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 的负面影响分析
姓名: 学号:W3
专业:国 贸 10-1
目 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1.1 国外研究状况及总结 ................................ 1
1.2 国内研究状况及总结 ................................ 1
第2章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 ........................ 3
第3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 ................. 4
3.1 对我国政府财政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4
3.2 对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4
3.3 对我国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5
3.4 对我国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6
第4章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 7
4.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 7
4.2 对策及建议 ....................................... 7
参考文献 ................................................. 9
第1章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和要素国际流动的日益加速,如何吸引更多的FDI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资本,一直是每个国家努力的方向,但同时,FDI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更多的经济学界的学者开始对FDI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
1.1 国外研究状况及总结 国外学者对于FDI的理论研究较早,但是对其负面效应的研究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
Markuen(1997)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企业具有负的竞争效应。虽然当地企业受益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而暂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因为FDI扩大市场份额或将需求转移使当地企业无法实现维持低成本所需要的生产规模,结果导致实际成本提高,有时甚至高于FDI进入以前的成本。
Zhou、Li,Tse(2002)在研究FDI与东道国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后发现,FDI对同一地区而非同一行业的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则有负面作用,原因是FDI通过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外溢效应促进了前者发展,而通过在人力资源和市场份额上的挤出效应削弱了后者的竞争力。
两位外国学者额的分析都从一方面谈到了FDI对东道国的负面影响,即削弱东道国企业及产品竞争力。这一观点毋庸置疑。但,对我国而言还有诸多因素,因此他们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完全适用于FDI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只必须在他们的观点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1.2 国内研究状况及总结
李艳(2005)、刘洋(2006)等在外国学者研究基础之上从挤出效应的角度对引资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研究后指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研发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通过占有生产要素和国内市场挤出当地企业,减少了其获得投资的机会,并增加了其学习和成长的难度,从而影响当地企业的竞争力。
郭克莎,(2000)与内资同构化程度高,加剧了地区和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根据前述理论研究,外资进入东道国相对较新或空白产业会产生明显的正向作用,反而言之,外资与东道国产业同构化程度越高,则越不利于东道国经济发展。进入中国的FDI中大约有60%分布在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突出的轻工业,投向重工业的外资只占40%。而且,内外资投资方向大体相同,在产业构成上具有很大的相似
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4(刘金钵、任荣明,2003)。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互补,甚至出现争夺同一投资领域的现象,这就加剧了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
李婉莹(2006)从经济利益来看,利用内部价格实现利润转移的做法已经是跨国公司获取高收益而使东道国利益受损的普遍做法,但是在中国,除此以外,最主要的经济损失来源于税收损失。引发税收损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借助其特有的企业组织形势,利用中国税收法律以及优惠政策规定上的漏洞或空间进行避税,形成税收黑洞,导致税收损失。
更多的学者对中国引资负面效应进行了研究,魏后凯、刘长全(2006)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超国民待遇的不平等竞争问题;影响国际收支,加剧通货膨胀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与财政收入减少;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造成行业垄断,制约民族产业的发展。
根据这些观点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在外国学者对FDI 负面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姑偶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了FDI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的深入分析,这对于我国今后对待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提高外商投资利用情况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将在在中外学者的分析基础之上,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第2章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吸引国外的资本来推动我国的建设事业。近年来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数量及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
我国2010年—2013年我国吸收外资投资情况
此外,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看,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势头不减,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制造业吸收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但明显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速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第一产业吸收外商投资没有起色,继续维持在低位,仅以微幅增长。2011年1~11月份,农、林、牧、渔业吸引外资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制造业吸引外资473.15亿美元,同比增长7.56%;服务业吸引外资48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
第3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
可以说,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出现快速的增长,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但是,在我国经济转轨进入中后期、经济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更加清醒和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1 对我国政府财政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资企业不仅可以利用我国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合法减税,还可以利用外资企业的便利条件“合理”避税,从而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长久以来,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中,一直存在许多企业“长亏不倒”和“越亏损越投资”的现象,与正常的商业逻辑不相符合。也有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额节节高攀的同时,中国大陆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平均亏损面却超过一半。通过制造人为亏损达到避税目的不言而喻。
例如,因“免二减三”优惠期的起算期是企业开始获利的年度,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往往利用各国形式的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和税种、税率的不同进行跨国避税,通过价格转移的方式在购销、资金往来、劳务技术等各方面尽可能的把利润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关联企业,利用高进低出,加大成本,减少利润,达到少交或免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千方百计的推迟获利年度,使得这些外商投资企业总出现“零利润”或亏损的假象。
另外还有一些外国投资者在其企业享受“免二减三”税收优惠期刚刚届满,遍又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将主要业务转移至该新公司。从而新公司又可以享受新一轮的优惠待遇。同时,还有许多外资企业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收或低税收减少税负。
据国家税务总局分析估算,外资企业每年至少有1000亿元的税款流失,对我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3.2 对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它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就业和收入、生产能力的形成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对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总值达到4442.1亿美元,占
我国出口总量的58.3%;而其进口额也达到3875.1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58.7%。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外资工业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出口商品的结构与外资企业及其产品密切相关。由于我国进出口商品中近60%的产品都是由外资企业生产并出口的。
跨国公司实行动态技术差距的策略,一段时间内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FDI引进技术后,进一步创新的程度低,往往停留在浅度国产化阶段,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滞,差距甚至再度拉大。所以,当拥有技术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进入后,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我国政府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策略,集中力量于流通领域,强力挤占我国市场,甚至导致对国内某些市场的垄断。本土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导致一些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破产。导致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以基本需求产品为主。由于这些产品没有或缺乏差异化市场空间,因此使这些出口企业倾向于低价格策略,往往以低于国内同样产品的价格出口,从而引起国外的反倾销诉讼。这就进一步加速了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下滑。
3.3 对我国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负面影响首先一点体就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并购我国企业后,在重新整合、重组的过程中,精简人员而导致的就业人员就业机会损失或丧失。从国外企业并购案例来看,这种就业损失效应不仅存在,而且是严重的。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为了和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竞争,国内企业不得不减少就业人员,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或者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国内一些企业倒闭破产,从而导致许多就业者失去就业岗位。有一些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企业的合资或合作,使那些停产和濒临倒闭的企业得以挽救,从而转移了从业人员的就业。但是,这些被外商直接投资挽救的就业人数是原有企业就业人员的一种转移,并不是新增加了这么多的就业人口。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起初、我们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供利用,FDI流入,与国内的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结合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引起消费支出和相应的储蓄增加,并进一步推动需求上升,如此循环,人的们的收入水平会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教育质量也会上升。廉价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 零售批发业等,这些行业,让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群疏远,不愿进入。这也造成了中国
旁的大的失业大军。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是1949年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699万人的就业需求、不足5成的签约率,整个社会都在感叹应届生求职形势之严酷——但是,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不少H R直言:求职难,并不一定是因为用人单位越来越挑剔,而是由于大学生求职者越来越高贵冷艳!这就应证了最后一点。
3.4 对我国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位居前列。在我国的外贸格局中,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之一,对于我国地区经济、解决国内就业等问题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一投资方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都没有将环境问题考虑到发展的成本中去,由于我国环保意识差,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执法不严等方面的缺陷,加上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和GDP崇拜,往往为了更多地引进外资、增加当地的GDP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结果正好迎合了一些需要把环境保护成本很高的污染项目转移出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使外资企业对我国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使得这类投资行为伴随着一些高污染的环境代价的出现。随着环境容量的日益稀缺,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带拉力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一个研究课题组所公布的一份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中的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在资源消耗型和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的外商规模在我国的外资企业总量中占据了大约30%的份额,而这一份额发展到今天,就已经高达84.19%的比例。从总量上看,外资的大规模流入直接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从外资流入的行业结构来看,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制造业是外资流入的首选行业。而和这种趋势相反的是,我国环保产业领域投资的的外商占据全部外资企业的比例却在0.2%以下。以上分析表明,在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影响因素中,外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外部力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淡漠,以发展和保护互为条件的理念还没有被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环保是关系人民生活乃至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国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第4章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4.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地区不平等依然是中国总体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中国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相当大由于起点不同地区间政策制定权限不同征税水平和先发优势不同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快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最近随着沿海地区土地租金和工资的上涨已出现了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初步迹象,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其中也有一些其他原因。
阿迪达斯已经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更有竞争力的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度等国家。 与此同时,耐克、彪马等国际鞋业巨头也增加了在东南亚地区的采购。阿迪达斯们全球采购追求的就是成本优势,而中国制鞋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对此,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近年来中国制鞋业总体成本上涨了25%~30%,而制鞋业的平均利润率在5%~8%。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可能吞噬订单利润甚至让企业亏损。
同时,中国的技术等实力增强允许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到一些新的行业特别是银行、物流和公共事业这样的服务行业东部地区工资和地价的上涨会刺激外商直接投资向内陆地区转移技术日益娴熟的劳动力也会吸引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投资。另外现有的政策性歧视如双重税收政策、经济特区和市场准入制等它们一旦被废除会给沿海和内陆地区及不同行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当然在如何最佳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内陆地区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研究相应的发展战略。
4.2 对策及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是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它所带来的负效应。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财政收入减少这一负效应的存在,最主要原因是我国不完善的税制导致外企行为扭曲,同时对外开放初期,为吸引外资而制定的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外资提供了避税空间。要想抑制或消除这一效应,就必须从完善税制和提高征管能力入手,降低外资企业避税期望值。首先是完善现行税制,其次是提高征管能力。加强反避税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反避税专业人员素质。 我国税收方式太过简单、仅有减免税,亏损结转等方式。我们还需要丰富税收方式。
对于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我们需要适当控制引资规模、优化引资
结构。
生态环境的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存亡。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呼吁全社会重视生态环境安全。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已经不允许我国走传统的掠夺式的灰色道路,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对内,进一步完善体制政策环境与产业准入政策;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根本出路。对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有关国际公约的修改。我国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开展多边投资协议的谈判,促进达成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和利益、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协议”。适度提高环境标准,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外商投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外商采取高于中国环境标准的母国标准,或在两种标准中选择高者。
参考文献
李 旭 2010. 国际经济合作. 科学出版社
朱延珺 2006. 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人民出版社
刘建民 2007. 外商投资税收激励与政策调整. 人民出版社
何龙斌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负效应问题研究” 《商业研究》 2007年第365期
桑百川,郑伟,徐紫光“201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展望”《中国经贸》2012 年 2月刊
9
国际经济合作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 的负面影响分析
姓名: 学号:W3
专业:国 贸 10-1
目 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1.1 国外研究状况及总结 ................................ 1
1.2 国内研究状况及总结 ................................ 1
第2章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 ........................ 3
第3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 ................. 4
3.1 对我国政府财政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4
3.2 对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4
3.3 对我国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5
3.4 对我国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6
第4章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 7
4.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 7
4.2 对策及建议 ....................................... 7
参考文献 ................................................. 9
第1章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和要素国际流动的日益加速,如何吸引更多的FDI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资本,一直是每个国家努力的方向,但同时,FDI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更多的经济学界的学者开始对FDI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
1.1 国外研究状况及总结 国外学者对于FDI的理论研究较早,但是对其负面效应的研究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
Markuen(1997)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企业具有负的竞争效应。虽然当地企业受益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而暂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因为FDI扩大市场份额或将需求转移使当地企业无法实现维持低成本所需要的生产规模,结果导致实际成本提高,有时甚至高于FDI进入以前的成本。
Zhou、Li,Tse(2002)在研究FDI与东道国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后发现,FDI对同一地区而非同一行业的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则有负面作用,原因是FDI通过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外溢效应促进了前者发展,而通过在人力资源和市场份额上的挤出效应削弱了后者的竞争力。
两位外国学者额的分析都从一方面谈到了FDI对东道国的负面影响,即削弱东道国企业及产品竞争力。这一观点毋庸置疑。但,对我国而言还有诸多因素,因此他们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完全适用于FDI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只必须在他们的观点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1.2 国内研究状况及总结
李艳(2005)、刘洋(2006)等在外国学者研究基础之上从挤出效应的角度对引资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研究后指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研发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通过占有生产要素和国内市场挤出当地企业,减少了其获得投资的机会,并增加了其学习和成长的难度,从而影响当地企业的竞争力。
郭克莎,(2000)与内资同构化程度高,加剧了地区和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根据前述理论研究,外资进入东道国相对较新或空白产业会产生明显的正向作用,反而言之,外资与东道国产业同构化程度越高,则越不利于东道国经济发展。进入中国的FDI中大约有60%分布在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突出的轻工业,投向重工业的外资只占40%。而且,内外资投资方向大体相同,在产业构成上具有很大的相似
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4(刘金钵、任荣明,2003)。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互补,甚至出现争夺同一投资领域的现象,这就加剧了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
李婉莹(2006)从经济利益来看,利用内部价格实现利润转移的做法已经是跨国公司获取高收益而使东道国利益受损的普遍做法,但是在中国,除此以外,最主要的经济损失来源于税收损失。引发税收损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借助其特有的企业组织形势,利用中国税收法律以及优惠政策规定上的漏洞或空间进行避税,形成税收黑洞,导致税收损失。
更多的学者对中国引资负面效应进行了研究,魏后凯、刘长全(2006)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超国民待遇的不平等竞争问题;影响国际收支,加剧通货膨胀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与财政收入减少;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造成行业垄断,制约民族产业的发展。
根据这些观点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在外国学者对FDI 负面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姑偶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了FDI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的深入分析,这对于我国今后对待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提高外商投资利用情况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将在在中外学者的分析基础之上,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第2章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吸引国外的资本来推动我国的建设事业。近年来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数量及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
我国2010年—2013年我国吸收外资投资情况
此外,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看,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势头不减,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制造业吸收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但明显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速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第一产业吸收外商投资没有起色,继续维持在低位,仅以微幅增长。2011年1~11月份,农、林、牧、渔业吸引外资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制造业吸引外资473.15亿美元,同比增长7.56%;服务业吸引外资48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
第3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
可以说,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出现快速的增长,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但是,在我国经济转轨进入中后期、经济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更加清醒和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1 对我国政府财政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资企业不仅可以利用我国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合法减税,还可以利用外资企业的便利条件“合理”避税,从而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长久以来,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中,一直存在许多企业“长亏不倒”和“越亏损越投资”的现象,与正常的商业逻辑不相符合。也有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额节节高攀的同时,中国大陆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平均亏损面却超过一半。通过制造人为亏损达到避税目的不言而喻。
例如,因“免二减三”优惠期的起算期是企业开始获利的年度,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往往利用各国形式的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和税种、税率的不同进行跨国避税,通过价格转移的方式在购销、资金往来、劳务技术等各方面尽可能的把利润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关联企业,利用高进低出,加大成本,减少利润,达到少交或免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千方百计的推迟获利年度,使得这些外商投资企业总出现“零利润”或亏损的假象。
另外还有一些外国投资者在其企业享受“免二减三”税收优惠期刚刚届满,遍又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将主要业务转移至该新公司。从而新公司又可以享受新一轮的优惠待遇。同时,还有许多外资企业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收或低税收减少税负。
据国家税务总局分析估算,外资企业每年至少有1000亿元的税款流失,对我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3.2 对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它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就业和收入、生产能力的形成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对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总值达到4442.1亿美元,占
我国出口总量的58.3%;而其进口额也达到3875.1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58.7%。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外资工业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出口商品的结构与外资企业及其产品密切相关。由于我国进出口商品中近60%的产品都是由外资企业生产并出口的。
跨国公司实行动态技术差距的策略,一段时间内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FDI引进技术后,进一步创新的程度低,往往停留在浅度国产化阶段,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滞,差距甚至再度拉大。所以,当拥有技术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进入后,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我国政府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策略,集中力量于流通领域,强力挤占我国市场,甚至导致对国内某些市场的垄断。本土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导致一些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破产。导致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以基本需求产品为主。由于这些产品没有或缺乏差异化市场空间,因此使这些出口企业倾向于低价格策略,往往以低于国内同样产品的价格出口,从而引起国外的反倾销诉讼。这就进一步加速了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下滑。
3.3 对我国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负面影响首先一点体就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并购我国企业后,在重新整合、重组的过程中,精简人员而导致的就业人员就业机会损失或丧失。从国外企业并购案例来看,这种就业损失效应不仅存在,而且是严重的。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为了和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竞争,国内企业不得不减少就业人员,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或者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国内一些企业倒闭破产,从而导致许多就业者失去就业岗位。有一些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企业的合资或合作,使那些停产和濒临倒闭的企业得以挽救,从而转移了从业人员的就业。但是,这些被外商直接投资挽救的就业人数是原有企业就业人员的一种转移,并不是新增加了这么多的就业人口。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起初、我们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供利用,FDI流入,与国内的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结合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引起消费支出和相应的储蓄增加,并进一步推动需求上升,如此循环,人的们的收入水平会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教育质量也会上升。廉价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 零售批发业等,这些行业,让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群疏远,不愿进入。这也造成了中国
旁的大的失业大军。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是1949年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699万人的就业需求、不足5成的签约率,整个社会都在感叹应届生求职形势之严酷——但是,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不少H R直言:求职难,并不一定是因为用人单位越来越挑剔,而是由于大学生求职者越来越高贵冷艳!这就应证了最后一点。
3.4 对我国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位居前列。在我国的外贸格局中,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之一,对于我国地区经济、解决国内就业等问题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一投资方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都没有将环境问题考虑到发展的成本中去,由于我国环保意识差,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执法不严等方面的缺陷,加上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和GDP崇拜,往往为了更多地引进外资、增加当地的GDP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结果正好迎合了一些需要把环境保护成本很高的污染项目转移出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使外资企业对我国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使得这类投资行为伴随着一些高污染的环境代价的出现。随着环境容量的日益稀缺,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带拉力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一个研究课题组所公布的一份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中的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在资源消耗型和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的外商规模在我国的外资企业总量中占据了大约30%的份额,而这一份额发展到今天,就已经高达84.19%的比例。从总量上看,外资的大规模流入直接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从外资流入的行业结构来看,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制造业是外资流入的首选行业。而和这种趋势相反的是,我国环保产业领域投资的的外商占据全部外资企业的比例却在0.2%以下。以上分析表明,在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影响因素中,外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外部力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淡漠,以发展和保护互为条件的理念还没有被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环保是关系人民生活乃至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国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第4章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4.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地区不平等依然是中国总体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中国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相当大由于起点不同地区间政策制定权限不同征税水平和先发优势不同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快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最近随着沿海地区土地租金和工资的上涨已出现了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初步迹象,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其中也有一些其他原因。
阿迪达斯已经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更有竞争力的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度等国家。 与此同时,耐克、彪马等国际鞋业巨头也增加了在东南亚地区的采购。阿迪达斯们全球采购追求的就是成本优势,而中国制鞋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对此,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近年来中国制鞋业总体成本上涨了25%~30%,而制鞋业的平均利润率在5%~8%。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可能吞噬订单利润甚至让企业亏损。
同时,中国的技术等实力增强允许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到一些新的行业特别是银行、物流和公共事业这样的服务行业东部地区工资和地价的上涨会刺激外商直接投资向内陆地区转移技术日益娴熟的劳动力也会吸引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投资。另外现有的政策性歧视如双重税收政策、经济特区和市场准入制等它们一旦被废除会给沿海和内陆地区及不同行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当然在如何最佳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内陆地区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研究相应的发展战略。
4.2 对策及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是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它所带来的负效应。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财政收入减少这一负效应的存在,最主要原因是我国不完善的税制导致外企行为扭曲,同时对外开放初期,为吸引外资而制定的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外资提供了避税空间。要想抑制或消除这一效应,就必须从完善税制和提高征管能力入手,降低外资企业避税期望值。首先是完善现行税制,其次是提高征管能力。加强反避税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反避税专业人员素质。 我国税收方式太过简单、仅有减免税,亏损结转等方式。我们还需要丰富税收方式。
对于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我们需要适当控制引资规模、优化引资
结构。
生态环境的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存亡。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呼吁全社会重视生态环境安全。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已经不允许我国走传统的掠夺式的灰色道路,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对内,进一步完善体制政策环境与产业准入政策;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根本出路。对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有关国际公约的修改。我国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开展多边投资协议的谈判,促进达成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和利益、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协议”。适度提高环境标准,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外商投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外商采取高于中国环境标准的母国标准,或在两种标准中选择高者。
参考文献
李 旭 2010. 国际经济合作. 科学出版社
朱延珺 2006. 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人民出版社
刘建民 2007. 外商投资税收激励与政策调整. 人民出版社
何龙斌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负效应问题研究” 《商业研究》 2007年第365期
桑百川,郑伟,徐紫光“201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展望”《中国经贸》2012 年 2月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