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节选》说课稿
许娟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本课选自 。 《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成的民乐合奏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在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各个主题音乐的特点。 ②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音乐,并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③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简单知识。
《瑶族舞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旋律起伏跌宕,寓意深刻。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 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初听全曲、整体感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
(第一版块) 情景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在我们的大家庭里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成员呢? ”列举过后继续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瑶族人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接着用多媒体播放《走进瑶族》(葫芦丝版《瑶族舞曲》作背景) 。学生边看边和老师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第二版块) 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
在《走进瑶族》的播放过程当中,我会(指着大屏幕) 适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吗? ”可能有的学生能回答正确。如果都不知道,我将向同学们介绍瑶族长鼓和黄泥鼓以及它们的基本节奏型×××(课件出示瑶族长鼓和黄泥鼓图片及其主要节奏型) 。然后带领同学们寻找可用声源,敲击这个节奏型。学生可以敲桌子,可以击掌,也可以拍退。接着,我在学生整齐的敲打声中演唱“灿灿明月,淡淡清风,瑶家山寨沉浸在溶溶月夜中。”唱到此处,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瑶家山寨为什么沉浸在溶溶的月夜中吗? ”待学生稍事思考后,我接着说:“那是因为瑶家山寨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舞会。同学们,我们一起到舞会现场去看看吧! ”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化的语言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更自然地进入到乐曲的情绪之中去。因为一切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立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运用戏剧、文字、美术、影视等姐妹艺术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运用的姐妹艺术便是“有声的文字——语言”。)
(第三版块) 初听全曲、整体感受
1、(课件出示题目《瑶族舞曲》) 聆听全曲:
在首次整体听赏完乐曲之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想象出这段乐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这段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 你是从哪些音乐要素中(乐曲的哪些变化让你) 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相信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的。带着初听乐曲的喜悦心情,我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第四版块) 分段聆听、逐步深入
1、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第一主题音乐。听赏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认真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大屏幕出示: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谱为这段音乐伴奏。同时大屏幕出示第一主题音乐曲谱。“同学们,你能看着节奏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段主题音乐伴奏吗(注意:只拍击实心)? 我们来试试看! ”这时学生和着我的琴声,课堂将出现一种整齐划一的极富节奏感和旋韵感的声音效果。
2、听赏下一主题音乐之前,我仍然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当人们唱累了跳累了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简短的一句话将学生带到第二主题音乐的情绪里。曲终之时,不急于去打破这样的氛围,给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味,并随音乐的情绪判断其节拍,然后引领学生随琴声运用多种方式(击掌、拍腿等) 为第二主题音乐(3/4拍子) 伴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以此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版块) 再次整体听赏
为了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在这次整体听赏时,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舞,也可以边听边哼唱。这时,我适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并跟他们一起唱他们喜欢的旋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记忆乐曲的旋律,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加上歌词演唱其中一段主题旋律,让同学们猜是哪一段。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加入歌词的演唱,能大大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第六版块) 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为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我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向同学们讲解《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瑶族舞曲》民乐版的现场演奏录象。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
《瑶族舞曲—节选》说课稿
许娟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本课选自 。 《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成的民乐合奏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在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各个主题音乐的特点。 ②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音乐,并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③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简单知识。
《瑶族舞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旋律起伏跌宕,寓意深刻。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 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初听全曲、整体感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
(第一版块) 情景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在我们的大家庭里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成员呢? ”列举过后继续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瑶族人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接着用多媒体播放《走进瑶族》(葫芦丝版《瑶族舞曲》作背景) 。学生边看边和老师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第二版块) 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
在《走进瑶族》的播放过程当中,我会(指着大屏幕) 适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吗? ”可能有的学生能回答正确。如果都不知道,我将向同学们介绍瑶族长鼓和黄泥鼓以及它们的基本节奏型×××(课件出示瑶族长鼓和黄泥鼓图片及其主要节奏型) 。然后带领同学们寻找可用声源,敲击这个节奏型。学生可以敲桌子,可以击掌,也可以拍退。接着,我在学生整齐的敲打声中演唱“灿灿明月,淡淡清风,瑶家山寨沉浸在溶溶月夜中。”唱到此处,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瑶家山寨为什么沉浸在溶溶的月夜中吗? ”待学生稍事思考后,我接着说:“那是因为瑶家山寨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舞会。同学们,我们一起到舞会现场去看看吧! ”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化的语言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更自然地进入到乐曲的情绪之中去。因为一切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立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运用戏剧、文字、美术、影视等姐妹艺术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运用的姐妹艺术便是“有声的文字——语言”。)
(第三版块) 初听全曲、整体感受
1、(课件出示题目《瑶族舞曲》) 聆听全曲:
在首次整体听赏完乐曲之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想象出这段乐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这段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 你是从哪些音乐要素中(乐曲的哪些变化让你) 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相信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的。带着初听乐曲的喜悦心情,我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第四版块) 分段聆听、逐步深入
1、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第一主题音乐。听赏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认真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大屏幕出示: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谱为这段音乐伴奏。同时大屏幕出示第一主题音乐曲谱。“同学们,你能看着节奏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段主题音乐伴奏吗(注意:只拍击实心)? 我们来试试看! ”这时学生和着我的琴声,课堂将出现一种整齐划一的极富节奏感和旋韵感的声音效果。
2、听赏下一主题音乐之前,我仍然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当人们唱累了跳累了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简短的一句话将学生带到第二主题音乐的情绪里。曲终之时,不急于去打破这样的氛围,给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味,并随音乐的情绪判断其节拍,然后引领学生随琴声运用多种方式(击掌、拍腿等) 为第二主题音乐(3/4拍子) 伴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以此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版块) 再次整体听赏
为了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在这次整体听赏时,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舞,也可以边听边哼唱。这时,我适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并跟他们一起唱他们喜欢的旋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记忆乐曲的旋律,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加上歌词演唱其中一段主题旋律,让同学们猜是哪一段。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加入歌词的演唱,能大大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第六版块) 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为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我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向同学们讲解《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瑶族舞曲》民乐版的现场演奏录象。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