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

八年级下册基本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一、选择填空(提示:特别注意下划线部分)

1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北京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全解放。

4、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5、 6们中的代表。

7、利结束。

8 9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10、 11、年9,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2、1954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1958年的“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1958年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15、1960

16、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7、5,决定设立以陈伯达、江青为正副组长的中央文革小组。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0

21、“文化大革命”开始于年,结束于。“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22、1976

23、1976

24奠定了思相基础。

25、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农村改革日益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7、1984年10改革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8、1985

29

30、19801988年,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1985年,国家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辟为经济开放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1WTO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成员包括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2、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33、1982代化建设。

34、1986人事关系。《民法通则》规定了在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5

、1979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

36、 40、1992年1041、1997年9

42、新中国成立后,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下来。

45、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46、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发战略。

47、1984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48、年澳门回归祖国。

49、人民海军和空军建立于年。

51、60掌握核武器及空间技术的国家。

53、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0月,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54、80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56、1953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57、1954台亮相。

58、1955年4 59、

60、197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62

6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65.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66、1986863”计划。

6719861992 68、建国后,我国的文艺方针是 《青春之歌》、《红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艺术代表作品: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话剧《茶馆》、绘画《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南征北战》、《红高梁》,电视剧《四世同堂》、《西游记》。

牌总数第三名。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金牌榜第一。

70、我国还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兴办了各种社会福利院。

二、简答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3、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总目标。

4、土改总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

产。

5、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

6、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

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3)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9、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

(2)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4)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5)保持稳定,反对动乱。

10、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准备: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②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

(3)、内容:①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行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

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2、港、澳回归的意义:

港澳门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

港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为解决类似的国际问题提供了范例。

1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①它标志着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彻底失败,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

也是中国席位问题上主持正义的许多友好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一两个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14、举出3个高科技影响我们生活的例子。

比如网上购物、纳米技术、生物制药、农作物的转基因防治病虫害等。

15、在原子能利用方面,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1991年,我国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993年,我国最大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6、谈谈你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论断的理解。

(1)从生产力的三要素,分析得出科学技术是物化的生产力。

(2)从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课题研究和成果的转化,说明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极大地促

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可从自己熟悉的事例加以说明。

17、从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身上,你有什么感想和启迪?

提示:这是开放式题,可以畅所欲言,但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这些科学家都把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报效祖国紧密结合,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振兴相联系;第二,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刻苦钻研、执著探索、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当然也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8、为什么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邓小平最先提出实行改革开放;(2)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十三大提出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邓小平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19、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0、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

(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比较:港澳问题是中国的外交事务,需要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平等协商解决,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有利因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台湾回归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③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成功范例;

④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6)补充:近现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

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②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直到今天。

2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20世纪末)

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22、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⑴、20世纪末,我国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⑵、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略。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⑶、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就业。

⑷、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三、材料分析

(一)

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53年后就有变化。

――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1、“战前”指哪一次战争之前?

抗美援朝战争

2、说“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刚刚成立,力量不大,需要巩固政权、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

国政府又贸然出兵,去对付强大的美国,没人相信中国会取胜。

3、“53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强大的美国宣告失败。这是巩固年轻的人

民共和国的重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二)

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回答:

1、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要“叫”和“笑”?

是指“四人邦”等反动势力。因为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他们搞乱中国、乱中夺权的障碍,周恩来的逝世使他们高兴,所以他们笑。同时对周恩来、邓小平和广大抵制“左倾”错误的人民群众进行攻击,所以他们叫。

2、“扬眉剑出鞘”人含意是什么?

其含意是广大干部、群众准备反击“四人帮”等阴谋家、野心家,跟他们斗争到底。

(三)

阅读文革时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贫困状况。

2、后来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四)

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尔夫人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1、“三项条约”是指哪三个条约?

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根据材料,说明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原则立场是:香港的主权问题是不容讨论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新界、香港岛和九龙。

(五)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的,同时,会议应该将就此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

在亚非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而攻击共产主义,甚至诬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

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周恩来总理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指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

求同存异的“异”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做到求同存异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它使我国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改善,并能吸收借鉴一切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改革开放。

八年级下册基本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一、选择填空(提示:特别注意下划线部分)

1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北京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全解放。

4、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5、 6们中的代表。

7、利结束。

8 9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10、 11、年9,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2、1954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1958年的“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1958年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15、1960

16、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7、5,决定设立以陈伯达、江青为正副组长的中央文革小组。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0

21、“文化大革命”开始于年,结束于。“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22、1976

23、1976

24奠定了思相基础。

25、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农村改革日益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7、1984年10改革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8、1985

29

30、19801988年,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1985年,国家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辟为经济开放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1WTO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成员包括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2、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33、1982代化建设。

34、1986人事关系。《民法通则》规定了在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5

、1979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

36、 40、1992年1041、1997年9

42、新中国成立后,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下来。

45、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46、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发战略。

47、1984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48、年澳门回归祖国。

49、人民海军和空军建立于年。

51、60掌握核武器及空间技术的国家。

53、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0月,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54、80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56、1953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57、1954台亮相。

58、1955年4 59、

60、197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62

6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65.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66、1986863”计划。

6719861992 68、建国后,我国的文艺方针是 《青春之歌》、《红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艺术代表作品: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话剧《茶馆》、绘画《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南征北战》、《红高梁》,电视剧《四世同堂》、《西游记》。

牌总数第三名。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金牌榜第一。

70、我国还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兴办了各种社会福利院。

二、简答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3、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总目标。

4、土改总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

产。

5、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

6、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

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3)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9、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

(2)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4)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5)保持稳定,反对动乱。

10、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准备: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②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

(3)、内容:①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行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

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2、港、澳回归的意义:

港澳门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

港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为解决类似的国际问题提供了范例。

1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①它标志着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彻底失败,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

也是中国席位问题上主持正义的许多友好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一两个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14、举出3个高科技影响我们生活的例子。

比如网上购物、纳米技术、生物制药、农作物的转基因防治病虫害等。

15、在原子能利用方面,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1991年,我国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993年,我国最大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6、谈谈你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论断的理解。

(1)从生产力的三要素,分析得出科学技术是物化的生产力。

(2)从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课题研究和成果的转化,说明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极大地促

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可从自己熟悉的事例加以说明。

17、从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身上,你有什么感想和启迪?

提示:这是开放式题,可以畅所欲言,但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这些科学家都把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报效祖国紧密结合,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振兴相联系;第二,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刻苦钻研、执著探索、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当然也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8、为什么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邓小平最先提出实行改革开放;(2)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十三大提出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邓小平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19、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0、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

(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比较:港澳问题是中国的外交事务,需要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平等协商解决,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有利因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台湾回归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③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成功范例;

④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6)补充:近现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

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②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直到今天。

2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20世纪末)

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22、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⑴、20世纪末,我国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⑵、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略。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⑶、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就业。

⑷、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三、材料分析

(一)

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53年后就有变化。

――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1、“战前”指哪一次战争之前?

抗美援朝战争

2、说“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刚刚成立,力量不大,需要巩固政权、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

国政府又贸然出兵,去对付强大的美国,没人相信中国会取胜。

3、“53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强大的美国宣告失败。这是巩固年轻的人

民共和国的重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二)

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回答:

1、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要“叫”和“笑”?

是指“四人邦”等反动势力。因为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他们搞乱中国、乱中夺权的障碍,周恩来的逝世使他们高兴,所以他们笑。同时对周恩来、邓小平和广大抵制“左倾”错误的人民群众进行攻击,所以他们叫。

2、“扬眉剑出鞘”人含意是什么?

其含意是广大干部、群众准备反击“四人帮”等阴谋家、野心家,跟他们斗争到底。

(三)

阅读文革时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贫困状况。

2、后来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四)

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尔夫人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1、“三项条约”是指哪三个条约?

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根据材料,说明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原则立场是:香港的主权问题是不容讨论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新界、香港岛和九龙。

(五)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的,同时,会议应该将就此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

在亚非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而攻击共产主义,甚至诬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

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周恩来总理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指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

求同存异的“异”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做到求同存异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它使我国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改善,并能吸收借鉴一切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改革开放。


相关文章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请将下面的这些外交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万隆会议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尼克松访华 A②①③⑤④ B.②①④⑤③ C ...查看


  • 2015-2016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 ...查看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教学设计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教材分析] 十月革命后,如何向社会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在师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本期世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导学案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导学案 课题: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型:新授 教材内容:2-5页 第一课时 学习提示: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 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总结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总结 郑清凤老师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大源学校 李进兰 一.目的要求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 和谐区七年级2011-----2012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试题分析: 1.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选择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基本上能涵盖本册书的所有内容.本次考试选择题的考点,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25个选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印430份) 1.十月革命的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的措施: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 ...查看


  • 八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
  • 八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 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 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到,难度适中, 本试卷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卷共二大题,第一大题选 择题,共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