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专题

课外文言文专题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注释】①无行:品行不好。②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③母:对老年妇女尊称。④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⑤有:语气助词,无义。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2分)

(1)韩信始为布衣时 (2)不为具食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6.文中写乡人、亭长之妻对韩信的态度目的是什么?这个故事表现了韩信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分)

勉儿侄(祝世禄)

尔兄弟齿(1)不居人后,学不居人先,抖策(2)精神,观摩师友,研究经史,毋虚掷,毋杂好。忆昔我兄弟,丁汝兄弟之年,顶斗笠向赤日中,采山灌圃,形容黧(3)黑,毛发焦黄。吾盖十有九岁而受书,汝叔受书更后。时汝祖汝祖母拮据教我两人。吾两人夏无葛,冬无炉,朝夕不辍,以有今日。

【注释】(1)这封短信作者勉励儿侄振奋精神,矢志于学。他可能看到儿侄辈学习不刻苦、不专心,才写了这封信。(2)齿:年龄。(3)抖策:抖擞,振奋的意思。(4)黧(lí离):黑。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学不居人先 居: (2)冬无炉,朝夕不辍 辍: ..

8.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盖十有九岁而受书,汝叔受书更后。

译文:

9.依据课文谈谈作者兄弟二人是怎样读书的?在读书方面作者与宋濂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不 见 大 雁 刘长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

淌。

⑶秋天的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⑸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⑹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⑺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⑻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⑼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⑽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⑾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⑿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⒀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⒁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⒂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17.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3分)

18.第⑶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①③④⑤①②

19.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分)

20.“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灯下的月光 (简平)

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我已有了自己的书房,书桌上,是一本本我正在看的书,我的身后,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有我看过或者等待我去看的书。这时候的我,总是格外地惬意,心里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一种富足的感觉。

⑩我同样相信,许多的成人跟我一样,也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他们就会打开台灯,坐到灯下,捧起一本夹着书签的没有看完的书,继续读下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可强求他人必须看点什么,但总有一本书可以为他带来启迪,带来宽慰,带来快乐。

⑾如今,密集的信息已经蚕食了我们全部的空间,无穷的压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疏离,如想摆脱这困扰,唯有开拓内心的空间。而阅读正是开拓的爬犁,帮我们拓展出一方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因此得以每天都有舒缓的一刻。

⑿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灯下的光笼罩着我们,那是灯下的月光,清幽、宁和、温暖,像是一条纯净的月亮河,把白天的喧嚣、嘈杂、纷繁阻隔在了另外的一边。

⒀我们的生命里是需要这样一片灯下的月光的。

⒁我想,或许,要不了多久,杞人忧天的事情真会到来:纸质的图书消失于一旦,成为翻过去的一页历史。但是,我坚信,阅读依旧存在,阅读不会消失,只不过换了别一种方式;而且,阅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阅读的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

⒂千年万年,月光依旧。

⒃万年千年,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等待着夜晚来临,等待着灯下的月光铺撒开来,带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带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1.从不同角度赏析文章标题的好处。(4分)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意思是。(3分)

3.联系下文,说说第⑤段加点词“无奈”的具体内容。(4分)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第⑥段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观点和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童年的阅读经历。

B.第⑦段作者反对在教学中用琐细的拆解和分析破坏美文的阅读享受。

C.第⑨段作者内心惬意、充实、富足的感觉源于读书,也源于丰赡的书。

D.第⑩段作者相信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同,所以阅读内容也因人而异。

E.第11段作者认为想要摆脱现实压力的唯一方法是借助阅读舒缓自己。

F.第14段作者对于未来纸质图书可能消失和阅读形式变丰富态度乐观。

课外文言文专题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注释】①无行:品行不好。②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③母:对老年妇女尊称。④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⑤有:语气助词,无义。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2分)

(1)韩信始为布衣时 (2)不为具食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6.文中写乡人、亭长之妻对韩信的态度目的是什么?这个故事表现了韩信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分)

勉儿侄(祝世禄)

尔兄弟齿(1)不居人后,学不居人先,抖策(2)精神,观摩师友,研究经史,毋虚掷,毋杂好。忆昔我兄弟,丁汝兄弟之年,顶斗笠向赤日中,采山灌圃,形容黧(3)黑,毛发焦黄。吾盖十有九岁而受书,汝叔受书更后。时汝祖汝祖母拮据教我两人。吾两人夏无葛,冬无炉,朝夕不辍,以有今日。

【注释】(1)这封短信作者勉励儿侄振奋精神,矢志于学。他可能看到儿侄辈学习不刻苦、不专心,才写了这封信。(2)齿:年龄。(3)抖策:抖擞,振奋的意思。(4)黧(lí离):黑。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学不居人先 居: (2)冬无炉,朝夕不辍 辍: ..

8.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盖十有九岁而受书,汝叔受书更后。

译文:

9.依据课文谈谈作者兄弟二人是怎样读书的?在读书方面作者与宋濂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不 见 大 雁 刘长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

淌。

⑶秋天的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⑸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⑹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⑺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⑻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⑼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⑽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⑾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⑿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⒀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⒁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⒂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17.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3分)

18.第⑶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①③④⑤①②

19.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分)

20.“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灯下的月光 (简平)

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我已有了自己的书房,书桌上,是一本本我正在看的书,我的身后,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有我看过或者等待我去看的书。这时候的我,总是格外地惬意,心里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一种富足的感觉。

⑩我同样相信,许多的成人跟我一样,也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他们就会打开台灯,坐到灯下,捧起一本夹着书签的没有看完的书,继续读下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可强求他人必须看点什么,但总有一本书可以为他带来启迪,带来宽慰,带来快乐。

⑾如今,密集的信息已经蚕食了我们全部的空间,无穷的压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疏离,如想摆脱这困扰,唯有开拓内心的空间。而阅读正是开拓的爬犁,帮我们拓展出一方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因此得以每天都有舒缓的一刻。

⑿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灯下的光笼罩着我们,那是灯下的月光,清幽、宁和、温暖,像是一条纯净的月亮河,把白天的喧嚣、嘈杂、纷繁阻隔在了另外的一边。

⒀我们的生命里是需要这样一片灯下的月光的。

⒁我想,或许,要不了多久,杞人忧天的事情真会到来:纸质的图书消失于一旦,成为翻过去的一页历史。但是,我坚信,阅读依旧存在,阅读不会消失,只不过换了别一种方式;而且,阅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阅读的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

⒂千年万年,月光依旧。

⒃万年千年,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等待着夜晚来临,等待着灯下的月光铺撒开来,带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带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1.从不同角度赏析文章标题的好处。(4分)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意思是。(3分)

3.联系下文,说说第⑤段加点词“无奈”的具体内容。(4分)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第⑥段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观点和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童年的阅读经历。

B.第⑦段作者反对在教学中用琐细的拆解和分析破坏美文的阅读享受。

C.第⑨段作者内心惬意、充实、富足的感觉源于读书,也源于丰赡的书。

D.第⑩段作者相信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同,所以阅读内容也因人而异。

E.第11段作者认为想要摆脱现实压力的唯一方法是借助阅读舒缓自己。

F.第14段作者对于未来纸质图书可能消失和阅读形式变丰富态度乐观。


相关文章

  • 2012年天河区初中语文学科部分学校联考质量分析
  • 2012年天河区初中语文学科部分学校联考质量分析 及给学校的建议 一.全区考试总体情况 从上表看出:本次测试能够达到预测的0.62-0.67的得分率,优秀率超过20%,合格率超过70%.低分率在4%. 二.各校考生成绩分段统计 峰值在90- ...查看


  • 语文高考主要内容
  • 语文高考主要内容 一.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 (1)40个背默篇目 (2)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2.诗歌阅读与鉴赏 (1)诗歌鉴赏简答题 (2)诗歌鉴赏选择题 3.文言文阅读:总说(常用词语集释) (1)实词题 (2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三英语备考方案
  • 高三英语备考方案 复习中依然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方案.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探究发现方法,思考创造成绩. 一. 复习资料的选订 在高二后半学期备课组成员认真翻阅手头能找到的各个出版社 ...查看


  • 九年级下语文专题复习(一)古诗文默写_4
  • 九年级下语文 专题复习(一)古诗文默写 编辑:刘延君 奚丽红 范围: 1. 7-9年级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2.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 ...查看


  • 2014年中考复习研讨会内容三中点
  • 郯城县2014年九年级语文复习研讨会内容 时间:3月 11日 (周二) 地点:郯城三中 内容及程序: 一. 观摩三节课 第一节:一轮复习 ---八上3.4单元 . 执教人:赵美华(三中) 第二节:专题复习 ---- 诗词赏析 执教人 :高云 ...查看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又即将开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打算在这个学期进行三轮的复习. 一.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男生9名,女生3名.从上学期的成绩上来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存在,而后进生则占大量.同时,学生的丢分大部分源于基础题,其 ...查看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第十七中学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研究新课标精神,研究近年来中考的趋势及试题,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并拟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 ...查看


  • 2015高考语文轻巧夺冠:微专题5_2 默写重点篇目
  • 2015高考语文轻巧夺冠:微专题5_2 默写重点篇目 高三 2015-04-18 10:56 2015高考语文轻巧夺冠:微专题5.2 默写重点篇目 温馨寄语 考前应该对<考试说明>规定的39篇背诵篇目全面背诵.默写,不过,也不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