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010200)

专门化方向: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产品营销、农资经营等方面的职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7)具有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关键技能;

(8)具有解决工作中各种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 (1)行业通用能力

①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显微镜观察与绘图能力;能理解遗传基本规律;能理解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②植物生产条件的调控能力:具有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条件的能力;具有改善光照条件的能力;具有土壤质地的测定与改良的能力;具有测土施肥的能力;具有测定土壤水分与合理灌溉的能力;具有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③农业机具的操作与保养能力:具有常用农机具(械)的操作能力及保养能力。 ④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控制试验误差的能力;具有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具有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力。

⑤农产品营销能力:具有采集农产品及其市场信息、分析信息能力;具有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并签订双方合作的协议书的能力;具有对农产品进行鉴别及等级评定能力;具有做好农产品储运工作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成本核算和营利计算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①种子生产与经营:具有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生产常规田间管理的能力;具有防止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与机械混杂的能力;具有区分种子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能力;具有对种子进行分级包装以及贮藏种子的能力;具备对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营销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具有对农产品或农业生产物资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②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具有进行种子处理、确定播种适期与播种量的能力;具有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育苗,培育壮苗的能力;具有常规田间管理能力;具有对栽培植物进行植株调整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化学防治等方法防除病虫草害能力;具有种子种苗处理、分苗、炼苗、适时移栽、适时适期采收的能力;具有林果、蔬菜种苗的嫁接、扦插等能力;具有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苗木快繁及脱毒的能力;具有确定苗木等级的能力;具有苗木的保鲜能力;具备对林果的种子、苗木等农产品的营销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具有对林果等农产品或农业生产物资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能力;具有能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③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识别当地主要病虫草害和天敌的能力;具有对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的能力;具有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的能力;具有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出综合防治计划的能力;具有合理使用农药的能力;具有对农药中毒进行有效预防及急救的能力;具有经销农药等生产物资的能力;具有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安排

1. 课程结构

4

注:1. 总学时3300。其中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比约36%;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占比约54%;任选课程(包括人文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占比约10%;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课时比例约为4:6。

2.总学分194。学分计算办法: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约16-18学时记1学分;军训、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记1学分,共5学分。

5

九、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 专业教师师生比应不低于1:36;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2. 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农业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6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30%以上专业教师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任教三年以上的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 》的通知”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 如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员、农艺师等;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

3. 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及“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十、实训(实验)条件

(一)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35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注:校内实训应具备保护地设施5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不低于1000平方米)。

(二)校外实训基地

由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承包大户等单位组成,其中应包含种子繁育、组织培养、苗木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实习内容。

十一、编制说明

1. 本方案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教育厅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制定

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编制。

2. 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突出以下几点:

(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 依据本方案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需关注以下问题:

(1)落实“2.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学期。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周2周,按28-30学时/周计算;第6学期顶岗实习20周,按30学时/周计算。

(2)第1-4学期集中安排整周教学周(实训周、实验周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周),如德育、体育、艺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时不足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时,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补足。

(3)任意选修课程可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针对性开设。建议如下:

①公共基础人文任选课程:礼仪、古典文学、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人口资源等;或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拓展内容。

②专业技能任选课程:食用菌生产技术、果蔬盆景制作技术、农村经济人实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无土栽培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艺术插花、茶叶加工技术、设施园艺、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光农业或技能拓展考级的强化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

各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其它选修课程。

(4)本方案共列出三个专业方向,即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方向。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一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一经选定后,则成为必修的内容。

4.本方案兼顾学年和学分制两种教学模式。试行学分制学校的学生毕业时,学分必须达到194学分才能毕业。选修学分可在选修课程中获得,也可在本专业中的其他专业方向中获得,还可根据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情况设奖励学分,让学生在奖励学分中获得,但累计奖励不得超过6学分或100课时。

附录二

17

18

19

20

21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010200)

专门化方向: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产品营销、农资经营等方面的职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7)具有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关键技能;

(8)具有解决工作中各种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 (1)行业通用能力

①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显微镜观察与绘图能力;能理解遗传基本规律;能理解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②植物生产条件的调控能力:具有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条件的能力;具有改善光照条件的能力;具有土壤质地的测定与改良的能力;具有测土施肥的能力;具有测定土壤水分与合理灌溉的能力;具有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③农业机具的操作与保养能力:具有常用农机具(械)的操作能力及保养能力。 ④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控制试验误差的能力;具有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具有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力。

⑤农产品营销能力:具有采集农产品及其市场信息、分析信息能力;具有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并签订双方合作的协议书的能力;具有对农产品进行鉴别及等级评定能力;具有做好农产品储运工作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成本核算和营利计算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①种子生产与经营:具有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生产常规田间管理的能力;具有防止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与机械混杂的能力;具有区分种子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能力;具有对种子进行分级包装以及贮藏种子的能力;具备对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营销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具有对农产品或农业生产物资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②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具有进行种子处理、确定播种适期与播种量的能力;具有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育苗,培育壮苗的能力;具有常规田间管理能力;具有对栽培植物进行植株调整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化学防治等方法防除病虫草害能力;具有种子种苗处理、分苗、炼苗、适时移栽、适时适期采收的能力;具有林果、蔬菜种苗的嫁接、扦插等能力;具有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苗木快繁及脱毒的能力;具有确定苗木等级的能力;具有苗木的保鲜能力;具备对林果的种子、苗木等农产品的营销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具有对林果等农产品或农业生产物资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能力;具有能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③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识别当地主要病虫草害和天敌的能力;具有对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的能力;具有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的能力;具有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出综合防治计划的能力;具有合理使用农药的能力;具有对农药中毒进行有效预防及急救的能力;具有经销农药等生产物资的能力;具有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安排

1. 课程结构

4

注:1. 总学时3300。其中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比约36%;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占比约54%;任选课程(包括人文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占比约10%;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课时比例约为4:6。

2.总学分194。学分计算办法: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约16-18学时记1学分;军训、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记1学分,共5学分。

5

九、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 专业教师师生比应不低于1:36;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2. 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农业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6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30%以上专业教师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任教三年以上的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 》的通知”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 如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员、农艺师等;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

3. 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及“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十、实训(实验)条件

(一)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35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注:校内实训应具备保护地设施5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不低于1000平方米)。

(二)校外实训基地

由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承包大户等单位组成,其中应包含种子繁育、组织培养、苗木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实习内容。

十一、编制说明

1. 本方案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教育厅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制定

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编制。

2. 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突出以下几点:

(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 依据本方案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需关注以下问题:

(1)落实“2.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学期。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周2周,按28-30学时/周计算;第6学期顶岗实习20周,按30学时/周计算。

(2)第1-4学期集中安排整周教学周(实训周、实验周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周),如德育、体育、艺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时不足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时,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补足。

(3)任意选修课程可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针对性开设。建议如下:

①公共基础人文任选课程:礼仪、古典文学、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人口资源等;或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拓展内容。

②专业技能任选课程:食用菌生产技术、果蔬盆景制作技术、农村经济人实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无土栽培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艺术插花、茶叶加工技术、设施园艺、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光农业或技能拓展考级的强化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

各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其它选修课程。

(4)本方案共列出三个专业方向,即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方向。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一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一经选定后,则成为必修的内容。

4.本方案兼顾学年和学分制两种教学模式。试行学分制学校的学生毕业时,学分必须达到194学分才能毕业。选修学分可在选修课程中获得,也可在本专业中的其他专业方向中获得,还可根据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情况设奖励学分,让学生在奖励学分中获得,但累计奖励不得超过6学分或100课时。

附录二

17

18

19

20

21


相关文章

  • 现代农艺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寿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是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省首批合格县(区)职教中心.省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省农科教结合先进单位.县农科教结合优质服务单位.是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员 ...查看


  • 赣州农业学校大记事
  • 日期时间 2011/10/20 工作主题大事记 2011/10/22 2011/10/24 2011/11/05 2011/11/202011/12/052012/02/132012/03/01 2012/03/07 2012/03/09 ...查看


  •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农艺技术实训基地是为农艺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基本场所,是产学结合训练载体,是学生走向企业的预备岗位.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农艺专业 ...查看


  • 分类编码规则
  • 湘潭生物科技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分类编码规则 为有效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qu ...查看


  • 广东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1)
  • 广东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指标项说明 2011 年 3 月 1 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录 一.机构指标项 ....................................... ...查看


  •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四篇
  •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四篇) 范文一: xx市辖x镇.x乡.x个街道办事处.x个管委会,xxx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农用地xxx万公顷.现有常住人口xxx万人,其中农业常住人口37.03万人.2xxx年,完 ...查看


  •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作总结 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14‟2号).关于印发<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档案管理规范(试行)&g ...查看


  • 2015年高级农艺师述职报告
  • 关于申请晋升高级农艺师职务的述职报告 xx,男,1954年9月出生,现年54岁,1978年毕业于益阳地区农校农作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在宁乡县坝塘区农技站工作,1979年7月在双江口区农技站工作,1981年3月调到坝塘区农技站工 ...查看


  • 专业人员的分类
  • 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也可叫专业技术人员,是在各个单位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单位会有专业技术岗位.被聘用的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按专业技术岗位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一般来说又分为: 一.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