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调查报告
【摘要】:“顿顿有鸡, 户户有车”,马年说马,千里马,一马当先;猪年说猪,金猪,猪贵。没错,猪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使玉米价格上涨,养猪成本相应升高,猪肉价格自然上涨。也又人认为,养殖区发生瘟疫,使猪的存栏数大幅减少,也有人基于供求关系层面思考这个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我们将从猪肉消费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历年猪肉价格的变化来探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以及我们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猪(学名:Susscrofa domestica)哺乳纲,偶蹄目,猪科,杂食类动物。猪是十二生肖之末, 也称之为亥。我国养猪至少也有5600-6080年的历史。猪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猪出生后5-12个月可以配种,妊娠期约为4个月。猪的平均寿命为20年。有多个品种:大白猪、约克夏猪、长白猪、汉普夏猪、波中猪等等。猪不仅具有的食用价值,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一、 中国生猪养殖现状
1、 主要产地。中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河北、四川、广西、广东等中部的几个省份,约占全国总量的70%。
2、 饲养规模。有农村100头以下的小规模饲养,有500头-2000头左右的中等规模的饲养,也有上万头以上的大规模饲养。因为前几年猪肉价格持续的低靡,造成养猪户效益下降,养猪的积极性下降,所以超大规模的养猪场非常少了,还有就是大规模的养殖需要很大的面积,比如一个2000头生猪的饲养场大约需要60亩地的面积。
3、 猪肉的深加工还不够发达,现在只有河南省生猪的深加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他省还多以活猪运输,由于生猪体质太弱,造成大量的运输损失,很多生猪还没有到目的地就在路上死掉了。
4、 中国生猪养殖现状。一是周期短,从猪仔到生猪出栏一般周期是110天。其次是品质差,最后是数量多。中国在世界主要养猪国中“数量最大,速度最快,水平最低”。这个三最并不是一个好的情况。
二、 猪饲料的发展
1、 猪饲料的构成。玉米、鱼粉、豆饼、麦麸以及添加剂。其中还有臭名昭著 的瘦肉精,现在大多数的养殖户还是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提高猪肉的瘦肉比例。另外还有骨粉,鸡蛋壳以及石头都是补钙的。
2、 猪仔吃的饲料叫乳料,属于膨化类的,含奶粉等。
3、 猪饲料的价格。猪饲料中90%是玉米,所以玉米的价格直接决定了饲料的价格,由于玉米、大豆等原料今年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猪饲料的价格上扬,也是猪肉涨价的一个原因。
4、 料肉比。也就是饲料和肉猪的重量比。乳猪料肉比1:1,仔猪2.3:1,中大猪料肉比3.2:1全场生猪全期料肉比2.75:1,基本上一头200斤的生猪出栏,所用的饲料大约是500多斤
5、 饲料的价格。目前饲料大约在1.5-2元/斤。但是大型生猪养殖厂饲料一般都是自己配,一个是便宜,另外一个就是不同的生长周期要使用不同的饲料。
三、我国猪肉涨价的原因
中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河北、四川、广西、广东等中部的几个省份,约占全国总量的70%。这些地区的猪养殖是我国猪肉消费市场主要来源,猪肉构成我国老百姓主食之一,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很难想象没有猪肉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如果说真的没有或少有猪肉在我们的餐桌上,那无疑有且仅有猪肉大幅涨价能能起到这一作用。最近,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接连创下历史新高,手持菜篮的老百姓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下面我们看一组相关数据,或许能帮助了解中国最近的猪肉市场详细情况。
从六月份以来到八月中旬我国猪肉价格成直线上涨,从八月中旬开始小幅度下跌,但是仍然保持较高的价位,不过从图上反映的趋势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仍将下调,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这么高的肉价在历史在是未曾有过的,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使玉米价格上涨,养猪成本相应升高,猪肉价格自然上涨。也又人认为,养殖区发生瘟疫,使猪的存栏数大幅减少,也有人基于供求关系层面思考这个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提到,猪肉涨价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造成了农民散养母猪出现下降。还有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
现在生猪的生产逐渐由散养户退养到大规模的专业养殖户增加饲养,这两个在变化的过程中,也对生猪生产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还有就是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的多元化,造成了生猪饲养的比较效益下降,都影响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毕井泉还称,需求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对猪肉的需求数量也随之增加。
固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价提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这必定存在一个缓冲期以适应市场环境,如果真是毕井泉所说的话,这旋风是不是吹得太早太突然太强劲了呢,所以我们认为这只是这些原因不成立,汇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以及广大市民的观点,我们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猪肉供不应求,拉动价格上涨。首先,我国生猪以分散养殖为主,由于信息传导不畅,经常发生“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其次,部分生猪主产区发生生猪蓝耳病(参见附录一)等疫情,造成母猪流产、死胎,生猪存栏进一步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担心疫病带来的风险损失,养殖户在当前猪价升高的情况下,补栏积极性仍然不是很高,尤其是不敢补充母猪。据对部分种猪养殖企业调查,6月份后备母猪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0%-30%。
四、应对措施
针对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现象,财政部有关方面表示下半年还将抓紧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的财税政策,保证猪肉市场供应、平抑肉价上涨。
怎样保证猪肉市场供应、平抑肉价上涨,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尽管猪肉价格的上涨仍在继续,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地市的制定抑制价格上涨的相关政策出发,坚持落实认真贯彻中央相关会议精神立足于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来探寻一条解决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宁波市政府出台的平抑价格六大措施,重庆市政府的一些措施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如何稳定市场的猪肉价格方面宁波市做了这些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启动生猪储备方案。
2、贸易部门将通过生猪屠宰检测监控网,严密监测全市毛猪、鲜肉价格和屠宰数量,一旦出现重大市场波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针对当前猪源阶段性偏紧,市贸易局将建立生猪调运激励机制,出台补贴政策,以充分调动屠宰场调运生猪的积极性,扩大外地生猪的输入量。
4、组织各生猪中心屠宰场扩大进货渠道,从以河南为主要货源地,逐步向
江西、湖北、山东、吉林、福建等生猪产区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货源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保证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稳定。据悉,全市各地中心屠宰场最近已与一批外地生猪经营大户签订了供猪意向合同。
5、建立冷冻肉购销储备制度,组织市屠宰场与生猪主产区养殖大户及国内大型肉类生产企业签订调运冷冻肉购销协议,作为猪肉储备的补充。
6、充分发挥市级基地牧场猪源调控作用,优先供应本地市场。
重庆是一个二元结构比较典型的城市,低收入人群比例还是较大,这次猪肉涨价,对这些人群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同时,应该看到,针对这次猪肉涨价,重庆市政府一直站在城乡统筹的高度在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比如跨省市向云贵川等地紧急调节肉源,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等等。
10级软件专业 张杰10060219
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调查报告
【摘要】:“顿顿有鸡, 户户有车”,马年说马,千里马,一马当先;猪年说猪,金猪,猪贵。没错,猪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使玉米价格上涨,养猪成本相应升高,猪肉价格自然上涨。也又人认为,养殖区发生瘟疫,使猪的存栏数大幅减少,也有人基于供求关系层面思考这个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我们将从猪肉消费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历年猪肉价格的变化来探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以及我们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猪(学名:Susscrofa domestica)哺乳纲,偶蹄目,猪科,杂食类动物。猪是十二生肖之末, 也称之为亥。我国养猪至少也有5600-6080年的历史。猪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猪出生后5-12个月可以配种,妊娠期约为4个月。猪的平均寿命为20年。有多个品种:大白猪、约克夏猪、长白猪、汉普夏猪、波中猪等等。猪不仅具有的食用价值,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一、 中国生猪养殖现状
1、 主要产地。中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河北、四川、广西、广东等中部的几个省份,约占全国总量的70%。
2、 饲养规模。有农村100头以下的小规模饲养,有500头-2000头左右的中等规模的饲养,也有上万头以上的大规模饲养。因为前几年猪肉价格持续的低靡,造成养猪户效益下降,养猪的积极性下降,所以超大规模的养猪场非常少了,还有就是大规模的养殖需要很大的面积,比如一个2000头生猪的饲养场大约需要60亩地的面积。
3、 猪肉的深加工还不够发达,现在只有河南省生猪的深加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他省还多以活猪运输,由于生猪体质太弱,造成大量的运输损失,很多生猪还没有到目的地就在路上死掉了。
4、 中国生猪养殖现状。一是周期短,从猪仔到生猪出栏一般周期是110天。其次是品质差,最后是数量多。中国在世界主要养猪国中“数量最大,速度最快,水平最低”。这个三最并不是一个好的情况。
二、 猪饲料的发展
1、 猪饲料的构成。玉米、鱼粉、豆饼、麦麸以及添加剂。其中还有臭名昭著 的瘦肉精,现在大多数的养殖户还是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提高猪肉的瘦肉比例。另外还有骨粉,鸡蛋壳以及石头都是补钙的。
2、 猪仔吃的饲料叫乳料,属于膨化类的,含奶粉等。
3、 猪饲料的价格。猪饲料中90%是玉米,所以玉米的价格直接决定了饲料的价格,由于玉米、大豆等原料今年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猪饲料的价格上扬,也是猪肉涨价的一个原因。
4、 料肉比。也就是饲料和肉猪的重量比。乳猪料肉比1:1,仔猪2.3:1,中大猪料肉比3.2:1全场生猪全期料肉比2.75:1,基本上一头200斤的生猪出栏,所用的饲料大约是500多斤
5、 饲料的价格。目前饲料大约在1.5-2元/斤。但是大型生猪养殖厂饲料一般都是自己配,一个是便宜,另外一个就是不同的生长周期要使用不同的饲料。
三、我国猪肉涨价的原因
中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河北、四川、广西、广东等中部的几个省份,约占全国总量的70%。这些地区的猪养殖是我国猪肉消费市场主要来源,猪肉构成我国老百姓主食之一,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很难想象没有猪肉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如果说真的没有或少有猪肉在我们的餐桌上,那无疑有且仅有猪肉大幅涨价能能起到这一作用。最近,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接连创下历史新高,手持菜篮的老百姓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下面我们看一组相关数据,或许能帮助了解中国最近的猪肉市场详细情况。
从六月份以来到八月中旬我国猪肉价格成直线上涨,从八月中旬开始小幅度下跌,但是仍然保持较高的价位,不过从图上反映的趋势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仍将下调,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这么高的肉价在历史在是未曾有过的,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使玉米价格上涨,养猪成本相应升高,猪肉价格自然上涨。也又人认为,养殖区发生瘟疫,使猪的存栏数大幅减少,也有人基于供求关系层面思考这个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提到,猪肉涨价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造成了农民散养母猪出现下降。还有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
现在生猪的生产逐渐由散养户退养到大规模的专业养殖户增加饲养,这两个在变化的过程中,也对生猪生产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还有就是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的多元化,造成了生猪饲养的比较效益下降,都影响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毕井泉还称,需求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对猪肉的需求数量也随之增加。
固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价提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这必定存在一个缓冲期以适应市场环境,如果真是毕井泉所说的话,这旋风是不是吹得太早太突然太强劲了呢,所以我们认为这只是这些原因不成立,汇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以及广大市民的观点,我们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猪肉供不应求,拉动价格上涨。首先,我国生猪以分散养殖为主,由于信息传导不畅,经常发生“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其次,部分生猪主产区发生生猪蓝耳病(参见附录一)等疫情,造成母猪流产、死胎,生猪存栏进一步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担心疫病带来的风险损失,养殖户在当前猪价升高的情况下,补栏积极性仍然不是很高,尤其是不敢补充母猪。据对部分种猪养殖企业调查,6月份后备母猪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0%-30%。
四、应对措施
针对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现象,财政部有关方面表示下半年还将抓紧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的财税政策,保证猪肉市场供应、平抑肉价上涨。
怎样保证猪肉市场供应、平抑肉价上涨,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尽管猪肉价格的上涨仍在继续,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地市的制定抑制价格上涨的相关政策出发,坚持落实认真贯彻中央相关会议精神立足于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来探寻一条解决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宁波市政府出台的平抑价格六大措施,重庆市政府的一些措施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如何稳定市场的猪肉价格方面宁波市做了这些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启动生猪储备方案。
2、贸易部门将通过生猪屠宰检测监控网,严密监测全市毛猪、鲜肉价格和屠宰数量,一旦出现重大市场波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针对当前猪源阶段性偏紧,市贸易局将建立生猪调运激励机制,出台补贴政策,以充分调动屠宰场调运生猪的积极性,扩大外地生猪的输入量。
4、组织各生猪中心屠宰场扩大进货渠道,从以河南为主要货源地,逐步向
江西、湖北、山东、吉林、福建等生猪产区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货源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保证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稳定。据悉,全市各地中心屠宰场最近已与一批外地生猪经营大户签订了供猪意向合同。
5、建立冷冻肉购销储备制度,组织市屠宰场与生猪主产区养殖大户及国内大型肉类生产企业签订调运冷冻肉购销协议,作为猪肉储备的补充。
6、充分发挥市级基地牧场猪源调控作用,优先供应本地市场。
重庆是一个二元结构比较典型的城市,低收入人群比例还是较大,这次猪肉涨价,对这些人群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同时,应该看到,针对这次猪肉涨价,重庆市政府一直站在城乡统筹的高度在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比如跨省市向云贵川等地紧急调节肉源,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等等。
10级软件专业 张杰100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