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指个体在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时,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Maslach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
职业倦怠有三个方面: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
二、 要求-控制模型
要求-控制模型是一种工作压力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工作压力由于其对工作满意感、缺勤率、离职率甚至身体健康等诸多因素的重要影响,一直备受心理学家们的关注。研究人员很早便注意到工作压力与某些工作特征如工作要求和工作自主性等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些理论模型来予以描述。Karasek(1979)的工作要求控制模型(Job Demand-Control Model,以下简称JD-C 模型)便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并成为当前关于工作压力的主流模型之一。
Karasek认为,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本身所包含的2个关键特征即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的共同影响:
工作要求是指存在于工作情境中反映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困难程度的因素,即压力源,如工作负荷、角色冲突以及问题解决要求等;
工作控制则反映了员工能够对工作行为施加影响的程度或者称为工作决策幅度。
JD-C模型包含2个基本假设:
(1)高工作要求,低工作控制导致高工作压力;
(2)当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均处于高水平时,工作动机增强,因此有利于提高
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在这种情况下,高工作要求非但不是压力源,反而是对员工的激励因素,产生所谓“有益的压力”(“good stress”)。当员工处于高水平工作要求下时,工作控制可以防止员工受到过大的工作压力的伤害,因而具有缓冲作用,或者说是一种保护机制。
三、工作-家庭平衡
工作家庭平衡对于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组织的效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表明员工对工作角色的高度卷入会带来工作对家庭的不平衡,进而产生冲突(Greenhaus和Parafiuraman,1999;Aryee,2005)。而社会支持通常有利于降低个体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角色两个角色的冲突,当组织实施与员工家庭相关的友好政策时,有助于个体的工作-家庭平衡,提高个体对工作的满意感。
目前, 有关工作-家庭平衡概念有2类主要观点:
工作-家庭平衡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Greenhaus等人(2003)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指的是:“个体能均衡地参与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 并能均衡地从这两个角色中体验到满意感。”这个定义强调的是积极的角色平衡, 并注重角色满意感的体验。在Greenhaus等人看来, 工作-家庭平衡是个体的主观意念或者价值取向的体现。个体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两个角色时, 在时间上和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到这两个角色中去。
Greenhaus和Allen (2006) 再次对工作-家庭平衡给出新的定义:“个体在工作和家庭角色中的成效和满意感与个体把优先权给予哪个角色相一致的程度。”这个概念表明工作-家庭平衡是一个心理结构, 即个体内心对平衡的评断。也就是说, 如果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工作优先于家庭, 那么个体会更愿意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等, 反之, 则在家庭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客观上不相等, 但个体却从工作和家庭这两个角色中所获得的成效与满意感中感到二者的平衡。因而, 这是一种主观上的平衡。
工作-家庭平衡是客观平衡:
Grzywacz等人(2007)将工作-家庭平衡的定义导向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们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是一种角色期望的达成, 这种达成是通过在工作和家庭领域中与角色相关的合作者的协商和分享来完成的。”这个定义将平衡锁定在个体在工作和家庭角色相关责任的履行上, 而不强调主观体验到的满意感。Grzywacz等人(2007)指出,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工作-家庭是平衡的, 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中所履行的职责也是平等的, 但实际上二者却并不一致, 因此通过满意感去给平衡下定义是有问题的。他们强调研究者应该将视角从工作-家庭平衡的心理层面转移到社会功能的层面上来, 以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来探讨平衡, 使平衡的定义更具操作性。因而, 这是一种客观的平衡。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指个体在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时,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Maslach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
职业倦怠有三个方面: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
二、 要求-控制模型
要求-控制模型是一种工作压力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工作压力由于其对工作满意感、缺勤率、离职率甚至身体健康等诸多因素的重要影响,一直备受心理学家们的关注。研究人员很早便注意到工作压力与某些工作特征如工作要求和工作自主性等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些理论模型来予以描述。Karasek(1979)的工作要求控制模型(Job Demand-Control Model,以下简称JD-C 模型)便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并成为当前关于工作压力的主流模型之一。
Karasek认为,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本身所包含的2个关键特征即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的共同影响:
工作要求是指存在于工作情境中反映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困难程度的因素,即压力源,如工作负荷、角色冲突以及问题解决要求等;
工作控制则反映了员工能够对工作行为施加影响的程度或者称为工作决策幅度。
JD-C模型包含2个基本假设:
(1)高工作要求,低工作控制导致高工作压力;
(2)当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均处于高水平时,工作动机增强,因此有利于提高
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在这种情况下,高工作要求非但不是压力源,反而是对员工的激励因素,产生所谓“有益的压力”(“good stress”)。当员工处于高水平工作要求下时,工作控制可以防止员工受到过大的工作压力的伤害,因而具有缓冲作用,或者说是一种保护机制。
三、工作-家庭平衡
工作家庭平衡对于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组织的效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表明员工对工作角色的高度卷入会带来工作对家庭的不平衡,进而产生冲突(Greenhaus和Parafiuraman,1999;Aryee,2005)。而社会支持通常有利于降低个体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角色两个角色的冲突,当组织实施与员工家庭相关的友好政策时,有助于个体的工作-家庭平衡,提高个体对工作的满意感。
目前, 有关工作-家庭平衡概念有2类主要观点:
工作-家庭平衡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Greenhaus等人(2003)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指的是:“个体能均衡地参与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 并能均衡地从这两个角色中体验到满意感。”这个定义强调的是积极的角色平衡, 并注重角色满意感的体验。在Greenhaus等人看来, 工作-家庭平衡是个体的主观意念或者价值取向的体现。个体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两个角色时, 在时间上和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到这两个角色中去。
Greenhaus和Allen (2006) 再次对工作-家庭平衡给出新的定义:“个体在工作和家庭角色中的成效和满意感与个体把优先权给予哪个角色相一致的程度。”这个概念表明工作-家庭平衡是一个心理结构, 即个体内心对平衡的评断。也就是说, 如果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工作优先于家庭, 那么个体会更愿意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等, 反之, 则在家庭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客观上不相等, 但个体却从工作和家庭这两个角色中所获得的成效与满意感中感到二者的平衡。因而, 这是一种主观上的平衡。
工作-家庭平衡是客观平衡:
Grzywacz等人(2007)将工作-家庭平衡的定义导向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们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是一种角色期望的达成, 这种达成是通过在工作和家庭领域中与角色相关的合作者的协商和分享来完成的。”这个定义将平衡锁定在个体在工作和家庭角色相关责任的履行上, 而不强调主观体验到的满意感。Grzywacz等人(2007)指出,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工作-家庭是平衡的, 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中所履行的职责也是平等的, 但实际上二者却并不一致, 因此通过满意感去给平衡下定义是有问题的。他们强调研究者应该将视角从工作-家庭平衡的心理层面转移到社会功能的层面上来, 以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来探讨平衡, 使平衡的定义更具操作性。因而, 这是一种客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