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

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2005 AASLD急性肝衰竭指南)。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症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发布了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时隔6年,该指南的最新修订已经完成并即将正式发布。

10月26日,在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宇明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建荣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最新《肝衰竭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

王宇明教授

肝衰竭领域之争议

王宇明教授结合最新指南提出了目前肝衰竭领域有争议的问题,并与现场与会者进行了互动。

肝衰竭是以黄疸、肝性脑病、腹水和凝血机制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由严重肝脏损害诱发,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的失代偿。2011年AASLD指南指出肝衰竭是一种“罕见状况”。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细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罕见病因包括代谢异常、缺血缺氧、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争议问题1:肝衰竭病因学

选项1:有必要分为2种(常见和罕见)

选项2:没必要分为2种(常见和罕见)

对于肝衰竭的命名和分类,我国既往指南将其分为:①急性肝衰竭(ALF),定义为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②亚急性肝衰竭(SALF),定义为亚急性发作,15~168天(26周)内发生肝衰竭;③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定义为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④慢性肝衰竭(CLF),定义为在终末期肝病基础上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在2007年在重庆召开的国际和国内肝衰竭论坛上,Roger Willianms则指出肝衰竭应分为ALF(发病后8周发生肝性脑病)、ACLF(由脓毒症、出血、酒精引发)、CLF(终末期肝病进展而成)。定义为肝衰竭的临床表现脑病、黄疸、肝肾综合征、全身性血管扩张相似,但严重程度和病理生理学紊乱有差异。

而在我国最新肝衰竭诊治指南中,上述第3类肝衰竭被修改为ACLF/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即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2周)或亚急性(>2~26周)肝功能失代偿。

争议问题2:肝衰竭的命名

选项1:有必要将ACLF分为2组(ACLF和SACLF)

选项2:没必要将ACLF分为2组(ACLF和SACLF)

当前我国和一些国家的肝衰竭被分为2类,一是以坏死为表现的ALF/SALF,另一类是以失代偿为表现的ACLF/CLF。这两类肝衰竭的管理完全不同。建议将CLF改称终末期肝衰竭,以避免ACLF和CLF的混淆。不过在历史上不需要分为2类,由免疫耐受期突然发病的患者应当为急性而不是慢性。

在肝衰竭早期,患者有明显疲劳伴消化道严重症状如厌食、呕吐和腹胀,并有腹水量增加伴失血倾向。肝衰竭早期阶段与肝衰竭倾向怎样区分?王教授指出,“早期阶段”较“倾向”更为正式,在定义和文献中均有描述,而肝衰竭倾向是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常见表述。

在肝衰竭早期阶段,很多因素会影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因而ALT水平并不总是与肝脏炎症或坏死平行。在国际上,ALT水平并未作为肝衰竭早期阶段的标志物。

争议问题3:肝衰竭早期阶段的设置

选项1:有必要将设置肝衰竭早期阶段

选项2:没必要将设置肝衰竭早期阶段

乙肝病毒(HBV)相关肝衰竭的发病特征包括:突发型(在免疫耐受阶段突然和进行性肝炎突发)、复发型(间断性肝炎激活和再激活)、偶发型(既往无明显发病,逐渐发生肝脏失代偿)。我国HBV相关肝衰竭的发病特征已有所改变,其原因首先在于真正因急性HBV感染诱发的肝衰竭已罕见,近10年来由于及时和有效的看不懂治疗尤其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慢性乙肝已显著减少了HBV相关肝衰竭,代偿或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数则较过去增加。

黄建荣教授

肝衰竭之治疗策略

黄教授指出,目前没有药物或医疗措施对肝衰竭有特殊作用,推荐早期诊断和治疗。综合性治疗计划应基于不同的病因。积极预防多种并发症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肝衰竭的治疗策略有内科药物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移植。

内科药物综合性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病因治疗和特异性治疗、预防并发症。一般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病情监护、肠内营养、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分析血气,消毒和隔离很重要。病因治疗和特异性治疗分为HBV DNA阳性患者的治疗、药物诱导肝损伤的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或HELLP综合征的治疗等。并发症的防治主要针对肝性脑病、脑水肿等。

人工肝支持治疗的适应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INR为1.5~2.5,血小板>50×109/L;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以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应慎重;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又肝衰竭倾向者,也应考虑早起干预。也包括晚期肝衰竭术前等待供体、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

肝移植的适应证是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和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以及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肝衰竭肝衰竭诊疗指南指南解读肝性脑病

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2005 AASLD急性肝衰竭指南)。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症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发布了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时隔6年,该指南的最新修订已经完成并即将正式发布。

10月26日,在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宇明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建荣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最新《肝衰竭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

王宇明教授

肝衰竭领域之争议

王宇明教授结合最新指南提出了目前肝衰竭领域有争议的问题,并与现场与会者进行了互动。

肝衰竭是以黄疸、肝性脑病、腹水和凝血机制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由严重肝脏损害诱发,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的失代偿。2011年AASLD指南指出肝衰竭是一种“罕见状况”。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细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罕见病因包括代谢异常、缺血缺氧、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争议问题1:肝衰竭病因学

选项1:有必要分为2种(常见和罕见)

选项2:没必要分为2种(常见和罕见)

对于肝衰竭的命名和分类,我国既往指南将其分为:①急性肝衰竭(ALF),定义为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②亚急性肝衰竭(SALF),定义为亚急性发作,15~168天(26周)内发生肝衰竭;③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定义为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④慢性肝衰竭(CLF),定义为在终末期肝病基础上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在2007年在重庆召开的国际和国内肝衰竭论坛上,Roger Willianms则指出肝衰竭应分为ALF(发病后8周发生肝性脑病)、ACLF(由脓毒症、出血、酒精引发)、CLF(终末期肝病进展而成)。定义为肝衰竭的临床表现脑病、黄疸、肝肾综合征、全身性血管扩张相似,但严重程度和病理生理学紊乱有差异。

而在我国最新肝衰竭诊治指南中,上述第3类肝衰竭被修改为ACLF/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即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2周)或亚急性(>2~26周)肝功能失代偿。

争议问题2:肝衰竭的命名

选项1:有必要将ACLF分为2组(ACLF和SACLF)

选项2:没必要将ACLF分为2组(ACLF和SACLF)

当前我国和一些国家的肝衰竭被分为2类,一是以坏死为表现的ALF/SALF,另一类是以失代偿为表现的ACLF/CLF。这两类肝衰竭的管理完全不同。建议将CLF改称终末期肝衰竭,以避免ACLF和CLF的混淆。不过在历史上不需要分为2类,由免疫耐受期突然发病的患者应当为急性而不是慢性。

在肝衰竭早期,患者有明显疲劳伴消化道严重症状如厌食、呕吐和腹胀,并有腹水量增加伴失血倾向。肝衰竭早期阶段与肝衰竭倾向怎样区分?王教授指出,“早期阶段”较“倾向”更为正式,在定义和文献中均有描述,而肝衰竭倾向是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常见表述。

在肝衰竭早期阶段,很多因素会影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因而ALT水平并不总是与肝脏炎症或坏死平行。在国际上,ALT水平并未作为肝衰竭早期阶段的标志物。

争议问题3:肝衰竭早期阶段的设置

选项1:有必要将设置肝衰竭早期阶段

选项2:没必要将设置肝衰竭早期阶段

乙肝病毒(HBV)相关肝衰竭的发病特征包括:突发型(在免疫耐受阶段突然和进行性肝炎突发)、复发型(间断性肝炎激活和再激活)、偶发型(既往无明显发病,逐渐发生肝脏失代偿)。我国HBV相关肝衰竭的发病特征已有所改变,其原因首先在于真正因急性HBV感染诱发的肝衰竭已罕见,近10年来由于及时和有效的看不懂治疗尤其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慢性乙肝已显著减少了HBV相关肝衰竭,代偿或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数则较过去增加。

黄建荣教授

肝衰竭之治疗策略

黄教授指出,目前没有药物或医疗措施对肝衰竭有特殊作用,推荐早期诊断和治疗。综合性治疗计划应基于不同的病因。积极预防多种并发症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肝衰竭的治疗策略有内科药物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移植。

内科药物综合性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病因治疗和特异性治疗、预防并发症。一般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病情监护、肠内营养、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分析血气,消毒和隔离很重要。病因治疗和特异性治疗分为HBV DNA阳性患者的治疗、药物诱导肝损伤的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或HELLP综合征的治疗等。并发症的防治主要针对肝性脑病、脑水肿等。

人工肝支持治疗的适应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INR为1.5~2.5,血小板>50×109/L;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以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应慎重;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又肝衰竭倾向者,也应考虑早起干预。也包括晚期肝衰竭术前等待供体、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

肝移植的适应证是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和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以及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肝衰竭肝衰竭诊疗指南指南解读肝性脑病


相关文章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上)
  • ((<中国临床医生>%""'年第.-卷第-期(总%!$) %. !!!!!!!!!!!!!!!!!!!!!!!!!!!!!!!!!!!!!!!!!!!!!! ・地坛抗疫课堂・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上) 张为 ...查看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_上_ 1
  • 5中国临床医生62006年第34卷第4期(总215) 23 #地坛抗疫课堂#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上) 张为民,李蕴铷,谢雯 (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1)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 ...查看


  •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 ...查看


  • 总医院临床路径手册!
  • 总医院临床路径手册 ********有限公司 医院医务*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路径定义--------------------------------------------3-5 第二部分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查看


  • 知情同意并非万事大吉 责任鉴定标准在这里
  • 案件回顾 患者贾某,31岁,于2014年12月因早期子宫内膜癌到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重度典型增生/EIN,癌变(高-中分化子宫内膜样癌)",PET/CT检查报告提示"子宫内膜及宫颈区两个代谢 ...查看


  •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 第五节 热性惊厥 [ICD-10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 ...查看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 安卫字(2009)79号 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妇幼院(站),市直管各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 ...查看


  • [指南解读]'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解读
  • 作者:薛辛东 富建华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及规范化治疗对患儿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自2004年''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发表至今已10余年,此间欧洲部分新生儿专家于2007年首次发布欧洲早产儿呼吸 ...查看


  • [ESC 2015]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问题.临床策略与技巧
  • 编者按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医学院的A. Mebazaa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心血管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专家,主持了ESC2015年会的临床心力衰竭诊疗问题专题讨论.<国际循环>记者在会议现场就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经常遇到的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