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一、背景主题
新闻一:人事部全国考试中心发布消息,从2005年秋季考试起,全国职业英语测试博思考试将增加口语考试科目。
新闻二:北京市首次英语口语等级证书考试引来3.8万名考生积极参加。被批评多年的“哑巴英语”考试从此有了竞争对手,这种鼓励大家“开口说”英语的考试被英语学习者和业内人士普遍看好。
新闻三:2006年温州中考,凡温州市局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全部要参加英语口语交际考查,到2007年将全市全面实行。英语口语交际考查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实行新课标以来,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经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需要,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事实上我们的学校里也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不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语言表达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都有较高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老师。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另一群学生,学习英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竟然不能流利的朗读一小段话,很简单的问题提问,一句话也听不懂,只是茫然的说Yes或 No。在每节英语课上,每个英语老师都会发现有这么几个学生,始终一言不发,目光呆滞,对于课堂上的英语对话无动于衷,似乎完全游离于英语口语训练活动之外。这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他们不开口说英语的根源在哪里呢?
二、问题调查
利用课间时间,我与这类学生面对面进行了坦诚的交谈,他们各自表露了对英语课对话操练的心声。总结归纳之后,我发现有代表性的是这么几类:
学生一:我的英语基础不好,每次上英语课,我都很自卑,看到其他同学说的这么起劲,我就更自卑了。
学生二:我的英语笔试成绩还不错,但就是不敢开口说,怕念错了,被同学嘲笑。
学生三:本来我也喜欢开口说英语,后来有个同学说我的英语听起来怪怪的,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说了。
学生四:我的性格太内向,从小胆子就特别小,平时都很少和同学讲话,更别说要在英语课开口了。
学生五:对英语没兴趣,英语太难学了,英语课一点都听不懂,没意思。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爱开口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三、课堂实例
下面我以GO FOR IT八年级英语Unit 9《When was he born?》的课堂教学为实例,谈谈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尝试。
这一单元主要主题是:talk about famous people、their birthdays and achievements, introduce persons.
首先,在备课时我发现这个单元所涉及的明星非常多,名字也非常的拗口。例如:Martina Hingis, David Beckham, Charles Smith, Tiger woods, Shirtley Temple,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Ronaldo等。
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利用这些明星进行对话操练,肯定又会造成大批学生知难而退,不敢开口。所以,我就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搜集这些明星简介及逸闻趣事。我发现这个过程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作重大贡献远大理想。
(The bell rings)
T: How are you, everyone?
S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 too. Thanks. And how old are you?
Ss: I’m 13(14) years old.
T: Uh-huh. Most of you are 13 years old. And when were you born?
Ss: I was born in 1992 (1993).
这时,我在黑板上先后写上1992, 1995、1937、1839、1325、1999、2000、2005、2008等。在肯定学生掌握这些年份的正确读法之后,我不失时机的请了几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朗读。对于他们的朗读,我都坚决给予表扬,对于个别学生名字的发音不到位,我也暂时不加以纠正,反而给予相当的赞赏与鼓励。(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学生在随后的对话操练中,竟然破天荒的主动举手,希望被再次点名操练)
T: I see. I think when you are 13 of 14 years old, you can do many kinds of sports. So what kind of sport do you like best?
Ss: I like … best.
T: Could you tell me some name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s?
Ss:…
由于学生在课前对这些体育明星有所了解,对拗口的英文名字有过一定的重复朗读,所以学生们都开始争先恐后、如数家珍般的开口说了。
随之,我利用PPT,展示了大量的体育明星的照片,让学生进行对话操练。
S1: Who’t that?
S2: That’s ….
S1: Who’s your favorite sport star?
S2: My favorite sport star is ….
由于对话设计的非常简单,班级上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所以整个课堂气氛马上开始活跃起来。那些平时不爱和同桌同学对话的学生,也被热烈的气氛所影响,开口小声的讲起英语来了。我再次不失时机的请了几对学生,并继续给予高度的赞赏。
按照课本的设置,本应该马上引入这些体育明星的出生年份的问答操练。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句型的操练的兴趣,我设计了以“超级女声(super girls)”作为导入。
T: Who’s that? (幻灯显示李宇春照片,并提示身份及出生年份)
Ss: That’s Li Yuchun.
T: Is Li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
Ss: No, she isn’t.
T: Then what does Li Yuchun do?
Ss: She’s a popular singer.
T: Good. Li is a popular singer. And when was she born?
Ss: She was born in 1979.
由于前面已经对年份的读法进行了训练,这样学生们就自然的说出了李的出生年份。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操练,我继续利用PPT展示以下的对话:
1. A: Who’s that?
B: That’s Martina Hingis. She’s a great Swiss tennis player.
A: When was she born?
B: She was born in 1980.
2. A: Who’s that?
B: That’s Li Deng Yaping. She’s a great Chinese ping-pong player.
A: When was she born?
B: She was born in 1973.
3. A: Who’s that?
B: That’s Michael Jordan. He’s a great American basketball player.
A: When was he born?
B: He was born in 1963.
4. A: Who’s that?
B: That’s David Beckham. He’s a great British football player.
A: When was he born?
B: He was born in 1975.
每个对话都让学生充分操练,然后他们站起来参照幻灯片的提示进行表述。学生的每次表达,都得到了我的高度赞扬。我的赞扬又使得他们对下一次继续被点名,怀有高度的期望。
课堂的良性互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对于普通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讲,国际巨星们的生活毕竟离他们很远。为了让这个单元的语言点更加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又设计了一张调查表格,让学生小组间自由走动,对同学间的家人的年龄,出生年份及其他情况进行调查:
Name:
age
born
job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为了降低调查难度,我利用幻灯片对所采访的问题进行了提示:
1. How old is your father?
2. When was your father/mother/… born?
3. What does he/she do?
在让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我特地安排了平时性格外向的同学,去帮助性格内向的同学,平时英语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去帮助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做到以强扶弱,共同进步……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Unit9的第一课时结束了。我细数了一下,一堂课下来,全班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的发言体验,有好几个学生甚至有两次或更多的发言。看到那几个平时从不开口的学生,因为这一堂课大胆参与了热烈的对话活动,脸蛋还是红扑扑的,我的心中不禁一阵暗喜。
四、课后反思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英语课上都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想我们英语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做好,说好。善于抓住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闪光点,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辞,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开口说英语的成功的愉悦体验。
2.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与标准。我们甚至可以刻意去设计几个简单的口语训练方案让这一部分学生在每个英语课上有所学,有所练,坚决不能让这些学生产生放弃英语学习的想法。
3. 对于英语笔试成绩不错,口语能力偏弱的学生,我们要抓住每个机会,积极树立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即使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有小的失误,我们也不应该立即打断,进行纠正,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旁敲侧击的指出他(她)的不当之处。
4. 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我们则应该在生活上多关心这些学生,首先要让我们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上的朋友,让他们学会倾诉与表达,让他们体验到和大家交流的乐趣。相信这些学生在性格上由内向到外向的改变,必定会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敢于开口,乐于开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开口说的欲望,不仅取决于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采取激励手段,及时正面肯定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自信心得到培养的同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新课标下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一、背景主题
新闻一:人事部全国考试中心发布消息,从2005年秋季考试起,全国职业英语测试博思考试将增加口语考试科目。
新闻二:北京市首次英语口语等级证书考试引来3.8万名考生积极参加。被批评多年的“哑巴英语”考试从此有了竞争对手,这种鼓励大家“开口说”英语的考试被英语学习者和业内人士普遍看好。
新闻三:2006年温州中考,凡温州市局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全部要参加英语口语交际考查,到2007年将全市全面实行。英语口语交际考查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实行新课标以来,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经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需要,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事实上我们的学校里也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不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语言表达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都有较高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老师。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另一群学生,学习英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竟然不能流利的朗读一小段话,很简单的问题提问,一句话也听不懂,只是茫然的说Yes或 No。在每节英语课上,每个英语老师都会发现有这么几个学生,始终一言不发,目光呆滞,对于课堂上的英语对话无动于衷,似乎完全游离于英语口语训练活动之外。这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他们不开口说英语的根源在哪里呢?
二、问题调查
利用课间时间,我与这类学生面对面进行了坦诚的交谈,他们各自表露了对英语课对话操练的心声。总结归纳之后,我发现有代表性的是这么几类:
学生一:我的英语基础不好,每次上英语课,我都很自卑,看到其他同学说的这么起劲,我就更自卑了。
学生二:我的英语笔试成绩还不错,但就是不敢开口说,怕念错了,被同学嘲笑。
学生三:本来我也喜欢开口说英语,后来有个同学说我的英语听起来怪怪的,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说了。
学生四:我的性格太内向,从小胆子就特别小,平时都很少和同学讲话,更别说要在英语课开口了。
学生五:对英语没兴趣,英语太难学了,英语课一点都听不懂,没意思。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爱开口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三、课堂实例
下面我以GO FOR IT八年级英语Unit 9《When was he born?》的课堂教学为实例,谈谈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尝试。
这一单元主要主题是:talk about famous people、their birthdays and achievements, introduce persons.
首先,在备课时我发现这个单元所涉及的明星非常多,名字也非常的拗口。例如:Martina Hingis, David Beckham, Charles Smith, Tiger woods, Shirtley Temple,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Ronaldo等。
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利用这些明星进行对话操练,肯定又会造成大批学生知难而退,不敢开口。所以,我就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搜集这些明星简介及逸闻趣事。我发现这个过程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作重大贡献远大理想。
(The bell rings)
T: How are you, everyone?
S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 too. Thanks. And how old are you?
Ss: I’m 13(14) years old.
T: Uh-huh. Most of you are 13 years old. And when were you born?
Ss: I was born in 1992 (1993).
这时,我在黑板上先后写上1992, 1995、1937、1839、1325、1999、2000、2005、2008等。在肯定学生掌握这些年份的正确读法之后,我不失时机的请了几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朗读。对于他们的朗读,我都坚决给予表扬,对于个别学生名字的发音不到位,我也暂时不加以纠正,反而给予相当的赞赏与鼓励。(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学生在随后的对话操练中,竟然破天荒的主动举手,希望被再次点名操练)
T: I see. I think when you are 13 of 14 years old, you can do many kinds of sports. So what kind of sport do you like best?
Ss: I like … best.
T: Could you tell me some name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s?
Ss:…
由于学生在课前对这些体育明星有所了解,对拗口的英文名字有过一定的重复朗读,所以学生们都开始争先恐后、如数家珍般的开口说了。
随之,我利用PPT,展示了大量的体育明星的照片,让学生进行对话操练。
S1: Who’t that?
S2: That’s ….
S1: Who’s your favorite sport star?
S2: My favorite sport star is ….
由于对话设计的非常简单,班级上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所以整个课堂气氛马上开始活跃起来。那些平时不爱和同桌同学对话的学生,也被热烈的气氛所影响,开口小声的讲起英语来了。我再次不失时机的请了几对学生,并继续给予高度的赞赏。
按照课本的设置,本应该马上引入这些体育明星的出生年份的问答操练。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句型的操练的兴趣,我设计了以“超级女声(super girls)”作为导入。
T: Who’s that? (幻灯显示李宇春照片,并提示身份及出生年份)
Ss: That’s Li Yuchun.
T: Is Li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
Ss: No, she isn’t.
T: Then what does Li Yuchun do?
Ss: She’s a popular singer.
T: Good. Li is a popular singer. And when was she born?
Ss: She was born in 1979.
由于前面已经对年份的读法进行了训练,这样学生们就自然的说出了李的出生年份。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操练,我继续利用PPT展示以下的对话:
1. A: Who’s that?
B: That’s Martina Hingis. She’s a great Swiss tennis player.
A: When was she born?
B: She was born in 1980.
2. A: Who’s that?
B: That’s Li Deng Yaping. She’s a great Chinese ping-pong player.
A: When was she born?
B: She was born in 1973.
3. A: Who’s that?
B: That’s Michael Jordan. He’s a great American basketball player.
A: When was he born?
B: He was born in 1963.
4. A: Who’s that?
B: That’s David Beckham. He’s a great British football player.
A: When was he born?
B: He was born in 1975.
每个对话都让学生充分操练,然后他们站起来参照幻灯片的提示进行表述。学生的每次表达,都得到了我的高度赞扬。我的赞扬又使得他们对下一次继续被点名,怀有高度的期望。
课堂的良性互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对于普通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讲,国际巨星们的生活毕竟离他们很远。为了让这个单元的语言点更加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又设计了一张调查表格,让学生小组间自由走动,对同学间的家人的年龄,出生年份及其他情况进行调查:
Name:
age
born
job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为了降低调查难度,我利用幻灯片对所采访的问题进行了提示:
1. How old is your father?
2. When was your father/mother/… born?
3. What does he/she do?
在让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我特地安排了平时性格外向的同学,去帮助性格内向的同学,平时英语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去帮助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做到以强扶弱,共同进步……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Unit9的第一课时结束了。我细数了一下,一堂课下来,全班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的发言体验,有好几个学生甚至有两次或更多的发言。看到那几个平时从不开口的学生,因为这一堂课大胆参与了热烈的对话活动,脸蛋还是红扑扑的,我的心中不禁一阵暗喜。
四、课后反思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英语课上都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想我们英语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做好,说好。善于抓住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闪光点,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辞,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开口说英语的成功的愉悦体验。
2.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与标准。我们甚至可以刻意去设计几个简单的口语训练方案让这一部分学生在每个英语课上有所学,有所练,坚决不能让这些学生产生放弃英语学习的想法。
3. 对于英语笔试成绩不错,口语能力偏弱的学生,我们要抓住每个机会,积极树立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即使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有小的失误,我们也不应该立即打断,进行纠正,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旁敲侧击的指出他(她)的不当之处。
4. 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我们则应该在生活上多关心这些学生,首先要让我们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上的朋友,让他们学会倾诉与表达,让他们体验到和大家交流的乐趣。相信这些学生在性格上由内向到外向的改变,必定会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敢于开口,乐于开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开口说的欲望,不仅取决于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采取激励手段,及时正面肯定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自信心得到培养的同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