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简单复式统计图表
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四册第106~108页中例1,做一做
作 者:王海娅
单 位:浙江省临海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 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 教学准备:
统计图表,多媒体课件。
● 设计意图: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统计知识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统计的知识内容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基础知识来抓,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认识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并强调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统计的过程、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本着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根据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再现和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发展、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贯穿全课。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富于启发思考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谈话:同学们知道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测量了体重,那你知道多少质量的人数是最多的吗?下面是我们班20个同学的体重测量情况。(出示课件)
2.提问:这样的表达大家认为好吗?
3.引导发现这些数排列零乱,用一年级学过的表格来表示。提问: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出示课件)
一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1)统计表要求统计什么?统计表有哪些内容?
(2)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统计?(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3)指名展示统计表。(出示课件)
一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4. 课件出示二年级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二年级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1)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了哪些信息?
(2)从这两张统计表中你能看出二年级中我们的体重变化情况吗?
(3)为了方便清楚地比较一、二年级的体重情况,我们能不能把这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如果能,怎么合呢?你能想象办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表格的重复之处。)
课件出示:
一、二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4.揭题:你们见过这样的统计表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是不是能更清楚方便我们比较?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自己的体重这一生活材料引入统计表,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通过分析统计表中的信息变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1.比较分析,观察两者的相同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种统计表,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2.深入讨论,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特征。
(1)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要求统计什么?统计表有哪些内容?
(2)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统计?(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3)指名展示统计表,并认识简单复式统计表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
一、二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4)简单复式统计表与一般统计表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千克的人最少。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千克的人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
4.联系生活,体验简单复式统计表。
(1)假如你是电视台的节目编导的话,为了使看你们台节目的人多,想统计我们全校六个年级学生喜欢看的节目,你准备用什么统计表来表示?
(2)像这样的用简单复式统计表的例子,你能说说生活中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分析两种统计表的异同,进一步认识简单复式统计表的特征,通过对简单复式统计表中信息的分析,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联系生活中的数量变化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简单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三、动手绘制,形成方法
如何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简单复式统计表呢?想试一试吗?(课本第108页做一做。)
1.尝试填表。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进行指导)。
2.反馈。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
3.回答问题。
(1)我喜欢( )小组。
(2)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3)一班参加( )小组的人最少。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绘制简单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品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简单复式统计表感受统计的实际意义。
四、解决问题,深化拓展
1. 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获得了各个单元的成绩,你能将你语文和数学各单元的成绩汇成一张简单复式统计表吗?面对你自己绘制的统计表,你想说什么? 同学语文和数学各单元成绩统计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统计自己各单元的学习成绩,并结合统计表分析自己的成绩情况,巩固了对简单复式统计表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体会简单复式统计表的现实作用。
五、全课总结,建构模型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统计是很抽象的、复杂的,很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共同合作、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巩固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的问题:
1.学生的体验还不够。统计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属于经验性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所体验,并强调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数学知识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得出的知识掌握起来将更牢固。
2.理解复式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相对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得出结论,这样知识点的落实会更扎实。 资源引用:
1. 人民教育出版社:www.pep.com.cn 。
2.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www.cbern.gov.cn 。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简单复式统计图表
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四册第106~108页中例1,做一做
作 者:王海娅
单 位:浙江省临海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 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 教学准备:
统计图表,多媒体课件。
● 设计意图: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统计知识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统计的知识内容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基础知识来抓,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认识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并强调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统计的过程、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本着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根据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再现和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发展、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贯穿全课。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富于启发思考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谈话:同学们知道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测量了体重,那你知道多少质量的人数是最多的吗?下面是我们班20个同学的体重测量情况。(出示课件)
2.提问:这样的表达大家认为好吗?
3.引导发现这些数排列零乱,用一年级学过的表格来表示。提问: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出示课件)
一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1)统计表要求统计什么?统计表有哪些内容?
(2)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统计?(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3)指名展示统计表。(出示课件)
一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4. 课件出示二年级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二年级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1)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了哪些信息?
(2)从这两张统计表中你能看出二年级中我们的体重变化情况吗?
(3)为了方便清楚地比较一、二年级的体重情况,我们能不能把这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如果能,怎么合呢?你能想象办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表格的重复之处。)
课件出示:
一、二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4.揭题:你们见过这样的统计表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是不是能更清楚方便我们比较?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自己的体重这一生活材料引入统计表,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通过分析统计表中的信息变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1.比较分析,观察两者的相同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种统计表,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2.深入讨论,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特征。
(1)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要求统计什么?统计表有哪些内容?
(2)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统计?(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3)指名展示统计表,并认识简单复式统计表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
一、二年级时20个同学体重测量情况统计表
(4)简单复式统计表与一般统计表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千克的人最少。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千克的人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
4.联系生活,体验简单复式统计表。
(1)假如你是电视台的节目编导的话,为了使看你们台节目的人多,想统计我们全校六个年级学生喜欢看的节目,你准备用什么统计表来表示?
(2)像这样的用简单复式统计表的例子,你能说说生活中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分析两种统计表的异同,进一步认识简单复式统计表的特征,通过对简单复式统计表中信息的分析,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联系生活中的数量变化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简单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三、动手绘制,形成方法
如何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简单复式统计表呢?想试一试吗?(课本第108页做一做。)
1.尝试填表。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进行指导)。
2.反馈。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
3.回答问题。
(1)我喜欢( )小组。
(2)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3)一班参加( )小组的人最少。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绘制简单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品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简单复式统计表感受统计的实际意义。
四、解决问题,深化拓展
1. 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获得了各个单元的成绩,你能将你语文和数学各单元的成绩汇成一张简单复式统计表吗?面对你自己绘制的统计表,你想说什么? 同学语文和数学各单元成绩统计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统计自己各单元的学习成绩,并结合统计表分析自己的成绩情况,巩固了对简单复式统计表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体会简单复式统计表的现实作用。
五、全课总结,建构模型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统计是很抽象的、复杂的,很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共同合作、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巩固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的问题:
1.学生的体验还不够。统计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属于经验性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所体验,并强调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数学知识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得出的知识掌握起来将更牢固。
2.理解复式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相对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得出结论,这样知识点的落实会更扎实。 资源引用:
1. 人民教育出版社:www.pep.com.cn 。
2.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www.cber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