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达情意的方法。
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对了,是芦苇。你看芦苇朴实无华。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进入故乡的芦苇,去追忆那遥远的美好的童年吧!
二、细读、领悟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指名读8~10自然段,让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芦苇特点的语句。
指名说说芦苇特点的语句,那么这句话写了芦苇的什么特点呢?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
师:春天的芦苇又是怎样呢?指名读。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1、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拟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芦苇图,在芦苇丛中还有哪些故事呢?让学生自由读11~13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2、师:指名读,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读每一件快乐的事。
3、师:你们认识纺织娘吗?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4、下面齐读4、5、6、7自然段。
师:这些自然段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去掉,这些恰恰说明故乡很美。
四、体味情感,强化主题。
师:童年是最快乐,最难忘的。而作者的童年和芦苇是分不开的,记忆来源于故乡的芦苇,来自于芦苇丛中发生的情趣的事,课下请你饱含深情地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写你对故乡的热爱好吗?
五、板书设计
故乡的芦苇
吹芦叶哨
折芦叶船 美
捉纺织娘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达情意的方法。
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对了,是芦苇。你看芦苇朴实无华。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进入故乡的芦苇,去追忆那遥远的美好的童年吧!
二、细读、领悟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指名读8~10自然段,让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芦苇特点的语句。
指名说说芦苇特点的语句,那么这句话写了芦苇的什么特点呢?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
师:春天的芦苇又是怎样呢?指名读。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1、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拟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芦苇图,在芦苇丛中还有哪些故事呢?让学生自由读11~13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2、师:指名读,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读每一件快乐的事。
3、师:你们认识纺织娘吗?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4、下面齐读4、5、6、7自然段。
师:这些自然段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去掉,这些恰恰说明故乡很美。
四、体味情感,强化主题。
师:童年是最快乐,最难忘的。而作者的童年和芦苇是分不开的,记忆来源于故乡的芦苇,来自于芦苇丛中发生的情趣的事,课下请你饱含深情地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写你对故乡的热爱好吗?
五、板书设计
故乡的芦苇
吹芦叶哨
折芦叶船 美
捉纺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