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核心素养与班级文化建设
核心素养正式公布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不挂在墙上停在嘴边,而是要落到实际,可操作。从顶层设计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长,但我们不能等,需要主动在教育实践中大胆尝试。比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国家认同,但通过政治课灌输,进了课堂,进了教材,进不了学生头脑。原因就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割裂开来。因此,要以学生内心深处认同的方式开展教育。我看过《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读后受到了震撼。它并不是通篇说理论,而是告诉你高中如何开展通识教育,让学生去讨论、分析。
所以,核心素养需要靠一个个学生、一个个课堂、一个个学校去改变,甚至需要大学和中学携手合作。作为班主任,班级虽小,但是作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同样需要考虑深层的建设问题。在教育组织更加迫切关注文化要素建设的今天,班级建设也需要慎重考虑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很多班主任经常从“我们”的途径来建设班级文化,期待让成员在“家”文化的系列价值观引领下进行班级生活。但是,这种熟人社会的文化土壤能锻造出现代社会公民,让核心素养落地吗?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现代班级文化建设总体上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的问题。这需要教育者的大智慧。
在我看来,今天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重点突出自主发展为途径,从而衍生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来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自主发展会成为班级文化建设重点。第一,由于陌生人的天然关系,班级文化建设适合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对于班级的公共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班级由陌生人组成,彼此没有共同利益。如果有,那也是外力加给学生们的。强迫他们以我们的面目出现,而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自主发展,实际上是使自我丧失的。先让“我”成长起来,不着急把“我”置于“我们”之下反而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其次,由于生活环境的相对固定封闭,陌生人之间需要边界和公认的契约,班级会自然生成公共行为规
则。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民族的习俗、教育的传统都会对班级成员行为规范有明确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应该与学生的规则意识成长形成对立冲突,相反,两者应该逐渐达成一致。最后,班级不仅是学生和班主任的班级,也是学校的班级、家长的班级,学生的自主成长意味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和成长。因而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班级是一种自我成长带动公共意识成长的社会组织。对于班级这种公共组织而言,其文化建设需要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但在生成的途径上应该是“自主发展”。第二,班级文化建设要以促进学生发展而非成绩分数为根本目标,才能给足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当前,文化基础已经曲解成为分数排名,在教育中置顶压倒一切。而班级文化建设,虽然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建设”的目的。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既有把文化建设本身当成目的者,也有把提升外在形象作为目的者,更有为了树立“品牌”“特色”者。因而有“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之说。其实从文化与教育组织的关系来看,文化建设只能服从于教育组织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个目标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其他任何目的的意义都只能大打折扣。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因此,要核心素养落地,要自主发展落地,必须先把成绩在评价学生的唯一性打破。多元化评价才是出路。
第三,我们的学生最终会离开我们的视野,以社会公民的身份独立面对社会中的自我,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思考生活,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公共的价值观,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价值观。因此,公民价值观的公共属性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能够围绕学生自主发展来进行。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班级文化建设在根本上要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
综合以上三点,以自主发展为途径的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学生价值观的公共属性满足了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的要求;公共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满足了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要求。
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发展的教育内涵又是什么呢?
学生离开班级即为社会公民。公民,在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身份或公共身份,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伴随着有责任的自由身份”。因此,对一个学生来说,理
解自由的权利和责任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公民处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就有了基本的内涵定位,即以自由和责任为中心。自由要生成边界,责任要以尊重个体为前提。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公民意识包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价值观的解读,公民价值观在今天应主要突出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四大主要方面。这四方面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自主成长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人格自由是公民身份的核心特征,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方面,人格自由是指学生能够保护自身的尊严不受他人的奴役,代表尊严的各种基本权利不被剥夺。另一方面,人格自由也指学生不会因为某些外在的利益而主动放弃自己的尊严以及与此相关的基本权利。所以,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初级阶段采用了“雅典式民主”,让学生在辩论中达成对权利与自由的深刻理解。与传统的行政班级不同,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应该是积极投入各个层次公共生活的人,他在享有人格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公共生活赋予的责任。因此可以说,公共责任对学生来说是和人格自由一样的基本价值观,必须落地。为学生学会向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他人负责,我分三个层次设立了公共岗位:集体的,自主选择的,惩罚性质的。学生必须服从集体制定的班规、维护班级公共秩序、参与班级公共决策、承担班级公共事务等。雅典式民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民主意识,首先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民主意识也是尊重别人意见的表达。最后,民主意识是大家在共同生活的意识。虽然民主意识并不是中心位置上的价值观,但却是学生人格自由和公共责任的综合体现。人格自由需要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责任要求学生能够尊重别人意见的表达。而这些都是自主发展才能生成的基本素养。每个学生在班级都期待被公正、平等地对待,同时也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人。具有这个基本内涵的公平精神对于自主发展的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格自由所要求的个人尊严需要在公平的追求中才能真正保全,公共责任所期待学生向他人负责的内涵肯定包含着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人。而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碰撞冲突是避免不了的,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最后是自主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我以为,可以把班级文化分为内在的价值观和外在的形式构成,在形式构成上又可以分为阅读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团队文化等层面。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自主发展需要从阅读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团队文化等方面来考虑途径与方法问题。具体来说,班级文化建设突出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在途径与方法上有以下四个重点。第一,班级阅读文化要把独立,理性,多元化价值观作为核心构成。我从每周一文开始,引导所有班级成员去阅读思考社会时事热点。让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通过阅读深入人心并引领其行动。第二,班级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解决时,当班级事务出现争议时,对问题和争议的解决正是学生价值观成长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我们追求真理,直到对方不接受为止”已经成为班级议事的流行语。班级制度规则的形成是更具“公共性”的领域,因此也更需要体现公民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班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班级成员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彰显每一个学生社会参与的精神。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中,班级时刻要审视制度制定的程序和过程是否满足了尊重班级成员人格自由和基本权利,是否体现出班级成员的公共责任,是否是民主而公平的过程。另一方面,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在结果上要体现学生的公民价值观。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结果主要是能体现理想班级生活的各种制度。在指向公民价值观教育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之后,班级应该具有一系列能够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制度,如班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班级成员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等。最后,班级应着重设计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典型行为和特色活动。典型的班级行为和特色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鲜明标志,也是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要特别注重。就日常实践来看,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典型行为可以有问候语、活动中位置安排、意见交流方式等方面,如在公共场合展开评议和自我批评的常规行为就能充分体现公民价值观。体现公民价值观的自我发展的特色班级活动可以有班干部选举活动、优秀学生评比活动、班级纠纷的协商或仲裁活动等,如班级纠纷的民主仲裁活动就能体现公民价值观中的人格自由、民主意识和公平精神。
虽然,核心素养在实践探索中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却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教育根源。在当代,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班级工作的基本元素。
谈学生核心素养与班级文化建设
核心素养正式公布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不挂在墙上停在嘴边,而是要落到实际,可操作。从顶层设计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长,但我们不能等,需要主动在教育实践中大胆尝试。比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国家认同,但通过政治课灌输,进了课堂,进了教材,进不了学生头脑。原因就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割裂开来。因此,要以学生内心深处认同的方式开展教育。我看过《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读后受到了震撼。它并不是通篇说理论,而是告诉你高中如何开展通识教育,让学生去讨论、分析。
所以,核心素养需要靠一个个学生、一个个课堂、一个个学校去改变,甚至需要大学和中学携手合作。作为班主任,班级虽小,但是作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同样需要考虑深层的建设问题。在教育组织更加迫切关注文化要素建设的今天,班级建设也需要慎重考虑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很多班主任经常从“我们”的途径来建设班级文化,期待让成员在“家”文化的系列价值观引领下进行班级生活。但是,这种熟人社会的文化土壤能锻造出现代社会公民,让核心素养落地吗?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现代班级文化建设总体上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的问题。这需要教育者的大智慧。
在我看来,今天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重点突出自主发展为途径,从而衍生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来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自主发展会成为班级文化建设重点。第一,由于陌生人的天然关系,班级文化建设适合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对于班级的公共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班级由陌生人组成,彼此没有共同利益。如果有,那也是外力加给学生们的。强迫他们以我们的面目出现,而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自主发展,实际上是使自我丧失的。先让“我”成长起来,不着急把“我”置于“我们”之下反而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其次,由于生活环境的相对固定封闭,陌生人之间需要边界和公认的契约,班级会自然生成公共行为规
则。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民族的习俗、教育的传统都会对班级成员行为规范有明确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应该与学生的规则意识成长形成对立冲突,相反,两者应该逐渐达成一致。最后,班级不仅是学生和班主任的班级,也是学校的班级、家长的班级,学生的自主成长意味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和成长。因而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班级是一种自我成长带动公共意识成长的社会组织。对于班级这种公共组织而言,其文化建设需要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但在生成的途径上应该是“自主发展”。第二,班级文化建设要以促进学生发展而非成绩分数为根本目标,才能给足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当前,文化基础已经曲解成为分数排名,在教育中置顶压倒一切。而班级文化建设,虽然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建设”的目的。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既有把文化建设本身当成目的者,也有把提升外在形象作为目的者,更有为了树立“品牌”“特色”者。因而有“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之说。其实从文化与教育组织的关系来看,文化建设只能服从于教育组织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个目标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其他任何目的的意义都只能大打折扣。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因此,要核心素养落地,要自主发展落地,必须先把成绩在评价学生的唯一性打破。多元化评价才是出路。
第三,我们的学生最终会离开我们的视野,以社会公民的身份独立面对社会中的自我,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思考生活,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公共的价值观,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价值观。因此,公民价值观的公共属性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能够围绕学生自主发展来进行。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班级文化建设在根本上要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
综合以上三点,以自主发展为途径的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学生价值观的公共属性满足了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的要求;公共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满足了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要求。
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发展的教育内涵又是什么呢?
学生离开班级即为社会公民。公民,在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身份或公共身份,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伴随着有责任的自由身份”。因此,对一个学生来说,理
解自由的权利和责任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公民处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就有了基本的内涵定位,即以自由和责任为中心。自由要生成边界,责任要以尊重个体为前提。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公民意识包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价值观的解读,公民价值观在今天应主要突出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四大主要方面。这四方面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自主成长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人格自由是公民身份的核心特征,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方面,人格自由是指学生能够保护自身的尊严不受他人的奴役,代表尊严的各种基本权利不被剥夺。另一方面,人格自由也指学生不会因为某些外在的利益而主动放弃自己的尊严以及与此相关的基本权利。所以,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初级阶段采用了“雅典式民主”,让学生在辩论中达成对权利与自由的深刻理解。与传统的行政班级不同,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应该是积极投入各个层次公共生活的人,他在享有人格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公共生活赋予的责任。因此可以说,公共责任对学生来说是和人格自由一样的基本价值观,必须落地。为学生学会向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他人负责,我分三个层次设立了公共岗位:集体的,自主选择的,惩罚性质的。学生必须服从集体制定的班规、维护班级公共秩序、参与班级公共决策、承担班级公共事务等。雅典式民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民主意识,首先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民主意识也是尊重别人意见的表达。最后,民主意识是大家在共同生活的意识。虽然民主意识并不是中心位置上的价值观,但却是学生人格自由和公共责任的综合体现。人格自由需要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责任要求学生能够尊重别人意见的表达。而这些都是自主发展才能生成的基本素养。每个学生在班级都期待被公正、平等地对待,同时也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人。具有这个基本内涵的公平精神对于自主发展的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格自由所要求的个人尊严需要在公平的追求中才能真正保全,公共责任所期待学生向他人负责的内涵肯定包含着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人。而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碰撞冲突是避免不了的,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最后是自主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我以为,可以把班级文化分为内在的价值观和外在的形式构成,在形式构成上又可以分为阅读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团队文化等层面。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自主发展需要从阅读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团队文化等方面来考虑途径与方法问题。具体来说,班级文化建设突出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在途径与方法上有以下四个重点。第一,班级阅读文化要把独立,理性,多元化价值观作为核心构成。我从每周一文开始,引导所有班级成员去阅读思考社会时事热点。让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通过阅读深入人心并引领其行动。第二,班级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解决时,当班级事务出现争议时,对问题和争议的解决正是学生价值观成长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我们追求真理,直到对方不接受为止”已经成为班级议事的流行语。班级制度规则的形成是更具“公共性”的领域,因此也更需要体现公民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班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班级成员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彰显每一个学生社会参与的精神。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中,班级时刻要审视制度制定的程序和过程是否满足了尊重班级成员人格自由和基本权利,是否体现出班级成员的公共责任,是否是民主而公平的过程。另一方面,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在结果上要体现学生的公民价值观。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结果主要是能体现理想班级生活的各种制度。在指向公民价值观教育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之后,班级应该具有一系列能够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制度,如班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班级成员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等。最后,班级应着重设计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典型行为和特色活动。典型的班级行为和特色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鲜明标志,也是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要特别注重。就日常实践来看,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典型行为可以有问候语、活动中位置安排、意见交流方式等方面,如在公共场合展开评议和自我批评的常规行为就能充分体现公民价值观。体现公民价值观的自我发展的特色班级活动可以有班干部选举活动、优秀学生评比活动、班级纠纷的协商或仲裁活动等,如班级纠纷的民主仲裁活动就能体现公民价值观中的人格自由、民主意识和公平精神。
虽然,核心素养在实践探索中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却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教育根源。在当代,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班级工作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