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语文(二)Word版部分解析

【原创】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霄 踯躅(zhí zhú) 绰约(zhuǒ) 扁舟子(piān) 回眸一笑 ....

B.轩冕 绸缪(chïu miù) 戎马(rïng) 捣衣砧(zhēn) 豆蔻词工 ....

C.危樯 迤逦(yǐ lǐ) 荠麦 (jì) 暴霜露(pù) 列却霹雳 ....

D.祠堂 逾庖(yú páo) 碣石(jié) 玉搔头(sāo) 云栈萦纡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栗深林兮惊层巅”一句中的“栗”、“惊”两词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目眇眇兮愁予 C.樯橹灰飞烟灭 D.多情自古伤离别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语序倒置现象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 ,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②展览向参观者们展示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侵华期间实施的那些 的人体实验的有关实物,再现了731部队侵华期间进行人体实验的残暴场面。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 ,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杯盘狼藉 耸人听闻 信口开河

B.觥筹交错 骇人听闻 信口开河

C.杯盘狼藉 骇人听闻 口若悬河

D.觥筹交错 耸人听闻 口若悬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内世界”的呈现,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 , 。 。

①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深刻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真实现状

②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

③“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

④它们至今仍具有超越性的影响

⑤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

⑥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

A.③⑥②⑤①④ B.③②①④⑥⑤ C.⑤③⑥④①② D.⑤③⑥①④②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制药公司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中国政府已与包括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希腊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

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各国将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二、默写名句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愿陛下衿愍愚诚, ,庶刘侥幸, 。臣生当陨首, 。 ,谨拜表以闻。

(2) , ;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 。

三、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人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

(1)诗的中间两联,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答:

(2)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四、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

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

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五、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见大雁

刘长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⑶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⑹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⑺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⑻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⑼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⑽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⑾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⑿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⒀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⒁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⒂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⒅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有所变化,请联系全文,摘选四个词语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⑴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段⑽中划线短语“苦恼与孤寂”指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作用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题

11.“点赞”为一网络语言,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 ②句式相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湘水女神的屈原《湘夫人》点赞, , 。 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12.把下面的长句变为三个短句,使表意连贯、明了。

联合国安理会今天推翻了美国代表对部分安理会成员提出的有限制解除对波黑武器禁运提案的否决。

答: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D

A项,“春霄”应为“春宵”,“绰”读chuï;B项,“缪”读mîu;C项,“列却”应为“列缺”

2.B

3.C

4.B

5.A

6.B

A项语序不当,“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当为“该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

C 项第一个分句提主干是“研制是项目”,搭配不当,应改为“研制疫苗是工程浩大的项目”,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潜心研究”,第三个分句没写主语,根据主语承前省的规则,还应为“潜心研究”,但 “潜心研究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搭配不当,主语应为“研制疫苗”,因此病因是主语残缺。

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揉,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7.

(1)听臣微志 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

(3)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8.(1)手法:远近结合,衬托,(视听结合或以动衬静也可)(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之景:荒凉无人的野寺,隔水幽深的云峰,西下的残阳,破败的古台和空旷的山林。

(2)抒情手法:触景生情或者借景抒情,吊古伤今,表达了流离之感,故乡之思,古今兴废的感叹,忧国忧民的情怀。

鉴赏: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五、9.(1)C(借出、借给)

(2)D

(3)D(“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4)①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采分点: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一定),“妄”(胡乱地),一处1分,共4分,句意1分。

②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采分点:“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 “卒穷”(最终因处境艰难)一处1分,共4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五、10.(1)怦然、肃然、苦恼(“无奈”也可以)与孤寂(“寂寞”也可以)

(2)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群雁飞鸣之声“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而心生敬意。

(3)①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亲身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生存处境。

②喧嚣的环境、猎人的残害、树林的消失、枯竭的溪流和食粮的断绝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

(4)从内容上看,揭示主旨,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们应学会珍惜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表达上看,将天空拟人化,表意委婉含蓄又发人深思;结构上看,照应了题目。

六、11.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点赞。

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登岳阳楼》点赞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重在文章的选取,文章要出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题时要明确“点赞”的内容,尤其注意内容要和文章内容相符。

12.①部分安理会成员提出了有限解除对波黑武器禁运的提案。

②美国代表否决了这一提案。

③联合国安理会今天推翻了美国代表的否决。

【原创】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霄 踯躅(zhí zhú) 绰约(zhuǒ) 扁舟子(piān) 回眸一笑 ....

B.轩冕 绸缪(chïu miù) 戎马(rïng) 捣衣砧(zhēn) 豆蔻词工 ....

C.危樯 迤逦(yǐ lǐ) 荠麦 (jì) 暴霜露(pù) 列却霹雳 ....

D.祠堂 逾庖(yú páo) 碣石(jié) 玉搔头(sāo) 云栈萦纡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栗深林兮惊层巅”一句中的“栗”、“惊”两词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目眇眇兮愁予 C.樯橹灰飞烟灭 D.多情自古伤离别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语序倒置现象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 ,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②展览向参观者们展示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侵华期间实施的那些 的人体实验的有关实物,再现了731部队侵华期间进行人体实验的残暴场面。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 ,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杯盘狼藉 耸人听闻 信口开河

B.觥筹交错 骇人听闻 信口开河

C.杯盘狼藉 骇人听闻 口若悬河

D.觥筹交错 耸人听闻 口若悬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内世界”的呈现,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 , 。 。

①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深刻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真实现状

②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

③“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

④它们至今仍具有超越性的影响

⑤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

⑥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

A.③⑥②⑤①④ B.③②①④⑥⑤ C.⑤③⑥④①② D.⑤③⑥①④②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制药公司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中国政府已与包括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希腊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

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各国将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二、默写名句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愿陛下衿愍愚诚, ,庶刘侥幸, 。臣生当陨首, 。 ,谨拜表以闻。

(2) , ;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 。

三、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人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

(1)诗的中间两联,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答:

(2)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四、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

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

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五、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见大雁

刘长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⑶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⑹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⑺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⑻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⑼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⑽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⑾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⑿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⒀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⒁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⒂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⒅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有所变化,请联系全文,摘选四个词语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⑴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段⑽中划线短语“苦恼与孤寂”指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作用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题

11.“点赞”为一网络语言,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 ②句式相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湘水女神的屈原《湘夫人》点赞, , 。 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12.把下面的长句变为三个短句,使表意连贯、明了。

联合国安理会今天推翻了美国代表对部分安理会成员提出的有限制解除对波黑武器禁运提案的否决。

答: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D

A项,“春霄”应为“春宵”,“绰”读chuï;B项,“缪”读mîu;C项,“列却”应为“列缺”

2.B

3.C

4.B

5.A

6.B

A项语序不当,“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当为“该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

C 项第一个分句提主干是“研制是项目”,搭配不当,应改为“研制疫苗是工程浩大的项目”,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潜心研究”,第三个分句没写主语,根据主语承前省的规则,还应为“潜心研究”,但 “潜心研究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搭配不当,主语应为“研制疫苗”,因此病因是主语残缺。

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揉,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7.

(1)听臣微志 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

(3)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8.(1)手法:远近结合,衬托,(视听结合或以动衬静也可)(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之景:荒凉无人的野寺,隔水幽深的云峰,西下的残阳,破败的古台和空旷的山林。

(2)抒情手法:触景生情或者借景抒情,吊古伤今,表达了流离之感,故乡之思,古今兴废的感叹,忧国忧民的情怀。

鉴赏: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五、9.(1)C(借出、借给)

(2)D

(3)D(“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4)①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采分点: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一定),“妄”(胡乱地),一处1分,共4分,句意1分。

②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采分点:“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 “卒穷”(最终因处境艰难)一处1分,共4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五、10.(1)怦然、肃然、苦恼(“无奈”也可以)与孤寂(“寂寞”也可以)

(2)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群雁飞鸣之声“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而心生敬意。

(3)①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亲身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生存处境。

②喧嚣的环境、猎人的残害、树林的消失、枯竭的溪流和食粮的断绝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

(4)从内容上看,揭示主旨,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们应学会珍惜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表达上看,将天空拟人化,表意委婉含蓄又发人深思;结构上看,照应了题目。

六、11.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点赞。

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登岳阳楼》点赞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重在文章的选取,文章要出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题时要明确“点赞”的内容,尤其注意内容要和文章内容相符。

12.①部分安理会成员提出了有限解除对波黑武器禁运的提案。

②美国代表否决了这一提案。

③联合国安理会今天推翻了美国代表的否决。


相关文章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5.5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 Word版含答案.doc
  •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穴(dòu) . 老胥(xū) . B. 户牖(yǒu) . 矜疑(jīn) . C. 刑械(jiè) . 大辟(bì) . D. 桎梏(gù) ...查看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末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 ...查看


  • 13-14学校结束工作安排
  • 汉川一中2014 ~ 2015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结束工作安排 校 长 办 公 室 二O 一五年二月三日 年末岁首,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为推进各项工作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我校2014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和谐圆满,特将各处室(年级 ...查看


  •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7.1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解析.doc
  •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经典原文 7 <朱子语类>三则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如履薄冰(fù) . B. 则精神自是愦愦(guì) . C. 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 . D. 里面煞有 ...查看


  • 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通用技术教学计划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通用技术 冯海花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末将迎来我校第三届会考,而通用技术会考的内容将是我们所修完的"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模块的内容,我校 ...查看


  • 高二寒假学习计划
  • 内容摘要: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 ...查看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新课程报· 地理 导刊>2010年第27-42期约稿计划 1.二轮综合专题及综合测试卷的约稿作者 综合专题目录: 专题1 地理图像判读与综合分析 专题2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3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专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