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疗法在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中的应用

作业疗法在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周磊

来源:《甘肃教育》2015年第04期

【关键词】 作业疗法;脑瘫儿童;概念;特

点;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85—0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手部具体表现为手指僵硬,不能自由伸展,写字握不住铅笔,穿衣服扣不上纽扣,吃饭拿不住筷子,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脑瘫儿童日常学习生活。“手巧促心灵,心灵推动手巧”。加强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不但是发展脑瘫儿童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脑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一、作业疗法的概念

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首先,作业疗法作为一种康复方法,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作业活动,可以帮助恢复脑瘫儿童手指功能障碍,改变手指异常的运动模式。其次,作业疗法可以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作业活动,让脑瘫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在作业活动中掌握一些与自己身体状况匹配的方法习惯,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强生活适应能力。因此,在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中运用作业疗法,不但有助于提高脑瘫儿童手部功能康复的效果,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作业疗法的特点

1.针对性。作业疗法是根据脑瘫儿童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选择有目的的活动进行训练。如,要脑瘫儿童完成扣扣子的训练目标,可先进行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捡小豆子、

珠子放入瓶中的训练,然后进行用手指使用不同的颜色印指印的训练,最后进行扣扣子,这样以递进式的针对性训练,不但降低了难度,也利于脑瘫儿童完成预定的目标。

2.趣味性。如,脑瘫儿童手指协调性差,可进行粘土活动训练:先让脑瘫儿童采用不同的姿势调和粘土,把粘土的土质和匀,把气泡挤出。然后再用两手指撮捏调和好的粘土,先做成条状,再把粘土条围成圈,最后进行品形状的操作。这样的训练活动不但能增强脑瘫儿童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效果,而且通过劳作成果也有利于树立儿童训练的信心。

3.主动性。作业疗法中采用的作业活动需要脑瘫儿童主动参与才能完成,其训练效果与脑瘫儿童参与程度成正比,因而教师在作业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相结合,在维持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尽量选择能完成80%的作业活动,在作业活动过程中老师只起监督作用,应充分发挥脑瘫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给予的帮助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作业疗法的具体运用

1.进行初期评定。脑瘫儿童往往都具有较复杂的合并症,在对脑瘫儿童手指功能评定时,不能仅凭教师的观察和脑瘫儿童父母间的沟通,要运用一些效能度较高的评估工具完成。如,在进行脑瘫儿童手指抓握能力的评定时,首先要了解脑瘫儿童的年龄、诊断、障碍名称、合并症、禁忌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手指功能评定,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身体功能评定、感觉评定、日常生活动作评定和心理评定。因为只有进行准确的评定,才能为设定康复目标,制订训练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定训练目标。依据各项评定结果,教师提出对脑瘫儿童训练的长期和短期目标。所谓长期目标,一般是指一学期或一学年要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要依据长期目标而定,是完成长期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就好像长跑中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接着跑,最后到达终点。

3.制订训练计划。对脑瘫儿童的初期评定和确定的训练目标是制订训练计划的基础。一个好的计划应把各项作业活动和短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对训练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如每周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的时间、场所、使用的器材、作业活动的种类方式等都应列入计划之中。

4.实施训练计划。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但儿童遇到困难时,要进行适当的协助,让学生在作业活动的完成中增强自信心。同时要注意脑瘫儿童对作业活动是否有兴趣,训练计划与脑瘫儿童的能力是否适合,训练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患者能否按计划训练,合作程度如何,短期目标能否实现这些问题,当发现计划与目标不一致或脑瘫儿童身体状况、功能水平有变化时,要及时调整计划。

5.进行评估。训练计划完成后,应该对脑瘫儿童完成训练计划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评估时尽量用行为目标模式,可采用观察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将训练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用可测的行为目标来描述(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个案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2014]GHB0882)

编辑:郭裕嘉

作业疗法在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周磊

来源:《甘肃教育》2015年第04期

【关键词】 作业疗法;脑瘫儿童;概念;特

点;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85—0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手部具体表现为手指僵硬,不能自由伸展,写字握不住铅笔,穿衣服扣不上纽扣,吃饭拿不住筷子,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脑瘫儿童日常学习生活。“手巧促心灵,心灵推动手巧”。加强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不但是发展脑瘫儿童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脑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一、作业疗法的概念

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首先,作业疗法作为一种康复方法,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作业活动,可以帮助恢复脑瘫儿童手指功能障碍,改变手指异常的运动模式。其次,作业疗法可以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作业活动,让脑瘫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在作业活动中掌握一些与自己身体状况匹配的方法习惯,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强生活适应能力。因此,在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中运用作业疗法,不但有助于提高脑瘫儿童手部功能康复的效果,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作业疗法的特点

1.针对性。作业疗法是根据脑瘫儿童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选择有目的的活动进行训练。如,要脑瘫儿童完成扣扣子的训练目标,可先进行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捡小豆子、

珠子放入瓶中的训练,然后进行用手指使用不同的颜色印指印的训练,最后进行扣扣子,这样以递进式的针对性训练,不但降低了难度,也利于脑瘫儿童完成预定的目标。

2.趣味性。如,脑瘫儿童手指协调性差,可进行粘土活动训练:先让脑瘫儿童采用不同的姿势调和粘土,把粘土的土质和匀,把气泡挤出。然后再用两手指撮捏调和好的粘土,先做成条状,再把粘土条围成圈,最后进行品形状的操作。这样的训练活动不但能增强脑瘫儿童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效果,而且通过劳作成果也有利于树立儿童训练的信心。

3.主动性。作业疗法中采用的作业活动需要脑瘫儿童主动参与才能完成,其训练效果与脑瘫儿童参与程度成正比,因而教师在作业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相结合,在维持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尽量选择能完成80%的作业活动,在作业活动过程中老师只起监督作用,应充分发挥脑瘫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给予的帮助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作业疗法的具体运用

1.进行初期评定。脑瘫儿童往往都具有较复杂的合并症,在对脑瘫儿童手指功能评定时,不能仅凭教师的观察和脑瘫儿童父母间的沟通,要运用一些效能度较高的评估工具完成。如,在进行脑瘫儿童手指抓握能力的评定时,首先要了解脑瘫儿童的年龄、诊断、障碍名称、合并症、禁忌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手指功能评定,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身体功能评定、感觉评定、日常生活动作评定和心理评定。因为只有进行准确的评定,才能为设定康复目标,制订训练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定训练目标。依据各项评定结果,教师提出对脑瘫儿童训练的长期和短期目标。所谓长期目标,一般是指一学期或一学年要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要依据长期目标而定,是完成长期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就好像长跑中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接着跑,最后到达终点。

3.制订训练计划。对脑瘫儿童的初期评定和确定的训练目标是制订训练计划的基础。一个好的计划应把各项作业活动和短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对训练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如每周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的时间、场所、使用的器材、作业活动的种类方式等都应列入计划之中。

4.实施训练计划。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但儿童遇到困难时,要进行适当的协助,让学生在作业活动的完成中增强自信心。同时要注意脑瘫儿童对作业活动是否有兴趣,训练计划与脑瘫儿童的能力是否适合,训练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患者能否按计划训练,合作程度如何,短期目标能否实现这些问题,当发现计划与目标不一致或脑瘫儿童身体状况、功能水平有变化时,要及时调整计划。

5.进行评估。训练计划完成后,应该对脑瘫儿童完成训练计划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评估时尽量用行为目标模式,可采用观察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将训练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用可测的行为目标来描述(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个案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2014]GHB0882)

编辑:郭裕嘉


相关文章

  • 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
  • 中国康复#2007年12月#第22卷第6期 391 #临床研究# 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 张晓慧1, 彭聪2 (1. 西安脑病医院, 西安710068; 2. 湖北中医学院, 武汉430021) =摘要>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在 ...查看


  •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
  • 某某学校 题 目: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作者姓名: 专 业: 年 级: 毕业论文 摘 要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方式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针对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小儿脑瘫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 ...查看


  • 神经康复试题
  • 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Kernig 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 ...查看


  •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 偏瘫的康复训练  脑瘫的康复训练  截瘫的康复训练 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 偏瘫定义:是指因 ...查看


  • 各类残疾人的定义及有哪些康复需求
  • 各类残疾人的定义及有哪些康复需求 大部分残疾人可通过康复治疗或训练,使自身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最大程度的回归社会.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创建社区康复指导站, ...查看


  • 肩_手综合征_张皓
  • #62#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卷第1期Chin J Reha bil Theory Pra ct i ce, Jan 2002, Vol 8, No. 1 #讲座# 肩-手综合征 张皓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肩-手综合征; ...查看


  • 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作用观察
  • [摘要] 目的 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康复作用.方法 102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脑电刺激+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进行康复效果评定 ...查看


  •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的病因是什么? 发生原因较复杂,约有80%以上的病儿可追查出较明确的致病原因.但仍有15%-20%发病愿意不清楚.直接的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 出生前:母亲怀孕早期感染过风疹.带状疱疹.流行感冒等病毒. 母亲 ...查看


  • 康复医学复习重点
  • 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2.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