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摘 要:徐志摩的诗歌充满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此种诗歌风格的形成与他所熟悉的英伦有重大关系,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鉴于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系统略显零碎,笔者拟通过本文对徐志摩诗作的影响渊源进行总结。  关键词:徐志摩 浪漫主义 渊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  序语  著名学者孙乃修在《徐志摩:性灵深处的妙悟》中有一段精辟而客观的论述:  在欧洲文化气氛陶冶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他的诗魂与外国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维系。他的诗有拜伦傲蔑一切的反抗性格,有雪莱的理想与热情,也有济慈的唯美情绪;有华兹华斯的清脱高远,也有哈代的悲观厌世;有泰戈尔式的沉思、流丽,也有波德莱尔的直面丑恶人生。他的诗受到了西方浪漫派、唯美派、悲观派以及象征派诗人多方面的影响,再加上他对“性灵”的标举和尊崇,使他诗的血缘格外复杂。  循着这个线索去探寻徐志摩诗的集体渊源或许并不十分艰难。  浪漫主义最突出的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 浪漫主义运动中还有一个“回到自然”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卢梭最先提出来的。卢梭的“回到自然”有回到原始社会“自然状态”的涵义,也有回到大自然的涵义。浪漫主义派继承了这个口号……  徐志摩在英国两年(1921年初至1922年秋),尤其是在剑桥的生活对其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剑桥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并且喜欢与英国名士名家交往。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自然,因为他觉得只有接近自然才能恢复人类童真的天性。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有关康桥的一切都天衣无缝地融入了诗作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拟从徐志摩的诗作之中找到浪漫主义的渊源。  反叛孤傲之拜伦渊源  在英国浪漫主义的诸多诗人的行列中,伫立着一位与湖畔派诗人之取向截然不同的巨人,此人便是拜伦(当然雪莱也同样伟大)。如果说长期居住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的湖畔派诗人是隐逸于世的话,那么,拜伦则是毅然地将自己投身到了充满着矛盾和磨难的时代洪流之中,勇敢地面对眼前所经历的黑暗的一切,如果说湖畔派诗人人生的理想趋向于保守的话,那么,拜伦则可以说是积极乐观地笑傲了人生。拜伦身上的精神特质,比如桀骜不驯的性格,比如强烈叛逆的神情,比如鲜明脱俗的个性,比如毫不妥协的勇气,而这些元素都极大地感染和影响了来自东方的年轻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眼里的拜伦如何?  “不是神,他是凡人,比神更可怕更可爱的凡人,他生前在红尘的狂涛中沐浴,洗涤他的遍体的斑点,最后他踏脚在浪花的顶尖,在阳光中呈露他的无暇的肌肤,他的骄傲,他的力量,他的壮丽,……他是一个美丽的恶魔,一个光荣的叛儿。……一个丈夫,一个不凡的男子”  在徐志摩看来,这个不凡的男子有着“怪石一般的峥嵘,朝旭一般的美丽,劲瀑似的桀骜,松林似的忧郁。他站着,交抱着手臂,翻起一双大眼,凝视着无极的青天……他是一个骄子:人间踏烂的蹊径不是为他准备的,也不是人间的镣链可以锁住他的鸷鸟的翅羽”。拜伦的反叛和孤傲在他的诗作中随处可寻。下面是《唐璜》的一个段落:  算了,算了:试试别的调子;/斟满一杯萨摩斯的美酒!/把战争留给土耳其野番吧,/让开奥的葡萄的血汁倾流!/别相信西方人会带来自由,/他们有一个作买卖的国王;/本土的利剑,本土的士兵,/是冲锋陷阵的唯一希望;/……/我不要奴隶的国度属于我——/干脆把那萨摩斯酒杯打破!  之后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这种拜伦式的英雄情调很容易找到,就是连使用的词语都是十分地相似甚至于相同。下面是《去吧》中的一段:  去吧,人间,去吧!/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去吧,人间,去吧!/我面对着无极的苍穹,/去吧,青年,去吧!/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鸭。/去吧,梦乡,去吧!/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  《去吧》流露出来的刚正不阿与毫不妥协是否与拜伦如出一辙呢?拜伦的直率与他所处的英国社会的格格不入可能在下面的诗句中表露得更为直接:  我没有爱过这个世界,它对我也一样;/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的呼吸,也不曾/忍从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种偶像;/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更没有高声/叫嚷着,崇拜一直回音;纷纭的世人/不能把我看作他们的一伙;我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它们;也没有把头脑放进/那并非而又算作他们思想的尸衣中/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致温顺。  诗人没有爱过那个世界,是因为那个世界同样不爱他。那个世界不爱他,是因为他不肯向那个压抑人性的世界屈服。这种英雄式的耿直,同样的这种与虚伪的世界的决裂,在徐志摩的作品中也有同样的表达: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和谐自然之雪莱渊源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雪莱同样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与湖畔派诗人的文学论战中更是与拜伦成为亲密的战友,促使他们并肩战斗的是相同的气质和共同的追求。此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坛的一抹光辉的亮色,自然也成为百年以后的东方诗人徐志摩的榜样。  在《济慈的夜莺歌》中,徐志摩赞美雪莱“最有这与自然谐和的变术;――雪莱制‘云歌’时我们不知道雪莱变了云还是云变了雪莱;歌‘西风’时不知道歌者是西风还是西风是歌者;颂‘云雀’时不知道是诗人在九霄云端里唱着还是百灵鸟在字句里叫着;……”  徐志摩所言的“云歌”即雪莱的《云》,“西风”即雪莱的《西风颂》,“云雀”即雪莱《致云雀》,这三首诗歌是雪莱赞颂大自然的杰作中的代表。诗作中诗人自身已经化作了“云”“西风”“云雀”,诗人与自然和谐的融合,留给读者的艺术回味无穷无尽。

  摘 要:徐志摩的诗歌充满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此种诗歌风格的形成与他所熟悉的英伦有重大关系,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鉴于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系统略显零碎,笔者拟通过本文对徐志摩诗作的影响渊源进行总结。  关键词:徐志摩 浪漫主义 渊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  序语  著名学者孙乃修在《徐志摩:性灵深处的妙悟》中有一段精辟而客观的论述:  在欧洲文化气氛陶冶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他的诗魂与外国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维系。他的诗有拜伦傲蔑一切的反抗性格,有雪莱的理想与热情,也有济慈的唯美情绪;有华兹华斯的清脱高远,也有哈代的悲观厌世;有泰戈尔式的沉思、流丽,也有波德莱尔的直面丑恶人生。他的诗受到了西方浪漫派、唯美派、悲观派以及象征派诗人多方面的影响,再加上他对“性灵”的标举和尊崇,使他诗的血缘格外复杂。  循着这个线索去探寻徐志摩诗的集体渊源或许并不十分艰难。  浪漫主义最突出的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 浪漫主义运动中还有一个“回到自然”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卢梭最先提出来的。卢梭的“回到自然”有回到原始社会“自然状态”的涵义,也有回到大自然的涵义。浪漫主义派继承了这个口号……  徐志摩在英国两年(1921年初至1922年秋),尤其是在剑桥的生活对其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剑桥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并且喜欢与英国名士名家交往。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自然,因为他觉得只有接近自然才能恢复人类童真的天性。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有关康桥的一切都天衣无缝地融入了诗作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拟从徐志摩的诗作之中找到浪漫主义的渊源。  反叛孤傲之拜伦渊源  在英国浪漫主义的诸多诗人的行列中,伫立着一位与湖畔派诗人之取向截然不同的巨人,此人便是拜伦(当然雪莱也同样伟大)。如果说长期居住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的湖畔派诗人是隐逸于世的话,那么,拜伦则是毅然地将自己投身到了充满着矛盾和磨难的时代洪流之中,勇敢地面对眼前所经历的黑暗的一切,如果说湖畔派诗人人生的理想趋向于保守的话,那么,拜伦则可以说是积极乐观地笑傲了人生。拜伦身上的精神特质,比如桀骜不驯的性格,比如强烈叛逆的神情,比如鲜明脱俗的个性,比如毫不妥协的勇气,而这些元素都极大地感染和影响了来自东方的年轻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眼里的拜伦如何?  “不是神,他是凡人,比神更可怕更可爱的凡人,他生前在红尘的狂涛中沐浴,洗涤他的遍体的斑点,最后他踏脚在浪花的顶尖,在阳光中呈露他的无暇的肌肤,他的骄傲,他的力量,他的壮丽,……他是一个美丽的恶魔,一个光荣的叛儿。……一个丈夫,一个不凡的男子”  在徐志摩看来,这个不凡的男子有着“怪石一般的峥嵘,朝旭一般的美丽,劲瀑似的桀骜,松林似的忧郁。他站着,交抱着手臂,翻起一双大眼,凝视着无极的青天……他是一个骄子:人间踏烂的蹊径不是为他准备的,也不是人间的镣链可以锁住他的鸷鸟的翅羽”。拜伦的反叛和孤傲在他的诗作中随处可寻。下面是《唐璜》的一个段落:  算了,算了:试试别的调子;/斟满一杯萨摩斯的美酒!/把战争留给土耳其野番吧,/让开奥的葡萄的血汁倾流!/别相信西方人会带来自由,/他们有一个作买卖的国王;/本土的利剑,本土的士兵,/是冲锋陷阵的唯一希望;/……/我不要奴隶的国度属于我——/干脆把那萨摩斯酒杯打破!  之后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这种拜伦式的英雄情调很容易找到,就是连使用的词语都是十分地相似甚至于相同。下面是《去吧》中的一段:  去吧,人间,去吧!/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去吧,人间,去吧!/我面对着无极的苍穹,/去吧,青年,去吧!/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鸭。/去吧,梦乡,去吧!/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  《去吧》流露出来的刚正不阿与毫不妥协是否与拜伦如出一辙呢?拜伦的直率与他所处的英国社会的格格不入可能在下面的诗句中表露得更为直接:  我没有爱过这个世界,它对我也一样;/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的呼吸,也不曾/忍从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种偶像;/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更没有高声/叫嚷着,崇拜一直回音;纷纭的世人/不能把我看作他们的一伙;我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它们;也没有把头脑放进/那并非而又算作他们思想的尸衣中/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致温顺。  诗人没有爱过那个世界,是因为那个世界同样不爱他。那个世界不爱他,是因为他不肯向那个压抑人性的世界屈服。这种英雄式的耿直,同样的这种与虚伪的世界的决裂,在徐志摩的作品中也有同样的表达: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和谐自然之雪莱渊源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雪莱同样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与湖畔派诗人的文学论战中更是与拜伦成为亲密的战友,促使他们并肩战斗的是相同的气质和共同的追求。此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坛的一抹光辉的亮色,自然也成为百年以后的东方诗人徐志摩的榜样。  在《济慈的夜莺歌》中,徐志摩赞美雪莱“最有这与自然谐和的变术;――雪莱制‘云歌’时我们不知道雪莱变了云还是云变了雪莱;歌‘西风’时不知道歌者是西风还是西风是歌者;颂‘云雀’时不知道是诗人在九霄云端里唱着还是百灵鸟在字句里叫着;……”  徐志摩所言的“云歌”即雪莱的《云》,“西风”即雪莱的《西风颂》,“云雀”即雪莱《致云雀》,这三首诗歌是雪莱赞颂大自然的杰作中的代表。诗作中诗人自身已经化作了“云”“西风”“云雀”,诗人与自然和谐的融合,留给读者的艺术回味无穷无尽。


相关文章

  • 描写秋天的成语:叶落知秋
  •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盈盈秋水:盈盈:清澈的样子.秋水:秋天的水清,比喻人的眼 ...查看


  • 法国梧桐实际是悬铃木
  • 法国梧桐实际是悬铃木 上海旧法租界的行道树上海人叫它法国梧桐.其实它不是梧桐学名叫悬铃木.下面是我和朋友讨论此事时他提的一些资料. 悬铃木 学名:latanus acerifolia (Ait.)Willd. 英文名:Londonlanet ...查看


  • 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阳杲杲
  • 秋阳杲杲 盛暑炙热的太阳.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 秋阳:秋天的太阳.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 丹枫迎秋 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唐·李商隐<过楚宫>: ...查看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描写秋的成语大全
  •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盈盈秋水盈盈:清澈的样子.秋水:秋天的水清,比喻人的眼睛清澈 ...查看


  • 李煜词鉴赏[精美插图版]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今日推荐]  ☆  ※中外名著※※  ☆  世界名著  ☆  四大名著  ☆  白话古籍  ☆  古代侠义  ☆  古代公案  ☆  三言二拍  ☆  忠烈将门  ☆  经典诵读  ☆  武侠小说  ☆  法律大全 ...查看


  • 描写秋天的好段: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 1.我极不承认"一叶落而知秋"这句话.初秋的时刻还充满着夏之绚烂,它充实,丰捻,虽然没有茂盛,但它拥有生机,夏的气息还没有消干殆尽.在对秋的认识中,它不符合我对秋的要求,秋是衰老的,秋风是萧杀的,秋韵是萧远的.我不知是何 ...查看


  •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素材
  •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 内容概要: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合目的的组合而构成的.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于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纵观我 ...查看


  • 思乡怀人类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远诗欣赏 (一)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2)诗评家认 ...查看


  • 声声慢学案
  • <声声慢>学案 罗高语文组 刘玲玲 教学目标: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知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4.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歌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