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滋宜的顿悟
培养人才是农业
[成功者永远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失败者永远有一个逃避的藉口。]
工业工程博士石滋宜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所以他在 民国七十三年十一月接掌[中国生产力中心]之后,即不断努力培养诊 断与辅导等企管顾问师的人才。 他原来打算把员工个个培养成顾问师,而后像成熟的种子,把管 理的知识与技巧,散播到民间的企业上去。一年后,因为他发现苦若 干部属不成器,他大失所望,气馁极了。 他虽然经常以[成功者永远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失败者永远有一 个逃避的藉口]来勉励别人,可是这时他不免著急、傍徨,心灰意冷, 他甚至怀疑自己留在台湾的意义何在。 于是,石滋宜闭门谢客,苦思了好几天,结果他在书本上找到了 答案。 书上说, 只要用相同的原料, 都能制造出相同的产品, 这是工业; 培养人才不是工业,是农业。主管就像是个果农,把种子撒在土壤里 之后,他的任务是:浇水、除虫、修枝、剪叶;至于种子是否发芽、 茁壮,结出甜美的果实,或是永远埋在土里,还得看它自己的努力。 石滋宜进一步以苹果为例来说明,苹果中的种子是可数的,但这 些种子的潜能是无限的;种子可能结不出一个苹果,也可能结出千千
万万的苹果。若要结出千万果实,一方面果农(主管)得提供一个良 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子(员工)自己也要努力争气。 他顿悟了。 想通了之后,石滋宜更豁达了,他不断以勤劳的农夫惕励自己, 时时小心照料自己撒下的种子,让它们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石滋宜说:[培养人才的重点不在技术,而是在观念与热忱。]
十八年中更换十三个工作的体悟
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
[只有在为理想而工作时,工作、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而为一。]
七十六年九日三十日, 我应台视[夜来客谈]之邀, 参加一个以[换 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
主持人问我:[你为什么一直要换工作呢?]十八年来,我一共换 了十三个工作。换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可说因人而异,我不 断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 我认为,人类的痛苦大都因为把自己摆错了位置。十八年来,从 一开始[为生活而工作],到目前[为理想而工作],这是一条漫长艰辛 的路程。 只有你为理想而工作时, 工作、 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而为一, 这时你将领悟到,为寻找这个位置所付出的任何牺牲与代价,都是非 常值得的。 多年来不断地换工作,我有二点体会: 第一,选择工作时,除了追逐财富之外,别忘了心灵的满足。若 一味地追逐财富, 到最后必定傍徨不已,
因为追求财富只是手段而已, 人生真正的目标是在:和谐、快乐、幸福。 第二,社会就像一部大机器,是由轮轴、齿轮和许多小螺丝钉所 组成的。对一部机器而言,轮轴与齿轮固然重要,但小螺丝钉也是缺 一不可。因此,我主张与其去当一个自不量力、痛苦不堪的轮轴,不 如去当一个胜任愉快的小螺丝钉。 对于想换工作的人,我想给他一点建议。换工作只是手段而已, 真正的目的是在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在换工作前,不妨拿一 张纸与一支笔,描绘出自己三年后的样子,如果描绘出的景象自己很 满意的话,就不要随意更换;相反的,如果描绘不出自己三年后的样 子,或画出的的景象并非自己期望的,那就表示目前的工作有问题, 应该赶紧转变方向。
·人类的痛苦大都因为把自己摆错了位置。
成田昭夫开发新产品的发感
[随身听]的故事 随身听 的故事
[它绝不模仿或改良旧产品,而志于开发出许多独特的新产品。]
日本新力公司是战后崛起的大企业,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特强, 它标榜[空]的哲学,强调绝不模仿或改良旧产品,并开发出许多独特 的产品。 例如:随身听、Betamax 录影机、雷射唱片等,都是新力突破传 统的创新产品,永远走在时代的尖端。 新力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开发[随身听],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 事。 有一天,盛田昭夫看到新力创办人井深大提了一架笨重的录音 机,并戴了一副耳机,迎面走来。
盛田问他:[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井深大回答:[我喜欢听音乐,但我不愿吵到别人,所以只好戴 耳机;可是我又不愿整天待在房间里听,所以只好提著录音机到处跑 啦!] 田盛灵要一动,新产品[随身听]就此萌芽了。根据盛田最初的构 想,是要设计一种迷你型的录放音机——方便提著到处听。 研究人员首先设法把放音部分缩小,因为录音部分的零件较小, 只要放音部分缩小的问题解决后,再配上录音装置,全世界最小的录 放音机即可问世。 当研究人员完成放音机的缩小设计院后,戴上耳要试音,结果意 外发现声音出奇的美妙, 于是乃决定把此一放音机推出市场。 所以[随 身听]其实就是小型录放音机的放音部分而已。
石滋宜的顿悟
培养人才是农业
[成功者永远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失败者永远有一个逃避的藉口。]
工业工程博士石滋宜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所以他在 民国七十三年十一月接掌[中国生产力中心]之后,即不断努力培养诊 断与辅导等企管顾问师的人才。 他原来打算把员工个个培养成顾问师,而后像成熟的种子,把管 理的知识与技巧,散播到民间的企业上去。一年后,因为他发现苦若 干部属不成器,他大失所望,气馁极了。 他虽然经常以[成功者永远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失败者永远有一 个逃避的藉口]来勉励别人,可是这时他不免著急、傍徨,心灰意冷, 他甚至怀疑自己留在台湾的意义何在。 于是,石滋宜闭门谢客,苦思了好几天,结果他在书本上找到了 答案。 书上说, 只要用相同的原料, 都能制造出相同的产品, 这是工业; 培养人才不是工业,是农业。主管就像是个果农,把种子撒在土壤里 之后,他的任务是:浇水、除虫、修枝、剪叶;至于种子是否发芽、 茁壮,结出甜美的果实,或是永远埋在土里,还得看它自己的努力。 石滋宜进一步以苹果为例来说明,苹果中的种子是可数的,但这 些种子的潜能是无限的;种子可能结不出一个苹果,也可能结出千千
万万的苹果。若要结出千万果实,一方面果农(主管)得提供一个良 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子(员工)自己也要努力争气。 他顿悟了。 想通了之后,石滋宜更豁达了,他不断以勤劳的农夫惕励自己, 时时小心照料自己撒下的种子,让它们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石滋宜说:[培养人才的重点不在技术,而是在观念与热忱。]
十八年中更换十三个工作的体悟
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
[只有在为理想而工作时,工作、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而为一。]
七十六年九日三十日, 我应台视[夜来客谈]之邀, 参加一个以[换 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
主持人问我:[你为什么一直要换工作呢?]十八年来,我一共换 了十三个工作。换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可说因人而异,我不 断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 我认为,人类的痛苦大都因为把自己摆错了位置。十八年来,从 一开始[为生活而工作],到目前[为理想而工作],这是一条漫长艰辛 的路程。 只有你为理想而工作时, 工作、 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而为一, 这时你将领悟到,为寻找这个位置所付出的任何牺牲与代价,都是非 常值得的。 多年来不断地换工作,我有二点体会: 第一,选择工作时,除了追逐财富之外,别忘了心灵的满足。若 一味地追逐财富, 到最后必定傍徨不已,
因为追求财富只是手段而已, 人生真正的目标是在:和谐、快乐、幸福。 第二,社会就像一部大机器,是由轮轴、齿轮和许多小螺丝钉所 组成的。对一部机器而言,轮轴与齿轮固然重要,但小螺丝钉也是缺 一不可。因此,我主张与其去当一个自不量力、痛苦不堪的轮轴,不 如去当一个胜任愉快的小螺丝钉。 对于想换工作的人,我想给他一点建议。换工作只是手段而已, 真正的目的是在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在换工作前,不妨拿一 张纸与一支笔,描绘出自己三年后的样子,如果描绘出的景象自己很 满意的话,就不要随意更换;相反的,如果描绘不出自己三年后的样 子,或画出的的景象并非自己期望的,那就表示目前的工作有问题, 应该赶紧转变方向。
·人类的痛苦大都因为把自己摆错了位置。
成田昭夫开发新产品的发感
[随身听]的故事 随身听 的故事
[它绝不模仿或改良旧产品,而志于开发出许多独特的新产品。]
日本新力公司是战后崛起的大企业,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特强, 它标榜[空]的哲学,强调绝不模仿或改良旧产品,并开发出许多独特 的产品。 例如:随身听、Betamax 录影机、雷射唱片等,都是新力突破传 统的创新产品,永远走在时代的尖端。 新力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开发[随身听],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 事。 有一天,盛田昭夫看到新力创办人井深大提了一架笨重的录音 机,并戴了一副耳机,迎面走来。
盛田问他:[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井深大回答:[我喜欢听音乐,但我不愿吵到别人,所以只好戴 耳机;可是我又不愿整天待在房间里听,所以只好提著录音机到处跑 啦!] 田盛灵要一动,新产品[随身听]就此萌芽了。根据盛田最初的构 想,是要设计一种迷你型的录放音机——方便提著到处听。 研究人员首先设法把放音部分缩小,因为录音部分的零件较小, 只要放音部分缩小的问题解决后,再配上录音装置,全世界最小的录 放音机即可问世。 当研究人员完成放音机的缩小设计院后,戴上耳要试音,结果意 外发现声音出奇的美妙, 于是乃决定把此一放音机推出市场。 所以[随 身听]其实就是小型录放音机的放音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