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题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 、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 、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 、成绩 B、目的 C 、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 、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 、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 、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ABC )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 、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 、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 、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 、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 )关系。

A 、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

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

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

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

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

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论述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答:“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做到几点:

一、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具按照学习内容和教师要求进行的实际活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讲,动手做始终是他们最欢迎的学习形式。

二、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1. 创设与现实生活情境贴近的教学情境

2. 创造一些具有“实况性”的学习机会

3. 重视学以致用,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三、运用核心问题,发展数学活动

经验

问题解决是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设置恰当的核心问题,利用核心问题调动学生活动,通过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去提升和发展数学活动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

总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师生的互动实践,来源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应当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来带动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让数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

试题》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和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 ;。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

括 、 、 、 、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

括 、 、 。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和已有 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和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 ;。 (7)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 化、评价方法 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更要关注他们的 。

(8)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 、 、 。

( 9)《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 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目标动词。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 、 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和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 ; 。

(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13)《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

括 、 、 、 、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

括 、 、 。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和已有 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

是 、 、 , 。

(16)“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

(17)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 、 、 。

(18)《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 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目标动词。

(19)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 、 、 、 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20)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 、 (2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 , , 四个部分。 (22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 , 。 , 。 (23)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 , , , 。 (2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 、 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5)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

(3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

(40)初中数学内容的四大领域是 , , ,。

(41)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 , 。

(42)“课题学习”是一种具

有 、 、 和 的数学学习活动。

(43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 , , , 。 (44)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 , 。 (45以学论教主要是

从 , , , ,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46常用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 、 、 等。

(47)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有 、 、

(48)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 , , , 。 附件:

初中数学课标学习解 第一章数学课标(实验稿)的研究背景和基

本理念

一、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依据是〈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

二、制定《课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三、阐述《课标》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基础

性)

---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普

及性)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发展性)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7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通过哪些活动来体现?

答:1. 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2.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鼓励不同的观点,并恰如其分地切入学生的争论,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使组织的过程成为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教师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

3.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师生双方面的共同发展。

五、在各个学段中,《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

第二章把握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脉搏 六、美国《标准》中数学教学计划的六条原则是:

答:平等原则、数学课程原则、数学教学原则、学习原则、评价原则、技术原则。

七、国际数学课程标准有哪几个特点? 答:1. 面向全体;2. 注重问题解决;3. 注重数学应用;4. 注重数学交流;5. 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6.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注意:没有“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国外初中数学教材的面貌有几个特点?

答:1. 现实化和生活化;2. 趣味化;3.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内容;

4. 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5. 注意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三章数与代数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分析

九、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是使学生运用符号来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发展符号感。即运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表达)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用符号表达的问题(操作)从符号运算中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检验(解释)

十、符号感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是首要方面,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符号化)。

2.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重要方面)。

3. 能进行符合符号间的转换。(利用解析式、图象、数值、自然语言等多种形式去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运用代数式运算、方程求解、函数分析等方法)。 十一、如何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1. 学生要从解析式、图象、数值和自然语言等多个方面理解同一规律。 2. 这四种表示方式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一种表示的改变会影响到另一种表示的改变,学生要能由其中的某种形式大致了解其他的形式。

3. 多种表示的方法不仅可以加强概念的理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十二、在进行符号运算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1可将符号运算融于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符号运算在解决问题和验证规律中的作用。

2要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3要适当地、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符号运算训练。

十三、代数式部分应如何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在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代数式运算的学习中发展符号感。 十四、英国Csms 表明,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有哪6个水平?

1对字母直接赋值。 2忽略字母的意义 3把字母当作物体

4把字母看作是特定的未知量 5把字母看作是广义的数 6把字母看作变量

十五、代数式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答:运用代数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解释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

十六、“方程思想”有哪几个方面?

1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现象的模型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后,须要探索解方程的方法,特别要关注方程的一般解法。

3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必须要找出方程的近似解,因此要具备一些估计方程近似解所具备的某些性质

4对于一些不易求解的方程,数学上可以研究方程解所具备的某些性

十七、方程与不等式部分应如何设计?

1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方程(组)解的过程 3掌握求解方程的基础方法,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4体会具体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十八、函数课程应怎样设计?

1函数思想的早期渗透 2探索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3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①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应逐步深入②函数多种表示方式的联系

4在具体函数学习中强调函数模型的思想

5结合数值、解析式、图象探索具体函数的性质

6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方程和不等式

十九、有理数、实数的学习应关注哪几个方面

1关注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关注对大数、无理数等的估计 3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运算方法的选择

4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二十、简述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1注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突出数、符号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

2鼓励学生的充分探索和交流 3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 4重视对数与代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避免繁杂的运算

5注重发挥计算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1符号表示和符号运算中的推理 2利用数值与图象进行推理

3利用比例进行推理 二二、简述数感的主要表现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第四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的分析

二三、几何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建模、抽象、推理、综合、计数

二四、几何课程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1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2发展无尽无穷的直觉源泉,形成创新意思

3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五、几何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1首要目标(初中几何)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同时通过对图形基本性质的探索和证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使他们理解证明的意义和过程,体会推理和证明的力量。 2核心目标是通过观察、描述、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六、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2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3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二七、“图形与变换”学习主要目标是什么?

学习主要目标:了解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变换的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变换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注:《标准》中这部分并不是在介绍变换几何,不要求从严格定义出发来研究变换的性质,从而研究图形的性质。 二八、图形与坐标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确定图形或物体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感受图形变换与相应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九、学习证明的重点是在于使他们确实感到证明是有意义和有用的。 三十、“图形的认识”部分应如何设计?

1在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

2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3增加视图与投影等有关空间的内容,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的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①雪花曲线:具有有限的面积,却有无限的周长,它的周长持续乘4/3来直观理解

②密铺问题:对于形状大小相同的正多边形,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能密铺。

三一、“图形与变换’部分应如何设计?

答:体现“现实内容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三者统一

①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探索(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认识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②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及基本图形的变换性质

③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

合进行图案设计

④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丰富的文化价值⑤认识图形的相似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二、“图形与坐标’部分应如何设计?

1探索刻画物体或图形的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注:在初中阶段学习直角坐标系,重点是使学生学会一种刻画物体或图形位置的方法,为理解和把握空间图形提供一种新的角度。不必象高中解析几何那样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解决图形的问题。 三三、“图形与证明”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哪几点?

1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学习有条有理的思考与表达。 2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掌握证明的基本格式,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

4体验证明素材的丰富多彩 四、证明的价值有:证实、理解、思维、系统、发现、信念

三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1以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全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发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空间与图形课程及其教学的作用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分析

三六、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1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2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

3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七、统计与概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使学生具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与知识,具备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从随机(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在面对不确定情景或大量数据时能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注:统计学的首要目标: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 三八、统计观念的内涵是什么? 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三九、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四十、统计课程应怎样设计? 1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3认识到统计在社会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一、概率课程应怎样设计? 1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习获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随机观念的内涵:认识到概率和确定性数学一样,是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同时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四二、概率学习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具备随机观念,从而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

四三、初中阶段如何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1使学生经历原始的随机环境,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概率的广泛应用,体会概率的作用。

3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组织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理论的概率模型”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四四、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1突出统计与概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2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强调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避免单纯的计算。

4强调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六章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分析

四五、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涵是什么? 答是指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 1加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2加强数学之间的联系。

3加强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的综合应用。

四六、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1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存在,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

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 2也为教材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3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也必将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改革。

四七、实践与综合应用总的要求是什么?

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初中以“课题学习”为主。

四八、课题学习的内涵是什么?

是指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方法和经验等解决课题的过程。

四九、学生在课题学习的活动中,将达到哪些目标?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五十、简述课题学习的教学和评价策略

1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提供适当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3注重课题学习后的教学反思,对课题学习评价以质的评估为主

五一、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五二、怎么做才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1在课题学习中,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

2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鼓励他们互相启发,合作讨论,发展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课题学习的重要特征是挑战性和综合性,须要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和交流。

4教师应鼓励学生个性和创造的充分发展。

5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 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3、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6、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 《标准》提出在(第二 )学段引入计算器。

8、 《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 单选题:

1、 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2、 《标准》安排了(B )个学习领域。

A )三个 B )四个 C )五个 D )不确定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 )《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 )《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答:(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答:(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

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二) 一、 填空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 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教与学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 7、《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 判断题:

1、教师即课程。( X )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 )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X )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X ) 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 )

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V )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V )

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V )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X ) 三、 简答题: 1、 怎么认识数学?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也起关键的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2、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变化?

答: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作出改变。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是说,数学课程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墨迹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

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3、 一所学校期末考试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有如下题目。

(1) 二年级:计算①438-175,②2573+824,③6632-2820,④10275-382

(2) 三年级:读出下面各数:①3004000 ②130040000

(3) 五年级:①125×32×25 , ②5330÷205 , ③

(4) 六年级: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作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以上命题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请具体说明。

答:二年级命题中④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

三年级命题都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五年级命题中②③不符合要求,《标准》要求②中除数不超过两位数,③中分数混合运算不包含带分数。

六年级命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而此题超过三步

4、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三) 一. 名词解释:(5`*2=10`)

1. 数学模型: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2. 反证法:从结论的方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得到结论正确的证明方法。

二. 填空:(2`*10=20`)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2. 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 课程改革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 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始终贯彻" 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的工作方针.

7. 高考制度改革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要改变" 一次考试定终生" 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

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9.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

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发扬民主,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 三. 判断:(2`*5=10`)

1.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

2. 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 5. 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 四. 简答:(8`*3=24`)

1.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或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

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现状,重视课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三是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是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六是改革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新课程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转变?

一是实现传授者角色的转变;二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三是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3.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数学的价值;(3)数学学习内容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4)数学教学;(5)评价改革;(6)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五. 通过学习, 你对课程改革有何见解?(10`)

六. 请你设计一堂课改课.(26`)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 、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 、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 、成绩 B、目的 C 、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 、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 、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 、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ABC )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 、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 、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 、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 、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 )关系。

A 、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

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

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

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

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

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论述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答:“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做到几点:

一、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具按照学习内容和教师要求进行的实际活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讲,动手做始终是他们最欢迎的学习形式。

二、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1. 创设与现实生活情境贴近的教学情境

2. 创造一些具有“实况性”的学习机会

3. 重视学以致用,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三、运用核心问题,发展数学活动

经验

问题解决是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设置恰当的核心问题,利用核心问题调动学生活动,通过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去提升和发展数学活动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

总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师生的互动实践,来源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应当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来带动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让数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

试题》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和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 ;。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

括 、 、 、 、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

括 、 、 。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和已有 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和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 ;。 (7)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 化、评价方法 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更要关注他们的 。

(8)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 、 、 。

( 9)《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 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目标动词。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 、 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和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 ; 。

(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13)《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

括 、 、 、 、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

括 、 、 。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和已有 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

是 、 、 , 。

(16)“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

(17)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 、 、 。

(18)《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 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目标动词。

(19)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 、 、 、 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20)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 、 (2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 , , 四个部分。 (22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 , 。 , 。 (23)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 , , , 。 (2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 、 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5)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

(3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

(40)初中数学内容的四大领域是 , , ,。

(41)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 , 。

(42)“课题学习”是一种具

有 、 、 和 的数学学习活动。

(43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 , , , 。 (44)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 , 。 (45以学论教主要是

从 , , , ,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46常用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 、 、 等。

(47)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有 、 、

(48)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 , , , 。 附件:

初中数学课标学习解 第一章数学课标(实验稿)的研究背景和基

本理念

一、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依据是〈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

二、制定《课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三、阐述《课标》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基础

性)

---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普

及性)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发展性)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7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通过哪些活动来体现?

答:1. 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2.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鼓励不同的观点,并恰如其分地切入学生的争论,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使组织的过程成为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教师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

3.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师生双方面的共同发展。

五、在各个学段中,《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

第二章把握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脉搏 六、美国《标准》中数学教学计划的六条原则是:

答:平等原则、数学课程原则、数学教学原则、学习原则、评价原则、技术原则。

七、国际数学课程标准有哪几个特点? 答:1. 面向全体;2. 注重问题解决;3. 注重数学应用;4. 注重数学交流;5. 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6.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注意:没有“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国外初中数学教材的面貌有几个特点?

答:1. 现实化和生活化;2. 趣味化;3.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内容;

4. 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5. 注意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三章数与代数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分析

九、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是使学生运用符号来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发展符号感。即运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表达)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用符号表达的问题(操作)从符号运算中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检验(解释)

十、符号感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是首要方面,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符号化)。

2.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重要方面)。

3. 能进行符合符号间的转换。(利用解析式、图象、数值、自然语言等多种形式去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运用代数式运算、方程求解、函数分析等方法)。 十一、如何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1. 学生要从解析式、图象、数值和自然语言等多个方面理解同一规律。 2. 这四种表示方式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一种表示的改变会影响到另一种表示的改变,学生要能由其中的某种形式大致了解其他的形式。

3. 多种表示的方法不仅可以加强概念的理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十二、在进行符号运算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1可将符号运算融于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符号运算在解决问题和验证规律中的作用。

2要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3要适当地、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符号运算训练。

十三、代数式部分应如何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在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代数式运算的学习中发展符号感。 十四、英国Csms 表明,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有哪6个水平?

1对字母直接赋值。 2忽略字母的意义 3把字母当作物体

4把字母看作是特定的未知量 5把字母看作是广义的数 6把字母看作变量

十五、代数式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答:运用代数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解释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

十六、“方程思想”有哪几个方面?

1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现象的模型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后,须要探索解方程的方法,特别要关注方程的一般解法。

3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必须要找出方程的近似解,因此要具备一些估计方程近似解所具备的某些性质

4对于一些不易求解的方程,数学上可以研究方程解所具备的某些性

十七、方程与不等式部分应如何设计?

1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方程(组)解的过程 3掌握求解方程的基础方法,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4体会具体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十八、函数课程应怎样设计?

1函数思想的早期渗透 2探索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3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①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应逐步深入②函数多种表示方式的联系

4在具体函数学习中强调函数模型的思想

5结合数值、解析式、图象探索具体函数的性质

6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方程和不等式

十九、有理数、实数的学习应关注哪几个方面

1关注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关注对大数、无理数等的估计 3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运算方法的选择

4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二十、简述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1注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突出数、符号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

2鼓励学生的充分探索和交流 3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 4重视对数与代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避免繁杂的运算

5注重发挥计算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1符号表示和符号运算中的推理 2利用数值与图象进行推理

3利用比例进行推理 二二、简述数感的主要表现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第四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的分析

二三、几何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建模、抽象、推理、综合、计数

二四、几何课程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1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2发展无尽无穷的直觉源泉,形成创新意思

3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五、几何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1首要目标(初中几何)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同时通过对图形基本性质的探索和证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使他们理解证明的意义和过程,体会推理和证明的力量。 2核心目标是通过观察、描述、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六、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2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3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二七、“图形与变换”学习主要目标是什么?

学习主要目标:了解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变换的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变换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注:《标准》中这部分并不是在介绍变换几何,不要求从严格定义出发来研究变换的性质,从而研究图形的性质。 二八、图形与坐标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确定图形或物体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感受图形变换与相应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九、学习证明的重点是在于使他们确实感到证明是有意义和有用的。 三十、“图形的认识”部分应如何设计?

1在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

2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3增加视图与投影等有关空间的内容,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的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①雪花曲线:具有有限的面积,却有无限的周长,它的周长持续乘4/3来直观理解

②密铺问题:对于形状大小相同的正多边形,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能密铺。

三一、“图形与变换’部分应如何设计?

答:体现“现实内容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三者统一

①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探索(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认识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②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及基本图形的变换性质

③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

合进行图案设计

④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丰富的文化价值⑤认识图形的相似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二、“图形与坐标’部分应如何设计?

1探索刻画物体或图形的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注:在初中阶段学习直角坐标系,重点是使学生学会一种刻画物体或图形位置的方法,为理解和把握空间图形提供一种新的角度。不必象高中解析几何那样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解决图形的问题。 三三、“图形与证明”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哪几点?

1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学习有条有理的思考与表达。 2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掌握证明的基本格式,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

4体验证明素材的丰富多彩 四、证明的价值有:证实、理解、思维、系统、发现、信念

三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1以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全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发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空间与图形课程及其教学的作用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分析

三六、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1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2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

3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七、统计与概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使学生具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与知识,具备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从随机(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在面对不确定情景或大量数据时能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注:统计学的首要目标: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 三八、统计观念的内涵是什么? 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三九、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四十、统计课程应怎样设计? 1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3认识到统计在社会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一、概率课程应怎样设计? 1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习获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随机观念的内涵:认识到概率和确定性数学一样,是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同时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四二、概率学习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具备随机观念,从而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

四三、初中阶段如何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1使学生经历原始的随机环境,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概率的广泛应用,体会概率的作用。

3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组织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理论的概率模型”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四四、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1突出统计与概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2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强调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避免单纯的计算。

4强调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六章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的意义、内容与要点分析

四五、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涵是什么? 答是指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 1加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2加强数学之间的联系。

3加强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的综合应用。

四六、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1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存在,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

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 2也为教材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3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也必将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改革。

四七、实践与综合应用总的要求是什么?

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初中以“课题学习”为主。

四八、课题学习的内涵是什么?

是指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方法和经验等解决课题的过程。

四九、学生在课题学习的活动中,将达到哪些目标?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五十、简述课题学习的教学和评价策略

1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提供适当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3注重课题学习后的教学反思,对课题学习评价以质的评估为主

五一、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五二、怎么做才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1在课题学习中,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

2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鼓励他们互相启发,合作讨论,发展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课题学习的重要特征是挑战性和综合性,须要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和交流。

4教师应鼓励学生个性和创造的充分发展。

5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 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3、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6、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 《标准》提出在(第二 )学段引入计算器。

8、 《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 单选题:

1、 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2、 《标准》安排了(B )个学习领域。

A )三个 B )四个 C )五个 D )不确定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 )《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 )《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答:(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答:(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

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二) 一、 填空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 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教与学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 7、《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 判断题:

1、教师即课程。( X )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 )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X )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X ) 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 )

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V )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V )

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V )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X ) 三、 简答题: 1、 怎么认识数学?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也起关键的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2、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变化?

答: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作出改变。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是说,数学课程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墨迹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

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3、 一所学校期末考试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有如下题目。

(1) 二年级:计算①438-175,②2573+824,③6632-2820,④10275-382

(2) 三年级:读出下面各数:①3004000 ②130040000

(3) 五年级:①125×32×25 , ②5330÷205 , ③

(4) 六年级: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作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以上命题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请具体说明。

答:二年级命题中④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

三年级命题都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五年级命题中②③不符合要求,《标准》要求②中除数不超过两位数,③中分数混合运算不包含带分数。

六年级命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而此题超过三步

4、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三) 一. 名词解释:(5`*2=10`)

1. 数学模型: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2. 反证法:从结论的方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得到结论正确的证明方法。

二. 填空:(2`*10=20`)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2. 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 课程改革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 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始终贯彻" 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的工作方针.

7. 高考制度改革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要改变" 一次考试定终生" 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

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9.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

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发扬民主,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 三. 判断:(2`*5=10`)

1.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

2. 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 5. 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 四. 简答:(8`*3=24`)

1.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或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

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现状,重视课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三是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是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六是改革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新课程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转变?

一是实现传授者角色的转变;二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三是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3.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数学的价值;(3)数学学习内容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4)数学教学;(5)评价改革;(6)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五. 通过学习, 你对课程改革有何见解?(10`)

六. 请你设计一堂课改课.(26`)


相关文章

  •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实施方案2014
  • 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 实 施 方 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关于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的指 ...查看


  • 海南省2014年中考各学科考试说明
  • 2014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考查)各学科考试说明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和体育共8科,其中物理与化学合场分卷,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场分卷开卷.体育学科考试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查看


  • 2014年贵州中考时间
  • 2014年贵州中考和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仁怀市.威宁县教育局,省直普通高中: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衔接国家和我省今年计划出台的中考改革意见,衔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 ...查看


  • 2015哈尔滨中考大纲改革
  • 生活报11月22日讯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行政网公布了<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详述了5大学科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等,本报依据<考试说明> ...查看


  •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考试范围
  •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考试范围(2013届.2014届) 高考各科的考试内容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 语文 必考内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语言文字应用. 选考内容:" ...查看


  •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2014
  •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2014 一.传统的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 这两门科目是传统的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笔试科目,也是最难的部分,还有普通话,试讲(也就是咱们所说的讲课),体检也算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凡已 ...查看


  •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
  • 2013年10月22日03:46 来源:北京晨报 2 昨天,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从今天起至10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获悉,明年本市高考将调整志愿设计及投档方式,本科每批次第一志愿调整为两所平行的学校.明年本市中考将进一步增加 ...查看


  • 大理州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 大理州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普教科) 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切实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 ...查看


  • 初中教导处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中教导处教务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导处在校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 宗旨,以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为抓手,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导处指导监督, 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