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敏晓晖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86-0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有以下几方面可以进行情感教育。
1.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来陶冶学生情操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审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所编选的当代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听到运河边那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气息,而且可以饱览河两岸恬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体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质朴农民的欢乐和忧伤。
第二类可以称为道德的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其中爱国主义更是著名诗人艾青作品中的一个永远唱不尽的主题,选入九年级下册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尤为突出。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
第三类叫做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我们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几篇课文为例,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用四个图形来引发议论,层层推理,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创新性思维,得出"任何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敏晓晖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86-0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有以下几方面可以进行情感教育。
1.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来陶冶学生情操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审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所编选的当代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听到运河边那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气息,而且可以饱览河两岸恬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体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质朴农民的欢乐和忧伤。
第二类可以称为道德的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其中爱国主义更是著名诗人艾青作品中的一个永远唱不尽的主题,选入九年级下册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尤为突出。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
第三类叫做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我们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几篇课文为例,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用四个图形来引发议论,层层推理,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创新性思维,得出"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