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
一、试题总体分析
综合分析2011- 2015年的新课标高考生物学试题可以看出:
对必修与选修、主干与非主干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强调双基(基础生物
知识、生物技术)、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思维能力、生物学素养的考查”。 命题立足课本,又适度延伸到课外,加大了对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以及实验探究、综合运用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基础与能力并重,更加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与素质;更看重主干与非主干知识、课内知识与课外应用的有机结合;
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新理念。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学试题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对基础知识考查更为全面,对考生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双基”、突出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如必做题仅10个题(宁夏卷也从原来的8道增加到10道题),但却涉及了细胞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其中,必修内容约占83%,选修内容约占17%。
选择题的选项情境的设置,更为广泛。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有效地检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程度。
在选考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等基础知识。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联系,创新情景立意,凸显能力考查 1
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理解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试题的情境和立意大多从生物学最新发展现状出发,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素材来源广泛,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设问角度新颖;结合新材料、新发现,创新问题情景设计,考查获取处理信息、综合迁移运用能力。
问题设计有明确的主线,设问层次分明,巧妙有序,层层递进。
通过比较研究近六年(2011-2012,2013、2014、2015)新课标卷考点及分值分布变化情况不难看出:与2012年前相比,2013、2014、2015年增加了1-3道选择题以加大对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的考察力度;并且六年来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试题难度和区分度都是整个卷面最大的(难度系数接近5.0 ),而2009年后新课标生物试卷的难度系数维持在0.6-0.66之间。所以,重点中学和高三重点考生备考复习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必修二模块(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的基本定律)上。此外,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细胞代谢、稳态与调节以及生态学内容仍是高考每年考查的重点知识点。
二、例析高考试题、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标》--从考试大纲中紧紧抓住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
高考,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考什么?就生物(理科综合)而言,考试的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知识+能力”。我们现在的新课标高考是在原来“3+X”综合高考模式下平稳过渡而来的。“3+X”高考从1999年在广东进行改革试点,到“三南”、“十八省区”统一命题,再到2003年全国所有省市区全部参加“3+X”高考;从2004年多种形式命题(出现十二套生物试题)、到2007首次新课标高考,2008年自主命题、09统一命题(全国新课标卷),再到2011-2013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宁夏模式”,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由(过度版教材)“3+X”向(新教材)新课标高考实现了“平稳过渡”。新课标高考与“3+X”考试在考试性质和命题原则上基本不变,就是在试卷题型结构和难度上也保持了相当的稳定。具体就生物学科来说,试题难度有明显下降,更加注重学科基础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题目灵活性加强,增加选做题,更加突出对生物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区分度加大;试题总分增加,题量增多、阅读量增大(但答题量并未增加)(即“超量命题、 2
限量答题”)、分值细化;试题知识点、考点的分布和覆盖面更广,尤其是知识点和能力与《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吻合程度更高,高考的信度和效度也就大大增加。在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所不同的是新课标高考命题趋向直指新课程标准、指导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在实现“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突破,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即“求新、求变”。与“3+X”理科综合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和内容与新课标、新课程和新教材相适应。因此,从试题难度和考核层次、题型来看,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更加注重“基础”,题目设计更加“灵活”,即“基础+灵活”,这是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三、命题动向
近几年(尤其2011-2015)全国高考试题无论从试卷结构、试题类型、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诸方面都逐渐趋于稳定--符合国家大局
但稳中求新、求变: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加宽、难度降低,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区分度加大,信度、效度提高,而且试题类型灵活多变、求新求异。对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不变,对实验探究和必修Ⅱ的考查权重增加,非主干知识有所增加。
加强了实验性、探究性,灵活考查能力、思维;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在试卷中有所突现。
命题情景新颖,取材考究,立意独到,设计巧妙,大大加强了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科命题愈加突出以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核心,但并不忽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具体来说:全面考查“双基” ,重点考查主干,非主干有所增加;必修为主,注重“双基”,突出学科能力 ,着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课外情景,课本答案,试题开放灵活,设计立意新颖,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凸显开放性、时代性、 3
探究性和实践性。尤其2009-2014年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知识面广;注重双基,联系实际,有创新但没有偏题难题怪题。
试题平稳,考生感觉良好,但不容易得高分。
要研究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动向,必须对2004~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大纲卷)生物试题进行比较分析。尤其2011、2012、2013、2014年大纲卷都已经明显凸显新课标理念,甚至直接考查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如2011年第29、31题)。与之前“3+X”试题比较,无论是全国新课标卷还是大纲卷,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难度都明显下降,注重基础但不乏灵活,突现对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2016以后高考生物命题也应该是试题平稳,知识点分布广、试卷结构合理,注重基础、更加突出能力素质,全面过渡但求新求变尽量体现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这样的命题才能对中学生物教学和教改起到真正的“指挥棒作用”。
四、教学中如何应对
(一)“全面+重点”
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要抓住重点知识、重点考点教学
重点落实以下内容:物质和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光呼关系)、稳态及其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基因的表达(遗传的分子基础)、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基因)行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三大定律)及其应用、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其应用、课本实验及实验探究(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收集数据、解释数据做出合理判断)。
以生态、稳态调节,遗传和变异,细胞代谢为重中之重;生物与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以及生物圈稳态、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问题要注意(“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正确解答图形、表格、曲线等图文信息题作为突破口,加强、落实数学思维在生物学领域(遗传)的运用;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既要注意课本实验也要重视以实验为背景的综合试题(包括选择题),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注意思维的深度、广度、敏捷度„);密切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生理病理等实际问题„„
4
(二)“双基+能力”
注重“双基”,培养能力。要重基础:查漏缺,落实练;加强学法指导,提升能力素质。
1.关于“能力和素质”
高考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从学习心理学划分--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力、思维力、操作技能
核心成分:思维;
最基本的特征:概括(智力和能力的首要特点);
操作技能:既是能力的组成因素, 又是智力的基本成分。
科学素养: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实施新课标的核心任务。
仔细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缜密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严密、准确、科学的表达能力(描述能力)。
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耐心
2.关于应试能力
仔细、快速审题
要由“视而不见、有眼无珠” → 练成“火眼金睛 ”;在快速审题的同时“ 抓住关
键字、词、句”,从“细微之处找焦点”获取有效信息 → 正确迁移相关知识
5
缜密、敏捷思维
从审题中“ 关键字、词、句”正确把握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广度、深度,注意思维的速度、培养严密科学的逻辑思维品质。
准确、科学答题
答题要严密、科学、简短、规范,学会运用题干和书本上的“生物学语言、概念”(即用专业术语)描写答案,这样简明扼要准确才能答到得分点上,避免用大白话。
认真、耐心检查
高考理综(生物)命题给予考生的时间是45分钟,但科学训练后实际审题和答题的时间各需约15-18分钟的时间,也就是30-35分钟时间应该完成生物学试题,这样就能确保10分钟左右的富余时间,一定要有恒心,耐心、细心地做检查。
(三)“必修+选修”
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以必修为主,结合考纲要求兼顾、整合选修模块相关知识
(四)“课本+课外”
教学始终要“紧扣课本”:尤其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延伸和理解”,做到课内课外、题内题外相互“迁移”;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课外资料、高考题与模拟题的关系。反对“忘本”只抓资料,又切忌“照本宣科”!
六、对学生的要求--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
(一) 要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生理、健康、环境、高新技术、诺奖)
(二)多阅读、重理解、勤思考,忌死记概念;
多观察、积累,重过程、方法,忌硬背结果;
重手脑并用,忌空想而懒动
6
(三)基本要求:既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应试习惯,又有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
预习的习惯:主动地看书、做题-走在老师前面;
听讲的习惯:专心、参与、积极思维;
记笔记的习惯:记要点、疑点、解题经验、课外材料
看书的习惯:仔细并找出主题句、关键词、论点、论据
作业的习惯:仔细审题、表达严谨、规范、使用生物学术语;及时做及时练,“落实”老师的要求
好学善思勤问的习惯:准备问题本、错题本,记录问题、错题;及时问并记录好错例和答案
归纳整理知识点的习惯: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专题知识体系、相似知识点的比较、相关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7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
一、试题总体分析
综合分析2011- 2015年的新课标高考生物学试题可以看出:
对必修与选修、主干与非主干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强调双基(基础生物
知识、生物技术)、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思维能力、生物学素养的考查”。 命题立足课本,又适度延伸到课外,加大了对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以及实验探究、综合运用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基础与能力并重,更加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与素质;更看重主干与非主干知识、课内知识与课外应用的有机结合;
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新理念。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学试题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对基础知识考查更为全面,对考生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双基”、突出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如必做题仅10个题(宁夏卷也从原来的8道增加到10道题),但却涉及了细胞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其中,必修内容约占83%,选修内容约占17%。
选择题的选项情境的设置,更为广泛。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有效地检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程度。
在选考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等基础知识。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联系,创新情景立意,凸显能力考查 1
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理解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试题的情境和立意大多从生物学最新发展现状出发,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素材来源广泛,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设问角度新颖;结合新材料、新发现,创新问题情景设计,考查获取处理信息、综合迁移运用能力。
问题设计有明确的主线,设问层次分明,巧妙有序,层层递进。
通过比较研究近六年(2011-2012,2013、2014、2015)新课标卷考点及分值分布变化情况不难看出:与2012年前相比,2013、2014、2015年增加了1-3道选择题以加大对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的考察力度;并且六年来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试题难度和区分度都是整个卷面最大的(难度系数接近5.0 ),而2009年后新课标生物试卷的难度系数维持在0.6-0.66之间。所以,重点中学和高三重点考生备考复习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必修二模块(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的基本定律)上。此外,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细胞代谢、稳态与调节以及生态学内容仍是高考每年考查的重点知识点。
二、例析高考试题、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标》--从考试大纲中紧紧抓住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
高考,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考什么?就生物(理科综合)而言,考试的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知识+能力”。我们现在的新课标高考是在原来“3+X”综合高考模式下平稳过渡而来的。“3+X”高考从1999年在广东进行改革试点,到“三南”、“十八省区”统一命题,再到2003年全国所有省市区全部参加“3+X”高考;从2004年多种形式命题(出现十二套生物试题)、到2007首次新课标高考,2008年自主命题、09统一命题(全国新课标卷),再到2011-2013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宁夏模式”,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由(过度版教材)“3+X”向(新教材)新课标高考实现了“平稳过渡”。新课标高考与“3+X”考试在考试性质和命题原则上基本不变,就是在试卷题型结构和难度上也保持了相当的稳定。具体就生物学科来说,试题难度有明显下降,更加注重学科基础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题目灵活性加强,增加选做题,更加突出对生物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区分度加大;试题总分增加,题量增多、阅读量增大(但答题量并未增加)(即“超量命题、 2
限量答题”)、分值细化;试题知识点、考点的分布和覆盖面更广,尤其是知识点和能力与《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吻合程度更高,高考的信度和效度也就大大增加。在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所不同的是新课标高考命题趋向直指新课程标准、指导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在实现“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突破,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即“求新、求变”。与“3+X”理科综合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和内容与新课标、新课程和新教材相适应。因此,从试题难度和考核层次、题型来看,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更加注重“基础”,题目设计更加“灵活”,即“基础+灵活”,这是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三、命题动向
近几年(尤其2011-2015)全国高考试题无论从试卷结构、试题类型、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诸方面都逐渐趋于稳定--符合国家大局
但稳中求新、求变: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加宽、难度降低,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区分度加大,信度、效度提高,而且试题类型灵活多变、求新求异。对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不变,对实验探究和必修Ⅱ的考查权重增加,非主干知识有所增加。
加强了实验性、探究性,灵活考查能力、思维;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在试卷中有所突现。
命题情景新颖,取材考究,立意独到,设计巧妙,大大加强了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科命题愈加突出以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核心,但并不忽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具体来说:全面考查“双基” ,重点考查主干,非主干有所增加;必修为主,注重“双基”,突出学科能力 ,着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课外情景,课本答案,试题开放灵活,设计立意新颖,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凸显开放性、时代性、 3
探究性和实践性。尤其2009-2014年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知识面广;注重双基,联系实际,有创新但没有偏题难题怪题。
试题平稳,考生感觉良好,但不容易得高分。
要研究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动向,必须对2004~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大纲卷)生物试题进行比较分析。尤其2011、2012、2013、2014年大纲卷都已经明显凸显新课标理念,甚至直接考查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如2011年第29、31题)。与之前“3+X”试题比较,无论是全国新课标卷还是大纲卷,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难度都明显下降,注重基础但不乏灵活,突现对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2016以后高考生物命题也应该是试题平稳,知识点分布广、试卷结构合理,注重基础、更加突出能力素质,全面过渡但求新求变尽量体现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这样的命题才能对中学生物教学和教改起到真正的“指挥棒作用”。
四、教学中如何应对
(一)“全面+重点”
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要抓住重点知识、重点考点教学
重点落实以下内容:物质和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光呼关系)、稳态及其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基因的表达(遗传的分子基础)、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基因)行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三大定律)及其应用、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其应用、课本实验及实验探究(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收集数据、解释数据做出合理判断)。
以生态、稳态调节,遗传和变异,细胞代谢为重中之重;生物与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以及生物圈稳态、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问题要注意(“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正确解答图形、表格、曲线等图文信息题作为突破口,加强、落实数学思维在生物学领域(遗传)的运用;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既要注意课本实验也要重视以实验为背景的综合试题(包括选择题),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注意思维的深度、广度、敏捷度„);密切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生理病理等实际问题„„
4
(二)“双基+能力”
注重“双基”,培养能力。要重基础:查漏缺,落实练;加强学法指导,提升能力素质。
1.关于“能力和素质”
高考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从学习心理学划分--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力、思维力、操作技能
核心成分:思维;
最基本的特征:概括(智力和能力的首要特点);
操作技能:既是能力的组成因素, 又是智力的基本成分。
科学素养: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实施新课标的核心任务。
仔细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缜密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严密、准确、科学的表达能力(描述能力)。
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耐心
2.关于应试能力
仔细、快速审题
要由“视而不见、有眼无珠” → 练成“火眼金睛 ”;在快速审题的同时“ 抓住关
键字、词、句”,从“细微之处找焦点”获取有效信息 → 正确迁移相关知识
5
缜密、敏捷思维
从审题中“ 关键字、词、句”正确把握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广度、深度,注意思维的速度、培养严密科学的逻辑思维品质。
准确、科学答题
答题要严密、科学、简短、规范,学会运用题干和书本上的“生物学语言、概念”(即用专业术语)描写答案,这样简明扼要准确才能答到得分点上,避免用大白话。
认真、耐心检查
高考理综(生物)命题给予考生的时间是45分钟,但科学训练后实际审题和答题的时间各需约15-18分钟的时间,也就是30-35分钟时间应该完成生物学试题,这样就能确保10分钟左右的富余时间,一定要有恒心,耐心、细心地做检查。
(三)“必修+选修”
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以必修为主,结合考纲要求兼顾、整合选修模块相关知识
(四)“课本+课外”
教学始终要“紧扣课本”:尤其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延伸和理解”,做到课内课外、题内题外相互“迁移”;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课外资料、高考题与模拟题的关系。反对“忘本”只抓资料,又切忌“照本宣科”!
六、对学生的要求--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
(一) 要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生理、健康、环境、高新技术、诺奖)
(二)多阅读、重理解、勤思考,忌死记概念;
多观察、积累,重过程、方法,忌硬背结果;
重手脑并用,忌空想而懒动
6
(三)基本要求:既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应试习惯,又有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
预习的习惯:主动地看书、做题-走在老师前面;
听讲的习惯:专心、参与、积极思维;
记笔记的习惯:记要点、疑点、解题经验、课外材料
看书的习惯:仔细并找出主题句、关键词、论点、论据
作业的习惯:仔细审题、表达严谨、规范、使用生物学术语;及时做及时练,“落实”老师的要求
好学善思勤问的习惯:准备问题本、错题本,记录问题、错题;及时问并记录好错例和答案
归纳整理知识点的习惯: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专题知识体系、相似知识点的比较、相关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