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勤学的人物
[原文]《宋史·黄干传》记载:“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心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他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者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来,朱熹把女儿嫁给了他。
[译文]宋朝的黄干,原来要去清江拜求刘清之为师。刘清之见到黄干,看他才貌很不一般,婉言对他说:“你是具有远大志向和才能的人,我这里教学条件差,可不是接纳你的地方,希望你到朱熹那里从师学习!”黄干的家规很严,于是他先把去朱熹那里上学的事告诉了母亲,经过母亲允许,当天就到朱熹那里从师学习去了。这天正下大雪,当黄干到达朱熹的家里时,一打问,朱熹外出到别的地方去了。黄干便找了个旅店住下,屋里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小床,躺下是它,坐起还是它。在等候两个月时间里,从来没有脱过衣服睡觉,为的是不知朱熹什么时候回,他想朱熹一回来就去拜见他。果然朱熹从外地回来了。黄干自见到朱熹,夜间连床都不准备,总是穿着衣服休息,疲倦了,就稍微靠着东西坐一会儿,有时就一直到天亮。朱熹很感动,他对别人说:“直卿意志坚定,能够艰苦地思考,和他相处很有益处。”后来,朱熹把女儿嫁给了他。
注:1、熹,音xī本义:本义:烤炙。【释义】天亮;光明:熹微|星熹。
2、邸,音dǐ【释义】①高级官员住的房子:官邸。②姓。
3、榻,音tà本义: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释义】低而窄的床,泛指床:竹榻|病榻。
抄书攻读
[原文]《朱字全书·读书法》记:“晁以道尝欲得《公谷传》,遍求无之,后得一本,方传写得” 。
[译文]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晁以道的人,曾想读一读《公谷传》这部书,到处寻找也找不到。后来,好容易借到了一本,晁以道高兴极了!他立即动手抄写下来,一气读完了。
注:晁,cháo
博览群书
[原文]《后汉书·王充传》记:“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记,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东汉的时候,会稽上虞人王充,很好博览群书。他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就常常到洛阳的市场上去,读人家出卖的书。他很聪明和用心,看过去的书就能把内容记住。因此,他能广泛地了解各家各派的学说精神,成为有名的学者。
注:1、辄 音zhé,总是;就。
2、会稽(huì jī)上虞(yú)人:今属浙江人。
以头悬梁
[原文]《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记:“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眼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译文]汉朝的孙敬,很喜好学习,一天从早晨到傍黑从不休息。当他劳累一天,晚上睡觉休息的时候,还用绳子拴住头上的发辫,将头吊在屋梁半空中,以便随时惊醒,好继续读书。经过这样刻苦学习,孙敬成为当代有名的学者。
历史上勤学的人物
[原文]《宋史·黄干传》记载:“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心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他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者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来,朱熹把女儿嫁给了他。
[译文]宋朝的黄干,原来要去清江拜求刘清之为师。刘清之见到黄干,看他才貌很不一般,婉言对他说:“你是具有远大志向和才能的人,我这里教学条件差,可不是接纳你的地方,希望你到朱熹那里从师学习!”黄干的家规很严,于是他先把去朱熹那里上学的事告诉了母亲,经过母亲允许,当天就到朱熹那里从师学习去了。这天正下大雪,当黄干到达朱熹的家里时,一打问,朱熹外出到别的地方去了。黄干便找了个旅店住下,屋里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小床,躺下是它,坐起还是它。在等候两个月时间里,从来没有脱过衣服睡觉,为的是不知朱熹什么时候回,他想朱熹一回来就去拜见他。果然朱熹从外地回来了。黄干自见到朱熹,夜间连床都不准备,总是穿着衣服休息,疲倦了,就稍微靠着东西坐一会儿,有时就一直到天亮。朱熹很感动,他对别人说:“直卿意志坚定,能够艰苦地思考,和他相处很有益处。”后来,朱熹把女儿嫁给了他。
注:1、熹,音xī本义:本义:烤炙。【释义】天亮;光明:熹微|星熹。
2、邸,音dǐ【释义】①高级官员住的房子:官邸。②姓。
3、榻,音tà本义: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释义】低而窄的床,泛指床:竹榻|病榻。
抄书攻读
[原文]《朱字全书·读书法》记:“晁以道尝欲得《公谷传》,遍求无之,后得一本,方传写得” 。
[译文]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晁以道的人,曾想读一读《公谷传》这部书,到处寻找也找不到。后来,好容易借到了一本,晁以道高兴极了!他立即动手抄写下来,一气读完了。
注:晁,cháo
博览群书
[原文]《后汉书·王充传》记:“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记,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东汉的时候,会稽上虞人王充,很好博览群书。他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就常常到洛阳的市场上去,读人家出卖的书。他很聪明和用心,看过去的书就能把内容记住。因此,他能广泛地了解各家各派的学说精神,成为有名的学者。
注:1、辄 音zhé,总是;就。
2、会稽(huì jī)上虞(yú)人:今属浙江人。
以头悬梁
[原文]《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记:“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眼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译文]汉朝的孙敬,很喜好学习,一天从早晨到傍黑从不休息。当他劳累一天,晚上睡觉休息的时候,还用绳子拴住头上的发辫,将头吊在屋梁半空中,以便随时惊醒,好继续读书。经过这样刻苦学习,孙敬成为当代有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