,受挫情绪和“政治不服从”意识在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层面上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包尔生在《伦理学体系》中论述的关于信仰问题,使研究有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说:“20世纪的信仰危机和21世纪的信仰迷茫,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无论是西方和东方,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无论是宗教文化的,还是世俗文化的,都承认20世纪的人类文化将带着信仰危机步入21世纪。”中国各学术界在这一点是一致认同的。
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核心的信仰危机,是一种最为深刻的带有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而危机的后果是某一特定事物(小至一个信念,大至一个国家民族)即将失去自己的规定性。而一般来说,大学是青年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信仰形成在这个阶段尤其显的越为重要,而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时代的生力军的信仰将直接关系到以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认为此研究对大学四年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信仰维度的变化,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不同政治面貌的群体学生信仰的程度如何等方面的探索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不同信仰的程度如何,究竟在大学生中间存不存在信仰危机做调查。从而使大学校园的信仰教育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研究状况
2.1信仰概念及理论
2.1.1信仰的定义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狭义的把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韦氏字典对信仰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对某些事情的真实性接受的态度。字典中也提到在神学中,信仰是对某种宗教中真理的信心。
信仰在文化范畴的定义是宗教或某种主义的信任,崇拜,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心理学的角度界定为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它居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地位, 与人的知、情、意相联系, 并且贯穿于整个意识领域和精神活动之中。它既可以存在于现实的意识之中, 去引导行为、规范道德意识和自我评价, 同时也可能内化于无意识之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切外在的行为, 从而影响造就人格的深层结构。
在社会心理学中,信仰定位具有了一个庞大的体系。社会行为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整合科学。其中整合社会心理学中第一个层面就包括社会环境、文化心理、人格信仰、角色地位之间相互作用的宏观社会文化行为心理整翕支。信仰的产生并不是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里自生自灭的,而是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作用中生成变迁,发展运作的。其中社会心理学涉及到信仰的特性:一在关系的视角认为具有实践性,把信仰作为社会实践中理论力量向实际力量转化的中介;二在主体视角具有主观性和专一性,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支柱有时无法依靠实践,只能依靠主观的确信,在确信的过程中靠主体的认同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的;三在客体的视角具有理想性和虚幻性,信仰有什么样的理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结果,包含信仰与所联系的社会条件的统一。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阶级社会强加于人们的精神领域,人们不能确切的体验信仰的结果,所以只有用幻想去达到。
2.1.2信仰的来源和类型
一种观点认为信仰的来源主要根源于人们的求生意识而产生,对自然的畏惧心理是产生信仰的意识基础,对生命的热恋是产生信仰的情感基础,对人世的抗争心理是信仰产生的社会基础,由此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也是信仰的发展史,在信仰的发展过程是由三条途径发展成为四种信仰模式:分别是由图腾信仰发展到宗教信仰,由血缘崇拜到信仰的伦理模式,由崇尚经验到科学的信仰,进而形成宗教信仰,伦理信仰,经验信仰和科学信仰四种信仰模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仰作为个人精神世界最深层的价值体系,在心理学上为了避免与哲学界对信仰类型划分的冲突,在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和深度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针对信仰的内容建构其相应的维度,所以将信仰按内容划分为以下五个维度:(1)物质信仰;(2)精神信仰;(3)伦理信仰;(4)国家社会信仰;(5)宗教信仰。其中,物质信仰包括财富、权力、享乐、生命等四方面的内容;精神信仰包括求知、审美、自由、真理、人格尊严、自我实现等六方面的内容;伦理信仰包括待人、做事、个人生活、家庭、职业等五方面的内容;国家社会信仰包括国家利益、尽忠报国、民族昌盛、社会责任、社会福祉等五方面的内容;宗教信仰包括神灵、灵魂、宗教、命运等四方面的内容。
2.1.3信仰的结构和理论
信仰是人对某种宗教或者某种主义的极度服从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在这里信仰是知的结果,尊重是情绪的反映,确立行动准则是表明是在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和决定,可见信仰的结构也是知情意的统一。
信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蒸发、提高、升华,它有自己内在的因素结构。信仰以一种立体结构的形式存在人的精神领域中。从纵向看,它分为三个高低有序的层面。从横向看,有四个维度,两对矛盾组成。三层次:从低到高形成以“可信”为第一层次,确信为第二层次,坚信为第三层次的锥体结构。四维度:从锥尖向下辐射形成四个平面组成的锥体结构。四个平面分别为理性、非理性、相信、怀疑,其理性和非理性组成一对矛盾,相信和怀疑构成另一对矛盾。
在认知心理学方面对信仰有两种理论:信仰的张力场理论和信仰的二级超越理论。
信仰的张力场理论认为信仰结构是一种张力结构,又分为外部张力场和内部张力场,所谓外部张力场就是信仰作为一个完整的因素与其它因素结合成张力对子存在于张力场中。信仰与文化、经济、政治等结合成为不同的张力对子,信仰对经济的作用通过政治为中介方才能实现,信仰对政治的作用通过文化为中介实现,从总体上看,信仰确立对社会发展文化起中介作用,建立信仰与政治、文化适度的良性张力结构和张力关系。而信仰的内部张力场是指信仰内部不是一种静态和平行的结
构,是一对对张力对子构成张力场,包括现实和理想的张力对子,社会和个人的张力对子,理性和非理性的张力对子。只有张力场的平衡才会把信仰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信仰的二级超越理论认为信仰是一种人的自我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信仰作为一种超越,关怀,掌握的方式的独特的终极性特质使它的超越结构和一般事物的超越区别开,呈现一种二级超越结构,从逻辑关系上说,首先完成一般的超越过程,逐步向终极目标超越,进入二级张力结构。
2.1.4信仰的确立和途径
信仰的确立也是在后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童年时期是信仰确立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人自发的接受社会的影响形成自发的信仰观念,尽管他信仰确无多大的理解,但是自发信仰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青年时期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理性的觉醒使他重新认识自发的信仰,所以说信仰教育使一个人形成价值观,才会完善他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说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信仰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任何一个人在社会发展都自觉不自觉接受了信仰教育,以致于使每个人都接受社会价值观念,一个人只有接受了社会提供给他的价值观念时,才算完成了他的社会化过程。
对于信仰的确立美国实用主义的先驱皮尔士指出了四条途径和方法,第一种用固执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人随便选择和接受信仰,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有用,能否使其行为达到成功;第二种就是权威的方法,即依靠一个社会权威,如国家、教会等,把信仰强加于个人,使其接受;第三种是先验的方法,即抽象的哲学方法。通过人们思维、推理得出一种合乎理性的结论,从而确立共同的信仰;第四种就是科学的方法,即凭借具有科学形式关于外部世界的共同经验来确立信仰,皮尔士赞成第四种方法,认为不仅涉及到个人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和科学的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信仰的相关概念
2.2.1信念、信仰、理想
在社会意识中处于不同的结构,信念和信仰最主要的差别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差异。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性,属于理性的范畴。而信仰是人对某种主义的极度信奉和尊重,并以此为准则,属于非理性的范畴。在个性心理系统中指向不同的对象,信仰和信念作为人之转化为行动的中介,指向并推动主体作用于个体的具体行为。理想是在主体心理外化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在概念限制中呈现的意义,它们三者既可以是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也可以是群体心理层面上的。
2.2.2信仰危机的定义
信仰危机就是指信仰保持的失败,也是说信仰者原有的人生信仰发生严重的动摇甚至失落的一种心态,信仰危机是信仰变动中一个正常的,有积极意义的环节。也就是说没有信仰危机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但从人生的角度说,信仰危机是人生中的一种现象,在危机发生上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个体在一定的人生阶段上正常的身心发育产生而产生的心理危机;二是由于特殊的个人经历和特殊的社会环境所引起个人性的心理危机;三由于社会大环境而造成的普遍性的人生信仰危机。现代心理学也指出,青年时期人的心理有一定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表现出对社会权威的怀疑、反抗和理性的审视,在信仰上表现危机的特点,当然也不是孤立的,它也和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大的社会环境必须提供健康的条件,青年时期的信仰危机才会顺利的过渡。
信仰危机的后果有着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信仰危机的恶性发展当然会带来灾难,一个民族一旦陷入信仰危机而不能及时的确立新的信仰,那便失去一切凝聚力进而失去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人格,会使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陷入失控毫无生机,普遍人格出现扭曲和变态。另一方面,信仰危机又会带来危机后的生机,这表示着人类对自己命运的积极思考,也标示着人类自身精神的更新。因而信仰危机转化为生机,主要看主体人如何看待和处理信仰危机。
2.3国内外对信仰的研究趋向
2.3.1国内的研究成果
文聘元(1997)对现代中国人信仰的问题表现出来的层次也说明信仰危机的问题,第一就是原始的拜物教,现代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已经成为物质和权利,所以金钱的向往和做官的欲望摆在了信仰的第一层面,这个“物”当然就是指官和金钱。第二层面是对人的信仰,以前的由科学家,作家等的崇拜逐渐转型为企业家和政治家,对于职业的选择,明显呈现功利性倾向。第三层面就是对宗教的信仰,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对于宗教的信仰越来越淡化,而宗教信仰也逐渐成为多元化的趋势。
宋兴川, 金盛华, 李波(2004)研究得出以下几种结果:一、超自然信仰的大学生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正向作用。二、社会信仰的大学生对政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优越感,他们自信、乐观不易产生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三、实用信仰的大学生太关注自我的实际利益,参与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越关注自己的利益对人际越为敏感,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此他们也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四、对生命信仰的大学生觉得生命是神圣的,抑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他们主动调整心态,努力达到乐观,因此越生命崇拜的大学生越不抑郁。
在宗教信仰方面,有学者认为宗教的起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情感的渴求——是人们摆脱现实社会难以摆脱的种种磨难与不幸的手段; 另一方面则起源于人们的理智迷信——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知和恐惧、对生命延续的渴望等导致人的错误认知的产生。显然, 这两种起源都与精神需要的满足有直接关系。费尔巴哈就认为“人的依从感是宗教的基础”。人们信仰上帝、佛、真主以及各种神灵, 或多或少都是对其有所希冀, 或追求财富, 或祈求平安, 或抚慰心灵。现存的各大宗教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就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的各种情感需要, 如恐惧、迷惑、好奇、自卑等。所以说宗教的信仰不仅仅依靠强大的说服力,而且还有深刻的心理基础,抛开宗教本体论的前提,在调节心理功能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实践当中也有特殊的心理价值。
更多的国内教育学家在研究中指出,信仰的教育在大学校园还比较缺乏,导致的信仰危机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价值理念,大学生在物质和金钱的崇拜的趋势也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说信仰教育应必须不断的加强和宣传,而学校是加强信仰教育的关键。
2.3.2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的信仰研究认为美国目前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精神或信仰角度的心理健康研究(Faith cure) 。著名心理学家、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Allice(1999)在回顾20世纪心理治疗的发展时说:“尽管宗教和精神信仰方面的问题在20世纪早期被心理治疗严重忽略了,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们在人类的存在中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可能在帮助人们消除困扰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理性和信仰性质的心理治疗研究在20世纪末越来越普遍。
Ellis 和Yeager 认为认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他们指出每个人有其人生哲学和行为风格,而我们的情绪根源于我们的信念,由此激发对生活情境的反应。说明心理健康与人的信仰存在的一定的关系。Cole.M 认为每一部分的观念都建立在一个不同的意识层面上,都遵循它自己的使用方法和原则。由此看出一个人的信仰和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西方心理学中,对信仰的研究更侧重于对宗教信仰的研究。从冯特开创心理学的新纪元开始,同时在他的《民族心理学》就已经开始系统的研究宗教心理学,并系统的提出宗教演化的四阶段假说。Hall 和Stbark 不仅最早使用使用“宗教心理学”一词,还创立了最早的《宗教心理学杂志》。Carter 和Flack (1981)认为信仰宗教的群体或个人在参与宗教活动是内在和外显的一切独特的心理现象,各种社会性和非社会性因素对各种独特心理现象的制约性,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Allgaier (1975)年研究表明,对双亲和对上帝的态度非常酷似, 所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信仰上帝是一种祖先表象的投射。Royce 赞成把宗教和焦虑结合起来研究,他认为宗教信仰来自于人本身
以及应付生活中种种事件的不安和忧愁,如果不重视人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就不能解决宗教信仰的根源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3.1被试
本次研究从山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院,政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问卷245份,其中有效问卷229份,回收率约为77%。在被调查的人数,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17人。年级分布:大一66人,大二44人,大三85人,大四34人。文理分布:文科128人,理科101人。学生来源:城市121,乡下108人。政治面貌:团员197人,党员32人。
3.2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依据信仰的类型划分分为:(1)物质信仰;(2)精神信仰;(3)伦理信仰;(4)国家社会信仰;
(5)宗教信仰五个维度进行调查。大学生的类型分为文理,城乡,男女,年级,政治面貌五个维度构成,然后在采取开放式问卷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进行调查。信仰状况部分共有49个项目组成,重测信度为0.65,分半信度为0.59,复本效度相关系数为0.57。问卷采用5点制评分,其中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比较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问卷在施测过程中采用匿名操作技术。
3.3程序
运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
4.1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1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性别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男 28.89±6.25 27.29±5.7 29.88±6.78 26.81±6.69 22.76±4.22
女 28.38±4.94 26.39±4.19 28.45±3.83 25.40±4.41 23.91±4.51
F .453 1.827 3.908 3.578 3.999
Sig. .502 .178 .049* .060 .047*
注:*表示p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伦理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在伦理信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F=3.908,*p
4.2比较学生来源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在学生来源,来源于乡镇上的学生在宗教信仰得分显著高于来源城市的学生(F=3.993,*p
表2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城乡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城 27.94±5.96 27.07±5.32 29.30±6.36 25.68±5.39 23.07±4.55
乡 29.42±5.11 26.56±4.63 28.99±4.39 26.56±5.97 23.65±4.23
F 3.993 .572 .176 1.368 1.002
P 0.047* .450 .675 .243 .318
注:*表示p
4.3比较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政治面貌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团 28.61±5.30 27.35±4.89 29.45±5.64 26.47±5.67 23.24±4.36
党 28.81±7.33 23.63±4.78 27.34±4.24 23.78±5.17 24.00±4.65
F .036 16.275 4.063 6.313 .813
P .85 .00** .045* .013* .368
注:*表示p
由表3可以看出在政治面貌上,团员的精神信仰(F=6.313,*p.
4.4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年级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大一 29.91+5.28 26.39+4.64 28.76+3.42 26.11+6.45 23.91+3.83 大二 28.84+5.54 26.34+4.54 30.07+8.83 25.52+4.91 24.36+3.72 大三 27.35+5.70 27.29+5.69 29.53+4.86 26.47+5.78 22.46+5.22 大四 29.12+5.67 27.15+4.47 27.79+4.62 25.85+4.83 23.18+3.69 F 2.78 .593 1.345 .291 2.355
P .042* .620 .261 .832 .073
注:*表示p
由表4可以看出在宗教信仰上,四个年级有显著性差异(F=2.78,*p
4.5比较文理科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5文理科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科类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理科 28.24+5.76 26.26+4.64 29.19+6.11 25.50+4.88 23.22+4.80 文科 29.14+5.41 27.55+5.37 29.11+4.67 26.84+6.49 23.51+3.84 F 1.444 3.837 .011 3.187 .255
P .231 .051 .915 .076 .614
注:*表示p
由表5可以看出在文理科方面,五个维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文科的学生在精神信仰,国家信仰,宗教信仰的平均值要高于理科的学生。
五、讨论
5.1问卷调查分析
(1) 通过调查发现69%的大学生认为人应该有自身的信仰,信仰对人生价值是有影响的。
(2) 在国家的社会主义信仰方面,大学生越来越淡漠社会主义的概念。43.7%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不是个人的精神支柱,58.9%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只是理想状态,58.5%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目标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40.1%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是对国家信仰主流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73.8%同学认为我们应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82.1%的同学认为只有每个人努力国家才会强大,85.6%认为公益精神是我们社会非常需要的,78.6%认为见义勇为的精神应当提倡。
(3) 在大学生物质信仰和精神信仰方面,理想失落,个人追求功利化、世俗化。在试题的项目中,问到如遇到所唾弃的潜原则(如请客送礼等),持41.5%的同学认为是非常必要的,43.2%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是一个物质重于精神的年代,65.5%同学认为公务员是为钱权的一条途径和手段。享乐主义也在同学中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60.3%同学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学会享受。
(4) 在宗教信仰方面,大学生越来越淡化由老一辈留下的观念,也直接冲击所遗留下的规则。52.4%的学生认为逢年过节拜神烧香已经没有什么必要,47.6%认为神鬼不存在这个世界,但是在中国几千年佛教文化中,因果报应论,六尘无静等许多的潜观念依然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62%的同学相信善恶因报,69.5%的同学认为在追求宗教中能够找到精神寄托,认为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信仰。
(5) 在伦理信仰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人伦关系陷入迷茫、混乱、痛苦。86.9%的学生认为这个社会的关系很复杂,31.8%认为别人对他无情时,他就会报复。41.58%的同学同意“恋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但是在待人、个人生活、家庭、职业等方面,大学生比较积极的,49.3%认为自己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家庭,62%认为做事一定要个人奋斗,85.6%的同学赞成对待他人要真诚,70.3%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84.2%认为有远大理想和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5.2问卷结果分析
(1) 由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四学生在物质信仰存在显著差异。男女之所以在这方面存在差异,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a 、由于性别的不同,社会对其的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个过程是从自然人由于性别社会化的结果。女生在社会群体中通过把物质作为一个标准达到理想的强者,从而实现自身在社会位置的提高。b 、由于现在社会仍是个父权的社会,在物质用品和服务设施、受教育程度、拥有财富、获得有威望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担任团体的首领、拥有正式的权力等方面男性要优于女性。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于男女心理差异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影响人们对男女社会行为的评价和成败的归因。女性为了摆脱这种现象从而加强了对物质的追求。c 、大多数女大学生经济上仍然依赖于父母或家庭,但是他们对自己所需物品基本上拥有购买的决定权,在心理上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她们暂时没有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负担,闲暇时间比较充裕,社会交往活动多。这些因素导致她们形成以下几种相对于其它群体较为突出的消费心理特点:对美的追求,并使之内化为她们的行为特别是消费行为的内在动力;对名牌的追逐成因上说,这些场现象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女性的逐名心理使然,从结果上说,这些场现象强化了人们的逐名心理;追求个性化在女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突出。
(2) 由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宗教信仰上有显著性差异,来源于乡村的学
生高于来源于城市的学生。由于城市具有先天的优势,经济收入,政治因素,地理环境,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乡镇,新鲜的思想观念直接冲击着来源城市的学生,致使他们在宗教信仰逐渐淡化,而相对乡镇的学生他们的观念依然保守,老一辈所留下的传统和观念仍然对他们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才会产生这种结果。
(3) 在本次问卷中出现了一种反常的结果(见表3),团员在国家信仰方面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党员的平均值,这是可能因为学校在处理学生入党的过程中,对于优秀学生的选择不能到位,许多的同学把入党动机定位在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和追求执政党的好处,而党员学生的物质信仰平均分高于团员的平均分更证明了这个问题。不过信仰共产主义本身就存在着一个由模糊到清楚、由动摇到坚定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中确实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
(4) 在四个年级的宗教信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其原因可能为a 、差异仅仅说明大一、大四崇拜宗教的学生多于大二、大三的学生。b 、来源于乡镇的新生因为刚刚来到城市,旧的传统观念依然在思想中有较强作用,对于真理、真知的认识没有定型。大四的学生由于逐渐走向社会,而在这个阶段就业压力、对社会的认识也逐步的了解产生对现状的不满情绪,故产生宗教信仰。因此在大一和大四的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高于其他年级。
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国家信仰平均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可以看出本科阶段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物质信仰方面,大二的学生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因为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身生活方式上已逐渐过渡到了较为“成人化”和“城市化”,表现为普遍开始注重起衣着打扮,日常的花销增大,经济压力较为突出,从环境适应上来看,此时的大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已比较了解,物质的需求也逐渐成为交往人际的一种手段。
(5) 由表5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文科的学生在精神信仰,国家信仰,宗教信仰的平均值要高于理科的学生,这是因为文科的学生本身就具有“理想型”的特征,而理科的学生更注重实用主义。有研究表明,理科大学生在学习、社交、自我发展与择业及总体压力感上高于文科大学生。
六、结论
(1)不同性别在伦理信仰、物质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国家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
(4)四个年级在宗教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
(5)文理科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七、建议
7.1正确寻找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 社会实践为信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能够正确的理解信仰的真正涵义。
(2) 针对大学生中已有信教群体的现状,学校应开展宗教文化和宗教政策的正面教育,使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健康成长,也使其他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宗教的知识和政策,正确地对待宗教信仰问题。
(3) 为了澄清党员的一些错误观点,使党员能在坚持科学信仰上达成统一认识,使学生党员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改进“两课”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大学生党员更加有针
对性的、能解决深层次思想问题的教育,教育的方式也应有所变革。
7.2正确对待存在与大学生中间的信仰危机
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即使是公众的信仰空前一致,意识形态控制力不断增强的社会也难免会出现个别人的信仰危机。信仰危机只是一种过渡状态,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人生会在渡过心理危机的时候确立新的信仰。大学生只是社会的一个群体,而且普遍的大学生都能确立自己正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赵志毅, 蔡卫东. 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1):9-15
2、荆学民, 李旭炎. 论信仰价值的结构. 天津社会科学 1999,(5):30-36
3、刘建军. 论人生信仰的确立、保持与危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59-63
4、 宋兴川, 金盛华, 李波. 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54-556
5、徐世强.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思想观念初探.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3):123-125
6、李维, 吕勇, 李幼穗. 信仰现状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2002,(6):660-663
7、李幼穗,张镇. 精神信仰的心理学涵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6):37-47
8、吴忠海. 信仰起源的心理因素探析. 江苏社会科学,1997,(3):100-104
9、陈新汉. 关于信仰结构的认识论思考.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6,(1):45-47
10、荆学民. 论信仰的特性. 晋阳学刊,1994,(5):52-56
11、武爱玲. 试论信仰的合理性. 天津社会科学,1997,(5):64-66
12、刘庚. 信念、信仰、理想不能归属于自我意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2,(1):121-122
13、刘朝晖. 论信仰异化的心理机制.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1),32-35
14、荆学民. 试论信仰危机. 求是学刊,1995,(4):25-30
15、袁贵礼, 李卫中.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 社会科学论坛,2002,(7):34-38
16、时蓉华.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72-80
17、景怀斌. 美国心理学的若干发展趋势及思考. 国外社会科学,1999,(2):44-50
18、陈燕峰. 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5):105-109
19、王志成. 宗教实在主观与宗教信仰:一个跨文化问题的新探讨.2004,(6):40-46
20、文聘元. 当代中国人信仰面面观.21世界杂志.1997,(4):46-48
21、Cole.M.Cultural Psychology.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P7
22、凯特. 洛文塔尔. 宗教心理学简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3、Jonathan,Wyatt.Counselling and Religious faith.Psychodynamic Practice,2004,(10):27-43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aduates’Faith Under Present Conditions
LiuLu Instructor Jiping Yang
ShanXi University for Educational Science College,TaiYuan,030006
【Abstract 】Investigation uses for promoting active undergraduates thought education,foculization and practice.Its style is the paper test, which is the measure and test for 229 students in every grades in university,and applies SPSS11.0 to analyse the result of data. (1)There has more diffe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Morality Faith and Substance Faith in different sex students.(2)Different students from city or country excits correlation in Religious Faith.(3)Between the aparty member and the normal students has correlation in Political Faith and Morality Faith.(4)Four grades students has more different correlation in Religious Faith.(5)There has no diffe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liberal arts and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department.Investigation asle indicates modern undergraduates ’faith are healthy,but there is crisis which really exists.Appearing about the crisis of undergraduates ’faith not only has complicated social reason,but also has the reas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own of the students.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se this kind of crisis that which community appears, performance and its cause,the wa y of investigation stc.
【Keywords 】 Faith Faith Crisis Faith Category Faith Education
附录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山西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我们正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作相关的调查研究。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请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认真回答下列问题,在你觉得正确的选项画对勾,本问卷无对错之分。我们将对你的答案严格保密,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性别: 籍贯(乡镇/城市):
年级: 文/理科: 政治面貌(团员/党员): 非常同意 很同意 不确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 我们国家将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 ) ( ) ( ) ( ) ( ) 2. 当遇到你所唾弃的潜规则(如请客送礼等),
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 ) ( ) ( ) ( ) ( ) 3. 你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你的家庭 ( ) ( ) ( ) ( ) ( ) 4. 逢年过节总要拜神烧香是有必要的 ( ) ( ) ( ) ( ) ( ) 5. 你的精神支柱源于对某种主义的信仰 ( ) ( ) ( ) ( ) ( ) 6.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物质重于精神的年代 ( ) ( ) ( ) ( ) ( ) 7. 家庭要不要吧,只要自己活的快乐就行 ( ) ( ) ( ) ( ) ( ) 8. 人是有来生的 ( ) ( ) ( ) ( ) ( ) 9. 共同富裕是理想状态 ( ) ( ) ( ) ( ) ( ) 10.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 ( ) ( ) ( ) ( ) ( ) 11. 人生是为财富而奋斗 ( ) ( ) ( ) ( ) ( ) 12. 人生生活原则“多贡献,多获得” ( ) ( ) ( ) ( ) ( ) 13.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 ( ) ( ) ( ) ( ) 14. 周围的同学的目标是为了共产主义 ( ) ( ) ( ) ( ) ( ) 15. 现在的官员有权就有了钱 ( ) ( ) ( ) ( ) ( ) 16. 个人奋斗是您做好事情的前提 ( ) ( ) ( ) ( ) ( ) 17. 鬼魂存在这个世界 ( ) ( ) ( ) ( ) ( )
18.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 ( ) ( ) ( ) 19. 只有每个人的努力国家才会强大 ( ) ( ) ( ) ( ) ( ) 20. 如果考上公务员,你就会为更高的职位
而努力 ( ) ( ) ( ) ( ) ( ) 21. 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 ( ) ( ) ( ) ( ) ( ) 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 ( ) ( ) ( ) ( ) ( ) 23.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分已经没有
什么实际意义了 ( ) ( ) ( ) ( ) ( ) 24. 尊敬别人,才会被别人尊敬 ( ) ( ) ( ) ( ) ( )
11
25. 人活着就应该学会享受 ( ) ( ) ( ) ( ) ( ) 26. 对人应该很真诚的对待 ( ) ( ) ( ) ( ) ( ) 27. 在以后所干的职业中会实现你的自身
价值 ( ) ( ) ( ) ( ) ( ) 28. 宗教是一种精神寄托 ( ) ( ) ( ) ( ) ( ) 29. 人离去这个世界会到另一个世界 ( ) ( ) ( ) ( ) ( ) 30. 有远大理想和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才能
取得事业的成功 ( ) ( ) ( ) ( ) ( ) 31. “见义勇为”行为应该提倡 ( ) ( ) ( ) ( ) ( ) 32. 如果你有了钱,就应该捐一大部分 ( ) ( ) 给慈善机构
33. 别人对你无情,你对他应该无义 ( ) ( ) 3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 ( ) 35. 人一生都应该是在不断的学习,进步 ( ) ( ) 36.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天是什么样子 ( ) ( ) 37. 公益精神是我们现在非常需要的 ( ) ( ) 38. 你的精神支柱对你的人生价值是有影响的( ) ( ) 39. 身边的异性对你的快乐有着影响 ( ) ( ) 40.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 ) ( ) 41. 在以后你所干的工作一定是你自己喜欢
干的 ( ) ( ) 42.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
现在是你的理想 ( ) ( ) 43.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中 ( ) ( ) 44. 对一件你喜欢的东西要求非常高 ( ) ( ) 4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 ) ( ) 46.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真理可言 ( ) ( ) 47. 平常干什么事情总是祈求老天爷保佑 ( ) ( ) 48. 恋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 ) ( ) 49.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 ( ) 50. 您对本次问卷有什么建议?或者你对信仰还有什么看法?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次谢谢您的合作,谢谢!12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研究
刘璐 指导老师 杨继平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太原 030006)
【摘要】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229名在校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试图分析这种信仰危机在大学四年主要存在在那个群体,表现及其成因, 研究对策等方面。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在伦理信仰、物质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国家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4)四个年级在宗教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5)文理科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也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信仰危机。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出现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和学生自身的主现原因。调查研究用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信仰 信仰危机 信仰类型 信仰教育
一、 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对于信仰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学等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对于现实生活的许多问题,如焦虑心理,相对剥夺感,受挫情绪和“政治不服从”意识在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层面上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包尔生在《伦理学体系》中论述的关于信仰问题,使研究有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说:“20世纪的信仰危机和21世纪的信仰迷茫,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无论是西方和东方,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无论是宗教文化的,还是世俗文化的,都承认20世纪的人类文化将带着信仰危机步入21世纪。”中国各学术界在这一点是一致认同的。
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核心的信仰危机,是一种最为深刻的带有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而危机的后果是某一特定事物(小至一个信念,大至一个国家民族)即将失去自己的规定性。而一般来说,大学是青年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信仰形成在这个阶段尤其显的越为重要,而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时代的生力军的信仰将直接关系到以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认为此研究对大学四年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信仰维度的变化,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不同政治面貌的群体学生信仰的程度如何等方面的探索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不同信仰的程度如何,究竟在大学生中间存不存在信仰危机做调查。从而使大学校园的信仰教育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研究状况
2.1信仰概念及理论
2.1.1信仰的定义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狭义的把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韦氏字典对信仰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对某些事情的真实性接受的态度。字典中也提到在神学中,信仰是对某种宗教中真理的信心。
信仰在文化范畴的定义是宗教或某种主义的信任,崇拜,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心理学的角度界定为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它居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地位, 与人的知、情、意相联系, 并且贯穿于整个意识领域和精神活动之中。它既可以存在于现实的意识之中, 去引导行为、规范道德意识和自我评价, 同时也可能内化于无意识之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切外在的行为, 从而影响造就人格的深层结构。
在社会心理学中,信仰定位具有了一个庞大的体系。社会行为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整合科学。其中整合社会心理学中第一个层面就包括社会环境、文化心理、人格信仰、角色地位之间相互作用的宏观社会文化行为心理整翕支。信仰的产生并不是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里自生自灭的,而是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作用中生成变迁,发展运作的。其中社会心理学涉及到信仰的特性:一在关系的视角认为具有实践性,把信仰作为社会实践中理论力量向实际力量转化的中介;二在主体视角具有主观性和专一性,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支柱有时无法依靠实践,只能依靠主观的确信,在确信的过程中靠主体的认同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的;三在客体的视角具有理想性和虚幻性,信仰有什么样的理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结果,包含信仰与所联系的社会条件的统一。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阶级社会强加于人们的精神领域,人们不能确切的体验信仰的结果,所以只有用幻想去达到。
2.1.2信仰的来源和类型
一种观点认为信仰的来源主要根源于人们的求生意识而产生,对自然的畏惧心理是产生信仰的意识基础,对生命的热恋是产生信仰的情感基础,对人世的抗争心理是信仰产生的社会基础,由此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也是信仰的发展史,在信仰的发展过程是由三条途径发展成为四种信仰模式:分别是由图腾信仰发展到宗教信仰,由血缘崇拜到信仰的伦理模式,由崇尚经验到科学的信仰,进而形成宗教信仰,伦理信仰,经验信仰和科学信仰四种信仰模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仰作为个人精神世界最深层的价值体系,在心理学上为了避免与哲学界对信仰类型划分的冲突,在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和深度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针对信仰的内容建构其相应的维度,所以将信仰按内容划分为以下五个维度:(1)物质信仰;(2)精神信仰;(3)伦理信仰;(4)国家社会信仰;(5)宗教信仰。其中,物质信仰包括财富、权力、享乐、生命等四方面的内容;精神信仰包括求知、审美、自由、真理、人格尊严、自我实现等六方面的内容;伦理信仰包括待人、做事、个人生活、家庭、职业等五方面的内容;国家社会信仰包括国家利益、尽忠报国、民族昌盛、社会责任、社会福祉等五方面的内容;宗教信仰包括神灵、灵魂、宗教、命运等四方面的内容。
2.1.3信仰的结构和理论
信仰是人对某种宗教或者某种主义的极度服从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在这里信仰是知的结果,尊重是情绪的反映,确立行动准则是表明是在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和决定,可见信仰的结构也是知情意的统一。
信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蒸发、提高、升华,它有自己内在的因素结构。信仰以一种立体结构的形式存在人的精神领域中。从纵向看,它分为三个高低有序的层面。从横向看,有四个维度,两对矛盾组成。三层次:从低到高形成以“可信”为第一层次,确信为第二层次,坚信为第三层次的锥体结构。四维度:从锥尖向下辐射形成四个平面组成的锥体结构。四个平面分别为理性、非理性、相信、怀疑,其理性和非理性组成一对矛盾,相信和怀疑构成另一对矛盾。
在认知心理学方面对信仰有两种理论:信仰的张力场理论和信仰的二级超越理论。
信仰的张力场理论认为信仰结构是一种张力结构,又分为外部张力场和内部张力场,所谓外部张力场就是信仰作为一个完整的因素与其它因素结合成张力对子存在于张力场中。信仰与文化、经济、政治等结合成为不同的张力对子,信仰对经济的作用通过政治为中介方才能实现,信仰对政治的作用通过文化为中介实现,从总体上看,信仰确立对社会发展文化起中介作用,建立信仰与政治、文化适度的良性张力结构和张力关系。而信仰的内部张力场是指信仰内部不是一种静态和平行的结
构,是一对对张力对子构成张力场,包括现实和理想的张力对子,社会和个人的张力对子,理性和非理性的张力对子。只有张力场的平衡才会把信仰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信仰的二级超越理论认为信仰是一种人的自我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信仰作为一种超越,关怀,掌握的方式的独特的终极性特质使它的超越结构和一般事物的超越区别开,呈现一种二级超越结构,从逻辑关系上说,首先完成一般的超越过程,逐步向终极目标超越,进入二级张力结构。
2.1.4信仰的确立和途径
信仰的确立也是在后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童年时期是信仰确立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人自发的接受社会的影响形成自发的信仰观念,尽管他信仰确无多大的理解,但是自发信仰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青年时期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理性的觉醒使他重新认识自发的信仰,所以说信仰教育使一个人形成价值观,才会完善他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说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信仰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任何一个人在社会发展都自觉不自觉接受了信仰教育,以致于使每个人都接受社会价值观念,一个人只有接受了社会提供给他的价值观念时,才算完成了他的社会化过程。
对于信仰的确立美国实用主义的先驱皮尔士指出了四条途径和方法,第一种用固执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人随便选择和接受信仰,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有用,能否使其行为达到成功;第二种就是权威的方法,即依靠一个社会权威,如国家、教会等,把信仰强加于个人,使其接受;第三种是先验的方法,即抽象的哲学方法。通过人们思维、推理得出一种合乎理性的结论,从而确立共同的信仰;第四种就是科学的方法,即凭借具有科学形式关于外部世界的共同经验来确立信仰,皮尔士赞成第四种方法,认为不仅涉及到个人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和科学的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信仰的相关概念
2.2.1信念、信仰、理想
在社会意识中处于不同的结构,信念和信仰最主要的差别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差异。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性,属于理性的范畴。而信仰是人对某种主义的极度信奉和尊重,并以此为准则,属于非理性的范畴。在个性心理系统中指向不同的对象,信仰和信念作为人之转化为行动的中介,指向并推动主体作用于个体的具体行为。理想是在主体心理外化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在概念限制中呈现的意义,它们三者既可以是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也可以是群体心理层面上的。
2.2.2信仰危机的定义
信仰危机就是指信仰保持的失败,也是说信仰者原有的人生信仰发生严重的动摇甚至失落的一种心态,信仰危机是信仰变动中一个正常的,有积极意义的环节。也就是说没有信仰危机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但从人生的角度说,信仰危机是人生中的一种现象,在危机发生上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个体在一定的人生阶段上正常的身心发育产生而产生的心理危机;二是由于特殊的个人经历和特殊的社会环境所引起个人性的心理危机;三由于社会大环境而造成的普遍性的人生信仰危机。现代心理学也指出,青年时期人的心理有一定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表现出对社会权威的怀疑、反抗和理性的审视,在信仰上表现危机的特点,当然也不是孤立的,它也和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大的社会环境必须提供健康的条件,青年时期的信仰危机才会顺利的过渡。
信仰危机的后果有着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信仰危机的恶性发展当然会带来灾难,一个民族一旦陷入信仰危机而不能及时的确立新的信仰,那便失去一切凝聚力进而失去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人格,会使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陷入失控毫无生机,普遍人格出现扭曲和变态。另一方面,信仰危机又会带来危机后的生机,这表示着人类对自己命运的积极思考,也标示着人类自身精神的更新。因而信仰危机转化为生机,主要看主体人如何看待和处理信仰危机。
2.3国内外对信仰的研究趋向
2.3.1国内的研究成果
文聘元(1997)对现代中国人信仰的问题表现出来的层次也说明信仰危机的问题,第一就是原始的拜物教,现代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已经成为物质和权利,所以金钱的向往和做官的欲望摆在了信仰的第一层面,这个“物”当然就是指官和金钱。第二层面是对人的信仰,以前的由科学家,作家等的崇拜逐渐转型为企业家和政治家,对于职业的选择,明显呈现功利性倾向。第三层面就是对宗教的信仰,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对于宗教的信仰越来越淡化,而宗教信仰也逐渐成为多元化的趋势。
宋兴川, 金盛华, 李波(2004)研究得出以下几种结果:一、超自然信仰的大学生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正向作用。二、社会信仰的大学生对政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优越感,他们自信、乐观不易产生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三、实用信仰的大学生太关注自我的实际利益,参与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越关注自己的利益对人际越为敏感,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此他们也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四、对生命信仰的大学生觉得生命是神圣的,抑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他们主动调整心态,努力达到乐观,因此越生命崇拜的大学生越不抑郁。
在宗教信仰方面,有学者认为宗教的起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情感的渴求——是人们摆脱现实社会难以摆脱的种种磨难与不幸的手段; 另一方面则起源于人们的理智迷信——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知和恐惧、对生命延续的渴望等导致人的错误认知的产生。显然, 这两种起源都与精神需要的满足有直接关系。费尔巴哈就认为“人的依从感是宗教的基础”。人们信仰上帝、佛、真主以及各种神灵, 或多或少都是对其有所希冀, 或追求财富, 或祈求平安, 或抚慰心灵。现存的各大宗教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就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的各种情感需要, 如恐惧、迷惑、好奇、自卑等。所以说宗教的信仰不仅仅依靠强大的说服力,而且还有深刻的心理基础,抛开宗教本体论的前提,在调节心理功能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实践当中也有特殊的心理价值。
更多的国内教育学家在研究中指出,信仰的教育在大学校园还比较缺乏,导致的信仰危机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价值理念,大学生在物质和金钱的崇拜的趋势也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说信仰教育应必须不断的加强和宣传,而学校是加强信仰教育的关键。
2.3.2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的信仰研究认为美国目前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精神或信仰角度的心理健康研究(Faith cure) 。著名心理学家、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Allice(1999)在回顾20世纪心理治疗的发展时说:“尽管宗教和精神信仰方面的问题在20世纪早期被心理治疗严重忽略了,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们在人类的存在中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可能在帮助人们消除困扰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理性和信仰性质的心理治疗研究在20世纪末越来越普遍。
Ellis 和Yeager 认为认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他们指出每个人有其人生哲学和行为风格,而我们的情绪根源于我们的信念,由此激发对生活情境的反应。说明心理健康与人的信仰存在的一定的关系。Cole.M 认为每一部分的观念都建立在一个不同的意识层面上,都遵循它自己的使用方法和原则。由此看出一个人的信仰和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西方心理学中,对信仰的研究更侧重于对宗教信仰的研究。从冯特开创心理学的新纪元开始,同时在他的《民族心理学》就已经开始系统的研究宗教心理学,并系统的提出宗教演化的四阶段假说。Hall 和Stbark 不仅最早使用使用“宗教心理学”一词,还创立了最早的《宗教心理学杂志》。Carter 和Flack (1981)认为信仰宗教的群体或个人在参与宗教活动是内在和外显的一切独特的心理现象,各种社会性和非社会性因素对各种独特心理现象的制约性,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Allgaier (1975)年研究表明,对双亲和对上帝的态度非常酷似, 所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信仰上帝是一种祖先表象的投射。Royce 赞成把宗教和焦虑结合起来研究,他认为宗教信仰来自于人本身
以及应付生活中种种事件的不安和忧愁,如果不重视人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就不能解决宗教信仰的根源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3.1被试
本次研究从山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院,政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问卷245份,其中有效问卷229份,回收率约为77%。在被调查的人数,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17人。年级分布:大一66人,大二44人,大三85人,大四34人。文理分布:文科128人,理科101人。学生来源:城市121,乡下108人。政治面貌:团员197人,党员32人。
3.2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依据信仰的类型划分分为:(1)物质信仰;(2)精神信仰;(3)伦理信仰;(4)国家社会信仰;
(5)宗教信仰五个维度进行调查。大学生的类型分为文理,城乡,男女,年级,政治面貌五个维度构成,然后在采取开放式问卷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进行调查。信仰状况部分共有49个项目组成,重测信度为0.65,分半信度为0.59,复本效度相关系数为0.57。问卷采用5点制评分,其中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比较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问卷在施测过程中采用匿名操作技术。
3.3程序
运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
4.1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1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性别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男 28.89±6.25 27.29±5.7 29.88±6.78 26.81±6.69 22.76±4.22
女 28.38±4.94 26.39±4.19 28.45±3.83 25.40±4.41 23.91±4.51
F .453 1.827 3.908 3.578 3.999
Sig. .502 .178 .049* .060 .047*
注:*表示p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伦理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在伦理信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F=3.908,*p
4.2比较学生来源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在学生来源,来源于乡镇上的学生在宗教信仰得分显著高于来源城市的学生(F=3.993,*p
表2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城乡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城 27.94±5.96 27.07±5.32 29.30±6.36 25.68±5.39 23.07±4.55
乡 29.42±5.11 26.56±4.63 28.99±4.39 26.56±5.97 23.65±4.23
F 3.993 .572 .176 1.368 1.002
P 0.047* .450 .675 .243 .318
注:*表示p
4.3比较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政治面貌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团 28.61±5.30 27.35±4.89 29.45±5.64 26.47±5.67 23.24±4.36
党 28.81±7.33 23.63±4.78 27.34±4.24 23.78±5.17 24.00±4.65
F .036 16.275 4.063 6.313 .813
P .85 .00** .045* .013* .368
注:*表示p
由表3可以看出在政治面貌上,团员的精神信仰(F=6.313,*p.
4.4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年级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大一 29.91+5.28 26.39+4.64 28.76+3.42 26.11+6.45 23.91+3.83 大二 28.84+5.54 26.34+4.54 30.07+8.83 25.52+4.91 24.36+3.72 大三 27.35+5.70 27.29+5.69 29.53+4.86 26.47+5.78 22.46+5.22 大四 29.12+5.67 27.15+4.47 27.79+4.62 25.85+4.83 23.18+3.69 F 2.78 .593 1.345 .291 2.355
P .042* .620 .261 .832 .073
注:*表示p
由表4可以看出在宗教信仰上,四个年级有显著性差异(F=2.78,*p
4.5比较文理科的学生在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物质信仰、国家信仰和伦理信仰的差异
表5文理科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的差异(M ±SD )
科类 宗教信仰 国家信仰 伦理信仰 精神信仰 物质信仰
理科 28.24+5.76 26.26+4.64 29.19+6.11 25.50+4.88 23.22+4.80 文科 29.14+5.41 27.55+5.37 29.11+4.67 26.84+6.49 23.51+3.84 F 1.444 3.837 .011 3.187 .255
P .231 .051 .915 .076 .614
注:*表示p
由表5可以看出在文理科方面,五个维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文科的学生在精神信仰,国家信仰,宗教信仰的平均值要高于理科的学生。
五、讨论
5.1问卷调查分析
(1) 通过调查发现69%的大学生认为人应该有自身的信仰,信仰对人生价值是有影响的。
(2) 在国家的社会主义信仰方面,大学生越来越淡漠社会主义的概念。43.7%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不是个人的精神支柱,58.9%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只是理想状态,58.5%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目标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40.1%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是对国家信仰主流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73.8%同学认为我们应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82.1%的同学认为只有每个人努力国家才会强大,85.6%认为公益精神是我们社会非常需要的,78.6%认为见义勇为的精神应当提倡。
(3) 在大学生物质信仰和精神信仰方面,理想失落,个人追求功利化、世俗化。在试题的项目中,问到如遇到所唾弃的潜原则(如请客送礼等),持41.5%的同学认为是非常必要的,43.2%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是一个物质重于精神的年代,65.5%同学认为公务员是为钱权的一条途径和手段。享乐主义也在同学中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60.3%同学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学会享受。
(4) 在宗教信仰方面,大学生越来越淡化由老一辈留下的观念,也直接冲击所遗留下的规则。52.4%的学生认为逢年过节拜神烧香已经没有什么必要,47.6%认为神鬼不存在这个世界,但是在中国几千年佛教文化中,因果报应论,六尘无静等许多的潜观念依然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62%的同学相信善恶因报,69.5%的同学认为在追求宗教中能够找到精神寄托,认为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信仰。
(5) 在伦理信仰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人伦关系陷入迷茫、混乱、痛苦。86.9%的学生认为这个社会的关系很复杂,31.8%认为别人对他无情时,他就会报复。41.58%的同学同意“恋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但是在待人、个人生活、家庭、职业等方面,大学生比较积极的,49.3%认为自己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家庭,62%认为做事一定要个人奋斗,85.6%的同学赞成对待他人要真诚,70.3%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84.2%认为有远大理想和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5.2问卷结果分析
(1) 由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四学生在物质信仰存在显著差异。男女之所以在这方面存在差异,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a 、由于性别的不同,社会对其的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个过程是从自然人由于性别社会化的结果。女生在社会群体中通过把物质作为一个标准达到理想的强者,从而实现自身在社会位置的提高。b 、由于现在社会仍是个父权的社会,在物质用品和服务设施、受教育程度、拥有财富、获得有威望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担任团体的首领、拥有正式的权力等方面男性要优于女性。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于男女心理差异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影响人们对男女社会行为的评价和成败的归因。女性为了摆脱这种现象从而加强了对物质的追求。c 、大多数女大学生经济上仍然依赖于父母或家庭,但是他们对自己所需物品基本上拥有购买的决定权,在心理上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她们暂时没有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负担,闲暇时间比较充裕,社会交往活动多。这些因素导致她们形成以下几种相对于其它群体较为突出的消费心理特点:对美的追求,并使之内化为她们的行为特别是消费行为的内在动力;对名牌的追逐成因上说,这些场现象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女性的逐名心理使然,从结果上说,这些场现象强化了人们的逐名心理;追求个性化在女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突出。
(2) 由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宗教信仰上有显著性差异,来源于乡村的学
生高于来源于城市的学生。由于城市具有先天的优势,经济收入,政治因素,地理环境,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乡镇,新鲜的思想观念直接冲击着来源城市的学生,致使他们在宗教信仰逐渐淡化,而相对乡镇的学生他们的观念依然保守,老一辈所留下的传统和观念仍然对他们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才会产生这种结果。
(3) 在本次问卷中出现了一种反常的结果(见表3),团员在国家信仰方面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党员的平均值,这是可能因为学校在处理学生入党的过程中,对于优秀学生的选择不能到位,许多的同学把入党动机定位在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和追求执政党的好处,而党员学生的物质信仰平均分高于团员的平均分更证明了这个问题。不过信仰共产主义本身就存在着一个由模糊到清楚、由动摇到坚定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中确实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
(4) 在四个年级的宗教信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其原因可能为a 、差异仅仅说明大一、大四崇拜宗教的学生多于大二、大三的学生。b 、来源于乡镇的新生因为刚刚来到城市,旧的传统观念依然在思想中有较强作用,对于真理、真知的认识没有定型。大四的学生由于逐渐走向社会,而在这个阶段就业压力、对社会的认识也逐步的了解产生对现状的不满情绪,故产生宗教信仰。因此在大一和大四的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高于其他年级。
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国家信仰平均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可以看出本科阶段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物质信仰方面,大二的学生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因为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身生活方式上已逐渐过渡到了较为“成人化”和“城市化”,表现为普遍开始注重起衣着打扮,日常的花销增大,经济压力较为突出,从环境适应上来看,此时的大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已比较了解,物质的需求也逐渐成为交往人际的一种手段。
(5) 由表5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文科的学生在精神信仰,国家信仰,宗教信仰的平均值要高于理科的学生,这是因为文科的学生本身就具有“理想型”的特征,而理科的学生更注重实用主义。有研究表明,理科大学生在学习、社交、自我发展与择业及总体压力感上高于文科大学生。
六、结论
(1)不同性别在伦理信仰、物质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国家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
(4)四个年级在宗教信仰存在显著性差异。
(5)文理科学生在各个信仰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七、建议
7.1正确寻找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 社会实践为信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能够正确的理解信仰的真正涵义。
(2) 针对大学生中已有信教群体的现状,学校应开展宗教文化和宗教政策的正面教育,使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健康成长,也使其他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宗教的知识和政策,正确地对待宗教信仰问题。
(3) 为了澄清党员的一些错误观点,使党员能在坚持科学信仰上达成统一认识,使学生党员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改进“两课”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大学生党员更加有针
对性的、能解决深层次思想问题的教育,教育的方式也应有所变革。
7.2正确对待存在与大学生中间的信仰危机
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即使是公众的信仰空前一致,意识形态控制力不断增强的社会也难免会出现个别人的信仰危机。信仰危机只是一种过渡状态,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人生会在渡过心理危机的时候确立新的信仰。大学生只是社会的一个群体,而且普遍的大学生都能确立自己正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赵志毅, 蔡卫东. 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1):9-15
2、荆学民, 李旭炎. 论信仰价值的结构. 天津社会科学 1999,(5):30-36
3、刘建军. 论人生信仰的确立、保持与危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59-63
4、 宋兴川, 金盛华, 李波. 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54-556
5、徐世强.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思想观念初探.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3):123-125
6、李维, 吕勇, 李幼穗. 信仰现状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2002,(6):660-663
7、李幼穗,张镇. 精神信仰的心理学涵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6):37-47
8、吴忠海. 信仰起源的心理因素探析. 江苏社会科学,1997,(3):100-104
9、陈新汉. 关于信仰结构的认识论思考.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6,(1):45-47
10、荆学民. 论信仰的特性. 晋阳学刊,1994,(5):52-56
11、武爱玲. 试论信仰的合理性. 天津社会科学,1997,(5):64-66
12、刘庚. 信念、信仰、理想不能归属于自我意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2,(1):121-122
13、刘朝晖. 论信仰异化的心理机制.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1),32-35
14、荆学民. 试论信仰危机. 求是学刊,1995,(4):25-30
15、袁贵礼, 李卫中.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 社会科学论坛,2002,(7):34-38
16、时蓉华.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72-80
17、景怀斌. 美国心理学的若干发展趋势及思考. 国外社会科学,1999,(2):44-50
18、陈燕峰. 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5):105-109
19、王志成. 宗教实在主观与宗教信仰:一个跨文化问题的新探讨.2004,(6):40-46
20、文聘元. 当代中国人信仰面面观.21世界杂志.1997,(4):46-48
21、Cole.M.Cultural Psychology.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P7
22、凯特. 洛文塔尔. 宗教心理学简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3、Jonathan,Wyatt.Counselling and Religious faith.Psychodynamic Practice,2004,(10):27-43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aduates’Faith Under Present Conditions
LiuLu Instructor Jiping Yang
ShanXi University for Educational Science College,TaiYuan,030006
【Abstract 】Investigation uses for promoting active undergraduates thought education,foculization and practice.Its style is the paper test, which is the measure and test for 229 students in every grades in university,and applies SPSS11.0 to analyse the result of data. (1)There has more diffe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Morality Faith and Substance Faith in different sex students.(2)Different students from city or country excits correlation in Religious Faith.(3)Between the aparty member and the normal students has correlation in Political Faith and Morality Faith.(4)Four grades students has more different correlation in Religious Faith.(5)There has no diffe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liberal arts and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department.Investigation asle indicates modern undergraduates ’faith are healthy,but there is crisis which really exists.Appearing about the crisis of undergraduates ’faith not only has complicated social reason,but also has the reas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own of the students.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se this kind of crisis that which community appears, performance and its cause,the wa y of investigation stc.
【Keywords 】 Faith Faith Crisis Faith Category Faith Education
附录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山西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我们正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作相关的调查研究。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请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认真回答下列问题,在你觉得正确的选项画对勾,本问卷无对错之分。我们将对你的答案严格保密,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性别: 籍贯(乡镇/城市):
年级: 文/理科: 政治面貌(团员/党员): 非常同意 很同意 不确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 我们国家将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 ) ( ) ( ) ( ) ( ) 2. 当遇到你所唾弃的潜规则(如请客送礼等),
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 ) ( ) ( ) ( ) ( ) 3. 你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你的家庭 ( ) ( ) ( ) ( ) ( ) 4. 逢年过节总要拜神烧香是有必要的 ( ) ( ) ( ) ( ) ( ) 5. 你的精神支柱源于对某种主义的信仰 ( ) ( ) ( ) ( ) ( ) 6.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物质重于精神的年代 ( ) ( ) ( ) ( ) ( ) 7. 家庭要不要吧,只要自己活的快乐就行 ( ) ( ) ( ) ( ) ( ) 8. 人是有来生的 ( ) ( ) ( ) ( ) ( ) 9. 共同富裕是理想状态 ( ) ( ) ( ) ( ) ( ) 10.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 ( ) ( ) ( ) ( ) ( ) 11. 人生是为财富而奋斗 ( ) ( ) ( ) ( ) ( ) 12. 人生生活原则“多贡献,多获得” ( ) ( ) ( ) ( ) ( ) 13.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 ( ) ( ) ( ) ( ) 14. 周围的同学的目标是为了共产主义 ( ) ( ) ( ) ( ) ( ) 15. 现在的官员有权就有了钱 ( ) ( ) ( ) ( ) ( ) 16. 个人奋斗是您做好事情的前提 ( ) ( ) ( ) ( ) ( ) 17. 鬼魂存在这个世界 ( ) ( ) ( ) ( ) ( )
18.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 ( ) ( ) ( ) 19. 只有每个人的努力国家才会强大 ( ) ( ) ( ) ( ) ( ) 20. 如果考上公务员,你就会为更高的职位
而努力 ( ) ( ) ( ) ( ) ( ) 21. 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 ( ) ( ) ( ) ( ) ( ) 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 ( ) ( ) ( ) ( ) ( ) 23.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分已经没有
什么实际意义了 ( ) ( ) ( ) ( ) ( ) 24. 尊敬别人,才会被别人尊敬 ( ) ( ) ( ) ( ) ( )
11
25. 人活着就应该学会享受 ( ) ( ) ( ) ( ) ( ) 26. 对人应该很真诚的对待 ( ) ( ) ( ) ( ) ( ) 27. 在以后所干的职业中会实现你的自身
价值 ( ) ( ) ( ) ( ) ( ) 28. 宗教是一种精神寄托 ( ) ( ) ( ) ( ) ( ) 29. 人离去这个世界会到另一个世界 ( ) ( ) ( ) ( ) ( ) 30. 有远大理想和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才能
取得事业的成功 ( ) ( ) ( ) ( ) ( ) 31. “见义勇为”行为应该提倡 ( ) ( ) ( ) ( ) ( ) 32. 如果你有了钱,就应该捐一大部分 ( ) ( ) 给慈善机构
33. 别人对你无情,你对他应该无义 ( ) ( ) 3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 ( ) 35. 人一生都应该是在不断的学习,进步 ( ) ( ) 36.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天是什么样子 ( ) ( ) 37. 公益精神是我们现在非常需要的 ( ) ( ) 38. 你的精神支柱对你的人生价值是有影响的( ) ( ) 39. 身边的异性对你的快乐有着影响 ( ) ( ) 40.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 ) ( ) 41. 在以后你所干的工作一定是你自己喜欢
干的 ( ) ( ) 42.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
现在是你的理想 ( ) ( ) 43.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中 ( ) ( ) 44. 对一件你喜欢的东西要求非常高 ( ) ( ) 4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 ) ( ) 46.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真理可言 ( ) ( ) 47. 平常干什么事情总是祈求老天爷保佑 ( ) ( ) 48. 恋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 ) ( ) 49.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 ( ) 50. 您对本次问卷有什么建议?或者你对信仰还有什么看法?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次谢谢您的合作,谢谢!12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