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 n g J i Y a n J i u ☆经济研究☆
中国对外劳务输出问题之浅析
张
宏,钟
颖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南京211816)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对外劳务输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劳务输出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支持国内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并力图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劳务输出;
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7-0039-03
发展经济学认为,劳务输出是在经济力作用下发生的次),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规模不大,总量偏低。
城乡人口迁移的必然结果。劳务输出具体是指劳动者走出
由于日本是我国对外劳务输出重点国家,2011年日本
国门,从一国向另一国或境外某一地区转移,在外国劳动地震爆发后,对我国外派劳务工作也将产生一定影响。从并且获得劳动收入。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要素,要发挥短期看,受大地震影响,这些人出国务工的计划将推迟,而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应该是商品出口、引进FDI 与且近期内,因安全起见,将暂停向日本输出劳务人员的审对外劳务输出“三管齐下”,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多层查备案。二是日本大地震核电站爆炸造成的舆论影响巨次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更大范围内配置我国的要素大,对远赴日本务工人员来说也将会有很大困难。三是日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在世界范围内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提
本地震及海啸将工厂夷为平地,
将会造成我国与这些有合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
作的劳务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从长远看,日本地震结束后,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劳务人员从事灾后重建工作,我国劳同一些劳务输出大国相比,我国劳务输出仍然很落后,总务公司和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重建工作所需的
量偏低,规模偏小,与我国的经济地位及人口规模极不相劳务人员,并积极与日本有关部门、企业联系,在确保劳务称,输出的劳务人员占国际劳务市场的份额微乎其微,甚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扩展与日本的劳务合作空间。
至远不及一些和中国发展程度相同甚至更低的国家。
二、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一、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
(一)外派劳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形成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劳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中国向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对外经济援助,
并以高,一个显著的趋势就是普通劳务占比越来越少,中高级此为基础发展起来。当时,伴随对外经济援助的开展,我国技术劳务比重越来越多。就目前我国对外输出劳动力的文向受邀国家派遣了大批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和医务人员。改化水平来说,整体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程度,竞争力不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务输出逐渐发展,并具一定规模。到强,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乡镇人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口,在国外从事那种最耗体力的苦力活,对国外市场的适定增长,国际劳务人口流动频繁。商务部统计数字表明至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不及其他国家的劳务人员。此外,语2007年,我国对外劳务营业额475亿美元,
合同额501.4言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外派人员的发展,
对于输出国来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08.7万人。截至2010年说语言门槛是难以跨越的,从我国劳务输出兴起至今,语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签订言的障碍一直影响着我国海外劳工的就业范围,也限制了合同760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43万人次。作其发展空间,削弱了其创汇能力。目前除了相应的个别国为有13.39亿人口的中国,虽然对外劳务输出在21世纪上家个别领域对外语没有要求,一般输入国都对外劳务输出升迅速稳定,但是与其他亚洲劳务输出大国相比(亚洲最语言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对外输出人员的外语水平达不
大的劳务输出大国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多达700万人
到大多数输入国要求。相比之下,
印度、菲律宾等之所以能收稿日期:2011-08-11
作者简介:张宏(1956-),女,教授;钟颖(1984-),女,硕士研究生,
从事人力资源研究。
成为主要劳务输出国,与其语言优势密不可分。
外派劳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法律手段的优势在于对劳务输出的管理更为规范且标准统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务输出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立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政府陆陆续续地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派员工资管理办法的补充规
(2002)定》(1997)、《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办法》、《外
派劳务人员培训工作管理规定》(2002)。另外,还对中国人的境外就业颁布了《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2002)。但总体来看、仍没有一套专门关于劳务输出的法令、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未能与国际接轨。立法不足导致政府部门在处理对外劳务合作关系时,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变得困难重重。此外,我国外出务工的劳务人员大多是文化水平不
辨别真伪能力差,自我高的农民、下岗职工,信息渠道窄,
对劳务输出的政策、法保护意识弱,容易受不良中介蛊惑,
权利受侵律法规不甚了解,对输入国法律制度一无所知,
害后不知如何正确维权,甚至不知道如何向所在国执法部门求助,大多采取擅自回国方式消极自救。
问题诸多(三)管理体制落后,
缺乏专门机中国的劳务输出工作没有实行统一管理,
构负责对外劳务输出工作。虽然我国劳务输出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管理体制上仍然还有很多问
劳务输出多头管题。首先,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过于集中,
理,缺乏统一协调体制。目前中国劳务输出行业由商贸部下属的对外工程商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大部委同时管理,但并无专门机构为对外劳务提供支持和保障。商贸
并且大多是部的优势在于它所监管的劳务合作企业很多,
国有企事业单位,它们既拥有海外劳务输出的传统优势,
劳动保障又可以便捷地使用中国政府在国外的商务资源。
部的优势在于它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
由于两大部门共同管理国内度是商务部所不及的。其次,
行政管理要求和标劳务输出工作,多头对外的现象滋生,
全国整体上准不能统一,造成正规的劳务输出渠道混乱,
宽领域的劳务输出渠道,在很还没有形成开放型、多元化、
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渠道不畅(四)境外就业体系服务不健全,
掌在国际竞争中,信息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关键要素,
握充分而准确的劳务供求信息是大规模开展对外劳务输
同时没有出的重要前提。而我国劳务输出信息途径较少,
统一的信息处理网络,导致大量信息重复处理与信息浪费
一是现象并存。中国的国际劳务信息匮乏从三方面来说,
还是从大的项目到个别分信息量少,无论从宏观至微观,
抓住机遇。二是散的劳务需求信息均不足,难以反馈信息,
信息渠道不畅通。我国信息网络不健全,难以扩大信息量。
在获取信息方面大多依靠自身在国外的办事机构了解市
而且没有政府场需求信息,这样得来的信息量非常有限,
正确的信息指导,无法律依据可循。三是信息不能综合利
如驻外机构、劳务公司或有用。如果能把不同单位或个人,
关管理技术人员在外劳务合作中得到一些信息加以整理,
综台利用,便会大大提高效益。但目前国内尚无人整理。面
这种信对日新月异的、竞争力越来越大的国际劳务市场,
由息不足的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
不能了解市场最新供求于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受到限制,
关系和需求动态,我国就无法及时准确地组织和输出国内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信息闭塞,反馈不及时,容易导致国内从事对外劳务输出的公司或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受损。
(五)劳务输入国置障碍,对外劳务人员在国外遭歧视世界银行研究显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外输出移民的数量每增长10%,贫困人口可减少2%。因此,许多国家都
但受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劳动力输出。
质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同质现象严重,导致中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劳务输入国会在市场准人和入境管理等
另方面设置障碍。有一些是障碍是在无形中慢慢形成的,
一些有心设置的。由于对外劳务合作涉及一国的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秩序问题,劳务进口国出于保护国民就业和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考虑,在数量上或行业领域均对普通劳务人员的引进给予严格限制。输入国通过各种手段对投资过程中所伴随的劳务输出设置的种种障碍也表现在对签证,
毛人员限制,国民待遇,费用以及安全保障问题上。例如,
里求斯近年来大幅度削减我国劳务人员签发的工作签证,
另外,直到2004年致使我国赴该国工作人数大幅度减少。
8月英国卫生部才将我国从不鼓励护士招聘的发展中国家
南名单中删除。而英国大部分护士来自于菲律宾、印度、
非、和澳大利亚等发展中国家。
此外,由于我国劳务输出相关立法不够全面,我国的
被迫接受不公平待遇。如资劳务人员经常在海外受歧视,
东格承认方面,在申请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作许可过程中,
导致我国公道国普遍不承认我国的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
民往往不能获得市场准入机会,即便是得到了工作签证,往往也只能高职低就。工资待遇方面的歧视也是普遍存在的,以研修生名义进入日本的我国劳务人员得到的实际报
有时甚至更低。酬仅仅只有当地工资水平的三分之一,
三、针对我国劳务输出出现问题亟待采取的措施
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对于劳务输出出现的种种问题,
措施、对策,使这些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
培训是关键(一)要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
国际劳务市场对劳务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
一些劳务输出国家逐渐提高的。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要求,
输出劳务的质量,注重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要解决对外输出劳务人员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的矛盾,需要建立起一套更为合理的对外劳务输出人员进入渠
加大对道。可以运用我国已建立起的高校职业教育体系,
劳务输出认识的正确引导,使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加入到劳务输出的领域。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受过高等职业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才能更
短时期内提高我国劳务输好地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
出人员结构。此外,还需对现有劳务输出人员进行多方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进他们对劳务输入国的适应能
一是专业技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培训应从多角度进行:
选择一些能培训,针对我国不同地域的剩余劳动力结构,
J i n g J i Y a n J i u ☆经济研究☆
领域和地域作为市场开拓重点。可以把医护、软件工程师、
(四)建立对外劳务供求信息网络,扩大劳务输出渠道
高级厨师、医师、海员等作为重点突破口,
开拓欧、美、日等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信息闭塞,输出渠道比较单一,
为发达国家医护市场。二是综合知识培训,对输出人员进行
了保持劳务信息畅通,政府应建立健全国内外劳务输出信外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
所在国国情等教育的同时,息交换机构和信息网,为劳务输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劳
加强外语的强化培训,加强劳务人员的安全风险教育,
培务信息和国际劳务市场的最新动态,
使对外劳务合作活动养其在国外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进行。各级政府尤其是外派劳务主(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法管部门,要加强与外省市有外派权的公司的协调与沟通,律意识
加强与新老客户的联系,拓宽输出渠道。依托驻外劳务输
我国劳务输出要走上制度化、
法制化的轨道,需制定出机构,广泛征集境外用工信息,
抢占国际劳务市场份额。关于对外劳务的专门法律法规,改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各项
运用互联网与驻外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制度及规定。我国劳务输出法相对滞后,
在此我们可以借外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做好国外劳务需求供给信息的搜鉴一下菲律宾的做法。菲律宾早在1991年就制定了《菲律
集、筛选、传递、发布及反馈工作,并由政府有关机构来监宾海外就业规定与条例(修订本) 》,对海外就业的目的、
宗测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解决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旨、战略方针,海外劳务市场的开发与研究,
招募机构的管同时,建立一个国际劳务输出后备人员的数据库,
一旦海理,劳务输出人员的招募、测试、培训与安置,出国程序的外有劳务需求,即可直接利用数据库调用相关人员,提高
办理,海外工人的保护与遣返以及回国人员的再就业政策工作效率。可以通过困际互联网、
国外报刊杂志、驻外使馆与措施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完和商务机构的报道、代理人和贸易商提供的信息以及各方
整、合理的法规能够有效地推动劳务输出的发展。1995年,面收集的信息,把健全信息网络,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应成菲律宾政府通过了8042共和法案,这是与劳务输出直接为今后我国劳务输出的一个发展的方向。
相关的法规。这些法律的具体执行机构是菲律宾海外就业(五)建立专门机构,消除劳务输出壁垒及歧视
管理局。法律还规定,应当在劳动力接收国家建立移民劳
日益增长的对外劳务输出给越来越多的劳务人员带工和海外菲律宾人力资源中心,
向海外劳工提供帮助。凡来了海外就业的机会,这一部分人员的权益经常受到侵是在有不少于两万菲律宾劳工的国家都要建立这样的中犯,并且在国外务工人员会遭到各方面的歧视。针对这一心,这些中心24小时全天开放,授权向劳工提供各种服问题,国家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合法
务,包括咨询和法律服务。菲律宾还建立了法律援助基金,权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国家应当在海外建立专门的向处于困境中的移民工人和海外菲律宾人提供法律援助。
机构,保护当地海外人员的权益,
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政府外派机构还负责经常散发一些小册子给海外劳工,
提及其他合法权益。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
应当接受其醒他们在国外生活和工作要注意的事项。
申请,代表他们向当地有关机构或部门申诉,
维护其权益。我国政府可以以菲律宾政府为鉴,
出台境外就业的一目前我国有两个部门负责管理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
一个些政策、法规,比如说可以出台
《对外劳务输出法律法规》,是商贸部下属的中国对外工程商会,
另一个是劳动和社会规定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条件、劳务输出中各方当事人的保障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由于劳务输出由商贸部和劳动
权利和义务、各主管部门以及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部共同管理,多头对外,行政管理要求和标准不能统一,
造使对外劳务输出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切实保障成正规的劳务输出渠道混乱,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海外就业人员的利益。此外,由于劳务合作各方经济状况、
外劳务合作的顺利发展。如果能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劳务文化背景、劳工政策等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各国之间劳输出事物,就能明确责任,提高服务质量。专门机构还可以
务合作的障碍不可避免,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劳工纠纷和在劳务输入国设立分支机构,为我国的劳务输出人员服务。劳务壁垒,这些摩擦和冲突需要通过各国政府协商加以及
时的处理和解决,不然的话,
将会阻碍国际劳务合作的进参考文献:
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各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为对外[1]余雪莲.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地
劳务输出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政策环境。
[J].宏观管理,2008,(8).(三)改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王春燕. 我国对外劳务输幽面蝠的瓶颈问题分析———中国经贸为了便于对劳务输出更好的管理,
我国应建立对外劳导刊[J].外资与经贸,2010,(17).
务输出的专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建立起更详细完[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7[Z].2007.备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劳务中介的管理,
重[4]骆世杰. 我国对外劳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点把好从事境外劳务输出的中介机构的资质条件,依法规
业,2008,(12).
范中介活动,坚决取缔非法中介,
防止和打击欺诈行为,保[5]熊菲. 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J].邵阳学院学报,护好劳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综
2008,(7).
[6]孙海法,方琳. 外派人员的多角度培训与开发[J].新资本,2008,(2).合管理,企业应树立起对外经营意识,
建立现代企业经营[7]李荣菊. 国际劳务输出与境外就业对策研究-———市场研究[J].
模式,明确责、权、利关系,主动了解输入国基本国情,
全方各抒己见,2010,(3).位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打有准备之仗,
切实保护好输[8]张树春. 赴日考察劳务输出带来的启示———劳动保障世界[J].出人员的合法权利。形成企业间良性竞争的对外劳务输出观察思考,2004,(12).
体制,从而加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效益。
(责任编辑/石银)
J i n g J i Y a n J i u ☆经济研究☆
中国对外劳务输出问题之浅析
张
宏,钟
颖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南京211816)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对外劳务输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劳务输出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支持国内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并力图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劳务输出;
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7-0039-03
发展经济学认为,劳务输出是在经济力作用下发生的次),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规模不大,总量偏低。
城乡人口迁移的必然结果。劳务输出具体是指劳动者走出
由于日本是我国对外劳务输出重点国家,2011年日本
国门,从一国向另一国或境外某一地区转移,在外国劳动地震爆发后,对我国外派劳务工作也将产生一定影响。从并且获得劳动收入。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要素,要发挥短期看,受大地震影响,这些人出国务工的计划将推迟,而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应该是商品出口、引进FDI 与且近期内,因安全起见,将暂停向日本输出劳务人员的审对外劳务输出“三管齐下”,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多层查备案。二是日本大地震核电站爆炸造成的舆论影响巨次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更大范围内配置我国的要素大,对远赴日本务工人员来说也将会有很大困难。三是日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在世界范围内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提
本地震及海啸将工厂夷为平地,
将会造成我国与这些有合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
作的劳务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从长远看,日本地震结束后,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劳务人员从事灾后重建工作,我国劳同一些劳务输出大国相比,我国劳务输出仍然很落后,总务公司和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重建工作所需的
量偏低,规模偏小,与我国的经济地位及人口规模极不相劳务人员,并积极与日本有关部门、企业联系,在确保劳务称,输出的劳务人员占国际劳务市场的份额微乎其微,甚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扩展与日本的劳务合作空间。
至远不及一些和中国发展程度相同甚至更低的国家。
二、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一、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
(一)外派劳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形成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劳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中国向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对外经济援助,
并以高,一个显著的趋势就是普通劳务占比越来越少,中高级此为基础发展起来。当时,伴随对外经济援助的开展,我国技术劳务比重越来越多。就目前我国对外输出劳动力的文向受邀国家派遣了大批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和医务人员。改化水平来说,整体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程度,竞争力不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务输出逐渐发展,并具一定规模。到强,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乡镇人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口,在国外从事那种最耗体力的苦力活,对国外市场的适定增长,国际劳务人口流动频繁。商务部统计数字表明至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不及其他国家的劳务人员。此外,语2007年,我国对外劳务营业额475亿美元,
合同额501.4言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外派人员的发展,
对于输出国来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08.7万人。截至2010年说语言门槛是难以跨越的,从我国劳务输出兴起至今,语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签订言的障碍一直影响着我国海外劳工的就业范围,也限制了合同760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43万人次。作其发展空间,削弱了其创汇能力。目前除了相应的个别国为有13.39亿人口的中国,虽然对外劳务输出在21世纪上家个别领域对外语没有要求,一般输入国都对外劳务输出升迅速稳定,但是与其他亚洲劳务输出大国相比(亚洲最语言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对外输出人员的外语水平达不
大的劳务输出大国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多达700万人
到大多数输入国要求。相比之下,
印度、菲律宾等之所以能收稿日期:2011-08-11
作者简介:张宏(1956-),女,教授;钟颖(1984-),女,硕士研究生,
从事人力资源研究。
成为主要劳务输出国,与其语言优势密不可分。
外派劳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法律手段的优势在于对劳务输出的管理更为规范且标准统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务输出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立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政府陆陆续续地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派员工资管理办法的补充规
(2002)定》(1997)、《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办法》、《外
派劳务人员培训工作管理规定》(2002)。另外,还对中国人的境外就业颁布了《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2002)。但总体来看、仍没有一套专门关于劳务输出的法令、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未能与国际接轨。立法不足导致政府部门在处理对外劳务合作关系时,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变得困难重重。此外,我国外出务工的劳务人员大多是文化水平不
辨别真伪能力差,自我高的农民、下岗职工,信息渠道窄,
对劳务输出的政策、法保护意识弱,容易受不良中介蛊惑,
权利受侵律法规不甚了解,对输入国法律制度一无所知,
害后不知如何正确维权,甚至不知道如何向所在国执法部门求助,大多采取擅自回国方式消极自救。
问题诸多(三)管理体制落后,
缺乏专门机中国的劳务输出工作没有实行统一管理,
构负责对外劳务输出工作。虽然我国劳务输出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管理体制上仍然还有很多问
劳务输出多头管题。首先,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过于集中,
理,缺乏统一协调体制。目前中国劳务输出行业由商贸部下属的对外工程商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大部委同时管理,但并无专门机构为对外劳务提供支持和保障。商贸
并且大多是部的优势在于它所监管的劳务合作企业很多,
国有企事业单位,它们既拥有海外劳务输出的传统优势,
劳动保障又可以便捷地使用中国政府在国外的商务资源。
部的优势在于它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
由于两大部门共同管理国内度是商务部所不及的。其次,
行政管理要求和标劳务输出工作,多头对外的现象滋生,
全国整体上准不能统一,造成正规的劳务输出渠道混乱,
宽领域的劳务输出渠道,在很还没有形成开放型、多元化、
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渠道不畅(四)境外就业体系服务不健全,
掌在国际竞争中,信息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关键要素,
握充分而准确的劳务供求信息是大规模开展对外劳务输
同时没有出的重要前提。而我国劳务输出信息途径较少,
统一的信息处理网络,导致大量信息重复处理与信息浪费
一是现象并存。中国的国际劳务信息匮乏从三方面来说,
还是从大的项目到个别分信息量少,无论从宏观至微观,
抓住机遇。二是散的劳务需求信息均不足,难以反馈信息,
信息渠道不畅通。我国信息网络不健全,难以扩大信息量。
在获取信息方面大多依靠自身在国外的办事机构了解市
而且没有政府场需求信息,这样得来的信息量非常有限,
正确的信息指导,无法律依据可循。三是信息不能综合利
如驻外机构、劳务公司或有用。如果能把不同单位或个人,
关管理技术人员在外劳务合作中得到一些信息加以整理,
综台利用,便会大大提高效益。但目前国内尚无人整理。面
这种信对日新月异的、竞争力越来越大的国际劳务市场,
由息不足的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
不能了解市场最新供求于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受到限制,
关系和需求动态,我国就无法及时准确地组织和输出国内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信息闭塞,反馈不及时,容易导致国内从事对外劳务输出的公司或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受损。
(五)劳务输入国置障碍,对外劳务人员在国外遭歧视世界银行研究显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外输出移民的数量每增长10%,贫困人口可减少2%。因此,许多国家都
但受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劳动力输出。
质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同质现象严重,导致中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劳务输入国会在市场准人和入境管理等
另方面设置障碍。有一些是障碍是在无形中慢慢形成的,
一些有心设置的。由于对外劳务合作涉及一国的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秩序问题,劳务进口国出于保护国民就业和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考虑,在数量上或行业领域均对普通劳务人员的引进给予严格限制。输入国通过各种手段对投资过程中所伴随的劳务输出设置的种种障碍也表现在对签证,
毛人员限制,国民待遇,费用以及安全保障问题上。例如,
里求斯近年来大幅度削减我国劳务人员签发的工作签证,
另外,直到2004年致使我国赴该国工作人数大幅度减少。
8月英国卫生部才将我国从不鼓励护士招聘的发展中国家
南名单中删除。而英国大部分护士来自于菲律宾、印度、
非、和澳大利亚等发展中国家。
此外,由于我国劳务输出相关立法不够全面,我国的
被迫接受不公平待遇。如资劳务人员经常在海外受歧视,
东格承认方面,在申请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作许可过程中,
导致我国公道国普遍不承认我国的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
民往往不能获得市场准入机会,即便是得到了工作签证,往往也只能高职低就。工资待遇方面的歧视也是普遍存在的,以研修生名义进入日本的我国劳务人员得到的实际报
有时甚至更低。酬仅仅只有当地工资水平的三分之一,
三、针对我国劳务输出出现问题亟待采取的措施
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对于劳务输出出现的种种问题,
措施、对策,使这些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
培训是关键(一)要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
国际劳务市场对劳务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
一些劳务输出国家逐渐提高的。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要求,
输出劳务的质量,注重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要解决对外输出劳务人员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的矛盾,需要建立起一套更为合理的对外劳务输出人员进入渠
加大对道。可以运用我国已建立起的高校职业教育体系,
劳务输出认识的正确引导,使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加入到劳务输出的领域。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受过高等职业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才能更
短时期内提高我国劳务输好地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
出人员结构。此外,还需对现有劳务输出人员进行多方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进他们对劳务输入国的适应能
一是专业技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培训应从多角度进行:
选择一些能培训,针对我国不同地域的剩余劳动力结构,
J i n g J i Y a n J i u ☆经济研究☆
领域和地域作为市场开拓重点。可以把医护、软件工程师、
(四)建立对外劳务供求信息网络,扩大劳务输出渠道
高级厨师、医师、海员等作为重点突破口,
开拓欧、美、日等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信息闭塞,输出渠道比较单一,
为发达国家医护市场。二是综合知识培训,对输出人员进行
了保持劳务信息畅通,政府应建立健全国内外劳务输出信外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
所在国国情等教育的同时,息交换机构和信息网,为劳务输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劳
加强外语的强化培训,加强劳务人员的安全风险教育,
培务信息和国际劳务市场的最新动态,
使对外劳务合作活动养其在国外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进行。各级政府尤其是外派劳务主(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法管部门,要加强与外省市有外派权的公司的协调与沟通,律意识
加强与新老客户的联系,拓宽输出渠道。依托驻外劳务输
我国劳务输出要走上制度化、
法制化的轨道,需制定出机构,广泛征集境外用工信息,
抢占国际劳务市场份额。关于对外劳务的专门法律法规,改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各项
运用互联网与驻外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制度及规定。我国劳务输出法相对滞后,
在此我们可以借外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做好国外劳务需求供给信息的搜鉴一下菲律宾的做法。菲律宾早在1991年就制定了《菲律
集、筛选、传递、发布及反馈工作,并由政府有关机构来监宾海外就业规定与条例(修订本) 》,对海外就业的目的、
宗测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解决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旨、战略方针,海外劳务市场的开发与研究,
招募机构的管同时,建立一个国际劳务输出后备人员的数据库,
一旦海理,劳务输出人员的招募、测试、培训与安置,出国程序的外有劳务需求,即可直接利用数据库调用相关人员,提高
办理,海外工人的保护与遣返以及回国人员的再就业政策工作效率。可以通过困际互联网、
国外报刊杂志、驻外使馆与措施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完和商务机构的报道、代理人和贸易商提供的信息以及各方
整、合理的法规能够有效地推动劳务输出的发展。1995年,面收集的信息,把健全信息网络,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应成菲律宾政府通过了8042共和法案,这是与劳务输出直接为今后我国劳务输出的一个发展的方向。
相关的法规。这些法律的具体执行机构是菲律宾海外就业(五)建立专门机构,消除劳务输出壁垒及歧视
管理局。法律还规定,应当在劳动力接收国家建立移民劳
日益增长的对外劳务输出给越来越多的劳务人员带工和海外菲律宾人力资源中心,
向海外劳工提供帮助。凡来了海外就业的机会,这一部分人员的权益经常受到侵是在有不少于两万菲律宾劳工的国家都要建立这样的中犯,并且在国外务工人员会遭到各方面的歧视。针对这一心,这些中心24小时全天开放,授权向劳工提供各种服问题,国家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合法
务,包括咨询和法律服务。菲律宾还建立了法律援助基金,权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国家应当在海外建立专门的向处于困境中的移民工人和海外菲律宾人提供法律援助。
机构,保护当地海外人员的权益,
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政府外派机构还负责经常散发一些小册子给海外劳工,
提及其他合法权益。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
应当接受其醒他们在国外生活和工作要注意的事项。
申请,代表他们向当地有关机构或部门申诉,
维护其权益。我国政府可以以菲律宾政府为鉴,
出台境外就业的一目前我国有两个部门负责管理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
一个些政策、法规,比如说可以出台
《对外劳务输出法律法规》,是商贸部下属的中国对外工程商会,
另一个是劳动和社会规定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条件、劳务输出中各方当事人的保障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由于劳务输出由商贸部和劳动
权利和义务、各主管部门以及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部共同管理,多头对外,行政管理要求和标准不能统一,
造使对外劳务输出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切实保障成正规的劳务输出渠道混乱,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海外就业人员的利益。此外,由于劳务合作各方经济状况、
外劳务合作的顺利发展。如果能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劳务文化背景、劳工政策等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各国之间劳输出事物,就能明确责任,提高服务质量。专门机构还可以
务合作的障碍不可避免,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劳工纠纷和在劳务输入国设立分支机构,为我国的劳务输出人员服务。劳务壁垒,这些摩擦和冲突需要通过各国政府协商加以及
时的处理和解决,不然的话,
将会阻碍国际劳务合作的进参考文献:
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各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为对外[1]余雪莲.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地
劳务输出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政策环境。
[J].宏观管理,2008,(8).(三)改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王春燕. 我国对外劳务输幽面蝠的瓶颈问题分析———中国经贸为了便于对劳务输出更好的管理,
我国应建立对外劳导刊[J].外资与经贸,2010,(17).
务输出的专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建立起更详细完[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7[Z].2007.备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劳务中介的管理,
重[4]骆世杰. 我国对外劳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点把好从事境外劳务输出的中介机构的资质条件,依法规
业,2008,(12).
范中介活动,坚决取缔非法中介,
防止和打击欺诈行为,保[5]熊菲. 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J].邵阳学院学报,护好劳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综
2008,(7).
[6]孙海法,方琳. 外派人员的多角度培训与开发[J].新资本,2008,(2).合管理,企业应树立起对外经营意识,
建立现代企业经营[7]李荣菊. 国际劳务输出与境外就业对策研究-———市场研究[J].
模式,明确责、权、利关系,主动了解输入国基本国情,
全方各抒己见,2010,(3).位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打有准备之仗,
切实保护好输[8]张树春. 赴日考察劳务输出带来的启示———劳动保障世界[J].出人员的合法权利。形成企业间良性竞争的对外劳务输出观察思考,2004,(12).
体制,从而加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效益。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