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 2010年10月9日 作者:马建新

【小 中 大】

文章关键词: 民工荒 特点 原因 对策

“民工荒”最初指自2004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从2009年中开始,新一轮的“民工荒”再一次出现。对本轮“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轮“民工荒”的特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在2010年2月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用工荒”是局部性、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与2004年的首次“民工荒”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缺工地区范围大

与2004

年发生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民工荒”不同,此轮“民工荒”范围明显扩大,不少中西部城市甚至二线城市也出现用工紧缺现象。以笔者所在的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去年下半年,开发区的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即出现用工紧张现象,虽举行多场招聘会,也难以解决。

2.数量大工种多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轮“民工荒”不仅是技工缺乏,普工同样紧缺,而且数量巨大。如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称,现时广州最缺工的行业分别是机械加工、服装、鞋业等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占了全市总需求一半,物流、餐饮、旅游业的人手不足问题也严重。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

3.持续时间长

以往的“民工荒”突出表现在春节之后,往往随着时间自行解决。而此轮"民工荒"伴随着我国经济“V”型复苏,从去年下半年即出现,至今未见消退趋势。

4.缺工多的企业普遍待遇较差

由于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想象,部分企业看不到劳动力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过渡,不思技术创新,一味依靠廉价劳动力维持产品竞争力。此次“民工荒”呈现出来的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的企业缺工最明显的特点,也许正是他们“用脚投票”的一种表现

本轮“民工荒”的形成原因

相对与中国拥有的9亿农民和1.5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本轮“民工荒”本质上仍属于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源于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一)近些年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农民外出的机会成本

近些年来中央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不仅如此,国家还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政策。再加上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一些可以规模种植的地方,和农业产业化比较好的地方,农民种粮的收入与

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少,考虑到外出务工的安全、欠薪,部分农民选择了在家务农。

(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外出打工已缺乏吸引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调查分析指出,今年春季中西部地区的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平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工61人,比2008年同期的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在准备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去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不仅是工作机会增加,收入上的差距对农民工也已缺乏吸引力。以广东为例,从2010年5月1日起,广东省月最低工资依次为:一类地区1030元、二类地区920元、三类地区810元、四类地区710元、五类地区660元;而山西省2010年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地区850元、二类地区780元、三类地区710元、四类地区640元,考虑到较差待遇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以及较高的生活成本、离家的精神痛苦等,有相当一部分民工选择回流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企业就业。虽然工资低一点,但可以照料到家庭,不用受歧视。

(三)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来往于城乡的“候人”

在现有体制下,城市对农民工采取“经济吸纳,社会拒入的态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农民工从事各种脏、累、危险的工作而对其到来给予鼓励和接纳;另一方面,很多城市采取各种政策控制农民,不给予市民待遇,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体制成为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务工城市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使得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来往于城乡的“候人”。

同时长期的离家生活,使农民工的夫妻生活问题、孩子教育及赡养老人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外出务工的社会成本大幅增加,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农民工外出的愿望。

(四)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基于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想象及“经济人”假设,部分企业无视中西部经济发展导致的整体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新时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变化,看不到前些年“民工荒”“自愈”背后的危机,

不思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一味依靠廉价劳动力维持产品竞争力,最终导致“民工荒”愈演愈烈。

(五)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浓,希望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调查:务工人员预期平均工资涨幅高于企业预计工资涨幅。对企业调查中,企业预计员工工资平均上升幅度为9%。对务工人员调查中,打算继续外出务工的人员预期2010年平均工资收入比2009年实际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4%。由此看出,对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的预期,务工人员比企业高出5个百分点。

应对本轮“民工荒”的建议

面对本轮“民工荒”及其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在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加快东部地区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及产业转移

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产与生活成本日渐增高,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越来越不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低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随着中西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其相对于东部地区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益发明显。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升级已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对于企业来说,或者进行技术创新,以更多的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力,或者向中西部迁移也是不可回避的选择。本轮“民工荒”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就与部分企业提前进行产业迁移从而造成中西部地区吸收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有关。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调查:对企业调查中,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平均每个企业计划

新招工人数为61人,比2008年同期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对务工人员调查中,准备外出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在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2.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解决农民工身份问题

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面临享受社会保障及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只有通过城市进程,才能使农民工真正得以完成身份的转变,从农民和农民工变成市民和工人,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事实上从2004年发生首次“民工荒”起,一些地区开始认识到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的重要性。上海于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当日,就取消了对外来人口就业证的限制。从今年1月1日起,在广东实行10年之久且备受争议的“暂住证”制度正式废止,从“管理”转为“服务”,受惠外来人口达3000万,并赋予持“居住证”的人们多项权益和社会福利。

3.强化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形式,加强沟通(信息的缺乏)

应该承认即使是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不畅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问题。从短期来说,解决农民工短缺问题,更多的可能要靠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双方政府的及时沟通,强化信息交流,健全联系机制。同时,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可以更有针对性,避免农民工的盲目流动,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在双方政府的参与下,也可以更大程度保障农民工的利益。

4.提高农民工待遇,以待遇留人

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是缺工企业的普通特点。用工企业要改变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念,科学规划用工需求,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流动,避免大进大出式的用工格局,降低寻找及培训工人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关心职工生活,合理提高物质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农民工。同时还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层次需要,以职业发展及个人能力的提高机会留住农民工,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新招工人数为61人,比2008年同期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对务工人员调查中,准备外出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在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2.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解决农民工身份问题

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面临享受社会保障及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只有通过城市进程,才能使农民工真正得以完成身份的转变,从农民和农民工变成市民和工人,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事实上从2004年发生首次“民工荒”起,一些地区开始认识到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的重要性。上海于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当日,就取消了对外来人口就业证的限制。从今年1月1日起,在广东实行10年之久且备受争议的“暂住证”制度正式废止,从“管理”转为“服务”,受惠外来人口达3000万,并赋予持“居住证”的人们多项权益和社会福利。

3.强化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形式,加强沟通(信息的缺乏)

应该承认即使是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不畅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问题。从短期来说,解决农民工短缺问题,更多的可能要靠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双方政府的及时沟通,强化信息交流,健全联系机制。同时,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可以更有针对性,避免农民工的盲目流动,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在双方政府的参与下,也可以更大程度保障农民工的利益。

4.提高农民工待遇,以待遇留人

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是缺工企业的普通特点。用工企业要改变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念,科学规划用工需求,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流动,避免大进大出式的用工格局,降低寻找及培训工人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关心职工生活,合理提高物质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农民工。同时还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层次需要,以职业发展及个人能力的提高机会留住农民工,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4.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技工的缺乏)

应该看到农民工的职业素质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原因。要通过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使农民工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社会,并提高职业技能以提升就业能力。

“民工荒”的出现对相关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认真分析其背后原因基础上,应对措施得当则可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并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佳、张威,揭开企业用工短缺的神秘面纱——“民工潮”回流原因透视[J].商场现代化,2009(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郑捷,“民工荒”:荒在哪里?路在何方?[N].经济参考报,2010-03-26。

李超、孙飞,“民工潮”与“民工荒”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6)。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 2010年10月9日 作者:马建新

【小 中 大】

文章关键词: 民工荒 特点 原因 对策

“民工荒”最初指自2004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从2009年中开始,新一轮的“民工荒”再一次出现。对本轮“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轮“民工荒”的特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在2010年2月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用工荒”是局部性、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与2004年的首次“民工荒”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缺工地区范围大

与2004

年发生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民工荒”不同,此轮“民工荒”范围明显扩大,不少中西部城市甚至二线城市也出现用工紧缺现象。以笔者所在的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去年下半年,开发区的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即出现用工紧张现象,虽举行多场招聘会,也难以解决。

2.数量大工种多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轮“民工荒”不仅是技工缺乏,普工同样紧缺,而且数量巨大。如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称,现时广州最缺工的行业分别是机械加工、服装、鞋业等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占了全市总需求一半,物流、餐饮、旅游业的人手不足问题也严重。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

3.持续时间长

以往的“民工荒”突出表现在春节之后,往往随着时间自行解决。而此轮"民工荒"伴随着我国经济“V”型复苏,从去年下半年即出现,至今未见消退趋势。

4.缺工多的企业普遍待遇较差

由于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想象,部分企业看不到劳动力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过渡,不思技术创新,一味依靠廉价劳动力维持产品竞争力。此次“民工荒”呈现出来的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的企业缺工最明显的特点,也许正是他们“用脚投票”的一种表现

本轮“民工荒”的形成原因

相对与中国拥有的9亿农民和1.5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本轮“民工荒”本质上仍属于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源于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一)近些年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农民外出的机会成本

近些年来中央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不仅如此,国家还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政策。再加上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一些可以规模种植的地方,和农业产业化比较好的地方,农民种粮的收入与

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少,考虑到外出务工的安全、欠薪,部分农民选择了在家务农。

(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外出打工已缺乏吸引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调查分析指出,今年春季中西部地区的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平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工61人,比2008年同期的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在准备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去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不仅是工作机会增加,收入上的差距对农民工也已缺乏吸引力。以广东为例,从2010年5月1日起,广东省月最低工资依次为:一类地区1030元、二类地区920元、三类地区810元、四类地区710元、五类地区660元;而山西省2010年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地区850元、二类地区780元、三类地区710元、四类地区640元,考虑到较差待遇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以及较高的生活成本、离家的精神痛苦等,有相当一部分民工选择回流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企业就业。虽然工资低一点,但可以照料到家庭,不用受歧视。

(三)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来往于城乡的“候人”

在现有体制下,城市对农民工采取“经济吸纳,社会拒入的态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农民工从事各种脏、累、危险的工作而对其到来给予鼓励和接纳;另一方面,很多城市采取各种政策控制农民,不给予市民待遇,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体制成为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务工城市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使得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来往于城乡的“候人”。

同时长期的离家生活,使农民工的夫妻生活问题、孩子教育及赡养老人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外出务工的社会成本大幅增加,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农民工外出的愿望。

(四)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基于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想象及“经济人”假设,部分企业无视中西部经济发展导致的整体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新时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变化,看不到前些年“民工荒”“自愈”背后的危机,

不思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一味依靠廉价劳动力维持产品竞争力,最终导致“民工荒”愈演愈烈。

(五)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浓,希望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调查:务工人员预期平均工资涨幅高于企业预计工资涨幅。对企业调查中,企业预计员工工资平均上升幅度为9%。对务工人员调查中,打算继续外出务工的人员预期2010年平均工资收入比2009年实际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4%。由此看出,对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的预期,务工人员比企业高出5个百分点。

应对本轮“民工荒”的建议

面对本轮“民工荒”及其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在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加快东部地区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及产业转移

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产与生活成本日渐增高,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越来越不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低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随着中西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其相对于东部地区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益发明显。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升级已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对于企业来说,或者进行技术创新,以更多的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力,或者向中西部迁移也是不可回避的选择。本轮“民工荒”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就与部分企业提前进行产业迁移从而造成中西部地区吸收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有关。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调查:对企业调查中,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平均每个企业计划

新招工人数为61人,比2008年同期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对务工人员调查中,准备外出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在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2.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解决农民工身份问题

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面临享受社会保障及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只有通过城市进程,才能使农民工真正得以完成身份的转变,从农民和农民工变成市民和工人,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事实上从2004年发生首次“民工荒”起,一些地区开始认识到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的重要性。上海于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当日,就取消了对外来人口就业证的限制。从今年1月1日起,在广东实行10年之久且备受争议的“暂住证”制度正式废止,从“管理”转为“服务”,受惠外来人口达3000万,并赋予持“居住证”的人们多项权益和社会福利。

3.强化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形式,加强沟通(信息的缺乏)

应该承认即使是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不畅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问题。从短期来说,解决农民工短缺问题,更多的可能要靠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双方政府的及时沟通,强化信息交流,健全联系机制。同时,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可以更有针对性,避免农民工的盲目流动,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在双方政府的参与下,也可以更大程度保障农民工的利益。

4.提高农民工待遇,以待遇留人

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是缺工企业的普通特点。用工企业要改变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念,科学规划用工需求,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流动,避免大进大出式的用工格局,降低寻找及培训工人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关心职工生活,合理提高物质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农民工。同时还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层次需要,以职业发展及个人能力的提高机会留住农民工,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新招工人数为61人,比2008年同期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对务工人员调查中,准备外出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在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2.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解决农民工身份问题

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面临享受社会保障及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只有通过城市进程,才能使农民工真正得以完成身份的转变,从农民和农民工变成市民和工人,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事实上从2004年发生首次“民工荒”起,一些地区开始认识到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的重要性。上海于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当日,就取消了对外来人口就业证的限制。从今年1月1日起,在广东实行10年之久且备受争议的“暂住证”制度正式废止,从“管理”转为“服务”,受惠外来人口达3000万,并赋予持“居住证”的人们多项权益和社会福利。

3.强化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形式,加强沟通(信息的缺乏)

应该承认即使是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不畅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问题。从短期来说,解决农民工短缺问题,更多的可能要靠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双方政府的及时沟通,强化信息交流,健全联系机制。同时,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可以更有针对性,避免农民工的盲目流动,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在双方政府的参与下,也可以更大程度保障农民工的利益。

4.提高农民工待遇,以待遇留人

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是缺工企业的普通特点。用工企业要改变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念,科学规划用工需求,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流动,避免大进大出式的用工格局,降低寻找及培训工人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关心职工生活,合理提高物质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农民工。同时还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层次需要,以职业发展及个人能力的提高机会留住农民工,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4.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技工的缺乏)

应该看到农民工的职业素质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原因。要通过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使农民工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社会,并提高职业技能以提升就业能力。

“民工荒”的出现对相关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认真分析其背后原因基础上,应对措施得当则可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并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佳、张威,揭开企业用工短缺的神秘面纱——“民工潮”回流原因透视[J].商场现代化,2009(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郑捷,“民工荒”:荒在哪里?路在何方?[N].经济参考报,2010-03-26。

李超、孙飞,“民工潮”与“民工荒”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6)。


相关文章

  • 浅析欠薪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劳动关系协调师编号:() 浅析欠薪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最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城市大力推动房地产建设,造就了建筑行业不断地蓬勃地发展.从而形成全国各地的农民不断涌向城市往建筑 ...查看


  •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现状及问题 123
  •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现状及问题 (作者信息) [摘要]在经济持续发展,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福利状况却存在着巨大的隐忧.这一现实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对经济发展. ...查看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查看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 ...查看


  •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论文
  • 目 录 一.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 ............................ 2 (一)人的控制 .................................................. 2 (二)材 ...查看


  • 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浅析
  •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职教育投入,而中职学生流失率却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校的稳定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失,如何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成了中职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传统教育.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学生家庭等方面探讨了 ...查看


  • 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 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性和说服力,也培养同学们在调查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同学们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前端的社会实践统一考虑,保持连贯性. 第一部分 题目指南 以下选题仅做指南使用,学员完全 ...查看


  •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姓 名:学 号: 学 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老年 ...查看


  • 2015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泰科院2013届人资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综合类 1心理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EAP模式 3家族企业与"90后"员工共赢研究 4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保险营销员胜任力特征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