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年华,我们遇见
立君不期而至,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她刚从广交会出差回来,拐了个弯来看我。每一次她来,都会提前告诉我,唯独这次没有。所以,当我在办公室见到她,只有拥抱才能稍稍表达我内心的欢喜。
晚饭后,我们心有默契地提出去母校走走。
从河西到河东,如今的母校已经不止当年的“弹丸之地”。沿着风泽江畔,我们边走边聊。凉风习习,不远处的廊桥灯光璀璨,江面上金光点点,犹如跳跃的粒粒珍珠。隔岸,有人在吹萨克斯。不算悠扬动听,在这样的夜晚却也声声吹进了行人的心里。母校的夜景出奇地美。看着校园里三三两两的学生,教学楼零零落落亮着的灯光,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片段,此刻风起云涌,在脑中盘旋着盘旋着,喷薄欲出。
捡拾着三年时光中的点滴,竟很难取舍,每一个片段都很珍贵。很多记忆,以为淡忘,其实一直深深盘踞心中,就像江面上那闪闪烁烁的灯光,粒粒散发着珍珠的光泽。
时间定格在二十岁那年,一个穿着紫色的条纹衬衣和白色短裙、剪着齐耳短发的女孩,在父亲的陪伴下,走进了文理学院的大门。这个躲在父亲后面,眼神露怯的女孩就是我。命运弄人,数学不强的我却就读于数学系。高中会考成绩单上数学成绩B 等,就像一道坎,久久难以跨越。那时的我,就像一只羞怯的“丑小鸭”,心的角落蜷缩着强烈的自卑感。从小,我喜欢的是语文。小学5年级,在越城区的语文阅读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初中,当了3年的语文课代表;高中,也很受语文老师的器重。我心心念念想读的是中文系。看着中文系的同学每天可以泡在图书馆,名正言顺地看小说,而我,日日与枯燥的定理、公式为伍,心里的落寞深重得像一个怨妇。不安现状和自卑,交缠在一起,让我根本静不下心学习。等期中考试悄然而至,我才惊觉《数学分析》还有很多内容连书都没有翻完一遍„„怀着侥幸心理考完了所有学科。自我安慰,大学不比高中,即使考差了,反正也不公布排名,只有老师和自己知道,不至于难堪。几天后,这种自欺欺人的安慰遭到当头一击。那时候,我们的班级是固定的,不走班。一天课间,同学们都在讲台上围着什么东西看。等大多数人散了后,我也悄悄去看了一眼。这一眼却让我无地自容。讲台上放着的是全班同学期中考试的成绩单。虽然没有排名,
但是,我的成绩触目惊心。其中,《数学分析》不及格,只有50几分。总成绩粗略估计在班级的倒数前十。我匆匆从讲台上退了下来,眼泪已经涌到了眼眶的边缘,我努力不让它当众掉落下来,维持着自己仅有的一点“尊严”。当时的情景,是那样的窘迫,令我终身难忘。我一直是个极要面子的人,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因为物理成绩差,总成绩滑落了不少,但也始终在中上水平。这次,居然落到了班级的最后几名。我知道,这样的结局其实都是自己没有静心读书导致。眼泪终于在没人的地方汹涌而下,没完没了,半学期以来心里的郁闷和委屈在这个时刻爆发。我迁怒命运,为什么把我录取在第二志愿的数学系?我迁怒学校,为什么把我们管得像个高中生,还要在讲台上放这样一张成绩单?我迁怒父母,为什么要我放弃高考,报考文理学院?„„
期中考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我被换到了另一个寝室。成绩差,再加上换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的心情更加低落,每天郁郁寡欢。新的上铺是一个舟山人,有着海岛人特有的热情和开朗,她就是立君,也姓王。因为个子高挑,性格爽朗,成绩出众,她在班里的人缘挺好,男生女生都喜欢她,不同届不同系的也有不少认识和喜欢她的人。和她在一起,我更加像个毫无存在感的人——卑微、沉默。但是,渐渐地,她的乐观感染了我。我愿意和她说话,和她一起吃饭,和她一起找乐子。她是个学习很努力的人,又不是书呆子。听课时,她精神抖擞,非常专注,能够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业,她也都是认真独立完成。不像大多数同学那样,上课看小说打瞌睡,作业一抄了事,考前突击到通宵,然后混个及格。玩的时候,她会抛开杂念,尽情地玩。她特别爱跳舞,是那种听到音乐就会脚底发痒的那种。系里举行舞会时,她的快舞淋漓尽致,是全场的焦点;她喜欢“星爷”,经常和一帮男生在晚自习溜出去看录像,那时的“土谷祠”和群艺馆都设有录像厅,留下了很多她大声笑大声哭的踪迹。和她在一起,很难不改变。我开始学她的样子,不再沉湎于自卑和感叹,而是实实在在地努力读书。和她一样,我开始认真听课,作业也都独立完成,遇到不会的问题,求助于她或者老师。我发现,当我认认真真投入这些时,我也可以学得很好。老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我,同学们经常要借鉴我的作业,我的心里渐渐变得明朗。当期末考试来临时,我不再慌张,而是更加努力地复习、补漏。我们当时规定要上晚自习,9点下课后,我和立君常常到操场走路。一圈一圈,不知疲倦。我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
题,从前的、现在的;学习上的,个人隐私的,什么都可以。考试前,我们还会互相考考公式定理,理一理公共学科的记忆脉络。我们戏称我们是两只勤劳的“驴”,每天在操场上拉磨,永无停歇。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从倒数前十,一跃成为顺数12,这时的我在学习上已经变得自信,我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努力的习惯一旦养成,你便可以顺利成章地继续努力,你也会越来越好。从第二学期开始,我的综合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的前三名,每学期都获得一、二等奖学金。学习之余,我们俩还参加了系里的学生会,做了很多公益性质的事情。后来的我,和刚进校门的那个我,判若两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益友,就像生命里的一道阳光,照亮了我,让我走出了颓废自卑,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完全不同的窗户。
“想什么呢?怎么突然不说话了?”立君重重地拍了下我的肩膀。我惊觉,这一路,我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许久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真的很难关上。“走!我们去教学楼看看,现在有没有人在晚自习?”
那时候的母校,把我们管理得像高中生。早上6点,《命运》交响曲准时响起,把正当贪睡年纪的我们叫醒出操。有一点残酷,有一点严苛。多年以后,再听到《命运》,还能记起当年恋恋不舍从被窝中钻出的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个缘故,我至今都不再喜欢这首曲子。别的大学都是走班,没有固定的教室,唯有我们,一个班级46个学生,固定不说,还有很多的规矩。晚上,雷打不动的要上2个半小时的晚自修。我们的大学生活,似乎没有多少的悠闲和“享受”,依然是忙忙碌碌的状态。我们抱怨过,我们懈怠过,我们也努力过。回头看看,我庆幸自己的大学三年没有虚度,没有在手机、游戏中消磨青春。
走过了一间一间的教室,有些灯亮着,有些灯暗着,很少有人在自修。现在的母校,也和别的大学一样,走班,没有强制性的晚自习。有点羡慕,不知道我们那时若像现在,会不会还是那样的自觉和努力?和立君手拉手走着,脚下的步子依然轻快,就像多年前的我们。看到了有一个小小的房间亮着灯,走近,里面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临帖。他应该是这里的门卫师傅。晚上,没有和其他老人一样,走走路,聊聊天,却对着一本字帖在认真临写。他告诉我,昨天写了张小字,今天放大了写。他在临米芾,尚临得稚嫩,却很认真,像当年的我在课堂上临赵孟頫。大一时,学校开设了一周一次的书法课,我们的书法老师是赵雁君。
我毫无书法基础,但对书法有莫名的好感,喜欢听赵老师的课,喜欢看赵老师写的字。当时的我,连笔杆都握不结实,一边写一边抖,赵老师一桌一桌地下来给我们示范,看到我写的“下”字,他给予了我很大的赞赏,说我写的好。那时的我心里乐开了花,暗暗地决心要写得更好。就这样,也许是老师无心的一句鼓励和赞许,却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动力。每天中午,我们有1小时半的休息时间,大家一般都在寝室里午休。我却常常利用这个安静的时间,到教室里临帖,每天三张,雷打不动。学期结束时,获得了书法成绩的最高分。最可贵的是,热爱写字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现在,令我终生受益。母校的老师都很好,无论是严格的、风趣的、善于鼓励的、还是讲课特别有魅力的„„遇见他们,三生有幸。他们让我热爱学习,他们为我树立了善待学生的榜样,为我现在的工作打开了又一扇窗。
我和立君继续勾肩搭背,亲热地走在校园中,时而絮絮叨叨,时而沉默,我们在母校的每一寸土地上走过,怀旧着。二十年,重新立于母校。这里的点点滴滴,如珍珠散落在心头:良师和益友,可亲的母校、严格的制度„„今夜都被我重新拾起,串成一挂华美的珍珠链,缀于颈项。风泽江畔,灯光依然那么美妙。江畔行走的我,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丑小鸭”,也许我永远成不了天鹅,但是至少,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卑微和颓废。
感谢,最美的年华,我们遇见。
最美的年华,我们遇见
立君不期而至,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她刚从广交会出差回来,拐了个弯来看我。每一次她来,都会提前告诉我,唯独这次没有。所以,当我在办公室见到她,只有拥抱才能稍稍表达我内心的欢喜。
晚饭后,我们心有默契地提出去母校走走。
从河西到河东,如今的母校已经不止当年的“弹丸之地”。沿着风泽江畔,我们边走边聊。凉风习习,不远处的廊桥灯光璀璨,江面上金光点点,犹如跳跃的粒粒珍珠。隔岸,有人在吹萨克斯。不算悠扬动听,在这样的夜晚却也声声吹进了行人的心里。母校的夜景出奇地美。看着校园里三三两两的学生,教学楼零零落落亮着的灯光,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片段,此刻风起云涌,在脑中盘旋着盘旋着,喷薄欲出。
捡拾着三年时光中的点滴,竟很难取舍,每一个片段都很珍贵。很多记忆,以为淡忘,其实一直深深盘踞心中,就像江面上那闪闪烁烁的灯光,粒粒散发着珍珠的光泽。
时间定格在二十岁那年,一个穿着紫色的条纹衬衣和白色短裙、剪着齐耳短发的女孩,在父亲的陪伴下,走进了文理学院的大门。这个躲在父亲后面,眼神露怯的女孩就是我。命运弄人,数学不强的我却就读于数学系。高中会考成绩单上数学成绩B 等,就像一道坎,久久难以跨越。那时的我,就像一只羞怯的“丑小鸭”,心的角落蜷缩着强烈的自卑感。从小,我喜欢的是语文。小学5年级,在越城区的语文阅读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初中,当了3年的语文课代表;高中,也很受语文老师的器重。我心心念念想读的是中文系。看着中文系的同学每天可以泡在图书馆,名正言顺地看小说,而我,日日与枯燥的定理、公式为伍,心里的落寞深重得像一个怨妇。不安现状和自卑,交缠在一起,让我根本静不下心学习。等期中考试悄然而至,我才惊觉《数学分析》还有很多内容连书都没有翻完一遍„„怀着侥幸心理考完了所有学科。自我安慰,大学不比高中,即使考差了,反正也不公布排名,只有老师和自己知道,不至于难堪。几天后,这种自欺欺人的安慰遭到当头一击。那时候,我们的班级是固定的,不走班。一天课间,同学们都在讲台上围着什么东西看。等大多数人散了后,我也悄悄去看了一眼。这一眼却让我无地自容。讲台上放着的是全班同学期中考试的成绩单。虽然没有排名,
但是,我的成绩触目惊心。其中,《数学分析》不及格,只有50几分。总成绩粗略估计在班级的倒数前十。我匆匆从讲台上退了下来,眼泪已经涌到了眼眶的边缘,我努力不让它当众掉落下来,维持着自己仅有的一点“尊严”。当时的情景,是那样的窘迫,令我终身难忘。我一直是个极要面子的人,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因为物理成绩差,总成绩滑落了不少,但也始终在中上水平。这次,居然落到了班级的最后几名。我知道,这样的结局其实都是自己没有静心读书导致。眼泪终于在没人的地方汹涌而下,没完没了,半学期以来心里的郁闷和委屈在这个时刻爆发。我迁怒命运,为什么把我录取在第二志愿的数学系?我迁怒学校,为什么把我们管得像个高中生,还要在讲台上放这样一张成绩单?我迁怒父母,为什么要我放弃高考,报考文理学院?„„
期中考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我被换到了另一个寝室。成绩差,再加上换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的心情更加低落,每天郁郁寡欢。新的上铺是一个舟山人,有着海岛人特有的热情和开朗,她就是立君,也姓王。因为个子高挑,性格爽朗,成绩出众,她在班里的人缘挺好,男生女生都喜欢她,不同届不同系的也有不少认识和喜欢她的人。和她在一起,我更加像个毫无存在感的人——卑微、沉默。但是,渐渐地,她的乐观感染了我。我愿意和她说话,和她一起吃饭,和她一起找乐子。她是个学习很努力的人,又不是书呆子。听课时,她精神抖擞,非常专注,能够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业,她也都是认真独立完成。不像大多数同学那样,上课看小说打瞌睡,作业一抄了事,考前突击到通宵,然后混个及格。玩的时候,她会抛开杂念,尽情地玩。她特别爱跳舞,是那种听到音乐就会脚底发痒的那种。系里举行舞会时,她的快舞淋漓尽致,是全场的焦点;她喜欢“星爷”,经常和一帮男生在晚自习溜出去看录像,那时的“土谷祠”和群艺馆都设有录像厅,留下了很多她大声笑大声哭的踪迹。和她在一起,很难不改变。我开始学她的样子,不再沉湎于自卑和感叹,而是实实在在地努力读书。和她一样,我开始认真听课,作业也都独立完成,遇到不会的问题,求助于她或者老师。我发现,当我认认真真投入这些时,我也可以学得很好。老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我,同学们经常要借鉴我的作业,我的心里渐渐变得明朗。当期末考试来临时,我不再慌张,而是更加努力地复习、补漏。我们当时规定要上晚自习,9点下课后,我和立君常常到操场走路。一圈一圈,不知疲倦。我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
题,从前的、现在的;学习上的,个人隐私的,什么都可以。考试前,我们还会互相考考公式定理,理一理公共学科的记忆脉络。我们戏称我们是两只勤劳的“驴”,每天在操场上拉磨,永无停歇。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从倒数前十,一跃成为顺数12,这时的我在学习上已经变得自信,我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努力的习惯一旦养成,你便可以顺利成章地继续努力,你也会越来越好。从第二学期开始,我的综合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的前三名,每学期都获得一、二等奖学金。学习之余,我们俩还参加了系里的学生会,做了很多公益性质的事情。后来的我,和刚进校门的那个我,判若两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益友,就像生命里的一道阳光,照亮了我,让我走出了颓废自卑,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完全不同的窗户。
“想什么呢?怎么突然不说话了?”立君重重地拍了下我的肩膀。我惊觉,这一路,我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许久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真的很难关上。“走!我们去教学楼看看,现在有没有人在晚自习?”
那时候的母校,把我们管理得像高中生。早上6点,《命运》交响曲准时响起,把正当贪睡年纪的我们叫醒出操。有一点残酷,有一点严苛。多年以后,再听到《命运》,还能记起当年恋恋不舍从被窝中钻出的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个缘故,我至今都不再喜欢这首曲子。别的大学都是走班,没有固定的教室,唯有我们,一个班级46个学生,固定不说,还有很多的规矩。晚上,雷打不动的要上2个半小时的晚自修。我们的大学生活,似乎没有多少的悠闲和“享受”,依然是忙忙碌碌的状态。我们抱怨过,我们懈怠过,我们也努力过。回头看看,我庆幸自己的大学三年没有虚度,没有在手机、游戏中消磨青春。
走过了一间一间的教室,有些灯亮着,有些灯暗着,很少有人在自修。现在的母校,也和别的大学一样,走班,没有强制性的晚自习。有点羡慕,不知道我们那时若像现在,会不会还是那样的自觉和努力?和立君手拉手走着,脚下的步子依然轻快,就像多年前的我们。看到了有一个小小的房间亮着灯,走近,里面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临帖。他应该是这里的门卫师傅。晚上,没有和其他老人一样,走走路,聊聊天,却对着一本字帖在认真临写。他告诉我,昨天写了张小字,今天放大了写。他在临米芾,尚临得稚嫩,却很认真,像当年的我在课堂上临赵孟頫。大一时,学校开设了一周一次的书法课,我们的书法老师是赵雁君。
我毫无书法基础,但对书法有莫名的好感,喜欢听赵老师的课,喜欢看赵老师写的字。当时的我,连笔杆都握不结实,一边写一边抖,赵老师一桌一桌地下来给我们示范,看到我写的“下”字,他给予了我很大的赞赏,说我写的好。那时的我心里乐开了花,暗暗地决心要写得更好。就这样,也许是老师无心的一句鼓励和赞许,却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动力。每天中午,我们有1小时半的休息时间,大家一般都在寝室里午休。我却常常利用这个安静的时间,到教室里临帖,每天三张,雷打不动。学期结束时,获得了书法成绩的最高分。最可贵的是,热爱写字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现在,令我终生受益。母校的老师都很好,无论是严格的、风趣的、善于鼓励的、还是讲课特别有魅力的„„遇见他们,三生有幸。他们让我热爱学习,他们为我树立了善待学生的榜样,为我现在的工作打开了又一扇窗。
我和立君继续勾肩搭背,亲热地走在校园中,时而絮絮叨叨,时而沉默,我们在母校的每一寸土地上走过,怀旧着。二十年,重新立于母校。这里的点点滴滴,如珍珠散落在心头:良师和益友,可亲的母校、严格的制度„„今夜都被我重新拾起,串成一挂华美的珍珠链,缀于颈项。风泽江畔,灯光依然那么美妙。江畔行走的我,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丑小鸭”,也许我永远成不了天鹅,但是至少,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卑微和颓废。
感谢,最美的年华,我们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