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一个很牛的县,清朝之前一直繁盛,之后被一个大城市压制

山东省有一个县,叫“即密”,很多外地人不明白到底是啥意思,难道山东又有一个城市改名字了吗?

好吧!“即密”实际上就是即墨。

青岛房价

第一:即墨历史

提到即墨,在古代的山东地区,那可真是“寂寞”啊。起码在齐国,出了临淄和青州、兖州,即墨就是王牌。老“即墨”城因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可惜历史上的即墨老城,现大部分已拆拆除完毕,有点令人心痛。

即墨城

即墨[ mò ] 当地方言墨字发音 mei或mi,于是乎就产生了“即密”这个词语。即墨这个名词最早在《战国策》、《国语》中都有记载。经考古确认,实际上,早在6000多年前,即墨先民就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修筑城池最早是在隋朝,说是“千年商都”也是毫不夸张。

齐国

“墨古名邑”。商、周时,即墨为莱夷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即墨当时为夷国封地。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国,即墨开始始建。春秋时期,即墨是就是齐国的重要通商名衢,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这里是的渔盐很丰富,即墨故城盛极一时,与国都临淄并称山东二富。

秦朝开设置县,西汉初年,即墨便成为胶东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在近代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青岛从即墨抢占出去,历史上都是先有即墨县、后有青岛市。

胶东王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众将,齐国被一分为三,田都分封为燕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

汉文帝十六年,开置胶东国,立汉惠王之子刘雄渠为胶东王,都城在即墨。汉景帝三年,刘雄渠因参与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汉景帝四年,复以胶东郡置胶东国,封刘彻为胶东王。因刘彻年少,未就国。前150年,刘彻被立为太子,胶东国被废除。

前148年,复置胶东国,封刘寄为胶东王。

即墨

自秦汉至南北朝的700余年间,虽然朝代变换频仍、战乱不断,但即墨县制从未改变。但南北朝末期,即墨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变故。公元556年,即墨县、被废除,一同并入长广县。

历史长河中的短短25年之后,隋朝建立。公元596年,县制再次恢复,即墨的墨水河是旧城南郭外的一条小河。

德国建筑

清末,即墨经历了又一次重大历史变故。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曹州教案为借口,占领了即墨县南部海域和部分陆地,次年3月,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胶州湾海面、潮平周边100公里、陆海总面积1128.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551.7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胶澳租界”。从此,即墨失去了她的“南乡”,也失去了那片最有希望的土地,这块地方即是后来的青岛。

租借青岛

青岛在德国入侵中国之前是个小渔村,隶属即墨一个偏远渔村。正宗的老青岛土著的发音还是以即墨话为基础的,比如崂山城阳一代的土著居民都是操一口正宗即密话,很亲近。

谁知道,德国人占领了青岛,接着就是青岛后来居上,即墨还是一个县,青岛成为地级市,完美逆袭成功。

第二:即墨民俗

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所以很有几位大人物应运而生,诸如即墨大夫、田单、田横、王吉、童恢等。

齐王田横

即墨盛产黄酒,还有老酒,喜欢品酒的人们也是有福了。

其他精彩文章阅读

山东省第二人口大县,历史达二千多年,名字来源于周文王的儿子

山东省的一个很出名的县,如今却成为五线城市!

山东省十大地级市排名,临沂居首位,潍坊次之,济南垫底!

山东十七地市的白酒分布图,滨州的已经补全!

山东九大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

欢迎大家品读,更多内容也可以关注微信号:binyingshe

山东省有一个县,叫“即密”,很多外地人不明白到底是啥意思,难道山东又有一个城市改名字了吗?

好吧!“即密”实际上就是即墨。

青岛房价

第一:即墨历史

提到即墨,在古代的山东地区,那可真是“寂寞”啊。起码在齐国,出了临淄和青州、兖州,即墨就是王牌。老“即墨”城因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可惜历史上的即墨老城,现大部分已拆拆除完毕,有点令人心痛。

即墨城

即墨[ mò ] 当地方言墨字发音 mei或mi,于是乎就产生了“即密”这个词语。即墨这个名词最早在《战国策》、《国语》中都有记载。经考古确认,实际上,早在6000多年前,即墨先民就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修筑城池最早是在隋朝,说是“千年商都”也是毫不夸张。

齐国

“墨古名邑”。商、周时,即墨为莱夷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即墨当时为夷国封地。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国,即墨开始始建。春秋时期,即墨是就是齐国的重要通商名衢,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这里是的渔盐很丰富,即墨故城盛极一时,与国都临淄并称山东二富。

秦朝开设置县,西汉初年,即墨便成为胶东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在近代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青岛从即墨抢占出去,历史上都是先有即墨县、后有青岛市。

胶东王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众将,齐国被一分为三,田都分封为燕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

汉文帝十六年,开置胶东国,立汉惠王之子刘雄渠为胶东王,都城在即墨。汉景帝三年,刘雄渠因参与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汉景帝四年,复以胶东郡置胶东国,封刘彻为胶东王。因刘彻年少,未就国。前150年,刘彻被立为太子,胶东国被废除。

前148年,复置胶东国,封刘寄为胶东王。

即墨

自秦汉至南北朝的700余年间,虽然朝代变换频仍、战乱不断,但即墨县制从未改变。但南北朝末期,即墨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变故。公元556年,即墨县、被废除,一同并入长广县。

历史长河中的短短25年之后,隋朝建立。公元596年,县制再次恢复,即墨的墨水河是旧城南郭外的一条小河。

德国建筑

清末,即墨经历了又一次重大历史变故。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曹州教案为借口,占领了即墨县南部海域和部分陆地,次年3月,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胶州湾海面、潮平周边100公里、陆海总面积1128.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551.7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胶澳租界”。从此,即墨失去了她的“南乡”,也失去了那片最有希望的土地,这块地方即是后来的青岛。

租借青岛

青岛在德国入侵中国之前是个小渔村,隶属即墨一个偏远渔村。正宗的老青岛土著的发音还是以即墨话为基础的,比如崂山城阳一代的土著居民都是操一口正宗即密话,很亲近。

谁知道,德国人占领了青岛,接着就是青岛后来居上,即墨还是一个县,青岛成为地级市,完美逆袭成功。

第二:即墨民俗

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所以很有几位大人物应运而生,诸如即墨大夫、田单、田横、王吉、童恢等。

齐王田横

即墨盛产黄酒,还有老酒,喜欢品酒的人们也是有福了。

其他精彩文章阅读

山东省第二人口大县,历史达二千多年,名字来源于周文王的儿子

山东省的一个很出名的县,如今却成为五线城市!

山东省十大地级市排名,临沂居首位,潍坊次之,济南垫底!

山东十七地市的白酒分布图,滨州的已经补全!

山东九大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

欢迎大家品读,更多内容也可以关注微信号:binyingshe


相关文章

  • 第3课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教案
  •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 二.思想教育目标: 1. 康熙帝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 ...查看


  • 清朝的对外贸易(四)
  • (四)贸易支配权的更迭 在广州的对外贸易中,中外商人的相对地位,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贸易支配权的更迭. 广州经营对外贸易的行商,是具有一定独占权的官商,是以封建政权在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代理人的面貌而出现的.乾 ...查看


  • 北京(地区)首都地位与天津城市定位之浅见
  • 北京(地区)首都地位与天津城市定位之浅见 摘要:自宋末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由此,随着几代封建王朝长期在此建都,天津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发成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想探讨的,就是北京这片地域在这几百年间的城市定位的影响以及对天津城市设 ...查看


  • 没有围墙的城市
  • [摘要]承德地景结构一直被看作是理解清代宗教-政治格局的关键问题,历史学相关论述已经非常丰富.作为一项人类学研究,本文以对承德地景建构的历史过程的描述为基础,与宗教人类学中对城市格局与宇宙观之间的对应关系展开对话,证明承德的地景并非对某一具 ...查看


  • 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修订版)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_____年,_____建立隋朝,定都_____,史称_____:_____年,隋灭___,完成统一 二.隋朝的繁盛 1.开皇之治(隋文帝) (1)原因:国家统一 ...查看


  • 糊涂的历史观:近代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
  • 糊涂的历史观:近代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 作者: 康德衡 对于历史,人们可以采取宽容的态度,但是绝对不能忘记.澄清历史事实不是要追究清算,而是要深刻地吸取教训以便指导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蒙元和满清是中国殖民地时代 1.满清对中国社会的摧残 当代 ...查看


  • 康熙王朝为何而繁
  • 康熙王朝为何而繁 高一(2)班 王雨萱 15号 在学校开始周末拓展提优之前的每一个周末,我都和爸爸在家看<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是由陈道明.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背景是清朝世祖顺治帝的末年和圣祖康熙帝在位时的事迹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 七下历史期末测试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 ...查看


  • 李鸿章传读后感
  •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一) 我读了<李鸿章传>颇有感触,不禁赞叹梁启超国学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读者在了解李鸿章生平的同时,也使人对当时国民性和国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