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莆铁路轨道工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排架法)

向莆铁路轨道工程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排架法)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2、《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50号)

4、《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7、《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

号)

8、《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2、《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

1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1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1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铁道部工管中心)

16、《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和高速道岔铺设标准化管理要点的通知》(铁工管〔2009〕206号)

17、《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

18、《2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5〕298号)

19、《WJ-7、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

20、《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21、《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通线〔2011〕2351)

22、《新建铁路向莆线施工设计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09年12月)(图号:向莆施(轨)-01、02、03)

23、铁道部、南昌铁路局和向莆公司下发的无砟轨道其他相关文件及通知等。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向莆铁路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架法施工。

二、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现场数据、外部技术数据移交、收集、处理。

完成混凝土试验及相关资料,材料、设备、仪器进场检验工作,精调小车完成检测标定。整修相关场地,配齐施工、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施工、生活、办公需要。

三.技术要求

1. 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分为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等部分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配套采用WJ-8型扣件。

2.向莆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在≥6Km长度隧道,隧道内道床板混凝土直接浇注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采用连续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宽度2800mm,厚度260mm,曲线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轨抬高方式。轨枕间距为650mm,不宜小于600mm。

3、道床底板铺底混凝土顶面标高控制-20~0mm以,内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见新面不得小于75%,凿毛后,应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浇注混凝土前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面应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持2小时,当表面无积水时方可继续施工。

4. 隧道内道床混凝土连续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隧道内若有结构缝则结构缝处道床板应断开,采用聚乙烯塑料板或泡沫橡胶板填缝,并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面。

5.道床板顶面宽度误差为±10mm。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误差为±5mm。平整度为3mm/1m。

6.道床板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试验,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7. 道床板上层纵向钢筋搁置在双块枕的桁架钢筋上,上层横向钢筋通

过上层纵向钢筋进行定位,下层纵向钢筋距道床板底面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曲线地段有超高时,可适当调整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的位置,使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与桁架钢筋保持最小20mm的净距。

8.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要求,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采用焊接方式,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4mm。

9.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混凝土浇注前,必须检测每个结构钢筋节点的绝缘性能,检测采用不低于500V兆欧表。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 MΩ。

10.安装混凝土模板时,将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焊连,充分湿润轨枕混凝土,并保持一段时间,精确调整轨枕、水平、方向后,方可进行道床混凝土浇注。

11.浇注混凝土时应防止对模板及钢筋绝缘卡的撞击。道床浇注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抹面,道床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禁止在道床板上行车及碰撞轨枕。

12.道床板铺设用的模板质量及尺寸应满足《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要求。

13.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应采取遮盖或者防护措施防止污染扣件。

14.混凝土浇灌后应即时采用全面覆盖及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采取的水泥品种及相对湿度来确定,但最低不应少于14天。

15.精调过的轨道和立好的模板严禁人员在上行走和推动。模板安装允

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16.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内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主要包括轨道施工测量、组合式轨道排法施工、道床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施工要求

1、 施工准备

1.1 施工文件

(1)施工前根据施工内容索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

(2)准备并熟悉无砟轨道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技术条件、指南等。

(3)接收其他施工技术文件,包括:线下构筑物竣工测量资料,桩橛和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变更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报告,CPⅢ测设成果等。

(4)所有施工设计文件须经过审查核对后方可使用。

1.2 施工调查

在常规施工调查的基础上,着重调查以下内容:

(1)施工道路的分布情况,包括可利用道路长度、宽度、坡度、转弯半径、会车点位置、便桥的承载能力、通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新增便道条件等。

(2)混凝土搅拌站的具体位置及供应能力。

(3)预制轨枕的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装卸储存及现场存放条件。

(4)线下工程结构物分布情况,相关接口工程施工安排。

(5)长钢轨铺设施工计划。

1.3 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编制

(1)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细化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及进度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和监理单位审查后方可实施。

(2)无砟轨道施工方案应与梁的运架、长钢轨铺设等工程实施情况相协调,明确工期控制节点。

(3)综合分析现场道路运输条件、材料供应、工装设备配置、工序衔接等因素,制定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方案。

(4)根据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编制完整施工工艺流程,针对关键工序提出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无砟轨道技术标准规范,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工装设备。正式扣件安装时必须按要求涂铁路专用油脂,不允许拆卸倒用。

(5)在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配备机械设备时,应保证其他各工序的效率高于混凝土浇筑的效率。

1.4 CPⅡ、CPⅢ控制网复测和线路拟合

(1)设计单位做好精测、线路拟合工作;线下施工单位加强配合,为精测提供条件,及时提交线路拟合所需要的资料。

(2)施工单位接收经评估合格后的控制网桩橛和成果资料。

(3)施工单位按有关要求复测CPⅢ控制网。CPⅢ控制网复测时应延伸入相邻标段不少于两个CPⅡ,对隧道无砟轨道洞口外200m线路中线进行复测(3个桩位及以上)。

(4)通过重复测量和平差,按有关程序和要求对数据进行更新,监理单位对复测成果确认。

(5)施工前对CPII、CPIII进行复测,并报监理站复核。对CPII复测

时应向两侧延伸不少于2个CPII点进行精测。

(6)按复测后的CPⅢ对隧道每一环侵限情况进行测量检查;

1.5 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

(1)无砟道床施工前由经招标确认的有专业资质单位对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认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2)沉降变形评估应按照公司公布的向莆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要求执行。

1.6 施工人员培训及设备准备

(1)所有无砟轨道施工及管理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2)无砟轨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配置无砟道床成套施工设备,对关键设备进行操作和精度确认。

(3)无砟轨道施工应选择选择性能稳定、测量精度满足控制目标的测量设备。

(4)完成设备、仪器进场检验工作,精调小车必须完成检测标定。

1.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至少提前2个月按照耐久性混凝土和施工方案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完成各项指标的试验。

1.8 施工先行段评估

(1)无砟轨道全面施工前,每个标段(每个施工队伍)对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先组织施工800m的先导段,并选定其中100~200m作为工艺试验施

工,优化施工工艺,进一步验证施工设备性能及最佳组合,并取得施工前后相关工艺试验参数。

(2)通过施工先行段进一步完善工艺、总结经验。

1.9 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存放

(1)无砟轨道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所有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后须分类、标识存放,存放场地及措施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1.10 施工交接

(1)无砟轨道施工前,线下主体工程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

(2)重点对线下路基、桥梁、隧道等与无砟轨道接口位置的中线、高程、平整度及几何尺寸等进行复核。

2、双块式轨枕 道床板钢筋进场

2.1 工作内容

(1) 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2)轨枕的运送;(3)轨枕的验收;(4)轨枕的现场堆放

以上各项工作均应严格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以及公司相关要求执行。

2.2 工艺步骤

(1)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

根据设计及施工进度情况,计算确定所需的轨枕及钢筋数量。所需轨枕、钢筋应在施工两周前运抵工地,可将双线所需轨枕、钢筋一次运输、放置到位。

⑵轨枕的运送

轨枕层间用10³10cm方木支承,枕垛绑扎牢固,用平板卡车运送轨枕,汽车吊等配合专业吊具卸载轨枕。

⑶轨枕的接收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对轨枕进行检验,检查项目为:

● 有无每批次出厂合格证

● 运输中有无明显损坏

● 有无明显的钢筋变形

如果轨枕垛中多根轨枕不合格,须将整垛轨枕退回轨枕厂。

⑷ 轨枕的现场堆放

一次性将双线的轨枕堆放在线路两侧电力电缆槽上,为不使轨枕挡住CPⅢ点影响测量,轨枕摆放在电缆槽上得层数为1层。如下图所示:

图3 轨枕现场堆放图片

2.3 设备配置

人工配合散枕吊机进行

3、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及凿毛

3.1 工作内容

(1)凿毛;(2)工作面清理;(3)施工放线

3.2 工艺步骤

(1)工作面清理

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的下部结构表面浮渣、灰尘及杂物。

(2)施工放线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线路资料,采用全站仪直线地段每10m、曲线地段每5m放出线路投影中线,中线应用明显颜色标记,并根据几何关系用墨线弹出一侧轨枕边线和模板边线。同时用水准仪每10m、5m测出对应点位的实际标高

测量人员应根据线路基桩在线路中线位置做出标记,即在底板上每10m在轨枕中心位置标出一个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墨线连接起来,作为散布轨枕的中线。为方便施工,中线向两侧1.4m弹出立模位置。

放样中线偏差不超过2mm,模板内边线偏差±2mm。

(3)凿毛

① 道床板施工前,将道床板施工范围内前方不少于200m范围的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然后对其表面进行凿毛,要求:平面的见新面不应小于75%,立面深度不得小于5mm,并尽量保证在立面上存在一定凹凸关系(具体可参见下图)。

隧底冲洗及凿毛

② 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前地板表面应湿润,保湿2小时以上且无积水。

3.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道床板下部无浮渣、灰尘及杂物;中线偏差不超过2 mm;模板内边线偏差±2 mm。

4、底层钢筋布设

4.1 工作内容

(1)道床板钢筋在洞外钢筋加工棚内加工,在洞内绑扎组装。纵向结构单元钢筋每100m单元用绝缘卡进行绝缘搭接,绑扎时在纵、横向钢筋搭接处采用绝缘卡隔离,确保纵、横向钢筋节点绝缘。纵向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

(2)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用塑料带绑扎牢固,绝缘卡的卡力不得小于25N,绑扎后剪去多余的塑料带。绑扎底层钢筋,做好绝缘处理。

(3)纵横向钢筋均匀散布,间距允许偏差±2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10mm-5mm,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4)按测量放样位置和轨枕下纵向钢筋设计数量,将纵向钢筋依次散铺到线路上。

(5)在线路设计的位置安装横向模板基座条。

底层钢筋布设

4.2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根据全站仪放样点,在底板顶面上用钢卷尺量出底层钢筋间距,粉笔标记;按梅花型布置预制好的砼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5*5*3.5cm);布置纵、横向钢筋,安装绝缘卡。

(2)吊卸过程中防止钢筋变形;维持物流道路的通畅,满足货物运输要求。

5、 散布轨枕

5.1 工作内容

(1)散放轨枕至指定位置;(2)调整轨枕间距和轨枕的平顺性

5.2 工艺步骤

(1)工作过程

①利用散枕装置沿着轨道铺设轨枕。

②每工班开始前检查散枕装置的间距尺寸,达到使用要求。

③在铺枕过程中避免轨枕混凝土破损或钢筋变形,受损轨枕予以更换。 ④散枕装置从轨枕垛一次抓取一组4根轨枕、旋转、调整,比照标记将轨枕均匀散布到设计位置。控制相邻两组轨排的间距,减少轨枕调整工作量

散枕机散枕照片

每散布2组轨枕,与现场标示的里程控制点核对一次,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上图。

(2)注意事项:①避免磕碰轨枕;②防止损伤混凝土底座;

5.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①轨枕在隧道段标准间距650mm,与结构物接头调整处间距600mm~650mm;

②同组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

③两组轨枕间距偏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

④散布后的轨枕线型平顺,与轨道中线基本垂直;

6、 工具轨、模板、螺杆调节器运输

6.1 工作内容

(1)检查模板及螺杆调节器;(2)运输、装卸钢模板和螺杆调节器

6.2 工艺步骤

用公铁两用随车吊配合物流运输车,在不影响混凝土的供给及浇筑前提下,将工具轨、模板、罗杆调节器收集、装运、卸放到指定的位置。

(1)设备与工装

公铁两用随车吊、专用吊具、物流运输车、集装框。

(2)储运

工具轨和纵向、横向模板尽量采用公铁两用随车吊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从后方倒运至前方,工具轨摆放两线间的空地上,模板存放于轨道两侧,模板与工具轨的运输方式相同。物流平车在目前一线施工时,只能用于一线轨道内运输。

⑶注意事项

①装卸工具轨时使用专用吊具。

②装卸、运输过程中防止工具轨、模板变形及螺杆损伤。

③随时检查工具轨状态,防止出现塑性变形。

6.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该运输不应干扰混凝土的供给及浇筑。可利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缓冲时间内进行钢模板和螺杆调节器倒运施工。

模板进场进行抽检,检验标准见下表:

模板质量检验检查表

7、 工具轨铺设、轨排组装

7.1 工作内容

(1)组装轨排;(2)安装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等

7.2 工艺步骤

⑴工作流程如下图:

工具轨铺设及轨排组装工艺流程框图

⑵检查轨枕质量及位置

检查已完成散布的轨枕,看是否有在施工中被磕碰坏的,如有则进行更换。轨枕的间距进行再次检测调整,确保轨枕铺设线型平顺,间距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轨枕塑料垫板上的灰尘、混凝土渣等用抹布清理干净,以免引起钢轨底部不平及高程偏差。

⑶检查工具轨:

①进场检查工具轨尺寸外形,主要允许偏差应符合:轨头宽度±0.5mm;钢轨高度±0.6mm;轨底宽度+1.0~-0.5mm,断面对称±1.2mm;轨身(除两轨端1m外)垂直方向偏差≤0.5mm/3m,≤0.4mm/1m,水平方向偏差≤0.7mm/1.5m;全长扭曲≤全长的1/10000,;全长均匀弯曲≤0.5/1000;以上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②要求轨缝顺接应无错牙错台,使用鱼尾板连接,并不少于4个螺栓。工具轨上有无未清理的混凝土,包括钢轨底部。

⑷铺设工具轨

①利用公铁两用随车吊通过专用吊具将工具轨吊放到轨枕上,吊放时注意保护轨枕扣件及轨枕混凝土不受损坏。

②两根钢轨的端部接缝应基本对齐。

③通过调整轨缝间距,确保前一根工具轨末端不在轨缝处轨枕上方(保证粗调机能逐个轨排进行调整),两工具轨之间轨缝控制在15~300mm。

(5)组装轨排

检查轨枕与工具轨的垂直度以及扣件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如满足要求后将扣件松开后定位,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调整。按照WJ-8A型扣件使用说明,当扭紧力矩达到220Nm时达到最终安装位置,在施工中,隧道段扣件螺栓扭矩控制在220Nm左右按规定扭矩拧紧对应扣件螺栓后,使钢轨与垫板贴合,弹条中部弯管与轨距突出部分接触。一套扣件系统的两个螺栓必须同时使用双头内燃机扭矩扳手拧紧,安装后轨距满足±1mm的误差范围。

(6) 螺杆调节器主要作用是将粗调后的轨排支承起来,并使轨排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标高、中线的调整。托盘则是螺杆调节器相对钢轨的支

承平台,紧紧将钢轨抓托住。

①工作内容

在组装后的轨排上,将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平装到轨底,螺杆放置在边上等待使用,如下图。在每个轨排端的第一根轨枕后需要配一对螺杆调节器。一般的直线段内,每隔3根轨枕两侧对称各设一个螺杆调节器,超高段隔2根轨枕设一对。

螺杆调节器安装图片

②储运

螺杆调节器托盘用完后要及时涂油,螺杆有损伤时及时套丝修复、使用集装框分别装运不同型号的托盘和螺杆。

③技术要求

①螺杆调节器干净,无混凝土附着;

②平移板已涂油并能自由活动;

③托轨板已涂油防锈;

④精调前横向移动的平移板应在中间位置;

⑤螺杆调节器设在两轨枕中间位置;

⑥两个螺杆调节器在轨排两侧对称(平行)安装;

7.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轨排组装标准见下表

轨排组装检查表

螺杆调节器托盘质量检查项目

① 螺杆调节器托盘干净,无附着混凝土;

② 平移板已涂油并活动自如;

③ 托轨板已涂油防锈;

④ 精调前横向移动的平移板应在中间位置;

⑤ 螺杆调节器托盘设在两轨枕中间位置;

⑥ 两个螺杆调节器托盘在轨排两侧对称安装;

⑦ 所有螺杆调节器托盘必须容易拆除。

8轨排粗调、钢筋绑扎、模板安装与精调

8.1 工作内容

(1)轨排粗调;(2)钢筋绑扎;(3)接地焊接;(4)模板安装;(5)钢筋绝缘及接地检测;(6)轨道精调

8.2 工艺步骤

8.2.1、轨排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⑴粗调

①轨道粗调通起道机来完成。

钢轨调整时在每一个标桩上逐个调整邻近的起道机,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控制钢轨的标高、水平、方向,先调钢轨的标高、水平,再调轨道的方向和轨距,反复调整,逐步调整平顺,使轨道的水平、方向、高低、轨距和外轨超高等基本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轨道的几何尺寸尽可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

②计算调整量、轨道调整

③计算出每个调节单元与设计位置的偏差(调整数据)。进行水平、垂直、超高位置的调节。调整应按先中间两台、后端部两台的顺序进行。

⑵确认测量结果

重复测量,确认轨排定位,必要时再次进行调整。

⑶安装螺杆

完成轨道粗调后,安装调节器螺杆。根据超高的不同选择螺杆调节器托盘的倾斜插孔(用于调节与底座面的角度,确保垂直大地,受力良好),安装塑料薄膜隔离套,旋入螺杆。采用电动扳手拧紧调节螺杆或徒手拧至螺杆接触地面,再使用扭矩扳手旋转180°消除空隙,使螺杆底部略有受力。

⑷注意事项

①螺杆顶端高出钢轨顶面不超过70mm;

②经粗调后轨排轨顶标高满足设计值,允许偏差为-5~0mm。轨道至设计中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

③螺杆涂油润滑,将螺杆按照<5N²m的力矩扭旋到位;

④经过初调后的轨排不能承受重载,同时避免轨排受到外力碰撞。 8.2.2、钢筋绑扎、接地焊接

无砟轨道道床板钢筋采用HRB335Φ16、Φ20螺纹钢,分单元设置。道床板在纵向划分成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纵向接地钢筋均采用道床板内3根上层纵向Φ20结构钢筋(道床板钢筋网中间1根,两侧各1根)。接地端子均设置在道床板外侧,与接触网基础上的接地连接。桥梁段每个道床板单元内采用一根Φ20上层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连接钢筋。具体钢筋绑扎及接地焊接工艺步骤如下:

⑴钢筋绑扎

首先按照设计图纸架设底层钢筋,同时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纵向钢筋与轨枕珩架下层钢筋交叉处以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用尼龙自锁带将钢筋绑扎牢固;然后架设上层纵横向钢筋,穿入横向钢筋,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用尼龙自锁带绑扎。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如下图:

道床板钢筋绑扎照片

⑵接地焊接

内部纵向接地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横向接地钢筋连接纵向接地

钢筋时采用L型焊接,并焊缝长度和焊接质量同上要求。安装时端子位置要正确。为防止接地端子污染,焊接后在端子孔内塞上纱布并用胶带封闭,如下图:

综合接地端子照片

⑶钢筋绝缘及接地检测

道床板架设完成后,进行绝缘和接地性能测试,确保符合要求。按设计要求对纵横向钢筋进行绝缘处理,并检查绝缘效果。检测采用电阻检测仪。除接地钢筋外,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兆欧。

8.2.3、安装模板 ⑴模板准备

①模板表面平整无凹凸、无弯折、无污物; ②脱模剂涂刷完成; ⑵纵向模板安装

①测量放样后,用墨斗弹出两侧纵向模板内边线,在模板锚栓孔位置处

用冲击钻提前打设模板加固锚栓孔,在孔内放入膨胀螺丝套管;

②在纵向模板底部的钢槽内加塞土工布,以防止施工时混凝土跑浆; ③人工将模板安装拼接到位;

④按照标示的模板边线位置,吊运模板就位,将模板上的加固孔用锚栓固定,上部采用拉杆加固,对于底座局部不平整的地方,用楔块垫平,保持底面支承牢固、水平。

⑤纵向模板间采用螺栓固定,模板两侧端布设置双面胶条,避免漏浆; ⑥模板安装人员沿轨道线路依次行走至下一对模板安装位置,直至安装完循环段内所有模板。

⑶储运

计算模板使用数量,使用公铁随车吊运输车和物流平板车将纵向、横向模板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从后方倒运至前方,放置于轨道两侧。

⑷模板安装技术要求

①纵向模板干净(无混凝土污染)。 ②脱模剂涂刷均匀。

③模板与下部结构顶面保持垂直 ⑸注意事项

①模板安装避免扰动已粗调完的轨排; ②安装时防止模板变形; ③检查接头密封;

④安装横向模板前检查基座条与下部结构牢固连接; ⑤保证物流运输通道畅通。 8.2.4、轨排精调

轨排精调是道床板混凝土施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道床板线性及高程控制的最关键的技术工作,因此,要充分予以重视。轨排精调的精调

精调工艺流程图

小车,通过全站仪与小车顶端的棱镜,将轨排高程、中线偏位等数据显示在小车顶部的电脑上,再用调整螺杆调节器的方法,反复测调,最终使轨排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其工作流程如下图。具体工作方法如上图。

⑴轨排检查

为保证精调效率,精调前由技术人员对已完成好钢筋、模板、工具轨排以及综合接地再次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确认全部合格后进入精调阶段。

⑵确定全站仪坐标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CPⅢ点上的棱镜,

自动

平差、计算确定位置。改变测站位置,必须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4个控制点。每工作面配备1台莱卡1201+全站仪。

⑶测量轨道数据

精调小车停于螺杆调节器对应位置后,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如下图

精调小车工作图片

⑷反馈信息

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指导轨道调整。

⑸调整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调整轨道中线。

⑹调整轨道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高度只能往上调整,不能下调。

(7)注意事项

①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标准进行校定;

②精调小车每次测量前都必须在超高传感器上进行校定; ③测量区域尽量减少其它施工作业; ④极端天气条件下不得进行精调作业; ⑤精调后的轨排不允许受到任何外力扰动。

(8)精调后轨道几何形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轨顶高程以一股钢轨为准,与设计高程允许偏差:±2 mm;紧靠站台为:0~2mm。

②轨道中线以一股钢轨为准,与设计中线允许偏差为2 mm;线间距允许偏差为0~5mm。

③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表

注: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1‰。 8.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接地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外端联接点须与模板密贴。接地单元长度不大于100m,接地端子焊接宜选择与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正对的位置,以减少不锈钢接地钢缆的长度。

钢筋安装及接地焊接质量检查项目:按图安装钢筋;按图进行焊接;接地连接位置;混凝土保护层两侧和顶部最小厚度符合图纸要求,允许偏差±5mm。钢筋接地系统绝缘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防止接地端子污染。钢筋绑扎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

模板安装不能扰动已粗调完的轨排。模板安装质量检查项目:纵向模板干净;脱模剂涂刷情况,油膜应分布均匀;损坏或弯折的模板不得使用;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目测纵向模板与下部结构顶面保持垂直;模板安装后,检查下部结构表面清洁。道床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板模板安装检查表

9、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 9、1 工作内容

该工序宜采用浇筑机械进行作业,也可采用龙门吊吊装混凝土输送罐或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主要内容包括:(1)准备工作(对轨排框架及轨枕采取防污染保护措施);(2)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3)混凝土输送;(4)混凝土浇筑;(5)浇筑机 械移位;(6)抹面及清整。

混凝土浇筑及抹面

9.2 工艺步骤 (1)准备工作

清理浇筑面上的杂物,喷水湿润浇筑机械。为确保轨枕与新浇混凝土的结合良好,需在浇筑前在轨枕表面洒水。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检查螺杆调节器螺杆是否出现悬空,隔离套是否装好。

(2)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

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过长(超过6 h),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钢轨长度12.5 m时),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

(3)混凝土输送

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等指标,合格后根据不同的浇筑方案选择卸料方式。

(4)混凝土浇筑

① 当轨道板混凝土采用浇筑机械施工时,控制布料及出料槽流量,采取4个插入式捣固器将混凝土捣固密实,后面有2个辅助振捣器用于人工局部补捣。振捣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碰撞钢筋网。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应按施工接头处理。

② 当采用吊斗浇筑时,用吊斗将混凝土吊至待浇筑的轨排上方(下料口离轨顶不可过高),开启阀门下料。下料过程中须注意及时振捣和防止污染,下料应均匀缓慢,不得冲击轨排。

③ 当采用泵送时,橡胶泵管口应在轨排上方且下料方向基本垂直轨排。通过移动下料管控制混凝土标高。

(5)移位

混凝土需1个轨枕间距接1个轨枕单向连续浇筑,让混凝土从轨枕块下漫流至前一格,不至在轨枕下形成空洞。当混凝土量略高于设计标高后,前移到下一格进行浇筑。

(6)抹面及清整

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应分三次进行。混凝土入模后用木抹完成粗平,然后再用钢抹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三次抹面、压光。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托盘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工。

抹面完成后,及时清刷钢轨、轨枕和扣件,防止污染。 (7)扣件防护

无砟道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扣件的保护。混凝土灌注过程前,提前

安装好扣件防护罩,浇筑过程或振捣过程中,严禁接触防护罩或扣件遮盖物,避免砼污染扣件。

9.3 设备配置

混凝土浇筑机械、混凝土运输车;也可采用龙门吊、混凝土输送泵或泵车。

9.4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按要求进行混凝土塌落度、含气量等指标的检查。 (2)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5~30℃)。

(3)道床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按设计设置横向排水坡,人工整平、抹光,其外形尺寸应满足允许偏差(见下表)。

(4)下料时应及时振捣,防止集料过多导致轨排上浮,避免振捣器碰撞螺杆调节器、轨枕和钢筋等。

(5)混凝土浇筑量、振捣时间、浇筑机械合理匹配,确保浇筑时枕底密实。

(6)底座预湿润时不得有积水。 (7)及时抹面,清洁轨枕、扣件、钢轨。 (8)对拌和站、电力使用等建立必要的应急预案。

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10.混凝土养护 10.1 工作内容

(1)喷涂养护液养护或喷雾、覆盖和洒水养护;

(2)在浇筑约3小时后,逆时针旋转调节器螺杆,拧松1/4圈,消除桁架弯矩和混凝土竖向沉陷产生的间隙;(具体时间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温度试验取得后进行调整)

(3)由于温差效应,钢轨会产生内部应力,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后约9~12小时,指压无明显印痕)螺杆放松1/2圈并松开轨缝夹板,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变形。操作时注意不要扰动轨排。(具体时间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温度试验取得后进行调整)

混凝土养护

10.2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道床板混凝土初凝前后应采取喷雾保湿养护措施,并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天(内控标准,规范标准为不少于7昼夜)。

(2)混凝土终凝前,应避免与流动水相接触。

11 变形缝设置

11.1变形缝处道床板的处理措施

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在隧道变形缝处需断开,板缝与变形缝中心对齐,板缝宽20mm,采用硬质泡沫板填塞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面(密封胶厚30mm)。

11.2道床板断开后与隧道底板的连接 11.2.1变形缝位于洞口200m范围内

洞口200m范围内已设计有连接钢筋,因此不再进行加强 。 11.2.2、变形缝位于洞身地段

板缝两侧的道床板与隧道底板设置两侧各6排φ25钢筋(每处计12排)加强连接,连接钢筋以植筋的方式锚固在隧道底板上,使连接钢筋位于两相邻轨枕之间。

11.3综合接地

因轨道板变形缝处钢筋断开,故道床板被划分为多个接地单元: 11.3.1道床板长度大于100m

划分接地单元,以不大于100m作为一个接地单元,每一接地单元均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一次。

11.3.2道床板长度小于100m

在隧道变形缝处断开后,道床板长度可能小于100m,则在划分的多个单元板端部设置接地端子,并“三纵一横”焊连一次;当几块道床板组成的一个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时,同一接地单元内的相邻单元板接地端子进行C型连接,最后该接地单元再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

12 、器具回收倒运及道床板整修

12.1 工作内容

(1)拆除模板、螺杆调节器、工具轨;(2)填塞螺杆孔 12.2 工艺步骤 12.2.1拆除模板 ⑴工作内容

①当道床混凝土抗压强度≥5MPa(约在浇筑混凝土24小时)后,开始拆除模板。

②拆除模板。模板拆洗人员应用专用先松掉模板固定螺栓、铁丝等固定部件,再拆除纵向模板,并清理模板表面残留混凝土。

③模板拆除后,统一平放模板,由物流运输车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从后方倒运至前方。

(2)注意事项

①拆除过程中严禁磕碰模板,防止模板变形; ②模板表面清洁及涂油检查; ③模板必须成对存放;

④检查模板零部件是否收集齐全;

⑤所有拆下的模板及附件,应集中成组存放于两线路中部。 12.2.2拆除螺杆调节器 ⑴工作内容

①终凝后,拆除全部调节器螺杆。

②约24小时后,将调节器钢轨托盘与工具轨分离,逐一清洗、涂油保养后,集中储存在集装筐中,放置于两线路中间。

⑵设备

螺栓扳手、集装筐、小型轨道平板运输车。 ⑶注意事项

①必须逆时针旋转调节器螺杆,放松螺杆时禁止顺时针旋转螺杆。 ②拆卸出的螺杆和调节器钢轨托盘应逐一清洗、涂油保养集中装入集装筐。

③轻拿轻放,严禁乱扔,及时修复损伤的螺杆。 12.2.3拆工具轨 ⑴工作内容

①解开全部工具轨扣件,清洗扣件、涂油; ②起重运输车吊装收集工具轨; ③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拆除扣件。 ⑵设备及工具

起重运输车、集装筐、螺栓扳手。 ⑶储运

在浇筑混凝土间隙,利用起重运输车将工具轨等材料从后方倒运至前方。

⑷注意事项

①工具轨拆出后,应立即检查钢轨的平直度,清除轨底及轨面上附着混凝土或其他污染物。

②吊装工具轨时应使用专用吊具,防止工具轨变形。 13.填塞螺杆孔、修整混凝土 13.1工作内容

遗留的螺杆孔应及时采用高强度无收缩砂浆封堵。对道床的缺棱掉角及局部混凝土缺陷进行修补和整修。

13.2设备

砂浆搅拌机、轨道小车。

13.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砂浆符合设计要求。

(2)螺杆孔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

(3)砂浆封堵后,捣固密实并抹面、修补恢复道床板外形尺寸。 六、劳动组织 (一)人员组织

1、为全面贯彻“六位一体”和“三整治一提高”的要求,落实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无砟轨道施工的技术和质量管理,组建无砟轨道施工组织机构,劳力组织方式应采用架子队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本段实际情况,以及先导段和试验段相关参数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施工人员配备、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具体人员配备数量建议见下表)

人员配备数量表(单工作面)

(二)物流组织

物流组织原则是保证现有施工条件下原材料的连续供应和机械设备有序运转。每个工作面推荐日进度为125m(单线)。尽量采用集中组装轨排或分段组装,利用龙门吊及专用吊具吊至平板车上,运至现场后进行调整,定位;在洞口外的搅拌站拌制混凝土,使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浇筑现场。

1、单洞双线隧道:推荐采用左右线交替施工模式,其流程如下: a 为确保混凝土供应的循环线路畅通,浇筑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协调指挥。道路安排专人养护。

b每台运输设备安排专人保养,确保物流运输正常运转。

c 拆装、起吊工具轨时,必须使用专用吊架并平稳操作,防止工具轨变形和损坏轨枕。

d工具轨、模板及散件周转箱装运时,要摆放整齐并采取固定措施,防

止发生滑落损伤事故。当工具轨采用多层输送时,中间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轨面损伤影响测量精度。

d 现场根据需要调用相应长度和数量的螺杆,当螺杆暂时不用时,应集中储存并采取防雨防锈措施。螺杆应按长度分类,竖直插入标示有长度的专用周转箱内,以便随时按需要调用。

e模板、散件周转箱运送至指定施工地点时,应存放在两线间的空地上,并留出物流通道,防止阻塞交通和被损坏。

f吊装作业时,要经常检查钢丝绳、吊钩、夹具等的安全状况,吊臂下严禁站人。

g道床板施工区域内各种车辆应限速行驶,并严禁随意掉头、超车及会车,专用掉头、会车地点应明显标示。

h隧道内或夜间施工时,在物流通道上作出明显通道宽度限界反光标志,防止发生意外。

i当场内沿线物流设备发生机械故障时,应及时处理;若处理时间较长时,应将故障设备拖至物流区域外,恢复物流通道的畅通

2、单线双洞隧道

单线隧道由于受空间限制,应根据现场实际,采用一个或几个工作面,按照一个方向倒退方式施工。

a、进场钢筋存放在洞外加工场地,加工合格的成品钢筋,提前采用平板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分段间隔放置在靠近隧道沟壁一侧60cm范围内,人工现场绑扎。

b、双块式轨枕存放在洞口场地,利用随车吊根据现场用量运输至现场,人工配合散枕。

c、洞内模板及工具轨的转运,采用小型龙门吊配合进行,吊运作业时应保持平稳,防止工具轨及模板的变形。

d、混凝土运输是单线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的重点和难点,混凝土供应过程具有运量大、耗时长、连续性等特点,同时对其他物流的影响也较大,应仔细进行规划。

e另外应确保混凝土运输车辆设备的状态良好,平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的检查,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双(单)线龙门吊物流运输

3、推荐采用两种物流组织为双线同步倒退施工法和先Ⅰ线后Ⅱ线(Ⅱ线倒退)施工法,具体物流组织分别见下图。

双线同步倒退施工法

先Ⅰ线后Ⅱ线(Ⅱ线倒退)施工法

七、材料要求

1、采购、存放、发料措施

材料采购前对分供方进行评定,选择合格的分供方厂家购料。 所购材料必须附有说明书、合格证、技术检验证等质量证件。 购料计划须经审批,合同上标明质量标准、材质等方面的要求。 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取样送检和发料制度。

材料分类、分型号贮存、堆放,规范化、整齐堆放,有明确标识牌,有防水避雨措施。对材料存放及发放使用严格登记。

2、材料进场检验

严格按规定和设计要求把关,所有厂制材料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必要的检验、试验单。材料进场,设专人验收,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程序。

每批进场的钢材、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检验、试验结果及供货附件。经抽检不合格料,隔离存放并及时请出场。

按技术质量标准、样品进行严格进场检验,并事先确定重点检验料。 3、试验检测保证措施

以试验室为中心,通过试验检测使进入工地的材料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材料使用要求,分项进行抽样检查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审核,作为确定是否使用依据。

混凝土圬工所用中粗砂、碎石及路堤填料等当地材料填料按规范作相关试验,各项指标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使用。

施工前,加强工艺试验检测,提供工艺参数,设备配备和技术参数。 4、设备管理

健全并加强拌合站设备管理、维护制度,严格监控拌合站计量系统的运行,保持拌合站操作室及周边环境卫生清洁。

加强施工现场龙门吊设备日常检测,并详细记录设备运营情况。 5、所用主要材料及要求如下:

A道床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应采取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并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其余应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及相关规程、规范办理。

B道床板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的相关规定。

C绝缘卡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实验方法》(GB/T1410-2006)中体积电阻率≥1.0³1011Ω²cm,且要求卡力不得小于25N。

D接地端子材料为GB00Cr17Ni14Mo2;接地电缆为不锈钢钢缆,钢缆截面面积不小于200mm2。其他要求按《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和相关规范执行。

E设计采用SK-2型双块式混凝土轨枕应按《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以及公司相关要求执行。

八、设备机具配置

为了确保铺设无砟轨道工程质量,在进行铺设施工之前,无砟道床施工的机械设备已验收合格,满足精度控制要求,并已调试、安装完毕;控制中线、水平的测量仪器,调节仪器、轨道精测仪(轨检小车)、钢卷尺、弦线等小型测量仪器、检查仪器已准备好并经校验合格;自行加工的设备安排专人负责,按要求验收。所需机具设备和常用工具见下表,由于单、双线隧道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尽量安排设备共用,以提高利用率

1.主要施工机具设备

2.主要实验、测量、检测仪器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主要实验、测量、检测仪器表

九、质量控制及检验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施工技术准备

a熟悉、审核施工图纸,参加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b复测控制桩,并制定测量方案。

c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计划,安排好施工顺序。 d针对本项目编制《质量计划》,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e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

f配备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其数量、精度满足本项目要求,并在规定校验有效期内。

g安排好原材料的基础试验工作。 2、物资设备准备

a编制材料和设备需要量计划,并进行落实。 b安排好施工机具、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C做好重要仪器、设备的检查标定工作。 3、施工现场准备

a确定施工范围,按规定进行围挡,清除地面、地下障碍物。 b临时设施,如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临时水电线路等,要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c做好场区道路硬化和临时排浆排水工作。 d做好防洪、防火的安全措施。 制定文明施工措施。

(二)施工工序质量关键点要求及检验

1、隧底凿毛、冲洗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验收:底板铺底混凝土顶面标高控制-20~0mm以内且见新面不得小于75%,直至露出粗骨料为准;凿毛后,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

2、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采用焊接方式,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4mm。

3、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混凝土浇注前,必须检测每个结构钢筋节点的绝缘性能,检测采用不低于500V兆欧表。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 MΩ。质检人员做好检测工作,排查钢筋绝缘绑扎,使现场满足钢筋绝缘要求。接地钢筋靠近沟槽侧每100米一处需设置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尽量与沟槽侧壁预埋接地端子对应,焊接时接地端子端部

紧贴模板,并做好接地端子防护,以防砼污染;

4、轨排拼装在拼装小车上人工配合机械完成,依照钢轨底面的标准刻度进行散枕布置;螺旋道钉安装前先对预埋套孔用高压风吹,后均匀涂抹防护油脂,然后上紧螺旋道钉,禁止斜拧;使用快速扳手拧紧螺旋道钉后必须用扭力扳手测试扭力,使其满足扭矩要求。轨排拼装过程现场值班人员进行全程旁站,质检人员做好抽检排查;

5、按验收标准要求,轨道的精调允许误差,轨距、水平均为1mm,高低、轨向为2mm,但在实际精调过程中,要求精调人员都按照0.5mm严格控制。

精调后轨道静态几何状态允许偏差应满足:轨距±1mm,变化率不大于1/1500;水平2mm;轨向2mm/10m弦;高低2mm/10m弦;轨面高程±2mm;轨道中线2mm;线间距0~+5mm。所有精调作业完成后,现场任何人员和设备不得碰撞轨道。调整结果经相关质检和监理人员共同确认,并做好详细记录;

6、模板安装不能扰动已粗调完的轨排。注意:在接头位置多加支撑,立模后有小缝隙的地方须封堵,严禁错台现象发生。安装时相邻模板间拼接要严密。横向模板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纵向钢筋不断开。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顶面高程±5mm,宽度±5mm,中线位置2mm;

7、清理浇筑面上的杂物,喷水湿润浇筑机械。为确保轨枕与新浇混凝土的结合良好,需在浇筑前在轨枕表面洒水。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混凝土运到灌注地段后需经搅拌均匀后再进行灌注。道床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并应特别注意加强轨枕底部及周围混凝土的捣实,不应产生蜂窝,轨枕下不得有汽泡。混凝土捣固时应避免捣固棒碰触轨枕和组合式轨道排架。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避免欠振、过振。灌注过程中不能对砼任意加水,只

能在拌合站调节;不能往砼里添加杂物;灌注时施工人员严禁在钢筋上行走。混凝土灌注过程施工技术人员及现场调度全程旁站,混凝土灌注工程中设备或机具禁止碰撞轨排,若有扰动必须立即停止混凝土灌注,及时通知测量组复测精调;

8、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轨排架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工,避免产生质量问题。道床板外形尺寸要求:顶面宽度±10mm,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5mm,平整度3mm/1m。抹面完成后,及时清刷钢轨、轨枕和扣件,防止污染;

9、由于温差效应,钢轨会产生内部应力,因此,浇筑砼初凝前,提松横向施工缝模板,松开全部扣件,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变形。操作时注意不要扰动轨排。道床板混凝土初凝前后应采取喷雾保湿养护措施,并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养护期一般不少于14天。养护工作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后,全面清理道床表面,各部清扫干净,为后续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一)安全控制措施

1、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加强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2、每班的应专人负责本班的包括安全在内的全面工作,每班均有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所有人员、机具的安全。

3、配套机具上使用相应按安全设备,如使用防水电缆,龙门吊上安装漏电保护器等。

4、加强施工机具设备管理和施工用电管理,对各有关工序和工作人员、包括机械、电力操作人员岗前教育及培训工作,特殊工种(钢筋工、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防止机械事故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5、门吊行走过程中必须先给信号并有专人防护,做好电缆收放,提醒人员远离轨道。

6、吊装各项设备材料或轨排时需有专人进行防护和指挥,防止意外事故伤人。做好吊装设备、工具的定期检查。

7、保证施工场地照明充足。

8、所有载重设备、电气设备,运输设备等,必须加强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9、加强洞内外供电线路管理。设专人加强电力管理,随时检查维修电力设施,防止漏电伤人。

10、用平板车运输轨排,要将轨排码正在方木上并捆绑好;运输速度要慢,到达工作区速度控制在5公里/小时。平板车与铺轨点相近5米外停车,必须听从铺轨指挥人员安排,统一调动。

11、各施工地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明显的标示牌、警示标志牌(灯)。 12、设专职安全员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危险地段应作出警示标志。其他安全注意事项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环保要求

1、施工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2、预防粉尘危害,喷雾洒水经常化,机械通风合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

3、施工废水的排放需经过过滤、除油和沉淀。

4、固体废物处理,可设法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应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在指定地点集中处理,如选择适当的地方堆放,修筑围墙或者挡墙,或挖坑深埋,严防污染水源、大气、土壤。

向莆铁路轨道工程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排架法)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2、《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50号)

4、《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7、《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

号)

8、《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2、《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

1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1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1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铁道部工管中心)

16、《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和高速道岔铺设标准化管理要点的通知》(铁工管〔2009〕206号)

17、《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

18、《2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5〕298号)

19、《WJ-7、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

20、《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21、《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通线〔2011〕2351)

22、《新建铁路向莆线施工设计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09年12月)(图号:向莆施(轨)-01、02、03)

23、铁道部、南昌铁路局和向莆公司下发的无砟轨道其他相关文件及通知等。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向莆铁路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架法施工。

二、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现场数据、外部技术数据移交、收集、处理。

完成混凝土试验及相关资料,材料、设备、仪器进场检验工作,精调小车完成检测标定。整修相关场地,配齐施工、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施工、生活、办公需要。

三.技术要求

1. 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分为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等部分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配套采用WJ-8型扣件。

2.向莆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在≥6Km长度隧道,隧道内道床板混凝土直接浇注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采用连续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宽度2800mm,厚度260mm,曲线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轨抬高方式。轨枕间距为650mm,不宜小于600mm。

3、道床底板铺底混凝土顶面标高控制-20~0mm以,内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见新面不得小于75%,凿毛后,应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浇注混凝土前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面应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持2小时,当表面无积水时方可继续施工。

4. 隧道内道床混凝土连续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隧道内若有结构缝则结构缝处道床板应断开,采用聚乙烯塑料板或泡沫橡胶板填缝,并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面。

5.道床板顶面宽度误差为±10mm。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误差为±5mm。平整度为3mm/1m。

6.道床板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试验,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7. 道床板上层纵向钢筋搁置在双块枕的桁架钢筋上,上层横向钢筋通

过上层纵向钢筋进行定位,下层纵向钢筋距道床板底面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曲线地段有超高时,可适当调整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的位置,使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与桁架钢筋保持最小20mm的净距。

8.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要求,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采用焊接方式,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4mm。

9.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混凝土浇注前,必须检测每个结构钢筋节点的绝缘性能,检测采用不低于500V兆欧表。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 MΩ。

10.安装混凝土模板时,将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焊连,充分湿润轨枕混凝土,并保持一段时间,精确调整轨枕、水平、方向后,方可进行道床混凝土浇注。

11.浇注混凝土时应防止对模板及钢筋绝缘卡的撞击。道床浇注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抹面,道床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禁止在道床板上行车及碰撞轨枕。

12.道床板铺设用的模板质量及尺寸应满足《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要求。

13.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应采取遮盖或者防护措施防止污染扣件。

14.混凝土浇灌后应即时采用全面覆盖及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采取的水泥品种及相对湿度来确定,但最低不应少于14天。

15.精调过的轨道和立好的模板严禁人员在上行走和推动。模板安装允

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16.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内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主要包括轨道施工测量、组合式轨道排法施工、道床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施工要求

1、 施工准备

1.1 施工文件

(1)施工前根据施工内容索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

(2)准备并熟悉无砟轨道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技术条件、指南等。

(3)接收其他施工技术文件,包括:线下构筑物竣工测量资料,桩橛和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变更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报告,CPⅢ测设成果等。

(4)所有施工设计文件须经过审查核对后方可使用。

1.2 施工调查

在常规施工调查的基础上,着重调查以下内容:

(1)施工道路的分布情况,包括可利用道路长度、宽度、坡度、转弯半径、会车点位置、便桥的承载能力、通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新增便道条件等。

(2)混凝土搅拌站的具体位置及供应能力。

(3)预制轨枕的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装卸储存及现场存放条件。

(4)线下工程结构物分布情况,相关接口工程施工安排。

(5)长钢轨铺设施工计划。

1.3 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编制

(1)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细化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及进度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和监理单位审查后方可实施。

(2)无砟轨道施工方案应与梁的运架、长钢轨铺设等工程实施情况相协调,明确工期控制节点。

(3)综合分析现场道路运输条件、材料供应、工装设备配置、工序衔接等因素,制定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方案。

(4)根据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编制完整施工工艺流程,针对关键工序提出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无砟轨道技术标准规范,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工装设备。正式扣件安装时必须按要求涂铁路专用油脂,不允许拆卸倒用。

(5)在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配备机械设备时,应保证其他各工序的效率高于混凝土浇筑的效率。

1.4 CPⅡ、CPⅢ控制网复测和线路拟合

(1)设计单位做好精测、线路拟合工作;线下施工单位加强配合,为精测提供条件,及时提交线路拟合所需要的资料。

(2)施工单位接收经评估合格后的控制网桩橛和成果资料。

(3)施工单位按有关要求复测CPⅢ控制网。CPⅢ控制网复测时应延伸入相邻标段不少于两个CPⅡ,对隧道无砟轨道洞口外200m线路中线进行复测(3个桩位及以上)。

(4)通过重复测量和平差,按有关程序和要求对数据进行更新,监理单位对复测成果确认。

(5)施工前对CPII、CPIII进行复测,并报监理站复核。对CPII复测

时应向两侧延伸不少于2个CPII点进行精测。

(6)按复测后的CPⅢ对隧道每一环侵限情况进行测量检查;

1.5 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

(1)无砟道床施工前由经招标确认的有专业资质单位对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认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2)沉降变形评估应按照公司公布的向莆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要求执行。

1.6 施工人员培训及设备准备

(1)所有无砟轨道施工及管理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2)无砟轨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配置无砟道床成套施工设备,对关键设备进行操作和精度确认。

(3)无砟轨道施工应选择选择性能稳定、测量精度满足控制目标的测量设备。

(4)完成设备、仪器进场检验工作,精调小车必须完成检测标定。

1.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至少提前2个月按照耐久性混凝土和施工方案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完成各项指标的试验。

1.8 施工先行段评估

(1)无砟轨道全面施工前,每个标段(每个施工队伍)对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先组织施工800m的先导段,并选定其中100~200m作为工艺试验施

工,优化施工工艺,进一步验证施工设备性能及最佳组合,并取得施工前后相关工艺试验参数。

(2)通过施工先行段进一步完善工艺、总结经验。

1.9 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存放

(1)无砟轨道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所有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后须分类、标识存放,存放场地及措施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1.10 施工交接

(1)无砟轨道施工前,线下主体工程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

(2)重点对线下路基、桥梁、隧道等与无砟轨道接口位置的中线、高程、平整度及几何尺寸等进行复核。

2、双块式轨枕 道床板钢筋进场

2.1 工作内容

(1) 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2)轨枕的运送;(3)轨枕的验收;(4)轨枕的现场堆放

以上各项工作均应严格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以及公司相关要求执行。

2.2 工艺步骤

(1)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

根据设计及施工进度情况,计算确定所需的轨枕及钢筋数量。所需轨枕、钢筋应在施工两周前运抵工地,可将双线所需轨枕、钢筋一次运输、放置到位。

⑵轨枕的运送

轨枕层间用10³10cm方木支承,枕垛绑扎牢固,用平板卡车运送轨枕,汽车吊等配合专业吊具卸载轨枕。

⑶轨枕的接收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对轨枕进行检验,检查项目为:

● 有无每批次出厂合格证

● 运输中有无明显损坏

● 有无明显的钢筋变形

如果轨枕垛中多根轨枕不合格,须将整垛轨枕退回轨枕厂。

⑷ 轨枕的现场堆放

一次性将双线的轨枕堆放在线路两侧电力电缆槽上,为不使轨枕挡住CPⅢ点影响测量,轨枕摆放在电缆槽上得层数为1层。如下图所示:

图3 轨枕现场堆放图片

2.3 设备配置

人工配合散枕吊机进行

3、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及凿毛

3.1 工作内容

(1)凿毛;(2)工作面清理;(3)施工放线

3.2 工艺步骤

(1)工作面清理

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的下部结构表面浮渣、灰尘及杂物。

(2)施工放线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线路资料,采用全站仪直线地段每10m、曲线地段每5m放出线路投影中线,中线应用明显颜色标记,并根据几何关系用墨线弹出一侧轨枕边线和模板边线。同时用水准仪每10m、5m测出对应点位的实际标高

测量人员应根据线路基桩在线路中线位置做出标记,即在底板上每10m在轨枕中心位置标出一个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墨线连接起来,作为散布轨枕的中线。为方便施工,中线向两侧1.4m弹出立模位置。

放样中线偏差不超过2mm,模板内边线偏差±2mm。

(3)凿毛

① 道床板施工前,将道床板施工范围内前方不少于200m范围的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然后对其表面进行凿毛,要求:平面的见新面不应小于75%,立面深度不得小于5mm,并尽量保证在立面上存在一定凹凸关系(具体可参见下图)。

隧底冲洗及凿毛

② 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前地板表面应湿润,保湿2小时以上且无积水。

3.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道床板下部无浮渣、灰尘及杂物;中线偏差不超过2 mm;模板内边线偏差±2 mm。

4、底层钢筋布设

4.1 工作内容

(1)道床板钢筋在洞外钢筋加工棚内加工,在洞内绑扎组装。纵向结构单元钢筋每100m单元用绝缘卡进行绝缘搭接,绑扎时在纵、横向钢筋搭接处采用绝缘卡隔离,确保纵、横向钢筋节点绝缘。纵向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

(2)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用塑料带绑扎牢固,绝缘卡的卡力不得小于25N,绑扎后剪去多余的塑料带。绑扎底层钢筋,做好绝缘处理。

(3)纵横向钢筋均匀散布,间距允许偏差±2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10mm-5mm,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4)按测量放样位置和轨枕下纵向钢筋设计数量,将纵向钢筋依次散铺到线路上。

(5)在线路设计的位置安装横向模板基座条。

底层钢筋布设

4.2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根据全站仪放样点,在底板顶面上用钢卷尺量出底层钢筋间距,粉笔标记;按梅花型布置预制好的砼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5*5*3.5cm);布置纵、横向钢筋,安装绝缘卡。

(2)吊卸过程中防止钢筋变形;维持物流道路的通畅,满足货物运输要求。

5、 散布轨枕

5.1 工作内容

(1)散放轨枕至指定位置;(2)调整轨枕间距和轨枕的平顺性

5.2 工艺步骤

(1)工作过程

①利用散枕装置沿着轨道铺设轨枕。

②每工班开始前检查散枕装置的间距尺寸,达到使用要求。

③在铺枕过程中避免轨枕混凝土破损或钢筋变形,受损轨枕予以更换。 ④散枕装置从轨枕垛一次抓取一组4根轨枕、旋转、调整,比照标记将轨枕均匀散布到设计位置。控制相邻两组轨排的间距,减少轨枕调整工作量

散枕机散枕照片

每散布2组轨枕,与现场标示的里程控制点核对一次,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上图。

(2)注意事项:①避免磕碰轨枕;②防止损伤混凝土底座;

5.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①轨枕在隧道段标准间距650mm,与结构物接头调整处间距600mm~650mm;

②同组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

③两组轨枕间距偏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

④散布后的轨枕线型平顺,与轨道中线基本垂直;

6、 工具轨、模板、螺杆调节器运输

6.1 工作内容

(1)检查模板及螺杆调节器;(2)运输、装卸钢模板和螺杆调节器

6.2 工艺步骤

用公铁两用随车吊配合物流运输车,在不影响混凝土的供给及浇筑前提下,将工具轨、模板、罗杆调节器收集、装运、卸放到指定的位置。

(1)设备与工装

公铁两用随车吊、专用吊具、物流运输车、集装框。

(2)储运

工具轨和纵向、横向模板尽量采用公铁两用随车吊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从后方倒运至前方,工具轨摆放两线间的空地上,模板存放于轨道两侧,模板与工具轨的运输方式相同。物流平车在目前一线施工时,只能用于一线轨道内运输。

⑶注意事项

①装卸工具轨时使用专用吊具。

②装卸、运输过程中防止工具轨、模板变形及螺杆损伤。

③随时检查工具轨状态,防止出现塑性变形。

6.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该运输不应干扰混凝土的供给及浇筑。可利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缓冲时间内进行钢模板和螺杆调节器倒运施工。

模板进场进行抽检,检验标准见下表:

模板质量检验检查表

7、 工具轨铺设、轨排组装

7.1 工作内容

(1)组装轨排;(2)安装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等

7.2 工艺步骤

⑴工作流程如下图:

工具轨铺设及轨排组装工艺流程框图

⑵检查轨枕质量及位置

检查已完成散布的轨枕,看是否有在施工中被磕碰坏的,如有则进行更换。轨枕的间距进行再次检测调整,确保轨枕铺设线型平顺,间距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轨枕塑料垫板上的灰尘、混凝土渣等用抹布清理干净,以免引起钢轨底部不平及高程偏差。

⑶检查工具轨:

①进场检查工具轨尺寸外形,主要允许偏差应符合:轨头宽度±0.5mm;钢轨高度±0.6mm;轨底宽度+1.0~-0.5mm,断面对称±1.2mm;轨身(除两轨端1m外)垂直方向偏差≤0.5mm/3m,≤0.4mm/1m,水平方向偏差≤0.7mm/1.5m;全长扭曲≤全长的1/10000,;全长均匀弯曲≤0.5/1000;以上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②要求轨缝顺接应无错牙错台,使用鱼尾板连接,并不少于4个螺栓。工具轨上有无未清理的混凝土,包括钢轨底部。

⑷铺设工具轨

①利用公铁两用随车吊通过专用吊具将工具轨吊放到轨枕上,吊放时注意保护轨枕扣件及轨枕混凝土不受损坏。

②两根钢轨的端部接缝应基本对齐。

③通过调整轨缝间距,确保前一根工具轨末端不在轨缝处轨枕上方(保证粗调机能逐个轨排进行调整),两工具轨之间轨缝控制在15~300mm。

(5)组装轨排

检查轨枕与工具轨的垂直度以及扣件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如满足要求后将扣件松开后定位,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调整。按照WJ-8A型扣件使用说明,当扭紧力矩达到220Nm时达到最终安装位置,在施工中,隧道段扣件螺栓扭矩控制在220Nm左右按规定扭矩拧紧对应扣件螺栓后,使钢轨与垫板贴合,弹条中部弯管与轨距突出部分接触。一套扣件系统的两个螺栓必须同时使用双头内燃机扭矩扳手拧紧,安装后轨距满足±1mm的误差范围。

(6) 螺杆调节器主要作用是将粗调后的轨排支承起来,并使轨排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标高、中线的调整。托盘则是螺杆调节器相对钢轨的支

承平台,紧紧将钢轨抓托住。

①工作内容

在组装后的轨排上,将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平装到轨底,螺杆放置在边上等待使用,如下图。在每个轨排端的第一根轨枕后需要配一对螺杆调节器。一般的直线段内,每隔3根轨枕两侧对称各设一个螺杆调节器,超高段隔2根轨枕设一对。

螺杆调节器安装图片

②储运

螺杆调节器托盘用完后要及时涂油,螺杆有损伤时及时套丝修复、使用集装框分别装运不同型号的托盘和螺杆。

③技术要求

①螺杆调节器干净,无混凝土附着;

②平移板已涂油并能自由活动;

③托轨板已涂油防锈;

④精调前横向移动的平移板应在中间位置;

⑤螺杆调节器设在两轨枕中间位置;

⑥两个螺杆调节器在轨排两侧对称(平行)安装;

7.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轨排组装标准见下表

轨排组装检查表

螺杆调节器托盘质量检查项目

① 螺杆调节器托盘干净,无附着混凝土;

② 平移板已涂油并活动自如;

③ 托轨板已涂油防锈;

④ 精调前横向移动的平移板应在中间位置;

⑤ 螺杆调节器托盘设在两轨枕中间位置;

⑥ 两个螺杆调节器托盘在轨排两侧对称安装;

⑦ 所有螺杆调节器托盘必须容易拆除。

8轨排粗调、钢筋绑扎、模板安装与精调

8.1 工作内容

(1)轨排粗调;(2)钢筋绑扎;(3)接地焊接;(4)模板安装;(5)钢筋绝缘及接地检测;(6)轨道精调

8.2 工艺步骤

8.2.1、轨排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⑴粗调

①轨道粗调通起道机来完成。

钢轨调整时在每一个标桩上逐个调整邻近的起道机,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控制钢轨的标高、水平、方向,先调钢轨的标高、水平,再调轨道的方向和轨距,反复调整,逐步调整平顺,使轨道的水平、方向、高低、轨距和外轨超高等基本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轨道的几何尺寸尽可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

②计算调整量、轨道调整

③计算出每个调节单元与设计位置的偏差(调整数据)。进行水平、垂直、超高位置的调节。调整应按先中间两台、后端部两台的顺序进行。

⑵确认测量结果

重复测量,确认轨排定位,必要时再次进行调整。

⑶安装螺杆

完成轨道粗调后,安装调节器螺杆。根据超高的不同选择螺杆调节器托盘的倾斜插孔(用于调节与底座面的角度,确保垂直大地,受力良好),安装塑料薄膜隔离套,旋入螺杆。采用电动扳手拧紧调节螺杆或徒手拧至螺杆接触地面,再使用扭矩扳手旋转180°消除空隙,使螺杆底部略有受力。

⑷注意事项

①螺杆顶端高出钢轨顶面不超过70mm;

②经粗调后轨排轨顶标高满足设计值,允许偏差为-5~0mm。轨道至设计中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

③螺杆涂油润滑,将螺杆按照<5N²m的力矩扭旋到位;

④经过初调后的轨排不能承受重载,同时避免轨排受到外力碰撞。 8.2.2、钢筋绑扎、接地焊接

无砟轨道道床板钢筋采用HRB335Φ16、Φ20螺纹钢,分单元设置。道床板在纵向划分成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纵向接地钢筋均采用道床板内3根上层纵向Φ20结构钢筋(道床板钢筋网中间1根,两侧各1根)。接地端子均设置在道床板外侧,与接触网基础上的接地连接。桥梁段每个道床板单元内采用一根Φ20上层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连接钢筋。具体钢筋绑扎及接地焊接工艺步骤如下:

⑴钢筋绑扎

首先按照设计图纸架设底层钢筋,同时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纵向钢筋与轨枕珩架下层钢筋交叉处以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用尼龙自锁带将钢筋绑扎牢固;然后架设上层纵横向钢筋,穿入横向钢筋,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用尼龙自锁带绑扎。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如下图:

道床板钢筋绑扎照片

⑵接地焊接

内部纵向接地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横向接地钢筋连接纵向接地

钢筋时采用L型焊接,并焊缝长度和焊接质量同上要求。安装时端子位置要正确。为防止接地端子污染,焊接后在端子孔内塞上纱布并用胶带封闭,如下图:

综合接地端子照片

⑶钢筋绝缘及接地检测

道床板架设完成后,进行绝缘和接地性能测试,确保符合要求。按设计要求对纵横向钢筋进行绝缘处理,并检查绝缘效果。检测采用电阻检测仪。除接地钢筋外,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兆欧。

8.2.3、安装模板 ⑴模板准备

①模板表面平整无凹凸、无弯折、无污物; ②脱模剂涂刷完成; ⑵纵向模板安装

①测量放样后,用墨斗弹出两侧纵向模板内边线,在模板锚栓孔位置处

用冲击钻提前打设模板加固锚栓孔,在孔内放入膨胀螺丝套管;

②在纵向模板底部的钢槽内加塞土工布,以防止施工时混凝土跑浆; ③人工将模板安装拼接到位;

④按照标示的模板边线位置,吊运模板就位,将模板上的加固孔用锚栓固定,上部采用拉杆加固,对于底座局部不平整的地方,用楔块垫平,保持底面支承牢固、水平。

⑤纵向模板间采用螺栓固定,模板两侧端布设置双面胶条,避免漏浆; ⑥模板安装人员沿轨道线路依次行走至下一对模板安装位置,直至安装完循环段内所有模板。

⑶储运

计算模板使用数量,使用公铁随车吊运输车和物流平板车将纵向、横向模板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从后方倒运至前方,放置于轨道两侧。

⑷模板安装技术要求

①纵向模板干净(无混凝土污染)。 ②脱模剂涂刷均匀。

③模板与下部结构顶面保持垂直 ⑸注意事项

①模板安装避免扰动已粗调完的轨排; ②安装时防止模板变形; ③检查接头密封;

④安装横向模板前检查基座条与下部结构牢固连接; ⑤保证物流运输通道畅通。 8.2.4、轨排精调

轨排精调是道床板混凝土施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道床板线性及高程控制的最关键的技术工作,因此,要充分予以重视。轨排精调的精调

精调工艺流程图

小车,通过全站仪与小车顶端的棱镜,将轨排高程、中线偏位等数据显示在小车顶部的电脑上,再用调整螺杆调节器的方法,反复测调,最终使轨排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其工作流程如下图。具体工作方法如上图。

⑴轨排检查

为保证精调效率,精调前由技术人员对已完成好钢筋、模板、工具轨排以及综合接地再次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确认全部合格后进入精调阶段。

⑵确定全站仪坐标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CPⅢ点上的棱镜,

自动

平差、计算确定位置。改变测站位置,必须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4个控制点。每工作面配备1台莱卡1201+全站仪。

⑶测量轨道数据

精调小车停于螺杆调节器对应位置后,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如下图

精调小车工作图片

⑷反馈信息

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指导轨道调整。

⑸调整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调整轨道中线。

⑹调整轨道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高度只能往上调整,不能下调。

(7)注意事项

①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标准进行校定;

②精调小车每次测量前都必须在超高传感器上进行校定; ③测量区域尽量减少其它施工作业; ④极端天气条件下不得进行精调作业; ⑤精调后的轨排不允许受到任何外力扰动。

(8)精调后轨道几何形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轨顶高程以一股钢轨为准,与设计高程允许偏差:±2 mm;紧靠站台为:0~2mm。

②轨道中线以一股钢轨为准,与设计中线允许偏差为2 mm;线间距允许偏差为0~5mm。

③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表

注: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1‰。 8.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接地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外端联接点须与模板密贴。接地单元长度不大于100m,接地端子焊接宜选择与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正对的位置,以减少不锈钢接地钢缆的长度。

钢筋安装及接地焊接质量检查项目:按图安装钢筋;按图进行焊接;接地连接位置;混凝土保护层两侧和顶部最小厚度符合图纸要求,允许偏差±5mm。钢筋接地系统绝缘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防止接地端子污染。钢筋绑扎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

模板安装不能扰动已粗调完的轨排。模板安装质量检查项目:纵向模板干净;脱模剂涂刷情况,油膜应分布均匀;损坏或弯折的模板不得使用;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目测纵向模板与下部结构顶面保持垂直;模板安装后,检查下部结构表面清洁。道床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板模板安装检查表

9、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 9、1 工作内容

该工序宜采用浇筑机械进行作业,也可采用龙门吊吊装混凝土输送罐或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主要内容包括:(1)准备工作(对轨排框架及轨枕采取防污染保护措施);(2)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3)混凝土输送;(4)混凝土浇筑;(5)浇筑机 械移位;(6)抹面及清整。

混凝土浇筑及抹面

9.2 工艺步骤 (1)准备工作

清理浇筑面上的杂物,喷水湿润浇筑机械。为确保轨枕与新浇混凝土的结合良好,需在浇筑前在轨枕表面洒水。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检查螺杆调节器螺杆是否出现悬空,隔离套是否装好。

(2)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

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过长(超过6 h),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钢轨长度12.5 m时),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

(3)混凝土输送

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等指标,合格后根据不同的浇筑方案选择卸料方式。

(4)混凝土浇筑

① 当轨道板混凝土采用浇筑机械施工时,控制布料及出料槽流量,采取4个插入式捣固器将混凝土捣固密实,后面有2个辅助振捣器用于人工局部补捣。振捣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碰撞钢筋网。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应按施工接头处理。

② 当采用吊斗浇筑时,用吊斗将混凝土吊至待浇筑的轨排上方(下料口离轨顶不可过高),开启阀门下料。下料过程中须注意及时振捣和防止污染,下料应均匀缓慢,不得冲击轨排。

③ 当采用泵送时,橡胶泵管口应在轨排上方且下料方向基本垂直轨排。通过移动下料管控制混凝土标高。

(5)移位

混凝土需1个轨枕间距接1个轨枕单向连续浇筑,让混凝土从轨枕块下漫流至前一格,不至在轨枕下形成空洞。当混凝土量略高于设计标高后,前移到下一格进行浇筑。

(6)抹面及清整

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应分三次进行。混凝土入模后用木抹完成粗平,然后再用钢抹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三次抹面、压光。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托盘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工。

抹面完成后,及时清刷钢轨、轨枕和扣件,防止污染。 (7)扣件防护

无砟道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扣件的保护。混凝土灌注过程前,提前

安装好扣件防护罩,浇筑过程或振捣过程中,严禁接触防护罩或扣件遮盖物,避免砼污染扣件。

9.3 设备配置

混凝土浇筑机械、混凝土运输车;也可采用龙门吊、混凝土输送泵或泵车。

9.4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按要求进行混凝土塌落度、含气量等指标的检查。 (2)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5~30℃)。

(3)道床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按设计设置横向排水坡,人工整平、抹光,其外形尺寸应满足允许偏差(见下表)。

(4)下料时应及时振捣,防止集料过多导致轨排上浮,避免振捣器碰撞螺杆调节器、轨枕和钢筋等。

(5)混凝土浇筑量、振捣时间、浇筑机械合理匹配,确保浇筑时枕底密实。

(6)底座预湿润时不得有积水。 (7)及时抹面,清洁轨枕、扣件、钢轨。 (8)对拌和站、电力使用等建立必要的应急预案。

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10.混凝土养护 10.1 工作内容

(1)喷涂养护液养护或喷雾、覆盖和洒水养护;

(2)在浇筑约3小时后,逆时针旋转调节器螺杆,拧松1/4圈,消除桁架弯矩和混凝土竖向沉陷产生的间隙;(具体时间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温度试验取得后进行调整)

(3)由于温差效应,钢轨会产生内部应力,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后约9~12小时,指压无明显印痕)螺杆放松1/2圈并松开轨缝夹板,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变形。操作时注意不要扰动轨排。(具体时间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温度试验取得后进行调整)

混凝土养护

10.2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道床板混凝土初凝前后应采取喷雾保湿养护措施,并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天(内控标准,规范标准为不少于7昼夜)。

(2)混凝土终凝前,应避免与流动水相接触。

11 变形缝设置

11.1变形缝处道床板的处理措施

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在隧道变形缝处需断开,板缝与变形缝中心对齐,板缝宽20mm,采用硬质泡沫板填塞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面(密封胶厚30mm)。

11.2道床板断开后与隧道底板的连接 11.2.1变形缝位于洞口200m范围内

洞口200m范围内已设计有连接钢筋,因此不再进行加强 。 11.2.2、变形缝位于洞身地段

板缝两侧的道床板与隧道底板设置两侧各6排φ25钢筋(每处计12排)加强连接,连接钢筋以植筋的方式锚固在隧道底板上,使连接钢筋位于两相邻轨枕之间。

11.3综合接地

因轨道板变形缝处钢筋断开,故道床板被划分为多个接地单元: 11.3.1道床板长度大于100m

划分接地单元,以不大于100m作为一个接地单元,每一接地单元均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一次。

11.3.2道床板长度小于100m

在隧道变形缝处断开后,道床板长度可能小于100m,则在划分的多个单元板端部设置接地端子,并“三纵一横”焊连一次;当几块道床板组成的一个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时,同一接地单元内的相邻单元板接地端子进行C型连接,最后该接地单元再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

12 、器具回收倒运及道床板整修

12.1 工作内容

(1)拆除模板、螺杆调节器、工具轨;(2)填塞螺杆孔 12.2 工艺步骤 12.2.1拆除模板 ⑴工作内容

①当道床混凝土抗压强度≥5MPa(约在浇筑混凝土24小时)后,开始拆除模板。

②拆除模板。模板拆洗人员应用专用先松掉模板固定螺栓、铁丝等固定部件,再拆除纵向模板,并清理模板表面残留混凝土。

③模板拆除后,统一平放模板,由物流运输车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从后方倒运至前方。

(2)注意事项

①拆除过程中严禁磕碰模板,防止模板变形; ②模板表面清洁及涂油检查; ③模板必须成对存放;

④检查模板零部件是否收集齐全;

⑤所有拆下的模板及附件,应集中成组存放于两线路中部。 12.2.2拆除螺杆调节器 ⑴工作内容

①终凝后,拆除全部调节器螺杆。

②约24小时后,将调节器钢轨托盘与工具轨分离,逐一清洗、涂油保养后,集中储存在集装筐中,放置于两线路中间。

⑵设备

螺栓扳手、集装筐、小型轨道平板运输车。 ⑶注意事项

①必须逆时针旋转调节器螺杆,放松螺杆时禁止顺时针旋转螺杆。 ②拆卸出的螺杆和调节器钢轨托盘应逐一清洗、涂油保养集中装入集装筐。

③轻拿轻放,严禁乱扔,及时修复损伤的螺杆。 12.2.3拆工具轨 ⑴工作内容

①解开全部工具轨扣件,清洗扣件、涂油; ②起重运输车吊装收集工具轨; ③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拆除扣件。 ⑵设备及工具

起重运输车、集装筐、螺栓扳手。 ⑶储运

在浇筑混凝土间隙,利用起重运输车将工具轨等材料从后方倒运至前方。

⑷注意事项

①工具轨拆出后,应立即检查钢轨的平直度,清除轨底及轨面上附着混凝土或其他污染物。

②吊装工具轨时应使用专用吊具,防止工具轨变形。 13.填塞螺杆孔、修整混凝土 13.1工作内容

遗留的螺杆孔应及时采用高强度无收缩砂浆封堵。对道床的缺棱掉角及局部混凝土缺陷进行修补和整修。

13.2设备

砂浆搅拌机、轨道小车。

13.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砂浆符合设计要求。

(2)螺杆孔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

(3)砂浆封堵后,捣固密实并抹面、修补恢复道床板外形尺寸。 六、劳动组织 (一)人员组织

1、为全面贯彻“六位一体”和“三整治一提高”的要求,落实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无砟轨道施工的技术和质量管理,组建无砟轨道施工组织机构,劳力组织方式应采用架子队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本段实际情况,以及先导段和试验段相关参数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施工人员配备、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具体人员配备数量建议见下表)

人员配备数量表(单工作面)

(二)物流组织

物流组织原则是保证现有施工条件下原材料的连续供应和机械设备有序运转。每个工作面推荐日进度为125m(单线)。尽量采用集中组装轨排或分段组装,利用龙门吊及专用吊具吊至平板车上,运至现场后进行调整,定位;在洞口外的搅拌站拌制混凝土,使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浇筑现场。

1、单洞双线隧道:推荐采用左右线交替施工模式,其流程如下: a 为确保混凝土供应的循环线路畅通,浇筑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协调指挥。道路安排专人养护。

b每台运输设备安排专人保养,确保物流运输正常运转。

c 拆装、起吊工具轨时,必须使用专用吊架并平稳操作,防止工具轨变形和损坏轨枕。

d工具轨、模板及散件周转箱装运时,要摆放整齐并采取固定措施,防

止发生滑落损伤事故。当工具轨采用多层输送时,中间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轨面损伤影响测量精度。

d 现场根据需要调用相应长度和数量的螺杆,当螺杆暂时不用时,应集中储存并采取防雨防锈措施。螺杆应按长度分类,竖直插入标示有长度的专用周转箱内,以便随时按需要调用。

e模板、散件周转箱运送至指定施工地点时,应存放在两线间的空地上,并留出物流通道,防止阻塞交通和被损坏。

f吊装作业时,要经常检查钢丝绳、吊钩、夹具等的安全状况,吊臂下严禁站人。

g道床板施工区域内各种车辆应限速行驶,并严禁随意掉头、超车及会车,专用掉头、会车地点应明显标示。

h隧道内或夜间施工时,在物流通道上作出明显通道宽度限界反光标志,防止发生意外。

i当场内沿线物流设备发生机械故障时,应及时处理;若处理时间较长时,应将故障设备拖至物流区域外,恢复物流通道的畅通

2、单线双洞隧道

单线隧道由于受空间限制,应根据现场实际,采用一个或几个工作面,按照一个方向倒退方式施工。

a、进场钢筋存放在洞外加工场地,加工合格的成品钢筋,提前采用平板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分段间隔放置在靠近隧道沟壁一侧60cm范围内,人工现场绑扎。

b、双块式轨枕存放在洞口场地,利用随车吊根据现场用量运输至现场,人工配合散枕。

c、洞内模板及工具轨的转运,采用小型龙门吊配合进行,吊运作业时应保持平稳,防止工具轨及模板的变形。

d、混凝土运输是单线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的重点和难点,混凝土供应过程具有运量大、耗时长、连续性等特点,同时对其他物流的影响也较大,应仔细进行规划。

e另外应确保混凝土运输车辆设备的状态良好,平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的检查,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双(单)线龙门吊物流运输

3、推荐采用两种物流组织为双线同步倒退施工法和先Ⅰ线后Ⅱ线(Ⅱ线倒退)施工法,具体物流组织分别见下图。

双线同步倒退施工法

先Ⅰ线后Ⅱ线(Ⅱ线倒退)施工法

七、材料要求

1、采购、存放、发料措施

材料采购前对分供方进行评定,选择合格的分供方厂家购料。 所购材料必须附有说明书、合格证、技术检验证等质量证件。 购料计划须经审批,合同上标明质量标准、材质等方面的要求。 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取样送检和发料制度。

材料分类、分型号贮存、堆放,规范化、整齐堆放,有明确标识牌,有防水避雨措施。对材料存放及发放使用严格登记。

2、材料进场检验

严格按规定和设计要求把关,所有厂制材料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必要的检验、试验单。材料进场,设专人验收,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程序。

每批进场的钢材、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检验、试验结果及供货附件。经抽检不合格料,隔离存放并及时请出场。

按技术质量标准、样品进行严格进场检验,并事先确定重点检验料。 3、试验检测保证措施

以试验室为中心,通过试验检测使进入工地的材料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材料使用要求,分项进行抽样检查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审核,作为确定是否使用依据。

混凝土圬工所用中粗砂、碎石及路堤填料等当地材料填料按规范作相关试验,各项指标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使用。

施工前,加强工艺试验检测,提供工艺参数,设备配备和技术参数。 4、设备管理

健全并加强拌合站设备管理、维护制度,严格监控拌合站计量系统的运行,保持拌合站操作室及周边环境卫生清洁。

加强施工现场龙门吊设备日常检测,并详细记录设备运营情况。 5、所用主要材料及要求如下:

A道床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应采取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并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其余应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及相关规程、规范办理。

B道床板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的相关规定。

C绝缘卡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实验方法》(GB/T1410-2006)中体积电阻率≥1.0³1011Ω²cm,且要求卡力不得小于25N。

D接地端子材料为GB00Cr17Ni14Mo2;接地电缆为不锈钢钢缆,钢缆截面面积不小于200mm2。其他要求按《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和相关规范执行。

E设计采用SK-2型双块式混凝土轨枕应按《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以及公司相关要求执行。

八、设备机具配置

为了确保铺设无砟轨道工程质量,在进行铺设施工之前,无砟道床施工的机械设备已验收合格,满足精度控制要求,并已调试、安装完毕;控制中线、水平的测量仪器,调节仪器、轨道精测仪(轨检小车)、钢卷尺、弦线等小型测量仪器、检查仪器已准备好并经校验合格;自行加工的设备安排专人负责,按要求验收。所需机具设备和常用工具见下表,由于单、双线隧道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尽量安排设备共用,以提高利用率

1.主要施工机具设备

2.主要实验、测量、检测仪器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主要实验、测量、检测仪器表

九、质量控制及检验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施工技术准备

a熟悉、审核施工图纸,参加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b复测控制桩,并制定测量方案。

c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计划,安排好施工顺序。 d针对本项目编制《质量计划》,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e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

f配备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其数量、精度满足本项目要求,并在规定校验有效期内。

g安排好原材料的基础试验工作。 2、物资设备准备

a编制材料和设备需要量计划,并进行落实。 b安排好施工机具、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C做好重要仪器、设备的检查标定工作。 3、施工现场准备

a确定施工范围,按规定进行围挡,清除地面、地下障碍物。 b临时设施,如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临时水电线路等,要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c做好场区道路硬化和临时排浆排水工作。 d做好防洪、防火的安全措施。 制定文明施工措施。

(二)施工工序质量关键点要求及检验

1、隧底凿毛、冲洗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验收:底板铺底混凝土顶面标高控制-20~0mm以内且见新面不得小于75%,直至露出粗骨料为准;凿毛后,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

2、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采用焊接方式,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4mm。

3、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混凝土浇注前,必须检测每个结构钢筋节点的绝缘性能,检测采用不低于500V兆欧表。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 MΩ。质检人员做好检测工作,排查钢筋绝缘绑扎,使现场满足钢筋绝缘要求。接地钢筋靠近沟槽侧每100米一处需设置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尽量与沟槽侧壁预埋接地端子对应,焊接时接地端子端部

紧贴模板,并做好接地端子防护,以防砼污染;

4、轨排拼装在拼装小车上人工配合机械完成,依照钢轨底面的标准刻度进行散枕布置;螺旋道钉安装前先对预埋套孔用高压风吹,后均匀涂抹防护油脂,然后上紧螺旋道钉,禁止斜拧;使用快速扳手拧紧螺旋道钉后必须用扭力扳手测试扭力,使其满足扭矩要求。轨排拼装过程现场值班人员进行全程旁站,质检人员做好抽检排查;

5、按验收标准要求,轨道的精调允许误差,轨距、水平均为1mm,高低、轨向为2mm,但在实际精调过程中,要求精调人员都按照0.5mm严格控制。

精调后轨道静态几何状态允许偏差应满足:轨距±1mm,变化率不大于1/1500;水平2mm;轨向2mm/10m弦;高低2mm/10m弦;轨面高程±2mm;轨道中线2mm;线间距0~+5mm。所有精调作业完成后,现场任何人员和设备不得碰撞轨道。调整结果经相关质检和监理人员共同确认,并做好详细记录;

6、模板安装不能扰动已粗调完的轨排。注意:在接头位置多加支撑,立模后有小缝隙的地方须封堵,严禁错台现象发生。安装时相邻模板间拼接要严密。横向模板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纵向钢筋不断开。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顶面高程±5mm,宽度±5mm,中线位置2mm;

7、清理浇筑面上的杂物,喷水湿润浇筑机械。为确保轨枕与新浇混凝土的结合良好,需在浇筑前在轨枕表面洒水。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混凝土运到灌注地段后需经搅拌均匀后再进行灌注。道床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并应特别注意加强轨枕底部及周围混凝土的捣实,不应产生蜂窝,轨枕下不得有汽泡。混凝土捣固时应避免捣固棒碰触轨枕和组合式轨道排架。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避免欠振、过振。灌注过程中不能对砼任意加水,只

能在拌合站调节;不能往砼里添加杂物;灌注时施工人员严禁在钢筋上行走。混凝土灌注过程施工技术人员及现场调度全程旁站,混凝土灌注工程中设备或机具禁止碰撞轨排,若有扰动必须立即停止混凝土灌注,及时通知测量组复测精调;

8、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轨排架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工,避免产生质量问题。道床板外形尺寸要求:顶面宽度±10mm,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5mm,平整度3mm/1m。抹面完成后,及时清刷钢轨、轨枕和扣件,防止污染;

9、由于温差效应,钢轨会产生内部应力,因此,浇筑砼初凝前,提松横向施工缝模板,松开全部扣件,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变形。操作时注意不要扰动轨排。道床板混凝土初凝前后应采取喷雾保湿养护措施,并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养护期一般不少于14天。养护工作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后,全面清理道床表面,各部清扫干净,为后续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一)安全控制措施

1、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加强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2、每班的应专人负责本班的包括安全在内的全面工作,每班均有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所有人员、机具的安全。

3、配套机具上使用相应按安全设备,如使用防水电缆,龙门吊上安装漏电保护器等。

4、加强施工机具设备管理和施工用电管理,对各有关工序和工作人员、包括机械、电力操作人员岗前教育及培训工作,特殊工种(钢筋工、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防止机械事故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5、门吊行走过程中必须先给信号并有专人防护,做好电缆收放,提醒人员远离轨道。

6、吊装各项设备材料或轨排时需有专人进行防护和指挥,防止意外事故伤人。做好吊装设备、工具的定期检查。

7、保证施工场地照明充足。

8、所有载重设备、电气设备,运输设备等,必须加强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9、加强洞内外供电线路管理。设专人加强电力管理,随时检查维修电力设施,防止漏电伤人。

10、用平板车运输轨排,要将轨排码正在方木上并捆绑好;运输速度要慢,到达工作区速度控制在5公里/小时。平板车与铺轨点相近5米外停车,必须听从铺轨指挥人员安排,统一调动。

11、各施工地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明显的标示牌、警示标志牌(灯)。 12、设专职安全员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危险地段应作出警示标志。其他安全注意事项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环保要求

1、施工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2、预防粉尘危害,喷雾洒水经常化,机械通风合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

3、施工废水的排放需经过过滤、除油和沉淀。

4、固体废物处理,可设法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应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在指定地点集中处理,如选择适当的地方堆放,修筑围墙或者挡墙,或挖坑深埋,严防污染水源、大气、土壤。


相关文章

  • 浅谈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 摘 要:隧道施工中,双块式无砟轨道型式结构摒弃碎石道砟道床的模式,加强了轨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铁路隧道内的轨道施工中被广泛采用,为此,文章根据黄韩侯铁路工程施工现场实例,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进行论述.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查看


  • (京广)顶推施工方案(实际的顶推设备)
  • 第一部分 编制说明 一.编制范围 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上跨京广铁路节点桥过铁路顶推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上跨京广铁路节点桥(ND09-ND16轴)下部结构工程施工图纸.中铁五院<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跨京广铁路节点 ...查看


  • 既有线施工
  • 既有线施工前应对既有线的现状做好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 既有线的日行车对数.列车最长间隔时间.现行运行图中的天窗时间. 2 既有线的排水设施.平立交分布及标准,路基上的附着物.通信及电力供电.信号设施.各种标志等. 3 既有线的路基病 ...查看


  •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方案
  • XX铁路XX线(新疆段) 标 无砟轨道精调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批准: 状态: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3 二.编制依据 .......... ...查看


  • 高铁建设现场安全施工管理
  • 高铁建设现场安全施工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高铁建设现场安全施工管理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高铁建设现场安全施工管理的有关内容.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 ...查看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措施技术规程
  • 2 一般规定 2·O.1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O.2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 ...查看


  • 铁路工程复习知识
  • 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 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工程技术"侧重于铁路工程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的施工技术; 第二部分"管理实务"侧重于铁路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查看


  •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1 工程概况 1.1 工点分布 1.2 工程特点 1.3 主要工程量 2 主要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2.1 减少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 2.2.路基各部位填料确定 2.2.1.一般路堤填料 2.2.2.过渡段路基填料 ...查看


  • 支架搭设方案
  • 成蒲铁路工程CPZQ-3标 邛崃特大桥 (32+3×32.7+32)m 道岔连续梁 满堂支架施工方案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蒲铁路项目部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 1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