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瞿靖中心小学 郭红梅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属“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好教材。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故事,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古诗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只有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可是课文中有几个空白点:终于、一饮而尽、凝视、伫立,虽然只有这样短短几个字,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诵读之后学生终可知其滋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送别诗,并制作书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三、识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详)

一、复习导入,初步设疑。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课文是写了谁为谁送别?(板书:李白 孟浩然)在什么时候送别?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自读古诗,在不懂处打“?”。

②提出各自的问题。

③指出:仔细读课文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朗读话别,感悟深情。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表达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内心情感的一个词语。

(板书:依依惜别)

2、自由地读2—3自然段,边读边把最能体现他们之间依依惜别的句子划出来,并且可以在旁别可以写上批注。

3、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随机出示示相关句子,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一会儿„„依依惜别之情。”

A、体会“仰望”、“远眺”的不同用法,再写几个表示看的词语。(课件出示)

B、加上“因为„„所以”读一读。

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 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C 、指导感情朗读。

(2)、“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满饮此杯吧!”

A、紧扣“人品”、“诗篇”、“兄长和老师”、“您”体会。

B、指导朗读。(指名说说朗读建议:敬仰,舍不得)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

A、理解王勃诗句的意思。(适时引导用“暂时”造句)

B、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他们的友谊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C、带着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安慰安慰李白。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两个大诗人,一对好知己,他们的话别是多么深情,他们的友谊又是何其之深!再让我们读读他们的对话。(同桌互读——指名表演读——集体朗读)

三、心随船去,想象内心。

过渡:不忍别,终要别。虽然他们都依依不舍,但友人还是要走。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他们深厚的友谊?

1、生自读第四自然段。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理解“伫立”、“凝视”,适时引导用“凝视”造句。

3、同学们,你能猜猜此时伫立在江边的李白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 这个时候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范读)

2、本文既然为

3、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①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②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A、指名读B、齐读

4、结合课文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意思。(同桌讨论交流——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五、积累拓展,情感迁移。

1、过渡: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老师已让你们收集了一些送别诗句并制作成了书签,谁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分享的。

2、指名交流,向朋友赠送书签。

3、欣赏两首诗(出示《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齐读

小结:千金易得,知己难觅。希望同学们都能交到自己的真朋友,也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4、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了诗人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那深厚的友情。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李白和孟浩然的身上,你一定对朋友,对分别有了新的认识,请选择其中一个为主题,用简短的语言在空白书签的后面写下你的认识,待会送给你的知己,你的朋友或你的兄长、老师。(生写)(生送书签)

六、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和优美句子,并用

3、继续完成书签的制作,送给朋友。

七、板书设计

25 黄鹤楼送别

依依不舍

李白 孟浩然

永世不绝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瞿靖中心小学 郭红梅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属“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好教材。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故事,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古诗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只有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可是课文中有几个空白点:终于、一饮而尽、凝视、伫立,虽然只有这样短短几个字,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诵读之后学生终可知其滋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送别诗,并制作书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三、识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详)

一、复习导入,初步设疑。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课文是写了谁为谁送别?(板书:李白 孟浩然)在什么时候送别?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自读古诗,在不懂处打“?”。

②提出各自的问题。

③指出:仔细读课文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朗读话别,感悟深情。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表达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内心情感的一个词语。

(板书:依依惜别)

2、自由地读2—3自然段,边读边把最能体现他们之间依依惜别的句子划出来,并且可以在旁别可以写上批注。

3、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随机出示示相关句子,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一会儿„„依依惜别之情。”

A、体会“仰望”、“远眺”的不同用法,再写几个表示看的词语。(课件出示)

B、加上“因为„„所以”读一读。

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 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C 、指导感情朗读。

(2)、“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满饮此杯吧!”

A、紧扣“人品”、“诗篇”、“兄长和老师”、“您”体会。

B、指导朗读。(指名说说朗读建议:敬仰,舍不得)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

A、理解王勃诗句的意思。(适时引导用“暂时”造句)

B、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他们的友谊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C、带着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安慰安慰李白。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两个大诗人,一对好知己,他们的话别是多么深情,他们的友谊又是何其之深!再让我们读读他们的对话。(同桌互读——指名表演读——集体朗读)

三、心随船去,想象内心。

过渡:不忍别,终要别。虽然他们都依依不舍,但友人还是要走。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他们深厚的友谊?

1、生自读第四自然段。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理解“伫立”、“凝视”,适时引导用“凝视”造句。

3、同学们,你能猜猜此时伫立在江边的李白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 这个时候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范读)

2、本文既然为

3、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①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②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A、指名读B、齐读

4、结合课文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意思。(同桌讨论交流——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五、积累拓展,情感迁移。

1、过渡: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老师已让你们收集了一些送别诗句并制作成了书签,谁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分享的。

2、指名交流,向朋友赠送书签。

3、欣赏两首诗(出示《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齐读

小结:千金易得,知己难觅。希望同学们都能交到自己的真朋友,也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4、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了诗人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那深厚的友情。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李白和孟浩然的身上,你一定对朋友,对分别有了新的认识,请选择其中一个为主题,用简短的语言在空白书签的后面写下你的认识,待会送给你的知己,你的朋友或你的兄长、老师。(生写)(生送书签)

六、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和优美句子,并用

3、继续完成书签的制作,送给朋友。

七、板书设计

25 黄鹤楼送别

依依不舍

李白 孟浩然

永世不绝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四下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 <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①学生在语文素养积累中已背诵了<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山中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查看


  •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 26 黄鹤楼送别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 ...查看


  •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 黄鹤楼送别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 级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 题是走进名著.林冲棒打洪教头是出 自于长篇小说水浒传,少年王冕是出 自于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苏 教版的编委旨在通过本单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 ...查看


  •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
  • 12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 第1课时 <野望><黄鹤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重难点) ...查看


  •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的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学会5生字,认识5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达到背诵的效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 ...查看


  •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
  • 25. 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感受文包诗文章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第 ...查看


  • 三首送别诗之比较
  • [教学拓展] 三首送别诗之比较 送别诗是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抒发人在离别的情境下所发生的种种情感.有留别.送别.饯别等内容. 一.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