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杂志生活

  最近在港报上看到一则反潮流的小新闻,意思大概是:内地大酒店今年起不再销售明报集团的《亚洲周刊》;但外籍和台港澳人士仍可订阅。   由于奥运前,外国记者可在华自由采访,许多人感受到政策只会宽不会紧。不过信息的传递是有方向的,信息大概是管进不管出:外国记者来采集作出口用的信息放宽,但输入信息还是会相对谨慎。    以内地角度看,该刊有的封面是蛮刺激的。不过这是港,台杂志的惯技,并非该刊所独有。   老实说,要讲做新闻,现在的《亚洲周刊》(Yazhou zhoukan,简称YZ,这大概是香港当时唯一用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刊名的杂志)才算交得出货。20年前创刊时,只相当于内地的《参考资料》。   我在YZ筹组期间加入工作,正式出版后还做了大约两年。大概是1989年秋天离开,当时还写了篇社论。后来有“发烧友”想办一种新型的“城市周刊”,有老板推荐我。我于是继YZ后,又成了《壹周刊》的创刊元老。   我在YZ时,该刊是英文杂志《Asiaweek》,(以下简称AW)的小弟。AW是当时东亚英文周刊先驱《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远东经济评论,简称FEER)的对手,影响力虽然不能比,但在东南亚总算站稳了阵脚。同期内,中国在经济上日渐开放,气氛活跃,渴求信息。AW的新西兰籍创办人Michael o’Neill遂加开中文版,希望可以北进。   当时香港很多媒体都有这个想法,关键是落实。o’Neill是新闻人,不谙中文,又深信AW模式的优越性,遂把英文版的做法照搬到中文版。当时的AW全彩印刷,论美观比得上你现在看的《南风窗》。相比之下,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华文报刊印刷粗糙、新闻管得严,华文甚至受到排斥,华人对全彩的时事杂志自然惊为天人。但香港不缺全彩的刊物,AW式的内容不够卖点。      什么是AW式的内容呢?原来,该刊要概括全亚洲的新闻,但人手有限,故主要靠“炒稿”。方法是选辑通讯社的稿件和亚洲各地空运到港的报纸,综合改写,自己采访的内容不到一半。炒稿在香港报界很常见。港报规模小,有些新闻无法派人到场,就录写电台和电视的报道,当作“本报讯”。最多是见报前致电有关人士,引述一两句话。    这虽然有违知识产权,但每天发生的事根本登不完,很多其实只要交代几句即可。但周刊不同报纸,如果大半内容靠炒稿,就不能说是“新闻”,而只是“摘要”。当然,现在生活紧张,让你很快地看完一周的大事,那也很重要。但YZ既然名为《亚洲周刊》,不能只报华人的事也得讲讲中东南亚;而港人当时楼股齐飞,对“落后地区”不感兴趣。   令o’Neill深信AW模式优越的是,撰述员根据剪报炒出稿件后,要由另一组研究员逐字核对剪报后才能出街,以确保内容准确。但随便着三种不同的中文报纸就知道,同一件事的报道,不要说立场,即使在细节上都有出入,影响到读者对责任谁属的判断。若此,撰述员应根据哪份剪报来写稿?在同类的报道里,研究员又应该根据哪份剪报来核实?只要有报纸登过就深信不疑,那是教条,不是制衡。   这个制度更令新闻人沦为word processor(文字处理器)。YZ一周不过50~60页,选题基本上由老总说了算。编辑部其他的同事只须稳守办公桌,一手报纸,一手稿纸。撰述员负责改写,我与其它编辑负责改稿。一周五天,连对外的电话都很少打。   我改稿很快,大部分时间都在等下班。待遇不错,但浪费青春。后来请辞,洋老板挽留,特地找我去吃饭。但一个比较明白我又深得老板喜爱的同事对老板说:他名为“助理老总”,但其实只是 a glorified copy-editor(美化了职衔的文稿编辑):    至于前文所提到的社论,其实并非YZ的社论,而是当时香港民意沸腾,老总不能写中文,我作为手下第一人,责无旁贷,但按YZ的规矩不署名。之所以有此规定,理由是集体创作,非一人之功。但那篇文字除了打字(当时PC还未普及,仍然是手写稿的时代)和校对,所有的创作我一人包办。说穿了,不让作者署名是怕对手来挖角。

  最近在港报上看到一则反潮流的小新闻,意思大概是:内地大酒店今年起不再销售明报集团的《亚洲周刊》;但外籍和台港澳人士仍可订阅。   由于奥运前,外国记者可在华自由采访,许多人感受到政策只会宽不会紧。不过信息的传递是有方向的,信息大概是管进不管出:外国记者来采集作出口用的信息放宽,但输入信息还是会相对谨慎。    以内地角度看,该刊有的封面是蛮刺激的。不过这是港,台杂志的惯技,并非该刊所独有。   老实说,要讲做新闻,现在的《亚洲周刊》(Yazhou zhoukan,简称YZ,这大概是香港当时唯一用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刊名的杂志)才算交得出货。20年前创刊时,只相当于内地的《参考资料》。   我在YZ筹组期间加入工作,正式出版后还做了大约两年。大概是1989年秋天离开,当时还写了篇社论。后来有“发烧友”想办一种新型的“城市周刊”,有老板推荐我。我于是继YZ后,又成了《壹周刊》的创刊元老。   我在YZ时,该刊是英文杂志《Asiaweek》,(以下简称AW)的小弟。AW是当时东亚英文周刊先驱《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远东经济评论,简称FEER)的对手,影响力虽然不能比,但在东南亚总算站稳了阵脚。同期内,中国在经济上日渐开放,气氛活跃,渴求信息。AW的新西兰籍创办人Michael o’Neill遂加开中文版,希望可以北进。   当时香港很多媒体都有这个想法,关键是落实。o’Neill是新闻人,不谙中文,又深信AW模式的优越性,遂把英文版的做法照搬到中文版。当时的AW全彩印刷,论美观比得上你现在看的《南风窗》。相比之下,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华文报刊印刷粗糙、新闻管得严,华文甚至受到排斥,华人对全彩的时事杂志自然惊为天人。但香港不缺全彩的刊物,AW式的内容不够卖点。      什么是AW式的内容呢?原来,该刊要概括全亚洲的新闻,但人手有限,故主要靠“炒稿”。方法是选辑通讯社的稿件和亚洲各地空运到港的报纸,综合改写,自己采访的内容不到一半。炒稿在香港报界很常见。港报规模小,有些新闻无法派人到场,就录写电台和电视的报道,当作“本报讯”。最多是见报前致电有关人士,引述一两句话。    这虽然有违知识产权,但每天发生的事根本登不完,很多其实只要交代几句即可。但周刊不同报纸,如果大半内容靠炒稿,就不能说是“新闻”,而只是“摘要”。当然,现在生活紧张,让你很快地看完一周的大事,那也很重要。但YZ既然名为《亚洲周刊》,不能只报华人的事也得讲讲中东南亚;而港人当时楼股齐飞,对“落后地区”不感兴趣。   令o’Neill深信AW模式优越的是,撰述员根据剪报炒出稿件后,要由另一组研究员逐字核对剪报后才能出街,以确保内容准确。但随便着三种不同的中文报纸就知道,同一件事的报道,不要说立场,即使在细节上都有出入,影响到读者对责任谁属的判断。若此,撰述员应根据哪份剪报来写稿?在同类的报道里,研究员又应该根据哪份剪报来核实?只要有报纸登过就深信不疑,那是教条,不是制衡。   这个制度更令新闻人沦为word processor(文字处理器)。YZ一周不过50~60页,选题基本上由老总说了算。编辑部其他的同事只须稳守办公桌,一手报纸,一手稿纸。撰述员负责改写,我与其它编辑负责改稿。一周五天,连对外的电话都很少打。   我改稿很快,大部分时间都在等下班。待遇不错,但浪费青春。后来请辞,洋老板挽留,特地找我去吃饭。但一个比较明白我又深得老板喜爱的同事对老板说:他名为“助理老总”,但其实只是 a glorified copy-editor(美化了职衔的文稿编辑):    至于前文所提到的社论,其实并非YZ的社论,而是当时香港民意沸腾,老总不能写中文,我作为手下第一人,责无旁贷,但按YZ的规矩不署名。之所以有此规定,理由是集体创作,非一人之功。但那篇文字除了打字(当时PC还未普及,仍然是手写稿的时代)和校对,所有的创作我一人包办。说穿了,不让作者署名是怕对手来挖角。


相关文章

  • 文化研究(六)(女性杂志)
  • 女性杂志 1 导 言 在本章中,笔者试图从以下问题入手,对专门为女性受众而"生产"的杂志进行考察:它们是如何将自身定义为性别化文本的?受众是如何理解这些文本的?这些杂志似乎打开了一扇门,通向一个特殊的--甚至是秘密的-- ...查看


  • 杂志申请书
  • <无忧生活>杂志刊号申请书 尊敬的娄底市委宣传部领导: 湖南无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于2010年07月,法定代表人为李琛,注册资本为人民币贰佰零壹万圆整. 本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下设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技 ...查看


  • 大学新青年杂志
  • >杂志 一.关于独立文化与独立杂志 独立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立精神的原创文化,它的价值取向直接并且仅反映创作者自身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立思考. 独立文化的内核就是其独立精神.要理解独立文化,首先要从"独立"两个字出发.在& ...查看


  • 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
  •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所谓"阶级"分化的现象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而大众传媒则是这一分化过程中积极的确定者和指认者.诚如<时尚>杂志创刊号所言:"<时尚>杂志是生机勃勃的最新流行通讯 ...查看


  • 中国畅销杂志排行
  • <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创 <读者>杂志创刊于 1981 年 3 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 刊于 1981 年 1 月,自 2000 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 的一份综合类文摘 ...查看


  • DM杂志创刊计划书
  • <好 生 活> 杂志计划书 (草 案) 一.背景及定位: 近几年,在经济方面,海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消费和消闲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且海口多商业中心建设也得到了发展,海秀路.国贸区.府城的商业建设 ...查看


  • 世界杂志排行TOP
  • 世界杂志排行TOP (1-100) 这里说的是全球杂志势力TOP100的杂志英雄们,它们改写了"杂志"的定义,创造性地记载了历史,成为了全人类不可或缺的读品. 1.TIME时代 美国1923年创刊 即便是它在今年的美国& ...查看


  • 西南科技大学新生代杂志社简介
  • 新 新 生 代 杂 志 社 简 介 新生代杂志社简介 五年征程,五年成长 <新生代>杂志系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工作部领导下的学生刊物,创刊于2007年4月,由校党委书记王俊波亲笔撰写"发刊词",以<新生代& ...查看


  • 母婴杂志资源
  • 类别logo杂志介绍 <时尚育儿>杂志创刊于2000年,经过10年的发展和变革,她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受妈妈欢迎的育儿杂志之一.杂志内 容涵盖孕产保健和0~3宝宝健康.教育.生活等,每月为读者提供科学实用的育儿资讯及知识,帮助过无数 ...查看


  • 中国杂志市场分析
  •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