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否引入刑事诉讼制度

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否引入刑事诉讼制度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作为一项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定罪量刑制度,在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今天,依然应该发挥它作为道德规范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不应该被一概否定。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据此,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

亲亲相隐的制度价值:1它在某种意义上提倡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和亲情关系,是对发自人内心的情感需要这一人性的满足。2.在

现代法治意义上,它有助于维护人权。从现代人权保护的角度来看,亲亲相隐制度允许亲属享有拒绝证明有罪权,或者被称为"作证特免权",便是从程序设计的层面保护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不愿因被迫的行为受到伤害,是对人权的尊重。3.它有助于诉讼制度的完善。4.它是权衡社会多方利益的一个砝码。

“法律不强求不可能的事项或法律不强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履行的事项”,这是一句古老的法律格言。它要求我们关注: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考虑社会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伦理秩序。但在我们今天法治国家法律至上的价值理念上却规定,任何公民违反了法律,理应受到处罚,这才能维护国家的法律权威和司法权的有效行使。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家境贫寒的姐弟,姐姐辍学干活挣钱供弟弟上学,后来弟弟考上重点大学,但没钱交学费。在外地打工的姐姐因此走上贩毒的道路,后案发。法庭上,弟弟作为控方证人出庭对姐姐进行了指控,面对姐姐,弟弟深感内疚,最终在姐姐执行死刑后不久自杀身亡。无疑,根据法律规定,弟弟有义务作证。但从亲伦关系的角度讲,这合理吗?法律是否可以规定弟弟必须“大义灭亲”呢?因此,在人权至上与法治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法在确立其自身权威的同时,还应当包容公民基于人性而生的人伦情感。

规定对犯罪亲属的作证义务,强迫亲属举报揭发,鼓励大义灭亲,直接忽视其间的血缘关系与伦理亲情,其实是对人权的极大漠视和侵犯!我们知道,亲情是人所具有的美好的原始的道德情感,"亲亲相隐"原则蕴含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理念,这种亲情理念是

普遍的共通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它都客观的存在着,它并不因为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并且在未来社会仍然会持续存在。保护亲情是人的天性,它是亲属之间相互信任的一个情感纽带。试想,如果在一个没有亲情观念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紧张局面。亲属之间尚互不信任,互相猜疑,更不用说普通朋友之间了。在文化大革命那段黑白颠倒的时期,正是由于过分地强调了公共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而忽略了亲情观念,没有顺应人的本性,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基础,扭曲了人性,最终导致可怕的社会混乱局面的出现。 亲亲相隐原则是一种人伦精神,对法的人伦精神的关注这一中国特有的价值理念却在当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有所体现。日本、法国、德国等一些国家的现行法律中都有有关直系血亲或配偶窝藏、包庇罪不予处罚或免除处罚的规定。所以,我认为亲亲相隐可以写入刑事诉讼制度中,这不仅是对人权的保护,也是我国法律向前进步的体现。

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否引入刑事诉讼制度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作为一项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定罪量刑制度,在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今天,依然应该发挥它作为道德规范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不应该被一概否定。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据此,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

亲亲相隐的制度价值:1它在某种意义上提倡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和亲情关系,是对发自人内心的情感需要这一人性的满足。2.在

现代法治意义上,它有助于维护人权。从现代人权保护的角度来看,亲亲相隐制度允许亲属享有拒绝证明有罪权,或者被称为"作证特免权",便是从程序设计的层面保护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不愿因被迫的行为受到伤害,是对人权的尊重。3.它有助于诉讼制度的完善。4.它是权衡社会多方利益的一个砝码。

“法律不强求不可能的事项或法律不强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履行的事项”,这是一句古老的法律格言。它要求我们关注: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考虑社会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伦理秩序。但在我们今天法治国家法律至上的价值理念上却规定,任何公民违反了法律,理应受到处罚,这才能维护国家的法律权威和司法权的有效行使。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家境贫寒的姐弟,姐姐辍学干活挣钱供弟弟上学,后来弟弟考上重点大学,但没钱交学费。在外地打工的姐姐因此走上贩毒的道路,后案发。法庭上,弟弟作为控方证人出庭对姐姐进行了指控,面对姐姐,弟弟深感内疚,最终在姐姐执行死刑后不久自杀身亡。无疑,根据法律规定,弟弟有义务作证。但从亲伦关系的角度讲,这合理吗?法律是否可以规定弟弟必须“大义灭亲”呢?因此,在人权至上与法治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法在确立其自身权威的同时,还应当包容公民基于人性而生的人伦情感。

规定对犯罪亲属的作证义务,强迫亲属举报揭发,鼓励大义灭亲,直接忽视其间的血缘关系与伦理亲情,其实是对人权的极大漠视和侵犯!我们知道,亲情是人所具有的美好的原始的道德情感,"亲亲相隐"原则蕴含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理念,这种亲情理念是

普遍的共通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它都客观的存在着,它并不因为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并且在未来社会仍然会持续存在。保护亲情是人的天性,它是亲属之间相互信任的一个情感纽带。试想,如果在一个没有亲情观念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紧张局面。亲属之间尚互不信任,互相猜疑,更不用说普通朋友之间了。在文化大革命那段黑白颠倒的时期,正是由于过分地强调了公共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而忽略了亲情观念,没有顺应人的本性,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基础,扭曲了人性,最终导致可怕的社会混乱局面的出现。 亲亲相隐原则是一种人伦精神,对法的人伦精神的关注这一中国特有的价值理念却在当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有所体现。日本、法国、德国等一些国家的现行法律中都有有关直系血亲或配偶窝藏、包庇罪不予处罚或免除处罚的规定。所以,我认为亲亲相隐可以写入刑事诉讼制度中,这不仅是对人权的保护,也是我国法律向前进步的体现。


相关文章

  • 亲亲得相首匿
  • "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今天,当我们走向法治国家时,如何科学地对待"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应 ...查看


  • 浅析新刑诉法关于我国近亲属拒证特权的规定
  • 淮南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1 浅析新刑诉法关于我国近亲属拒证特权的规定 摘 要:证人拒证权,又被成为证人特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作证资格的人因其具 备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拒绝向司法机关作证的权利.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 ...查看


  • 量刑的抉择:"大义灭亲"还是"亲亲相隐
  • 量刑的抉择:"大义灭亲"还是"亲亲相隐" 2010-10-14 10:02:54 来源:南方周末 "大义灭亲"举报亲属犯罪,被举报的亲属在定罪量刑时可从轻处理.河北省高级法院这一量 ...查看


  • 窝藏.包庇罪若干问题研究
  • 窝藏. 窝藏.包庇罪若干问题研究 在刑事司法的过程中,窝藏与包庇行为是对侦查活动正常进行的妨害,为了 打击这种行为,我国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均作了窝藏.包庇罪的相关规 定,这对于维护司法活动的正常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1 ...查看


  • 现代法治观念视野下的唐代"准五服以治罪"原则
  • 摘 要:"准五服以治罪"原则作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典型,集中体现了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特征,反映了法律在封建社会下对等级秩序的维护作用,其实质是"同罪异罚"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 ...查看


  • 近亲属拒证权论文
  • 近亲属拒证权论文 [摘要]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近亲属拒证权的规定,无论是从维护人权还是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法律不能提出或者规定人们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否则是对人权的漠视. [关键词]刑事诉讼:近亲属:拒绝 ...查看


  • 复旦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 1996-2011复旦法学概论真题 96年法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1.法制2.法的规范功能3.特别行政区4.犯罪行为5.政策性银行 6.税法的结构 7.著作权的邻接权8.民事责任9.证据10.公式催告程序 二.问答(6* ...查看


  • 3. 中国古代刑法原则的演变及其特点
  • 中国古代刑法原则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法律起源于夏商. 西周奴隶制法律制度得到完善,开始确立定罪量刑的刑法原则:包括1. 矜老恤幼原则: 2. 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3.罪刑相当的原则:4. 罪疑从轻.从赦的原则:5.同罪异罚原则 ...查看


  • 刑事诉讼中近亲属拒证权的探讨
  • 刑事诉讼中近亲属拒证权的探讨 [摘要]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近亲属拒绝作证的权利,是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文章旨在通过联系我国当前的国情对近亲属拒证权进行分析,期望能够为我国近亲属拒证权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刑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