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

16《鲁迅自传》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 制有鲁迅1898~1930年主要活动的图表(为缺省表,有若干空白格)的ppt。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鲁迅自传

鲁迅,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 文章内容:文章体裁: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一自传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 传记说起。传记是叙写人物生平经 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 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 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 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 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第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②出示ppt,指名学生上台,将图表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使图表完整。(附图表如下)

18岁

29岁 在南京 1 水师学堂学洋务

2在日本3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 4 、5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 29岁作传时回国后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做部员 l0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 做教授 12 做教授 13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解说: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④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⑤研读第4段。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 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

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四、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请大家今后在自己的阅历中寻找答案。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个文段。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奋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o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豫()斩()籍()

(2)文段横线处去掉“已经’两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3)填写表格。时间 │地点 │ 活动 │

(4)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的? (5)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请用“陆续”造句。

(二)阅读郁达夫的《悼鲁迅》。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京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整理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和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明里被埋在浅土中去了!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殡bin4)仪馆 荟萃hui4 灵柩(jiu3) B殡(bing4)仪馆 荟萃hui4)灵柩(jiu3)

C.殡(bin4)仪馆 荟萃(hui4)苹 灵柩(jiu4) D.殡(bing4)仪馆 荟萃(hui4)苹 灵枢(jiu4)

(2)从上文内容可以推断文章写于_____年_____月。 (3)上文感情变化的线索是() A震惊~悲哀~~怀念~希望 B.急切~哀痛~思念~担忧 C.震惊~悲叹~绝望~~~希望 D急切~真诚~爱戴~担忧

(4)第3自然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5)“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句中“这”指代的是_____ (6)“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与上文中_____ 句相呼应,说明了_____;“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

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的半绝望的国家”与上文中_____ 句相呼应,说明了_____ 课后小记:

16《鲁迅自传》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 制有鲁迅1898~1930年主要活动的图表(为缺省表,有若干空白格)的ppt。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鲁迅自传

鲁迅,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 文章内容:文章体裁: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一自传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 传记说起。传记是叙写人物生平经 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 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 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 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 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第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②出示ppt,指名学生上台,将图表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使图表完整。(附图表如下)

18岁

29岁 在南京 1 水师学堂学洋务

2在日本3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 4 、5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 29岁作传时回国后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做部员 l0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 做教授 12 做教授 13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解说: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④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⑤研读第4段。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 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

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四、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请大家今后在自己的阅历中寻找答案。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个文段。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奋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o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豫()斩()籍()

(2)文段横线处去掉“已经’两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3)填写表格。时间 │地点 │ 活动 │

(4)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的? (5)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请用“陆续”造句。

(二)阅读郁达夫的《悼鲁迅》。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京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整理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和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明里被埋在浅土中去了!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殡bin4)仪馆 荟萃hui4 灵柩(jiu3) B殡(bing4)仪馆 荟萃hui4)灵柩(jiu3)

C.殡(bin4)仪馆 荟萃(hui4)苹 灵柩(jiu4) D.殡(bing4)仪馆 荟萃(hui4)苹 灵枢(jiu4)

(2)从上文内容可以推断文章写于_____年_____月。 (3)上文感情变化的线索是() A震惊~悲哀~~怀念~希望 B.急切~哀痛~思念~担忧 C.震惊~悲叹~绝望~~~希望 D急切~真诚~爱戴~担忧

(4)第3自然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5)“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句中“这”指代的是_____ (6)“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与上文中_____ 句相呼应,说明了_____;“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

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的半绝望的国家”与上文中_____ 句相呼应,说明了_____ 课后小记:


相关文章

  •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自传&quo ...查看


  • [鲁迅自传]导学案
  • <鲁迅自传>导学案 [学习任务]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 [知识积累] 关于鲁迅的诗歌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 ...查看


  • 5.鲁迅自传
  • 科目:七年级语文 班级: 姓名: 主备教师:张义 鲁迅自传 导学案 学习什么 1.了解人物传记的知识.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3.体会鲁迅严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体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12课复习与训练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12课复习与训练 一 下面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划出,并订正. 全心贯注( ) 心汇神凝( ) 警报叠起( ) 竭然不同( ) 无瑕及此( ) 锋芒必露( ) 二 下面是一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如: ...查看


  • 老舍自传(网友来稿)
  • 一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先生的风格 2了解本文的写作风格 二教学重点:1老舍先生的风格 2本文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方法:感悟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字词 识记 怙 hu 遂sui  奠dian 甚shen 搁ge 运用 ...查看


  • 今天,我们来谈谈作家鲁迅和出版家鲁迅
  • 今天,我们来谈谈作家鲁迅 任何伟大的作家都需要伟大的读者,鲁迅拥有一个强大的读者毛泽东,这可能是鲁迅的幸运,也可能是鲁迅的不幸.文革时期的「鲁迅」,从一个作家的名字变成了一个时髦的政治词汇之后,他深刻和妙趣横生的作品也被教条主义的阅读所淹没 ...查看


  • 中外经典名著1000部推荐书单2
  • <中外经典名著1000部>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和青苹果数据中心策划制作,是中国一部最大.最全的文学宝库之一,12张光盘共收录中外文学名著1000部,汇集了古今中外历代文学珍品和各个时期著名文豪及经典名著.内容包括中国古典文学 ...查看


  • 汉语学答案
  •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 ...查看


  • 13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
  • 一.单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4 分.) V 1. ( )较早地将视线立足于"现在进行时",她以当时最具现代意味的发散式思维和五彩碎片般任意自如的文体运行方式,透露了散文文体"现代化"的最初信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