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教案 1

《雁门太守行》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三、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四、分析课文

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

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五、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

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雁门太守行》教案1

1.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3.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4.理解重点句子。

涛作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5.朗读背诵。

《雁门太守行》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三、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四、分析课文

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

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五、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

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雁门太守行》教案1

1.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3.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4.理解重点句子。

涛作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5.朗读背诵。


相关文章

  • 雁门太守行教案
  • 总第 课时 <雁门太守行>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 ...查看


  • 醉翁亭记(教案)
  • <醉翁亭记>教案 科 目:初二语文(下册) 授课时间:2012年08月25日 试讲人: 课 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②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③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语句形式 ...查看


  •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7
  •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查看


  • 醉翁亭记最实用教案
  • <醉翁亭记>重点词.译文及简答(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 ""之一,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士",谥号文忠. 2. 给下列词语注音 林壑 蔚然 潺潺 翼然 晦明 ...查看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教案
  • 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 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醉翁亭记]教案第一课时
  • <醉翁亭记>教案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积累本课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经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 ...查看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教案
  • <渔家傲>秋思 课前要求收集有关边塞诗词,课上交流[越多越好] 一. 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 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查看


  • [爱莲说]廉洁文化教案
  •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爱莲说>反映了莲花不但有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具有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从中使学生懂得要做像莲花一样具有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的人. 2.通过学习<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