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人知"与"畏己知"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湖北咸宁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知县做到河南巡抚、河东河道,为官30余年,清政廉洁笃行励节毫不苟取。据《咸宁县志》载,一次叶存仁离任时,僚属派船为其送行,依依话别,船却迟迟不肯起锚。直到明月高挂,夜深人静之时,才见驶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们为他赠送的礼物,为避人耳目,特地半夜送来。叶见此情景,立令随从取来文房四宝,当即赋诗一首: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送我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书毕,随即将赠品原封退回。好一个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的诗句!好一个洁身自爱,严以律己的叶存仁!   “不畏人知畏己知”,可以说是封建士大夫做人、做事、为官的至高思想境界。这种“慎独”精神,正是我国古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精髓。《礼记・中庸》写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一人独处、外人难以知晓的环境中,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检点。故千百年来,真正的有识之士一直把这种“畏己知”的“慎独” 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格进行长期的修养和磨炼,从“畏人知”的被动、被迫和经不起长期考验,而变成“畏己知”的主动、即自觉和经得起长期考验。这种精神品质的升华,是真正的自尊自爱。一个真正懂得自尊的人,会在为人处世中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自重、自律。这种自尊不是“秀”给外人看的,也不是那个领导“逼”出来的,是完全源自内心的自觉、自愿。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如廉吏于成龙、民族英雄岳飞,“三汤道台”汤斌……,他们均达到了“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至高境界,他们的业绩和品格将永垂青史!   其实我国古代所提倡的“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慎独”精神,与我们共产党所宏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觉改造世界观的优良作风是一脉相承的。在我党历史上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中华之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畏严刑拷打,不畏金钱、美色诱惑,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年代,又涌现出焦裕录、任长霞、郑培民等一大批“心里装着人民,惟独没有自己”的人民公仆,他们一心扑在事业上,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赞歌。因此这种“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慎独”精神,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现在,更具有时代意义。   对于一般有良知者而言,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庙堂群臣之中,基本都能做到以德行事,以法办事,这其实就是“畏人知”的作用。但若独处一隅,又有名、利、色、财的诱惑,很多人怕是难以自处了。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帝王要选一位能讲真话的人做内侍,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深山旷野之中有黄金万两,焉有不动心者?蒹葭秋水之外,有美女一人,焉有不动情者?”结果,好多“正人君子”都答“不动”,只有一人回答“动、动……”,正是这位讲实话的“财、色”之徒却被选中了。这个故事表明,要做到“畏人知”容易,而真正要做到“畏己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毛泽东早在一九四九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深刻地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以及近几年的程克杰、胡长青等案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畏人知畏己知”,是时代的需要,是每一位为官者、有权者做人、做事的需要,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时时、处处做到更难,要做到为官者清廉,为政者高效,民风淳朴,党风清正。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即自律、他律。   自律,要求每一个人应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学习,时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抛弃私心杂念,“吾日三省吾身”,努力追求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准,自觉抵制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低级的思想情调。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就像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说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其实要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就必须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生活条件、办公条件不断改善,总的来说已是衣食无忧。若一味贪图享乐,欲壑难填,到头来只会身败名裂后悔不及。    “他律”,就是建立一种监督机制,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对于一些不能“自律”的人,就要坚决、及时地予以“他律”,使那些为官者的私欲不能膨胀,不敢膨胀。也就是说,让某些有私欲者,先“畏人知”,然后再过渡到“畏己知”的境界,从而使党风形成良性循环,愈来愈好。   大家知道,《西游记》中的猪悟能,是取经路中的意志薄弱者。每遇诱惑,他都会露出腐败的苗头,要么好吃懒做,要么见色眼迷。但就是这个最可能腐败的天蓬元帅,却能在关键时刻悬崖勒马,未能铸成大错,并最终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净坛使者”,这实在耐人寻味令人深思,主要是他律的作用。究其原因简言有三:   其一是有“约法八章”。猪八戒前世身为天蓬元帅,地位之显赫、环境之优越,远远超出一般公务员。但其不思进取,利令智昏,打起了嫦娥的主意,结果被贬下天庭,被唐僧收为徒弟后仍不能痛改前非,偷懒、好吃、贪财等恶习时时发作,唐僧不仅仅对其批评教育,更重要的是约法“八章”,取名“八戒”。即戒贪吃、偷懒、好色、贪财、作假等,可谓一个反腐倡廉的好章法。大家看《西游记》时不难发现,唐僧常呼“悟空”、“悟净”,而很少叫“悟能”,多以“八戒”呼之。足见其对八戒时时提醒,真可谓警钟常鸣。八戒每当旧病复发,总是暗自盘算,生怕师傅知道、猴哥发觉,真是有点“畏人知”的味道,这就是制度的威慑力。   其二违规必究。八戒每次图谋不轨,事情败露,总是吃尽苦头,受尽惩罚。偷吃西瓜,被弄得屁股挨摔嘴啃泥,还得做深刻检讨;意欲招赘当新郎,结果是被吊在树上挨雨淋,最后跪地求饶:“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制度定得再好,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力,最终不如一张废纸。如果能够严格、及时的执行,不仅强化了制度的威慑力,更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警示作用。   现在我们很多单位不正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不是缺少规章制度,无法可依,而是执行者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或者是麻木不仁,睁只眼闭只眼,更有甚者是“猫鼠”和平共处,卖官鬻爵,严重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气。对于这种失职、渎职的“猫”,应严惩不贷,而对于提拔、重用这种“猫”的主人也应予以追究用“猫”失察之责。试想,如果唐僧任 “猴儿”撒泼,任八戒贪吃好色,岂能到达西天求取真经,恐怕早就成为妖魔们的盘中餐了。   其三是建立一个善于监督的舆论氛围。八戒每起邪念,悟空总是跟踪盯哨,设计戏弄,唐僧板起面孔训诫一番,就连老实厚道的沙僧也总是说:“师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并且每到关键时刻,观音菩萨等几个“大人物”也出来相助,弄得八戒里外不是人。这种良好的监督氛围,使八戒坏事难以做成,屡屡碰壁,其贪心逐步收敛,最终成为取经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事实证明,“畏己知”是基础,是一个为官者应该达到的思想境界;“畏人知”是保证,是多数人能够实现“畏己知”的客观环境。没有“畏己知”,就没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没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可言;没有“畏人知”就不能保证“畏己知”的群体效应,就不能惩治犯罪、警示后人。二者相互依存,不能偏废。只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御体系,就能有效地预防腐败、就能保证党的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愿我们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畏人知”的环境,为官者、有权者成为“畏己知”的典范。到那时,一个真正健康、和谐的社会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湖北咸宁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知县做到河南巡抚、河东河道,为官30余年,清政廉洁笃行励节毫不苟取。据《咸宁县志》载,一次叶存仁离任时,僚属派船为其送行,依依话别,船却迟迟不肯起锚。直到明月高挂,夜深人静之时,才见驶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们为他赠送的礼物,为避人耳目,特地半夜送来。叶见此情景,立令随从取来文房四宝,当即赋诗一首: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送我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书毕,随即将赠品原封退回。好一个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的诗句!好一个洁身自爱,严以律己的叶存仁!   “不畏人知畏己知”,可以说是封建士大夫做人、做事、为官的至高思想境界。这种“慎独”精神,正是我国古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精髓。《礼记・中庸》写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一人独处、外人难以知晓的环境中,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检点。故千百年来,真正的有识之士一直把这种“畏己知”的“慎独” 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格进行长期的修养和磨炼,从“畏人知”的被动、被迫和经不起长期考验,而变成“畏己知”的主动、即自觉和经得起长期考验。这种精神品质的升华,是真正的自尊自爱。一个真正懂得自尊的人,会在为人处世中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自重、自律。这种自尊不是“秀”给外人看的,也不是那个领导“逼”出来的,是完全源自内心的自觉、自愿。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如廉吏于成龙、民族英雄岳飞,“三汤道台”汤斌……,他们均达到了“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至高境界,他们的业绩和品格将永垂青史!   其实我国古代所提倡的“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慎独”精神,与我们共产党所宏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觉改造世界观的优良作风是一脉相承的。在我党历史上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中华之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畏严刑拷打,不畏金钱、美色诱惑,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年代,又涌现出焦裕录、任长霞、郑培民等一大批“心里装着人民,惟独没有自己”的人民公仆,他们一心扑在事业上,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赞歌。因此这种“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慎独”精神,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现在,更具有时代意义。   对于一般有良知者而言,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庙堂群臣之中,基本都能做到以德行事,以法办事,这其实就是“畏人知”的作用。但若独处一隅,又有名、利、色、财的诱惑,很多人怕是难以自处了。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帝王要选一位能讲真话的人做内侍,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深山旷野之中有黄金万两,焉有不动心者?蒹葭秋水之外,有美女一人,焉有不动情者?”结果,好多“正人君子”都答“不动”,只有一人回答“动、动……”,正是这位讲实话的“财、色”之徒却被选中了。这个故事表明,要做到“畏人知”容易,而真正要做到“畏己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毛泽东早在一九四九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深刻地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以及近几年的程克杰、胡长青等案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畏人知畏己知”,是时代的需要,是每一位为官者、有权者做人、做事的需要,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时时、处处做到更难,要做到为官者清廉,为政者高效,民风淳朴,党风清正。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即自律、他律。   自律,要求每一个人应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学习,时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抛弃私心杂念,“吾日三省吾身”,努力追求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准,自觉抵制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低级的思想情调。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就像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说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其实要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就必须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生活条件、办公条件不断改善,总的来说已是衣食无忧。若一味贪图享乐,欲壑难填,到头来只会身败名裂后悔不及。    “他律”,就是建立一种监督机制,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对于一些不能“自律”的人,就要坚决、及时地予以“他律”,使那些为官者的私欲不能膨胀,不敢膨胀。也就是说,让某些有私欲者,先“畏人知”,然后再过渡到“畏己知”的境界,从而使党风形成良性循环,愈来愈好。   大家知道,《西游记》中的猪悟能,是取经路中的意志薄弱者。每遇诱惑,他都会露出腐败的苗头,要么好吃懒做,要么见色眼迷。但就是这个最可能腐败的天蓬元帅,却能在关键时刻悬崖勒马,未能铸成大错,并最终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净坛使者”,这实在耐人寻味令人深思,主要是他律的作用。究其原因简言有三:   其一是有“约法八章”。猪八戒前世身为天蓬元帅,地位之显赫、环境之优越,远远超出一般公务员。但其不思进取,利令智昏,打起了嫦娥的主意,结果被贬下天庭,被唐僧收为徒弟后仍不能痛改前非,偷懒、好吃、贪财等恶习时时发作,唐僧不仅仅对其批评教育,更重要的是约法“八章”,取名“八戒”。即戒贪吃、偷懒、好色、贪财、作假等,可谓一个反腐倡廉的好章法。大家看《西游记》时不难发现,唐僧常呼“悟空”、“悟净”,而很少叫“悟能”,多以“八戒”呼之。足见其对八戒时时提醒,真可谓警钟常鸣。八戒每当旧病复发,总是暗自盘算,生怕师傅知道、猴哥发觉,真是有点“畏人知”的味道,这就是制度的威慑力。   其二违规必究。八戒每次图谋不轨,事情败露,总是吃尽苦头,受尽惩罚。偷吃西瓜,被弄得屁股挨摔嘴啃泥,还得做深刻检讨;意欲招赘当新郎,结果是被吊在树上挨雨淋,最后跪地求饶:“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制度定得再好,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力,最终不如一张废纸。如果能够严格、及时的执行,不仅强化了制度的威慑力,更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警示作用。   现在我们很多单位不正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不是缺少规章制度,无法可依,而是执行者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或者是麻木不仁,睁只眼闭只眼,更有甚者是“猫鼠”和平共处,卖官鬻爵,严重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气。对于这种失职、渎职的“猫”,应严惩不贷,而对于提拔、重用这种“猫”的主人也应予以追究用“猫”失察之责。试想,如果唐僧任 “猴儿”撒泼,任八戒贪吃好色,岂能到达西天求取真经,恐怕早就成为妖魔们的盘中餐了。   其三是建立一个善于监督的舆论氛围。八戒每起邪念,悟空总是跟踪盯哨,设计戏弄,唐僧板起面孔训诫一番,就连老实厚道的沙僧也总是说:“师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并且每到关键时刻,观音菩萨等几个“大人物”也出来相助,弄得八戒里外不是人。这种良好的监督氛围,使八戒坏事难以做成,屡屡碰壁,其贪心逐步收敛,最终成为取经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事实证明,“畏己知”是基础,是一个为官者应该达到的思想境界;“畏人知”是保证,是多数人能够实现“畏己知”的客观环境。没有“畏己知”,就没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没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可言;没有“畏人知”就不能保证“畏己知”的群体效应,就不能惩治犯罪、警示后人。二者相互依存,不能偏废。只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御体系,就能有效地预防腐败、就能保证党的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愿我们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畏人知”的环境,为官者、有权者成为“畏己知”的典范。到那时,一个真正健康、和谐的社会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