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蹴罢秋千

免费编辑

?

所属类别 : 诗词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品出处

《漱玉词》

文学体裁

作者

李清照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

2

3

4

5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白话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李清照这样描写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较之韩诗,有青出于蓝之胜。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名家点评

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曲尽情悰。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

明潘游龙等《古今诗馀醉》卷一二:“和羞走”下,如画。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至无名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

赵万里辑《漱玉词》:案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末知升庵何据?

詹安泰《读词偶记》: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1959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断定此首为李清照作,评价颇高,恐未详考。《词林万选》中不可靠之词甚多,误题作者姓名之词,约有二三十首,非审慎不可也。

马兴荣:有人大约就是以封建社会的深闺少女总是遵守“礼”的、温顺的、循规蹈矩的、羞答答的这个尺度来衡量李清照《点绛唇》这首词,所以怀疑它不像大家闺秀李清照的作品。追求自由的李清照假如地下有知的话,她是会笑这些人未免太封建了。(《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明杨慎《词林万选》卷四,误收李清照一首《点绛唇》词云(略)。据《花草粹编》卷一收此词乃无名氏作,非清照词……且清照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走。含羞迎笑,倚门回首,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无名氏演韩偓诗,当有可能。(《南京师大学报》,1984年第二期)

裴斐:易安《词论》所谓“铺叙”,论者无解。窃谓此乃针对直抒胸臆而言,即主张有情节。这个主张,她自己是实行了的,从前期作品到南渡以后之作,无不如此。此首……当是易安早期作品。由前片“慵整纤纤手”到后片“袜刬金钗溜”再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整首均为铺叙,极有层次,从而活脱出一个妩媚、敏感而矜持的少女,既见其外表情态,亦见其内心世界。历代词人当中,再没谁能如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而这种表达,无论欢快或悲苦。均很少直接倾诉,而总是截取日常生活中一段情节加以铺叙,使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受其情绪感染。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

李清照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免费编辑

?

所属类别 : 诗词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品出处

《漱玉词》

文学体裁

作者

李清照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

2

3

4

5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白话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李清照这样描写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较之韩诗,有青出于蓝之胜。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名家点评

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曲尽情悰。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

明潘游龙等《古今诗馀醉》卷一二:“和羞走”下,如画。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至无名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

赵万里辑《漱玉词》:案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末知升庵何据?

詹安泰《读词偶记》: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1959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断定此首为李清照作,评价颇高,恐未详考。《词林万选》中不可靠之词甚多,误题作者姓名之词,约有二三十首,非审慎不可也。

马兴荣:有人大约就是以封建社会的深闺少女总是遵守“礼”的、温顺的、循规蹈矩的、羞答答的这个尺度来衡量李清照《点绛唇》这首词,所以怀疑它不像大家闺秀李清照的作品。追求自由的李清照假如地下有知的话,她是会笑这些人未免太封建了。(《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明杨慎《词林万选》卷四,误收李清照一首《点绛唇》词云(略)。据《花草粹编》卷一收此词乃无名氏作,非清照词……且清照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走。含羞迎笑,倚门回首,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无名氏演韩偓诗,当有可能。(《南京师大学报》,1984年第二期)

裴斐:易安《词论》所谓“铺叙”,论者无解。窃谓此乃针对直抒胸臆而言,即主张有情节。这个主张,她自己是实行了的,从前期作品到南渡以后之作,无不如此。此首……当是易安早期作品。由前片“慵整纤纤手”到后片“袜刬金钗溜”再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整首均为铺叙,极有层次,从而活脱出一个妩媚、敏感而矜持的少女,既见其外表情态,亦见其内心世界。历代词人当中,再没谁能如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而这种表达,无论欢快或悲苦。均很少直接倾诉,而总是截取日常生活中一段情节加以铺叙,使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受其情绪感染。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

李清照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文章

  • 荡秋千的物理原理
  • The swinging physics principles [Abstract ]This paper reference of various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former using angul ...查看


  • 荡秋千教学设计
  • <荡秋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查看


  • 四上音乐第8课荡秋千
  • <荡秋千>教案 教学年级:四年级 课 题:<荡秋千> 课 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 谣,结构方整而短小.可以把它看着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 ...查看


  • [打秋千]教案2
  • <打秋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 3.通 ...查看


  • 实践活动--荡秋千
  • 实践活动--荡秋千 临城实验小学 张保华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 页 教学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 ...查看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作品分析与设计思路] 1.<小猴与鳄鱼>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原创歌曲.它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曲风幽默,整首歌曲节奏欢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内容:正月打秋千习俗
  • 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 ...查看


  • 人音版音乐四上[荡秋千]教案
  • <荡秋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荡秋千>,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欢快 ...查看


  • 秋千的故事
  • 下秋千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东东和妈妈吃过早饭,准备去东风公园游玩.和以往一样,出门必带的东西由东东和妈妈分头准备.只见东东找来他的小背包,熟练的拉开拉索,沉思片刻,就开始行动了. 十分钟后,两人准备完毕.妈妈再帮东东检查一下书包,确 ...查看


  •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夜深 / 寒食夜
  • 夜深 / 寒食夜 朝代:唐代 作者:韩偓 原文: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鉴赏 诗的题目是<寒食夜>,这第三句中的"夜深"明点夜,"秋千"则暗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