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的路上(论文)------_我的教育故事

走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教育故事

作者:论文 文章来源:高中教育资源网 点击数:2344 更新时间:2005-10-27 20:34:26 【字体:小 大】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迎合了历史发展的新潮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将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决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而将是一次艰苦的蜕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将在这一场蜕变中经历新生的痛楚和喜悦.因为它不仅意味着许多固有观念、传统模式 、习惯思维的全面瓦解,而且将意味着许多曾经在我们心中高不可攀的教育名家、名案、名言的轰然倒塌.作为教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应当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努力实现角色的转换,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

一.以情动人,以爱致胜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激情,让所有学生都抬头走路,以此造就学生完美的个性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自尊自信、求知欲望和创作灵感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几种特殊的“爱”。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的爱”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首先我们教师对学生要“友爱”。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我们整天和天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孩子富有情感,而且很有直觉。当他体会到老师是真情爱他时,同样会用真情来回报你,他会更自觉地按照你指点的目标去学习,去生活。记得我刚教高一的时候,刚入校门的孩子就像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总有说不完的话,止不住的笑。我只有把自己也当成一只“大麻雀”,下课时不停的与我的“小麻雀”谈心交流,告诉他们老师愿意与他们交朋友,有秘密,有欢乐,有烦恼都可以在下课时跟老师说,上课时应该听讲,不该说笑,否则就会变成令人无法接受的“大苍蝇”。经过我反复地“唧唧喳喳”,这一群“小麻雀”渐渐地温顺了,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地增强了,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也比较轻松。下课时与我交朋友的人越来越多,我很快地认识了所有的学生,大家都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他们说我一点也不像老师,倒像他们的好朋友,面对学生真诚的话语,我笑了.我想:这就是爱,既是一种尊重,又是一种鞭策.

尽管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应当公平、公正地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就是我想说的教师要“博爱”。孩子是独立的人,

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们已经从单纯受法律保护的对象,跃升为受到法律充分尊重的权利主体。不管他们的家境、成绩、能力、智商如何,他们都是平等的人,他们都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他们都是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爱抚的孩子。那些家境平庸学习刻苦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自信;那些成绩优良胆小怕事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勇气;那些成绩较差态度认真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智慧;那些能力较强调皮捣蛋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约束;那些智商较高态度马虎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提醒;还有那些有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帮助。看来我们的爱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有不同的爱,可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我们有时也需要“偏爱”。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在一个社会发展异常迅速的年代,教育遇见了许多问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个性的差异越来越大、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等等,我们的“问题学生”也多了起来。有一些学生懒惰、自私、不认真调皮捣蛋,看起来好像最不值得爱,但恰恰是这些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爱。

故事: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

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甚至逛街购物都挤不出时间;尽管教育学生十分操心,而且操碎了心,有时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气得发疯,但你必须忍耐、忍耐、再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曾经,我接了一个差班,出奇的差。刚接手,就有人向我透露,这个班有十几个学生不同凡响,全年级的差生集中在一个班,家长经常打电话告状课堂纪律乱糟糟的,课无法听下去,强烈要求换老师。这个班绝非等闲之辈所能控制,成绩差,纪律差,品德差。教学奖金不仅得不到,而且要倒扣许多钱,尽管班级的成绩起点不同,而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变。着急吗?怎能不急!生气吗?焉能不气!凭什么要我接这个烂摊子?谁受得了?

有些事,不是你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就不做;喜欢做就做,不喜欢做就不做。我无法选择学生,我只好选择接受,选择改变目前状况的方法。当我静下心来,走进差生,靠近差生的时候,爱心竟悄悄地生长,像甘露一般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同时也潮湿了我的心田。 班上有一个顽童名叫张正,长得很胖,平时不爱运动,连体育课都东躲西藏,就是不肯上。男生不爱体育课,真是少见。一日,又到体育课,他又开始磨磨蹭蹭,迟迟不肯下楼。我催他快点,他竟指着桌上的数学作业毫不客气地说:“我要做作业,你烦死了!”这个学生平时说话一贯冲头冲脑,火药味特浓,不论是谁,一视同仁,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什么。那一次,我真的被他惹火了,那个火气“噌”的一下子蹿了上来,无法控制。一番好意得到如此下场,心有不甘。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抓住他的衣角,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子将其拉出座位。让他重新说话,让他向我赔礼道歉,并责令他立刻下楼上体育课,好好锻炼身体。他见我如此顶真,只好乖乖地去上体育课。对此事,我认为教育孩子要明白大是大非,改顶真就得顶真。

事还未完,他的爱冒险的劲头着实让人吃惊。一天,一个学生在教室里玩耍时不慎撞断了电灯开关,里面的电线暴露出来,为了安全起见,在修理工人未来之前,我一直守在那里,不让任何学生靠近,以防不测。未曾想,张正冒冒失失地冲过来,趁我不注意伸手就要去摸电线。我大惊失色,用尽全身力气一把将肥胖的他退出老远。当我生气地盯着他看,他竟满不在乎地说:“玩玩嘛,有什么了不起!真实的。”我气得朝他大吼:“玩什么?你简直是在玩命!你知道吗?”

有人曾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无可奈何,整天不是看着他,就是叫他跟着我;不是和他讲道理,就是辅导他学习。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吊儿郎当的习气收敛了不少,反而对我多了一些尊敬和感激。后来,我在他的作业中看到这样一张纸条:“陈老师严厉时像一头母狮,让人吃肖不得;温柔起来又像大姐姐,又叫人感动不已;说起话来妙语如珠,出口成章;训起学生一套又一套;对待差生,慈眉善目,让你不得不佩服。”得到他如此评价,所吃的苦、所受的气就像一缕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好多年前有这样一种说法:培养的学生如果身体不好,是废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品德不好,那就是危险品。我赞成这种说法。我们绝不能出“废品”、“次品”、“危险品”。我们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就要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以敬业、爱生的真挚热情出“正品”,多出优质产品,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二.帮助学生赢得赞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故事1:一个女生的叙述:因为老师的冷漠而受伤

以前,我写作业特别认真,会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个细节,每次交给老师后,就一直期待着老师的反应。往往是苦苦等待后,作业才终于发下来,可上面只有几个跳跃的阿拉伯数字,有的干脆只画了个“阅”字,老师似乎是惜墨如金。我是那样地希望老师能写几句评语,哪怕是寥寥几字也足以让我心怀感激——但终是没有。如此几次之后,我的热情消失殆尽。终于有一天,我厌倦了,在老师命我交作业时公开顶撞:交与不交都一样,反正您也不怎么看„„

故事2:一个女生的叙述:因为同学关系紧张而焦虑

我现在不想上学,在班上,我没有什么朋友,有时候,别的同学在一起说悄悄话,故意背着我,大家好像都联合起来对付我;看到同学之间互相说对方的坏话,有的干部跑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我也觉得很没意思。前不久,我因为一点小事和一个同学吵了一架。我承认自己脾气不好,总和同学吵架,可是我觉得同学也不理解我,我很孤独,不知道怎么才能和同学好起来。

故事3:上了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大家往往会忽略身边一些小事,没有时间去交往,也很少想到别人的事情。特别烦的是,一旦同学间出现了矛盾,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就“恶人先告状”。同学中,有时候会因为小事闹矛盾,甚至吵架,大家好像都没有耐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指出,人类的多种需求,可按其性质由高至低分为七个层次。其中“隶属与爱的需求”即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需求,以及“自尊需求”即被人认可、赞许、关爱等,这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因此,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都希望的得到别人的赞赏。恰当的,适度的赞赏可以使一个人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但是赞赏是不能随意滥用的,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赞赏也不能任意夸大的,而要恰如其分。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受到鼓舞,为学生不断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他们自信、乐观向上,充分释放内在潜能,不断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是非常重要的。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

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三.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故事:一个男生的叙述:因为老师的粗暴而消极

我曾经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后来因为一件事情而改变了,那是在初中的某一天,我因故缺了一节课,老师报告了家长,父亲暴怒,把我吊起来暴打一顿。自那以后,我特别恨自己的父亲,更恨老师,并开始消极怠工。渐渐地,我成了老师眼中的差生和坏学生。在我们学校,学生一旦犯错,许多老师惯用的招数就是:不去教训你,而去教训你的家长,让你的家长丢尽脸,这样,家长就会把愤怒成倍地发泄在你身上。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教育创新首要的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有三方面:一是要树立德育新概念,中学德育工作要始终把求真放在首位,不搞“宣传德育”,不搞“圈套德育”;二是要树立师德新概念,在师德建设上,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三是要树立教学质量新概念,在学科教学上,始终把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转变教育观念,一是要更新教育体制观,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三是要确立“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四是要倡导提升全面素质的质量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三个层面。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实现“五个转变”: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课程内容以应试为主向体现内容的现代化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随着时代发展,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这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从教师角度而言,应当更新观念,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迸发出强劲

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在很多学校,我们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自尊心和逆反心理都特别强,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也不是,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特别多。在教育过程中,没有问题学生,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有时候,出现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差生。一旦学生犯错,教师首先要注意维护学生的面子和自尊心。

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对学生中的问题不要看不惯、听不惯,对那些问题学生,要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经常找他们谈心。我想,如果教师能够常常回想自己当初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可能更能够包容自己的学生。有了这种包容心,就能够容忍学生犯错误。

高中学生常常自认为很成熟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现在的学生确实不大好管,他们的社会化程度更高一些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步,否则教师就会落伍,没有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能力了。

现在高中班额普遍比较大,学生数量多给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教师可能会忽略其中部分学生,导致学生中的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更加仔细,花更多精力去跟踪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身为教师,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要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不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只要学生自己有进步就值得表扬。

如何看待学生是教师学生观的体现。正常的人在正常发展中会经历一些事情,还可能会犯错误。学生和我们一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犯错,犯错往往是学生成长的良机,如果没有这些学生出错的事情,很难设想该怎么进行教育。把学生当成一个会犯错误的人来对待,不能对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抓住不放,穷追不舍。采取治疗式的、约束式的、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教育的实质就缺乏了。教师如果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最好办法。一旦学生中出现了问题,教师更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不仅是和问题学生沟通,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

以前提出过要尊师爱生,强调学生要尊敬教师。为什么学生不能爱老师,老师不能尊敬学生呢?今天来看,我们同样应当提倡尊生爱师。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师生关系将是很紧张的。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允许学生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这种差异性是很美的,成功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既是合格的,又是多种多样的。

人都是有缺点的,在心理学中,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可爱的人。教师如此,同样的,学生也如此。

学生只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要和其他的同学发生交往,如何和他人交往?学会真诚、自醒、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很重要。在一个集体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

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

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

爱的付出总会得到爱的回报.教师只有平等的善待和尊重每一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仰,学生才会有话愿意向老师倾诉,并且推心置腹,敢吐真情,敢说真话.否则,教师冷漠无情,以势压人,以“分”吓人,换来的只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无数事实证明,无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德育效价

以学生为主体,即把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纳入课程与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发展为主旨,就是把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认知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类型中,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和实践;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大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故事: 记得在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上课铃响后,我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的走到讲台上,面带微笑地说,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合法权益。我的话音刚落,教室内便响起了电话录音:“您好!这里是12315消费者热线。”在录音重复播放的时候,我将写有“消费者权益”的字条贴在黑板的左侧,并轻声地说: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是消费者,为了生活,都需要消费„„ 接着我又问:今天或昨天,同学们买了什么?片刻,有几位学生举手回答了问题。这时我将写有“消费者”字样的字条贴在了“消费者权益”的下方。“谁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黑板的右侧又贴上了绿纸黄字的“经营者”的字条。当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时,黑板中央又出现了“买卖关系”字条。后来我又问:在买东西时消费者都享有哪些权利?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讨论一开始,课堂气氛显得活跃而热烈,学生们有的翻书、有的商讨、有的思考、有的在记录着什么。5分钟的讨论结束后,十多位同学大方有序地概述了自己或家人购物时权利未被保护的具体事例。我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们讲述的事例作引导式的补充,在黑板上贴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享有的自主选择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等9大权利。随后,又问:在权利受到侵害后该怎么办?一位学生举手答道:“找消协!”我反问:“班里有谁向消协投诉过?”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就此,我向学生介绍了“消协”的由来、作用、投诉程序等内容;还告诉学生,如果投诉不成功,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至此,我又把话题一转:“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那么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履行怎样的义务?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我放慢了语速,充满感情地娓娓道来:“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旅游,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由于缆车的经营者并没有许可证,缆车本身存在着质量问题,缆车运行到中途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地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说到这里,教室里响起了轻柔幽婉的《天亮了》的歌曲:“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是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脸,爸爸妈妈就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曲终,教室里寂静无语,从学生的表情上,看得出歌曲深深

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几分钟后,教室里突然爆发出阵阵掌声。此时我又分析说:由于经营者没有履行诚信经营的义务,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我的话启发了学生们的思路,一些学生纷纷引用前几年假货充斥市场给温州经济、声誉带来巨大影响的事实,进一步说明诚信经营的重要。

就要下课了,我不慌不忙地说:假如下星期我们要准备一次登山活动。涉及到购买食品、乘车及旅游观光等问题,这些都是一种消费;在此过程中你将如何保护自己享有的权益?这就是今天布置的作业。听完我的话,全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下课铃声淹没在了学生们的掌声中。

课后,许多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这节课真精彩,太有意思了!如果每一节课都这样上,我敢保证我的政治成绩绝对会来一个“三级跳”的.其实,类似真实生活情景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少了空洞的说教,多了不少鲜活的事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老师,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托尔斯泰说:“一个老师爱学生是好老师,一个老师爱事业是优秀的老师,一个老师既爱学生,又热爱自己的事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老师.”学生的世界如茫茫沧海,学生百舸争流.一节课就是人生的缩影,是给学生一只桨,让他们乘风破浪?还是给学生一条现成的船,让他们没有风险的到达重点?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滑行,在搏击中与风雨抗争,才能体会到胜利来之不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心诚意的关爱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要毫无芥蒂的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在传道授业的同是还要让学生有回旋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百花园里展开翅膀,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真正领悟探究学习的真谛.

走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教育故事

作者:论文 文章来源:高中教育资源网 点击数:2344 更新时间:2005-10-27 20:34:26 【字体:小 大】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迎合了历史发展的新潮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将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决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而将是一次艰苦的蜕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将在这一场蜕变中经历新生的痛楚和喜悦.因为它不仅意味着许多固有观念、传统模式 、习惯思维的全面瓦解,而且将意味着许多曾经在我们心中高不可攀的教育名家、名案、名言的轰然倒塌.作为教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应当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努力实现角色的转换,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

一.以情动人,以爱致胜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激情,让所有学生都抬头走路,以此造就学生完美的个性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自尊自信、求知欲望和创作灵感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几种特殊的“爱”。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的爱”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首先我们教师对学生要“友爱”。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我们整天和天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孩子富有情感,而且很有直觉。当他体会到老师是真情爱他时,同样会用真情来回报你,他会更自觉地按照你指点的目标去学习,去生活。记得我刚教高一的时候,刚入校门的孩子就像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总有说不完的话,止不住的笑。我只有把自己也当成一只“大麻雀”,下课时不停的与我的“小麻雀”谈心交流,告诉他们老师愿意与他们交朋友,有秘密,有欢乐,有烦恼都可以在下课时跟老师说,上课时应该听讲,不该说笑,否则就会变成令人无法接受的“大苍蝇”。经过我反复地“唧唧喳喳”,这一群“小麻雀”渐渐地温顺了,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地增强了,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也比较轻松。下课时与我交朋友的人越来越多,我很快地认识了所有的学生,大家都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他们说我一点也不像老师,倒像他们的好朋友,面对学生真诚的话语,我笑了.我想:这就是爱,既是一种尊重,又是一种鞭策.

尽管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应当公平、公正地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就是我想说的教师要“博爱”。孩子是独立的人,

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们已经从单纯受法律保护的对象,跃升为受到法律充分尊重的权利主体。不管他们的家境、成绩、能力、智商如何,他们都是平等的人,他们都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他们都是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爱抚的孩子。那些家境平庸学习刻苦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自信;那些成绩优良胆小怕事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勇气;那些成绩较差态度认真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智慧;那些能力较强调皮捣蛋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约束;那些智商较高态度马虎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提醒;还有那些有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帮助。看来我们的爱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有不同的爱,可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我们有时也需要“偏爱”。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在一个社会发展异常迅速的年代,教育遇见了许多问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个性的差异越来越大、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等等,我们的“问题学生”也多了起来。有一些学生懒惰、自私、不认真调皮捣蛋,看起来好像最不值得爱,但恰恰是这些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爱。

故事: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

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甚至逛街购物都挤不出时间;尽管教育学生十分操心,而且操碎了心,有时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气得发疯,但你必须忍耐、忍耐、再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曾经,我接了一个差班,出奇的差。刚接手,就有人向我透露,这个班有十几个学生不同凡响,全年级的差生集中在一个班,家长经常打电话告状课堂纪律乱糟糟的,课无法听下去,强烈要求换老师。这个班绝非等闲之辈所能控制,成绩差,纪律差,品德差。教学奖金不仅得不到,而且要倒扣许多钱,尽管班级的成绩起点不同,而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变。着急吗?怎能不急!生气吗?焉能不气!凭什么要我接这个烂摊子?谁受得了?

有些事,不是你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就不做;喜欢做就做,不喜欢做就不做。我无法选择学生,我只好选择接受,选择改变目前状况的方法。当我静下心来,走进差生,靠近差生的时候,爱心竟悄悄地生长,像甘露一般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同时也潮湿了我的心田。 班上有一个顽童名叫张正,长得很胖,平时不爱运动,连体育课都东躲西藏,就是不肯上。男生不爱体育课,真是少见。一日,又到体育课,他又开始磨磨蹭蹭,迟迟不肯下楼。我催他快点,他竟指着桌上的数学作业毫不客气地说:“我要做作业,你烦死了!”这个学生平时说话一贯冲头冲脑,火药味特浓,不论是谁,一视同仁,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什么。那一次,我真的被他惹火了,那个火气“噌”的一下子蹿了上来,无法控制。一番好意得到如此下场,心有不甘。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抓住他的衣角,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子将其拉出座位。让他重新说话,让他向我赔礼道歉,并责令他立刻下楼上体育课,好好锻炼身体。他见我如此顶真,只好乖乖地去上体育课。对此事,我认为教育孩子要明白大是大非,改顶真就得顶真。

事还未完,他的爱冒险的劲头着实让人吃惊。一天,一个学生在教室里玩耍时不慎撞断了电灯开关,里面的电线暴露出来,为了安全起见,在修理工人未来之前,我一直守在那里,不让任何学生靠近,以防不测。未曾想,张正冒冒失失地冲过来,趁我不注意伸手就要去摸电线。我大惊失色,用尽全身力气一把将肥胖的他退出老远。当我生气地盯着他看,他竟满不在乎地说:“玩玩嘛,有什么了不起!真实的。”我气得朝他大吼:“玩什么?你简直是在玩命!你知道吗?”

有人曾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无可奈何,整天不是看着他,就是叫他跟着我;不是和他讲道理,就是辅导他学习。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吊儿郎当的习气收敛了不少,反而对我多了一些尊敬和感激。后来,我在他的作业中看到这样一张纸条:“陈老师严厉时像一头母狮,让人吃肖不得;温柔起来又像大姐姐,又叫人感动不已;说起话来妙语如珠,出口成章;训起学生一套又一套;对待差生,慈眉善目,让你不得不佩服。”得到他如此评价,所吃的苦、所受的气就像一缕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好多年前有这样一种说法:培养的学生如果身体不好,是废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品德不好,那就是危险品。我赞成这种说法。我们绝不能出“废品”、“次品”、“危险品”。我们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就要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以敬业、爱生的真挚热情出“正品”,多出优质产品,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二.帮助学生赢得赞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故事1:一个女生的叙述:因为老师的冷漠而受伤

以前,我写作业特别认真,会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个细节,每次交给老师后,就一直期待着老师的反应。往往是苦苦等待后,作业才终于发下来,可上面只有几个跳跃的阿拉伯数字,有的干脆只画了个“阅”字,老师似乎是惜墨如金。我是那样地希望老师能写几句评语,哪怕是寥寥几字也足以让我心怀感激——但终是没有。如此几次之后,我的热情消失殆尽。终于有一天,我厌倦了,在老师命我交作业时公开顶撞:交与不交都一样,反正您也不怎么看„„

故事2:一个女生的叙述:因为同学关系紧张而焦虑

我现在不想上学,在班上,我没有什么朋友,有时候,别的同学在一起说悄悄话,故意背着我,大家好像都联合起来对付我;看到同学之间互相说对方的坏话,有的干部跑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我也觉得很没意思。前不久,我因为一点小事和一个同学吵了一架。我承认自己脾气不好,总和同学吵架,可是我觉得同学也不理解我,我很孤独,不知道怎么才能和同学好起来。

故事3:上了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大家往往会忽略身边一些小事,没有时间去交往,也很少想到别人的事情。特别烦的是,一旦同学间出现了矛盾,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就“恶人先告状”。同学中,有时候会因为小事闹矛盾,甚至吵架,大家好像都没有耐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指出,人类的多种需求,可按其性质由高至低分为七个层次。其中“隶属与爱的需求”即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需求,以及“自尊需求”即被人认可、赞许、关爱等,这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因此,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都希望的得到别人的赞赏。恰当的,适度的赞赏可以使一个人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但是赞赏是不能随意滥用的,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赞赏也不能任意夸大的,而要恰如其分。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受到鼓舞,为学生不断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他们自信、乐观向上,充分释放内在潜能,不断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是非常重要的。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

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三.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故事:一个男生的叙述:因为老师的粗暴而消极

我曾经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后来因为一件事情而改变了,那是在初中的某一天,我因故缺了一节课,老师报告了家长,父亲暴怒,把我吊起来暴打一顿。自那以后,我特别恨自己的父亲,更恨老师,并开始消极怠工。渐渐地,我成了老师眼中的差生和坏学生。在我们学校,学生一旦犯错,许多老师惯用的招数就是:不去教训你,而去教训你的家长,让你的家长丢尽脸,这样,家长就会把愤怒成倍地发泄在你身上。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教育创新首要的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有三方面:一是要树立德育新概念,中学德育工作要始终把求真放在首位,不搞“宣传德育”,不搞“圈套德育”;二是要树立师德新概念,在师德建设上,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三是要树立教学质量新概念,在学科教学上,始终把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转变教育观念,一是要更新教育体制观,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三是要确立“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四是要倡导提升全面素质的质量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三个层面。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实现“五个转变”: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课程内容以应试为主向体现内容的现代化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随着时代发展,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这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从教师角度而言,应当更新观念,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迸发出强劲

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在很多学校,我们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自尊心和逆反心理都特别强,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也不是,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特别多。在教育过程中,没有问题学生,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有时候,出现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差生。一旦学生犯错,教师首先要注意维护学生的面子和自尊心。

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对学生中的问题不要看不惯、听不惯,对那些问题学生,要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经常找他们谈心。我想,如果教师能够常常回想自己当初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可能更能够包容自己的学生。有了这种包容心,就能够容忍学生犯错误。

高中学生常常自认为很成熟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现在的学生确实不大好管,他们的社会化程度更高一些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步,否则教师就会落伍,没有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能力了。

现在高中班额普遍比较大,学生数量多给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教师可能会忽略其中部分学生,导致学生中的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更加仔细,花更多精力去跟踪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身为教师,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要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不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只要学生自己有进步就值得表扬。

如何看待学生是教师学生观的体现。正常的人在正常发展中会经历一些事情,还可能会犯错误。学生和我们一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犯错,犯错往往是学生成长的良机,如果没有这些学生出错的事情,很难设想该怎么进行教育。把学生当成一个会犯错误的人来对待,不能对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抓住不放,穷追不舍。采取治疗式的、约束式的、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教育的实质就缺乏了。教师如果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最好办法。一旦学生中出现了问题,教师更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不仅是和问题学生沟通,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

以前提出过要尊师爱生,强调学生要尊敬教师。为什么学生不能爱老师,老师不能尊敬学生呢?今天来看,我们同样应当提倡尊生爱师。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师生关系将是很紧张的。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允许学生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这种差异性是很美的,成功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既是合格的,又是多种多样的。

人都是有缺点的,在心理学中,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可爱的人。教师如此,同样的,学生也如此。

学生只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要和其他的同学发生交往,如何和他人交往?学会真诚、自醒、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很重要。在一个集体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

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

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

爱的付出总会得到爱的回报.教师只有平等的善待和尊重每一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仰,学生才会有话愿意向老师倾诉,并且推心置腹,敢吐真情,敢说真话.否则,教师冷漠无情,以势压人,以“分”吓人,换来的只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无数事实证明,无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德育效价

以学生为主体,即把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纳入课程与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发展为主旨,就是把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认知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类型中,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和实践;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大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故事: 记得在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上课铃响后,我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的走到讲台上,面带微笑地说,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合法权益。我的话音刚落,教室内便响起了电话录音:“您好!这里是12315消费者热线。”在录音重复播放的时候,我将写有“消费者权益”的字条贴在黑板的左侧,并轻声地说: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是消费者,为了生活,都需要消费„„ 接着我又问:今天或昨天,同学们买了什么?片刻,有几位学生举手回答了问题。这时我将写有“消费者”字样的字条贴在了“消费者权益”的下方。“谁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黑板的右侧又贴上了绿纸黄字的“经营者”的字条。当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时,黑板中央又出现了“买卖关系”字条。后来我又问:在买东西时消费者都享有哪些权利?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讨论一开始,课堂气氛显得活跃而热烈,学生们有的翻书、有的商讨、有的思考、有的在记录着什么。5分钟的讨论结束后,十多位同学大方有序地概述了自己或家人购物时权利未被保护的具体事例。我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们讲述的事例作引导式的补充,在黑板上贴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享有的自主选择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等9大权利。随后,又问:在权利受到侵害后该怎么办?一位学生举手答道:“找消协!”我反问:“班里有谁向消协投诉过?”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就此,我向学生介绍了“消协”的由来、作用、投诉程序等内容;还告诉学生,如果投诉不成功,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至此,我又把话题一转:“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那么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履行怎样的义务?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我放慢了语速,充满感情地娓娓道来:“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旅游,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由于缆车的经营者并没有许可证,缆车本身存在着质量问题,缆车运行到中途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地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说到这里,教室里响起了轻柔幽婉的《天亮了》的歌曲:“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是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脸,爸爸妈妈就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曲终,教室里寂静无语,从学生的表情上,看得出歌曲深深

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几分钟后,教室里突然爆发出阵阵掌声。此时我又分析说:由于经营者没有履行诚信经营的义务,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我的话启发了学生们的思路,一些学生纷纷引用前几年假货充斥市场给温州经济、声誉带来巨大影响的事实,进一步说明诚信经营的重要。

就要下课了,我不慌不忙地说:假如下星期我们要准备一次登山活动。涉及到购买食品、乘车及旅游观光等问题,这些都是一种消费;在此过程中你将如何保护自己享有的权益?这就是今天布置的作业。听完我的话,全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下课铃声淹没在了学生们的掌声中。

课后,许多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这节课真精彩,太有意思了!如果每一节课都这样上,我敢保证我的政治成绩绝对会来一个“三级跳”的.其实,类似真实生活情景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少了空洞的说教,多了不少鲜活的事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老师,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托尔斯泰说:“一个老师爱学生是好老师,一个老师爱事业是优秀的老师,一个老师既爱学生,又热爱自己的事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老师.”学生的世界如茫茫沧海,学生百舸争流.一节课就是人生的缩影,是给学生一只桨,让他们乘风破浪?还是给学生一条现成的船,让他们没有风险的到达重点?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滑行,在搏击中与风雨抗争,才能体会到胜利来之不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心诚意的关爱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要毫无芥蒂的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在传道授业的同是还要让学生有回旋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百花园里展开翅膀,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真正领悟探究学习的真谛.


相关文章

  • 作文辅导资料
  • 作文辅导资料 谭学良 作文的审题技巧 在写作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审题的问题,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时由于审题不慎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 ...查看


  • 科研论文:幼儿园童话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策略
  • 科研论文:幼儿园童话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策略 科研论文:幼儿园童话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策略 [摘要]童话故事作为儿童的娱乐形式之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了数百年.现今,它的教育功能已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因为人们深刻地认 ...查看


  • 材料作文及素材
  • 材料作文及素材 材料作文及素材碧叶凝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众所周知,一个能进入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的学生,可以享受很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全球优秀的教师.一流的人文环境.学术界和商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 关于语文教学备课的一点心得 镇原县孟坝镇何范小学 王海文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学尤其这样,通过我长期的工作经验,对语文教学备课的环节有一些体会. (一)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 ...查看


  • 小学英语论文集
  • 小学英语论文集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举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甚至是惩罚性 ...查看


  • 读书路上不孤独演讲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书相伴不孤单>. 有人说,生活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是孤单的,平日里,没有兄弟姐妹在一起嬉戏,没有 牛羊鸡鸭在耳旁聒噪,整日对着钢筋水泥的森林满眼迷 ...查看


  • 高三语文高考四种类型作文预测及写作提示
  • 高考四种类型作文预测及写作提示 新材料作文 考前练兵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一座古城以光洁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民居,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而闻名遐迩.城里四季开满鲜花,整座古城浸透在水 ...查看


  • 议论文思路训练
  • 文学类作品阅读(18分)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的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 ...查看


  • 路遥 人生 论文
  • 考试单位:国际学院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 (总分共100分) 人生 路遥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高加林跌宕人生的描写,主要刻画了他在人生路.情 感路上的艰难抉择,以此来告诫人们慎重对待每个选择,走好人生路. 关 键 字:跌宕人生 人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