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汉语词的历史发展
一、汉语词是以新词不断增加的总趋势向前发展的
社会生活中的概念→语言中的词语
词汇的发展也不都是匀速的,有两个时期变化较显著:1、春秋战国时期:增加了大量抽象名词。2、隋唐以后:双音节化。
甲骨文:4000多字;《说文解字》:9000多字;《字林》:12000多字;《广韵》:26000多字;《康熙字典》:40000多字。
二、伴随着新词的产生,也有旧词的消亡
旧词消亡的原因、方式: 1、历史事物消亡; 2、社会观念变化; 3、被新词取代。
三、不仅词语有新旧交替,词义也是不断变化的
词义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词义数量增加或减少; 2、词义由甲义变为乙义。
四、古今词语是不断继承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词的构成
零、词语分类
音节标准:单音节/复音节-语素标准:单语素/多语素
单音节词、复音单纯词、合成词
一、单纯词和合成词
1、复音节单纯词
1、1连绵词:一个语素两个不同音节构成的词。
a 、拆开毫无意义:匍匐。b 、拆开后部分有意义:蝴蝶。c 、拆开后意义与原词无关:望洋。
1、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2、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3、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特点:语音:多双声或叠韵;词性:多为形容词;字形:多变;结构:多有相同形旁。
注意:不要误解连绵词。王念孙:‚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 1、2叠音词:一个语素两个相同音节构成的词。
1、坎坎伐檀兮,臵之河之干兮。 2、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特点:词性多为形容词,用以绘景状声。
注意区别叠音词和词的重叠形式:区别的标准就是看重叠以后意思是单字表示意思的简单叠加
还是另有新意。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1、3复音节的外来词和方言词
攻吴、于越
初,若敖娶于 ,生斗伯比。 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 子田,见之,惧而归,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
葡萄、苜蓿、天竺、大食、波斯
1、4‚缓言‛之词
不律-笔、扶摇-飙、蒺藜-茨 (之于、之乎-诸) 1、5拟声词
2、合成词
2、1同义复词、反义复词
生长、探求、恭敬、兄弟、缓急、出入
2、2偏义复词
注意:同样的组合,有时候是偏义,有时候不是偏义。
缓急: ‚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既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耳目: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2、3‚变义‛复词
百姓、布衣、消息、春秋、国家、骨肉、岁月、马齿
临时组合→固定搭配:由单音节词到多音节合成词,有一个发展过程。必须注意有些尚未固定的短语,不要‚以今律古‛。
虽然,何以报我?-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操虽托名汉相,
其实汉贼也。
二、单音节词
1、单音节词占大多数
2、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辞:辞谢、辞别、推辞-兵:兵器、士兵、军队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伸义
一、词的本义
1、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 2、什么是词的本义
3、本义、引申义和原始义
史前→文字
原始义→本义→引申义
4、后起本义:由假借产生引申,该假借义称后起本义。
新:(取木)初次出现的→更新→开始→刚才
5、一词多义和义项
二、探求本义的方法
1、分析字形征引文献
仅字形:大、牛、羊、家、出重、射矮
仅文献:诛:a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b 、于予与何诛?
费。
c 、诛屦于徒人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如果几个意思都与形旁有关怎么办呢?
(愤: 1、闷2、怒)
2、根据时间先后确定本义
问:1、询问→2、音信
3、根据引申规律确定本义(后论)
注意: 对本义的理解不宜偏狭,应以书证为准。
牧、牢、逐、 家
文字抽象化,使得有些偏旁带有几种意义,只有一个和本义有关,甚至一个都没有关系。
三、本义探求例
来: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干:操干戚以舞。
末: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刃: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获:田,获三狐
叔: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零: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四、本义和引申义的(内在)联系
1、相似引申: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从而实现引申。
外形:
斗:舀酒器-斗星(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诗〃大雅〃行苇》。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小雅〃大东》。)
管:竹制乐器-钥匙(既备乃奏,箫管备举《诗〃周颂〃有瞽》。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他:窍:洞-五官;鹞、鸢:猛禽-风筝)
作用:
关:门闩-关卡(乙亥,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奔邾《左〃襄23》。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史记》)。
(其他:首脑:人体器官-领导人(决断);牢:牲口圈-监狱(约束) 方式情态相似
断:砍断-决断、果断(断木为杵《周易〃系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霍光传》)
获:猎获-俘获(田,获三狐《周易》。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 《左〃桓6》)
其他(奋:鸟展翅上飞-扬起、举起。乘:人登上树-升登-乘车马)
2、相关:本义和引申义相互关联、彼此牵涉,类似于借代。
本义是引申义的特征:
齿:牙齿- 年龄(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子美是宋初文学家苏舜钦。《苏学士文集序》欧阳修)
年:收成-季节变换的年(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
(姝、娥 :妇女貌美-美女;岁、月、日:星辰-时间;干戈:武器-战争; 刚:坚硬- (金属)钢;奸:邪僻-邪僻之人)
由动作行为代动作的主客体
将:统兵(动)-统帅(名)(陛下虽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史记》)
(倡:领唱-一般的唱-唱歌人;饭:吃饭-饭(食物);薪:砍柴-柴火;盗:偷盗-偷盗者;贼:害人-害人者。
由处所代相关的人、事
陵:大土山-帝王坟墓(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左传〃僖32》)
室:房屋-妻子(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韩非子》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采薇》)
(宗:祖庙-祖宗;官:官府-官员)
3、相因: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理实现引申。
虚:大土丘-空旷(《说文》:虚,大丘也。《注》:大则空旷,故引申为空虚。)
危:陡峭-不稳定-危险(履危石,临百仞之渊。《列子〃黄帝》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驰:使劲赶马-车马疾行;爱:喜欢-吝啬;去:离开-距离)
五、词义引申的(外在)类型
1、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直接由本义引伸来的是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再引申,统称为间接引申。
防:堤坝-堵水-堵塞-约束-规范
(以防止水。《周礼〃地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邵公谏弭谤》 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积威以防怨《左〃襄31》以礼仪防民。盐铁论〃本议》(君子)行有防表。《荀子〃儒效》)
朝:早晨-省视父母-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2、辐射式引申和连锁式引申:以本义为起点向同一方向连续引申,叫连锁引申;以本义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引申,叫辐射引申。
问:询问-慰问/过问/审问/责问/音讯
(1、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伯牛有疾,子问之。3、淑问如皋陶。《鲁颂〃泮水》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5、既而羁旅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6、恣所为不问。《童区寄传》)
节:竹节-木节/关节/时节/节拍/节约(约束)
时:四时-时辰-/时常/时代/当时/按时/时机、机会-时运
六、引申义探求例
北:背离-分开-败逃-败逃者(分北三苗。《尧典》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追亡逐北。《过秦论》)
封:培土种植-堆土筑坟-厚、大
分封土地-所封土地-疆界
封给职位、称号
封闭
(封王子比干之墓。游戏之山多封石。游戏之山多封石。周公之封于鲁。土地之大,封内千里。即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公子为信陵君。封以御史大夫之印。)
报:判决罪犯 (报而罪之。韩非子)
回报-报恩、报仇/告诉-答复(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吾必有以重报母。庙成,还报孟尝君。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七、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1、同步引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某个义项上是同义(反义)关系,经过引申,在新的义项上仍然构成同义(反义)关系。
同义词同步引申
称、举:托、抬-举例、称引/兴起/推荐
(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称兵以害我。《左传》举兵伐徐。《五蠹》)(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 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左〃襄3》)
假借贷贳:借-宽大(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县官无钱,从民贳马。)(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稍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战国策》愿改者,皆贳其罪。严惩不贷。)
(道、术:道路-途径、方法;道、行:道路-条形物量词;间、隙:
缝隙-闲暇;治、理:治理-太平、安定)
反义词同步引申
多:数量大-赞赏;少:数量小-鄙视(君安能少赵人而令赵人多君。) (贵:价值高-地位高;贱:价值低-地位低;好、恶;上、下;去、就;进、退。)
2、相向引申:甲词引申出乙义,乙词也引伸出甲义。
果-实;居-住(民食果蓏蚌蛤。三湌而返,腹犹果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草木之实足食也。)(上古穴居而野处。停住。变动不居《周易》。住所)
(将-帅;治-平;履→屦)
3、替补引申:几个词之间,乙引申出甲义,丙又引申出乙义。
泗-涕-泪(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痛哭流涕) 少-稍-渐(稍微、逐渐、浸染)(太后之色少解。其后秦稍蚕食魏。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行-走-跑;止-脚-胫(亡-无-舞))
4、词语选择:原来的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被保留下一个使用较多的,其余的遭淘汰。
窗-向-牖;门-户-扉;拿-持;爸-爷-爹。(原因有两个:1、古代类属概念缺乏。2、方言差异。)
八、词义引申的规律
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江:长江-大河;河:黄河-河流;涉:淌水过河-过河;雌雄:鸟
类-动物
在、到:动词-介词;道、术:道路-方法;析:劈木头-分析; 隆:山高-兴隆
根据引申规律可以确定某些假借词的引申义。
权:权利←秤砣
(与一定的民族及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关:社稷、岁、蓬莱、狐、庙、寺、观 )。
九、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1、举纲张目、执简驭繁
一词多义的义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管词义间关系多么纷繁复杂,通过研究引申关系,可以显示出众多义项间固有的内在联系,从而比较容易地掌握
它们。
2、穷原竟委、加深理解
具:准备、食物、全部(缮甲兵,具卒乘。……食以草具。具告张良。) 准备食物 准备 齐备 全部
食物
3、掌握规律、举一反三
通过对个别词语词义引申的分析,可以掌握其规律,从而为理解和把握其他词语的多义打下基础。
第四节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词汇的异同
二、词义的异同(分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基本词汇词义大致不变(基本意思不变,某些次要的义素会有变化)。
古义是指古代的常用义。这可以是本义:泪,眼泪;也可以是引申义:天,天空;也可以是假借义:莫,无定代词。
古义有可能产生得很早,也可能不很早;今义也可能出现得比较早。
2、古今词义相差甚大
偷(苟且);让(责备);牺牲(祭祀物);须(等待);羞(美味);从事(职官名) (可能是假借或辗转引申造成的)
3、古今词义大同小异\同中有异
三、词义差异的表现
1、义项多少不同
家:a 、(略)b 、大夫封地;坐:a 、(略)b 、判决;(广汉竟坐腰斩。《汉书》);除:a 、(略)b 、台阶 c 、任命(扶辇下除。帝乃除超为兰台令使);池:(现代)a 、池塘b 、某特定场所、(古代)a 、池塘b 、护城河
2、词义侧重点不同
售:卖掉(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再:动作次数(一日不再食则饥)交通:人际关系(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怨(恨)、恨(遗憾)(子为父死亡所恨。《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啼 :放声大哭(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贿、赂;谤、讥;牺牲;锻炼(吏治者利其然,则指导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魏书〃卷111》)
5、词义所指名物\制度不同
布、笔、灯、桥;钟、床;坐、 睡;尺、寸、夏、秋(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四、词义演变的类型
1、词义扩大:同一个义项词义的外延扩大。也就是词义由个别到一般的变化。
焚(烧田也);菜(蔬菜);粮(干粮);齿(门齿);色(脸色;江河;雌雄(令尹子瑕言蹶由于楚子曰‚彼何罪?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舍前之忿可也。‛乃归蹶由)
注意:部分-整体的变化一般不看作扩大。(止(趾) 脸 中国)
2、词义缩小:同一个义项词义的外延缩小。也就是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的变化。
子(子女);金(金属);禽(动物);谷(粮食作物果实);臭(气味);丈夫(成年男子);(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3、词义转移:同一义项词义由甲变为乙,甲乙有联系。
领(脖子);字(生子);狱(案子);涕(眼泪);走(奔跑);汤(热水)(臣请就汤镬。夸父与日逐走)
注意:扩大缩小转移都是就义项而言,不是针对整个词义系统而言的,义项增减不属于这类演变。 在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义项上,演变的类型也有不同。
嘴:鸟嘴 动物嘴
像嘴的(壶嘴)
币:送礼的丝织品-礼品-货币(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金为下币。)
五、掌握古义的方法
1、分析字形
醒:酉酒醉醴酣/宀寤寐寝宿-酒醒
2、分析语境
再:两次、第二次(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日不再食则饥)
睡:打瞌睡(孝公时时睡,弗听。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劝:勉励(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3、成对使用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作结绳而为网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去、离)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 也。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今语中保存的古义
款待 捐躯 吊丧 若即若离 呼天抢地(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川:称冰为凌;苏:称你为乃;新:称聊天为(暄);广:称胖人为肥佬(三之日纳于凌阴。魏太子恂不好学,体素肥大 苦河南地热,常思北归。《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
5、利用旧注,勤查工具书
六、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毙(獘):倒下(1、 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2、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阳州人出,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鉏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中颊,殪。《左传》)
兵:a 、兵器(擐甲执兵,固即死也。蚩尤作兵,伐皇帝。《山海经》短兵相接)b 、军队(函谷关有兵守关。《史记》)
塘:水池堤坝(披发行歌游于塘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海塘、钱塘(江)-水池(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期:a 、(本义)期限 b 、周(年、月) c 、约会(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之着三。c 、与老人期,后,何也? 与佳期兮夕张。)
第五节 同义词和同源词
一、同义词
1、同义词形成的途径 2、同义词间的关系
3、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A 、外延大小不同
人:所有成员;民:‚人‛中愚昧无知的部分(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论贵粟疏》)
妇:已婚;女:全部女性。(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国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亦无所思)
问:询问;访:国君征询大臣(穆公访诸骞叔《左〃僖32》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访诸令尹子上《文1》。
白,泛指;皎,月色;皑,霜雪白;皙,肤色白
B 、适用对象不同
死:崩徂、宾天、大行、涅磐、 圆寂、羽化、仙去、夭折、香消玉陨、填沟壑、马革裹尸
赠:平辈;赐:君对臣;献:臣对君(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汉书〃苏武传》。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隐1》。)
C 、词义深浅、轻重不同
饥(一般饥饿)\饿(严重饥饿)(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见灵辄饿,问之,曰:‚不食三日矣。‛)
(盟\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誓‛;知\识:一般了解\深入了解;视\察:一般看\仔细看;疾\病:‚疾甚曰病‛)
D 、词义侧重点不同
视\见\观\望:视:一般看(动作)\见:看见(视的结果)(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观:有目的地看\望:看远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听:一般听(动作)\闻:听见(结果);完:整体性 \ 备:品种齐全(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E 、色彩不同
诛、杀、弑;征、伐、侵、袭;哂、笑:;媪、妪
F 、语法功能不同
耻\辱:作名词无别;耻:意动\宾语常用动词充当\指事,辱:使动\宾语常用名词充当\指人(不耻下问、不耻相师、行莫丑于辱先《报任安书》)
(表年龄时)年:在数词前,岁及物在数词后(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对曰:‚十五岁矣。‛)
(如:及物,往:不及物;盈:形容词,溢:动词;恭\敬:有礼貌不怠慢,恭只作形容词,敬除作形容词也作动词)
G 、性状/方式/作用-不同
鼎镬鬲、锜釜、甑甗 :存在形制、作用的区别
坐、跪、跽:姿势有所不同:坐很随意,跪较恭敬有礼,跽则是一种戒备状态。(君将食,丽姬跪而请曰:…… 项王按剑而跽曰:……)
(箪、笥;简、牍;札、册;商、贾;荷、负、任、承、奉;寝、卧、睡:) H 、使用的时间地域不同
(时间)面/脸、舟/船、吏/官、古曰舟,今曰船。
(范围)舟/船/航(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
扇/箑(sh à):自关而东谓之箑(sh à),自关而西谓之扇。《方言》 宋魏陈楚江淮之间,箔谓之曲,或谓之麴;自关而西谓之箔,南楚谓之蓬箔。
逆(关东)/迎、逢(关西)
4、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A 、审文献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诗经 〃女曰鸡鸣》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汉乐府〃有所思》
其味甘,其臭香。《吕氏春秋〃季夏纪》
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韩非子〃十过》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
B 、据古训
追,逐也;逐,追也。更,改也;改,更也。互训:甲乙二字互相为
训
遭,遇也;遇,逢也。速,征也;征,召也。递训:一串词递相为训
排,挤也;抵,挤也;摧,挤也。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同训:几个词用同一个词训释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毛诗传》(食不言,寝不语。《论语》)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庄29》
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论衡》
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周礼廪人〃注》
C 、探引申
诛/杀(诛为什么带褒义呢?): ‚诛‛本意是责备,引申为‚杀‛,指责的对象是有过失的,杀掉的当然是有罪的。
危/险:引申义都有不安全之义,但在使用上有些差异:‚危‛可有‚正襟危坐,危楼百尺‛之说,‚险‛有‚天险、险要‛的说法。‚危‛本义是高而陡峻(所以可说正襟危坐),让人有摇摇欲坠之感,引申指不稳定,再引申为危险,常指处境方面;‚险‛本指地面崎岖不平,引申指危险,常指地形等。
D 、察看各自反义词
屈、曲:曲-直、屈-伸。贫-富;穷-达
5、同义词辨析例
领、颈、项(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成10》刎颈之交。不能望其项背) 涉、渡、绝((楚军)循表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枯、涸、渴(枯木逢春、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涸泽之鱼,相濡以沫。《庄子》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天论》)
6、注意事项
A 、同义指部分义项相同
诛:谴责-索取-讨伐-杀戮(让责过、求责、征、殛)
盗(贼寇)、窃(私下):偷东西
B 、同义关系是可变的
屦履、果实、皮肤(赳赳葛屦,可以履霜)
趋趣、王后(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
二、同源词
1、概说:
词和词之间在音与义上可以发生三种关系:第一种,音同而义不相关,例如:‚友、有‛、‚楚、础‛等。第二种义近而音相距很远,例如‚朋、友‛、‚关、闭‛、‚连、属‛。 第三种:音相近义相通,例如‚超、跳‛、‚驹、羔‛、‚还、旋‛等。具有第一种关系的是同音词,具有第二种关系的是同义词,而具有第三种关系的,是同源词。
同源词是由同一个语源引申分化后形成的一组词的关系。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引申义,有时引申后,新义改变了字形或者读音,通常就不再看作是原词的一个义项,而把它看成一个新词,它和原词的关系就是同源,所以同源词之间有音义上的联系。这样新产生的词未必只有一个,有
时候可能多个。有的音形未变,但是和原词的意义相差较远,也看作同源词。
同源词是由同一个语源引申分化后形成的一组词的关系。
源词→派生词:登→凳;卓→桌;衣→依→扆
倚→椅
有时候找不到源词: 羔、狗、驹、豿
3、同源词与相关现象的关系
由词义引申构成古今字的,该古今字记录的是同源词(景影、责债);有些同源词不是古今字。
假借产生的古今字,不是同源词。如为本义造字,那么在本义上(莫暮),意义相同是一个词,在本义和假借义上意义无联系;如为假借义造字(乌呜),那么在假借义上意义相同是一个词,在本义和假借义上意义同样无联系。如果假借后不造新字,假借字和原字只是同形词,不是同源词(则),但几个假借字之间,有可能成为同源词,如果表示的音义相关的话,如‚莫无未/毋‛。
通假字和其本字在各自的本义上不构成同源词,因意义上无联系:‚早蚤‛;在所通的意义上一般也不看成同源词,因为通常不认为通假字具有所通假的意义。但如果通假义固定下来,得到公认,就可以看作同源词(伯霸、雕琱);在不同方言或不同时代因语音变化引起字形演变的,也看成同源词,比如:‚佝偻、偻句、罗锅‛。
有的同源词是同义词,但同源未必同义,同义也不必同源。
音义相关的同形词是同源词,不具备此条件的同形词不是同源词。
长 恶 好 热 在 锁 花 白 错 别 参 斗
异体字不记录同源词,繁简字一般也不记录同源词。
4、同源词研究的作用-更深入地理解词义
言 语:(同义不同源)(食不言,寝不语。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言:唁(慰问)、谚(传说):是主动说话。语:御、(囹)圄、敔(y ǔ古代打击乐器,奏乐将终时,击之使演奏停止)。都有强力、双方的特点。
人将死称弥留?
弥、漫、绵、延是同源词,特点是长而不断(路漫漫其修远兮。此恨绵绵无绝期),病久留于身叫‚弥留‛引申为病不愈将死之前也叫‚弥留‛。
渭城朝雨浥轻尘:‚ 浥‛:润湿。作者为什么不用‚洗、拂‛?
‚浥‛和‚浸‛、‚淫‛、‚悒‛是同源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轻微而持续不断的状态(《长门赋》(陈阿娇请司马相如著)‚舒息悒而增欷兮。‛‚悒‛,于悒(郁抑)‛,用‚悒‛来形容一种沉静而持续的郁闷心情)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汉语词的历史发展
一、汉语词是以新词不断增加的总趋势向前发展的
社会生活中的概念→语言中的词语
词汇的发展也不都是匀速的,有两个时期变化较显著:1、春秋战国时期:增加了大量抽象名词。2、隋唐以后:双音节化。
甲骨文:4000多字;《说文解字》:9000多字;《字林》:12000多字;《广韵》:26000多字;《康熙字典》:40000多字。
二、伴随着新词的产生,也有旧词的消亡
旧词消亡的原因、方式: 1、历史事物消亡; 2、社会观念变化; 3、被新词取代。
三、不仅词语有新旧交替,词义也是不断变化的
词义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词义数量增加或减少; 2、词义由甲义变为乙义。
四、古今词语是不断继承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词的构成
零、词语分类
音节标准:单音节/复音节-语素标准:单语素/多语素
单音节词、复音单纯词、合成词
一、单纯词和合成词
1、复音节单纯词
1、1连绵词:一个语素两个不同音节构成的词。
a 、拆开毫无意义:匍匐。b 、拆开后部分有意义:蝴蝶。c 、拆开后意义与原词无关:望洋。
1、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2、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3、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特点:语音:多双声或叠韵;词性:多为形容词;字形:多变;结构:多有相同形旁。
注意:不要误解连绵词。王念孙:‚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 1、2叠音词:一个语素两个相同音节构成的词。
1、坎坎伐檀兮,臵之河之干兮。 2、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特点:词性多为形容词,用以绘景状声。
注意区别叠音词和词的重叠形式:区别的标准就是看重叠以后意思是单字表示意思的简单叠加
还是另有新意。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1、3复音节的外来词和方言词
攻吴、于越
初,若敖娶于 ,生斗伯比。 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 子田,见之,惧而归,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
葡萄、苜蓿、天竺、大食、波斯
1、4‚缓言‛之词
不律-笔、扶摇-飙、蒺藜-茨 (之于、之乎-诸) 1、5拟声词
2、合成词
2、1同义复词、反义复词
生长、探求、恭敬、兄弟、缓急、出入
2、2偏义复词
注意:同样的组合,有时候是偏义,有时候不是偏义。
缓急: ‚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既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耳目: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2、3‚变义‛复词
百姓、布衣、消息、春秋、国家、骨肉、岁月、马齿
临时组合→固定搭配:由单音节词到多音节合成词,有一个发展过程。必须注意有些尚未固定的短语,不要‚以今律古‛。
虽然,何以报我?-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操虽托名汉相,
其实汉贼也。
二、单音节词
1、单音节词占大多数
2、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辞:辞谢、辞别、推辞-兵:兵器、士兵、军队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伸义
一、词的本义
1、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 2、什么是词的本义
3、本义、引申义和原始义
史前→文字
原始义→本义→引申义
4、后起本义:由假借产生引申,该假借义称后起本义。
新:(取木)初次出现的→更新→开始→刚才
5、一词多义和义项
二、探求本义的方法
1、分析字形征引文献
仅字形:大、牛、羊、家、出重、射矮
仅文献:诛:a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b 、于予与何诛?
费。
c 、诛屦于徒人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如果几个意思都与形旁有关怎么办呢?
(愤: 1、闷2、怒)
2、根据时间先后确定本义
问:1、询问→2、音信
3、根据引申规律确定本义(后论)
注意: 对本义的理解不宜偏狭,应以书证为准。
牧、牢、逐、 家
文字抽象化,使得有些偏旁带有几种意义,只有一个和本义有关,甚至一个都没有关系。
三、本义探求例
来: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干:操干戚以舞。
末: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刃: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获:田,获三狐
叔: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零: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四、本义和引申义的(内在)联系
1、相似引申: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从而实现引申。
外形:
斗:舀酒器-斗星(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诗〃大雅〃行苇》。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小雅〃大东》。)
管:竹制乐器-钥匙(既备乃奏,箫管备举《诗〃周颂〃有瞽》。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他:窍:洞-五官;鹞、鸢:猛禽-风筝)
作用:
关:门闩-关卡(乙亥,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奔邾《左〃襄23》。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史记》)。
(其他:首脑:人体器官-领导人(决断);牢:牲口圈-监狱(约束) 方式情态相似
断:砍断-决断、果断(断木为杵《周易〃系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霍光传》)
获:猎获-俘获(田,获三狐《周易》。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 《左〃桓6》)
其他(奋:鸟展翅上飞-扬起、举起。乘:人登上树-升登-乘车马)
2、相关:本义和引申义相互关联、彼此牵涉,类似于借代。
本义是引申义的特征:
齿:牙齿- 年龄(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子美是宋初文学家苏舜钦。《苏学士文集序》欧阳修)
年:收成-季节变换的年(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
(姝、娥 :妇女貌美-美女;岁、月、日:星辰-时间;干戈:武器-战争; 刚:坚硬- (金属)钢;奸:邪僻-邪僻之人)
由动作行为代动作的主客体
将:统兵(动)-统帅(名)(陛下虽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史记》)
(倡:领唱-一般的唱-唱歌人;饭:吃饭-饭(食物);薪:砍柴-柴火;盗:偷盗-偷盗者;贼:害人-害人者。
由处所代相关的人、事
陵:大土山-帝王坟墓(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左传〃僖32》)
室:房屋-妻子(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韩非子》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采薇》)
(宗:祖庙-祖宗;官:官府-官员)
3、相因: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理实现引申。
虚:大土丘-空旷(《说文》:虚,大丘也。《注》:大则空旷,故引申为空虚。)
危:陡峭-不稳定-危险(履危石,临百仞之渊。《列子〃黄帝》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驰:使劲赶马-车马疾行;爱:喜欢-吝啬;去:离开-距离)
五、词义引申的(外在)类型
1、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直接由本义引伸来的是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再引申,统称为间接引申。
防:堤坝-堵水-堵塞-约束-规范
(以防止水。《周礼〃地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邵公谏弭谤》 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积威以防怨《左〃襄31》以礼仪防民。盐铁论〃本议》(君子)行有防表。《荀子〃儒效》)
朝:早晨-省视父母-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2、辐射式引申和连锁式引申:以本义为起点向同一方向连续引申,叫连锁引申;以本义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引申,叫辐射引申。
问:询问-慰问/过问/审问/责问/音讯
(1、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伯牛有疾,子问之。3、淑问如皋陶。《鲁颂〃泮水》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5、既而羁旅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6、恣所为不问。《童区寄传》)
节:竹节-木节/关节/时节/节拍/节约(约束)
时:四时-时辰-/时常/时代/当时/按时/时机、机会-时运
六、引申义探求例
北:背离-分开-败逃-败逃者(分北三苗。《尧典》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追亡逐北。《过秦论》)
封:培土种植-堆土筑坟-厚、大
分封土地-所封土地-疆界
封给职位、称号
封闭
(封王子比干之墓。游戏之山多封石。游戏之山多封石。周公之封于鲁。土地之大,封内千里。即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公子为信陵君。封以御史大夫之印。)
报:判决罪犯 (报而罪之。韩非子)
回报-报恩、报仇/告诉-答复(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吾必有以重报母。庙成,还报孟尝君。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七、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1、同步引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某个义项上是同义(反义)关系,经过引申,在新的义项上仍然构成同义(反义)关系。
同义词同步引申
称、举:托、抬-举例、称引/兴起/推荐
(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称兵以害我。《左传》举兵伐徐。《五蠹》)(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 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左〃襄3》)
假借贷贳:借-宽大(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县官无钱,从民贳马。)(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稍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战国策》愿改者,皆贳其罪。严惩不贷。)
(道、术:道路-途径、方法;道、行:道路-条形物量词;间、隙:
缝隙-闲暇;治、理:治理-太平、安定)
反义词同步引申
多:数量大-赞赏;少:数量小-鄙视(君安能少赵人而令赵人多君。) (贵:价值高-地位高;贱:价值低-地位低;好、恶;上、下;去、就;进、退。)
2、相向引申:甲词引申出乙义,乙词也引伸出甲义。
果-实;居-住(民食果蓏蚌蛤。三湌而返,腹犹果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草木之实足食也。)(上古穴居而野处。停住。变动不居《周易》。住所)
(将-帅;治-平;履→屦)
3、替补引申:几个词之间,乙引申出甲义,丙又引申出乙义。
泗-涕-泪(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痛哭流涕) 少-稍-渐(稍微、逐渐、浸染)(太后之色少解。其后秦稍蚕食魏。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行-走-跑;止-脚-胫(亡-无-舞))
4、词语选择:原来的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被保留下一个使用较多的,其余的遭淘汰。
窗-向-牖;门-户-扉;拿-持;爸-爷-爹。(原因有两个:1、古代类属概念缺乏。2、方言差异。)
八、词义引申的规律
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江:长江-大河;河:黄河-河流;涉:淌水过河-过河;雌雄:鸟
类-动物
在、到:动词-介词;道、术:道路-方法;析:劈木头-分析; 隆:山高-兴隆
根据引申规律可以确定某些假借词的引申义。
权:权利←秤砣
(与一定的民族及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关:社稷、岁、蓬莱、狐、庙、寺、观 )。
九、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1、举纲张目、执简驭繁
一词多义的义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管词义间关系多么纷繁复杂,通过研究引申关系,可以显示出众多义项间固有的内在联系,从而比较容易地掌握
它们。
2、穷原竟委、加深理解
具:准备、食物、全部(缮甲兵,具卒乘。……食以草具。具告张良。) 准备食物 准备 齐备 全部
食物
3、掌握规律、举一反三
通过对个别词语词义引申的分析,可以掌握其规律,从而为理解和把握其他词语的多义打下基础。
第四节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词汇的异同
二、词义的异同(分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基本词汇词义大致不变(基本意思不变,某些次要的义素会有变化)。
古义是指古代的常用义。这可以是本义:泪,眼泪;也可以是引申义:天,天空;也可以是假借义:莫,无定代词。
古义有可能产生得很早,也可能不很早;今义也可能出现得比较早。
2、古今词义相差甚大
偷(苟且);让(责备);牺牲(祭祀物);须(等待);羞(美味);从事(职官名) (可能是假借或辗转引申造成的)
3、古今词义大同小异\同中有异
三、词义差异的表现
1、义项多少不同
家:a 、(略)b 、大夫封地;坐:a 、(略)b 、判决;(广汉竟坐腰斩。《汉书》);除:a 、(略)b 、台阶 c 、任命(扶辇下除。帝乃除超为兰台令使);池:(现代)a 、池塘b 、某特定场所、(古代)a 、池塘b 、护城河
2、词义侧重点不同
售:卖掉(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再:动作次数(一日不再食则饥)交通:人际关系(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怨(恨)、恨(遗憾)(子为父死亡所恨。《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啼 :放声大哭(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贿、赂;谤、讥;牺牲;锻炼(吏治者利其然,则指导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魏书〃卷111》)
5、词义所指名物\制度不同
布、笔、灯、桥;钟、床;坐、 睡;尺、寸、夏、秋(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四、词义演变的类型
1、词义扩大:同一个义项词义的外延扩大。也就是词义由个别到一般的变化。
焚(烧田也);菜(蔬菜);粮(干粮);齿(门齿);色(脸色;江河;雌雄(令尹子瑕言蹶由于楚子曰‚彼何罪?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舍前之忿可也。‛乃归蹶由)
注意:部分-整体的变化一般不看作扩大。(止(趾) 脸 中国)
2、词义缩小:同一个义项词义的外延缩小。也就是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的变化。
子(子女);金(金属);禽(动物);谷(粮食作物果实);臭(气味);丈夫(成年男子);(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3、词义转移:同一义项词义由甲变为乙,甲乙有联系。
领(脖子);字(生子);狱(案子);涕(眼泪);走(奔跑);汤(热水)(臣请就汤镬。夸父与日逐走)
注意:扩大缩小转移都是就义项而言,不是针对整个词义系统而言的,义项增减不属于这类演变。 在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义项上,演变的类型也有不同。
嘴:鸟嘴 动物嘴
像嘴的(壶嘴)
币:送礼的丝织品-礼品-货币(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金为下币。)
五、掌握古义的方法
1、分析字形
醒:酉酒醉醴酣/宀寤寐寝宿-酒醒
2、分析语境
再:两次、第二次(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日不再食则饥)
睡:打瞌睡(孝公时时睡,弗听。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劝:勉励(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3、成对使用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作结绳而为网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去、离)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 也。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今语中保存的古义
款待 捐躯 吊丧 若即若离 呼天抢地(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川:称冰为凌;苏:称你为乃;新:称聊天为(暄);广:称胖人为肥佬(三之日纳于凌阴。魏太子恂不好学,体素肥大 苦河南地热,常思北归。《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
5、利用旧注,勤查工具书
六、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毙(獘):倒下(1、 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2、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阳州人出,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鉏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中颊,殪。《左传》)
兵:a 、兵器(擐甲执兵,固即死也。蚩尤作兵,伐皇帝。《山海经》短兵相接)b 、军队(函谷关有兵守关。《史记》)
塘:水池堤坝(披发行歌游于塘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海塘、钱塘(江)-水池(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期:a 、(本义)期限 b 、周(年、月) c 、约会(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之着三。c 、与老人期,后,何也? 与佳期兮夕张。)
第五节 同义词和同源词
一、同义词
1、同义词形成的途径 2、同义词间的关系
3、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A 、外延大小不同
人:所有成员;民:‚人‛中愚昧无知的部分(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论贵粟疏》)
妇:已婚;女:全部女性。(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国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亦无所思)
问:询问;访:国君征询大臣(穆公访诸骞叔《左〃僖32》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访诸令尹子上《文1》。
白,泛指;皎,月色;皑,霜雪白;皙,肤色白
B 、适用对象不同
死:崩徂、宾天、大行、涅磐、 圆寂、羽化、仙去、夭折、香消玉陨、填沟壑、马革裹尸
赠:平辈;赐:君对臣;献:臣对君(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汉书〃苏武传》。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隐1》。)
C 、词义深浅、轻重不同
饥(一般饥饿)\饿(严重饥饿)(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见灵辄饿,问之,曰:‚不食三日矣。‛)
(盟\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誓‛;知\识:一般了解\深入了解;视\察:一般看\仔细看;疾\病:‚疾甚曰病‛)
D 、词义侧重点不同
视\见\观\望:视:一般看(动作)\见:看见(视的结果)(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观:有目的地看\望:看远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听:一般听(动作)\闻:听见(结果);完:整体性 \ 备:品种齐全(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E 、色彩不同
诛、杀、弑;征、伐、侵、袭;哂、笑:;媪、妪
F 、语法功能不同
耻\辱:作名词无别;耻:意动\宾语常用动词充当\指事,辱:使动\宾语常用名词充当\指人(不耻下问、不耻相师、行莫丑于辱先《报任安书》)
(表年龄时)年:在数词前,岁及物在数词后(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对曰:‚十五岁矣。‛)
(如:及物,往:不及物;盈:形容词,溢:动词;恭\敬:有礼貌不怠慢,恭只作形容词,敬除作形容词也作动词)
G 、性状/方式/作用-不同
鼎镬鬲、锜釜、甑甗 :存在形制、作用的区别
坐、跪、跽:姿势有所不同:坐很随意,跪较恭敬有礼,跽则是一种戒备状态。(君将食,丽姬跪而请曰:…… 项王按剑而跽曰:……)
(箪、笥;简、牍;札、册;商、贾;荷、负、任、承、奉;寝、卧、睡:) H 、使用的时间地域不同
(时间)面/脸、舟/船、吏/官、古曰舟,今曰船。
(范围)舟/船/航(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
扇/箑(sh à):自关而东谓之箑(sh à),自关而西谓之扇。《方言》 宋魏陈楚江淮之间,箔谓之曲,或谓之麴;自关而西谓之箔,南楚谓之蓬箔。
逆(关东)/迎、逢(关西)
4、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A 、审文献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诗经 〃女曰鸡鸣》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汉乐府〃有所思》
其味甘,其臭香。《吕氏春秋〃季夏纪》
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韩非子〃十过》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
B 、据古训
追,逐也;逐,追也。更,改也;改,更也。互训:甲乙二字互相为
训
遭,遇也;遇,逢也。速,征也;征,召也。递训:一串词递相为训
排,挤也;抵,挤也;摧,挤也。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同训:几个词用同一个词训释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毛诗传》(食不言,寝不语。《论语》)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庄29》
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论衡》
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周礼廪人〃注》
C 、探引申
诛/杀(诛为什么带褒义呢?): ‚诛‛本意是责备,引申为‚杀‛,指责的对象是有过失的,杀掉的当然是有罪的。
危/险:引申义都有不安全之义,但在使用上有些差异:‚危‛可有‚正襟危坐,危楼百尺‛之说,‚险‛有‚天险、险要‛的说法。‚危‛本义是高而陡峻(所以可说正襟危坐),让人有摇摇欲坠之感,引申指不稳定,再引申为危险,常指处境方面;‚险‛本指地面崎岖不平,引申指危险,常指地形等。
D 、察看各自反义词
屈、曲:曲-直、屈-伸。贫-富;穷-达
5、同义词辨析例
领、颈、项(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成10》刎颈之交。不能望其项背) 涉、渡、绝((楚军)循表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枯、涸、渴(枯木逢春、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涸泽之鱼,相濡以沫。《庄子》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天论》)
6、注意事项
A 、同义指部分义项相同
诛:谴责-索取-讨伐-杀戮(让责过、求责、征、殛)
盗(贼寇)、窃(私下):偷东西
B 、同义关系是可变的
屦履、果实、皮肤(赳赳葛屦,可以履霜)
趋趣、王后(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
二、同源词
1、概说:
词和词之间在音与义上可以发生三种关系:第一种,音同而义不相关,例如:‚友、有‛、‚楚、础‛等。第二种义近而音相距很远,例如‚朋、友‛、‚关、闭‛、‚连、属‛。 第三种:音相近义相通,例如‚超、跳‛、‚驹、羔‛、‚还、旋‛等。具有第一种关系的是同音词,具有第二种关系的是同义词,而具有第三种关系的,是同源词。
同源词是由同一个语源引申分化后形成的一组词的关系。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引申义,有时引申后,新义改变了字形或者读音,通常就不再看作是原词的一个义项,而把它看成一个新词,它和原词的关系就是同源,所以同源词之间有音义上的联系。这样新产生的词未必只有一个,有
时候可能多个。有的音形未变,但是和原词的意义相差较远,也看作同源词。
同源词是由同一个语源引申分化后形成的一组词的关系。
源词→派生词:登→凳;卓→桌;衣→依→扆
倚→椅
有时候找不到源词: 羔、狗、驹、豿
3、同源词与相关现象的关系
由词义引申构成古今字的,该古今字记录的是同源词(景影、责债);有些同源词不是古今字。
假借产生的古今字,不是同源词。如为本义造字,那么在本义上(莫暮),意义相同是一个词,在本义和假借义上意义无联系;如为假借义造字(乌呜),那么在假借义上意义相同是一个词,在本义和假借义上意义同样无联系。如果假借后不造新字,假借字和原字只是同形词,不是同源词(则),但几个假借字之间,有可能成为同源词,如果表示的音义相关的话,如‚莫无未/毋‛。
通假字和其本字在各自的本义上不构成同源词,因意义上无联系:‚早蚤‛;在所通的意义上一般也不看成同源词,因为通常不认为通假字具有所通假的意义。但如果通假义固定下来,得到公认,就可以看作同源词(伯霸、雕琱);在不同方言或不同时代因语音变化引起字形演变的,也看成同源词,比如:‚佝偻、偻句、罗锅‛。
有的同源词是同义词,但同源未必同义,同义也不必同源。
音义相关的同形词是同源词,不具备此条件的同形词不是同源词。
长 恶 好 热 在 锁 花 白 错 别 参 斗
异体字不记录同源词,繁简字一般也不记录同源词。
4、同源词研究的作用-更深入地理解词义
言 语:(同义不同源)(食不言,寝不语。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言:唁(慰问)、谚(传说):是主动说话。语:御、(囹)圄、敔(y ǔ古代打击乐器,奏乐将终时,击之使演奏停止)。都有强力、双方的特点。
人将死称弥留?
弥、漫、绵、延是同源词,特点是长而不断(路漫漫其修远兮。此恨绵绵无绝期),病久留于身叫‚弥留‛引申为病不愈将死之前也叫‚弥留‛。
渭城朝雨浥轻尘:‚ 浥‛:润湿。作者为什么不用‚洗、拂‛?
‚浥‛和‚浸‛、‚淫‛、‚悒‛是同源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轻微而持续不断的状态(《长门赋》(陈阿娇请司马相如著)‚舒息悒而增欷兮。‛‚悒‛,于悒(郁抑)‛,用‚悒‛来形容一种沉静而持续的郁闷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