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活动论文

“四个一”活动论文

浅谈诗歌的意境美以及朗读教学

单位:瓦市镇中心校

教师:邹

时间:

敏 2010年4月

摘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或短或长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在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想去把握诗歌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其实就是客观物象同作者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既“物我两忘”。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身处菊花之中,悠然于钟南山之下的高雅之士,怡然自乐的情态。庄生曾经分辨不清蝴蝶与自己,此时的我们亦难以看得明白,菊花与陶渊明孰是梦?孰是真?美就在刹那间,悟就在你我心中!

关键词:

诗歌 凄清 豪迈 沉郁 韵律美

引言

苏子曾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认为:西湖的景色,或晴或雨,有如西施或淡或浓的装扮,一年到头,都是明丽动人的。其实,诗歌的意境亦如此,不管是诗人简单的勾勒,还是反复渲染,展现给读者的都是恰到好处的美丽,赏心悦目的激情。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或短或长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在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想去把握诗歌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其实就是客观物象同作者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既“物我两忘”。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身处菊花之中,悠然于钟南山之下的高雅之士,怡然自乐的情态。庄生曾经分辨不清蝴蝶与自己,此时的我们亦难以看得明白,菊花与陶渊明孰是梦?孰是真?美就在刹那间,悟就在你我心中!

一、 诗歌的意境美大体分三类:凄清美、豪迈美、沉郁美。

(一)、诗歌的凄清美。

一首《雨霖铃》不只唱出柳永心中的忧伤与愁苦,更唱出了千千万万的多情人的凄切与悲痛。《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柳永可谓调情能手,把那“蝉”说成是“寒”的,更加之以“凄切”二字,又用“晚”“骤雨初歇”“无绪”等词句渲染,悲苦凄凉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田。那种将别未别的痛苦心情,唤起了不忍离别的“留恋处”,留什么呢?留一番凄凉悲苦于读者;恋什么呢?恋那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感。“骤雨”已“歇”,无论如何也该启程,可那份情,那份爱,怎舍得?“兰舟催发”,是该分别了。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连一声“珍重”都难以说出,“凝噎”时,悲痛已至极。“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虽无色趋于霁朗,而离人却是愁云堆积。“相看泪眼”,雨已止但泪不止,雨只是“骤雨”,片刻泪停怎比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那么持久呢?景随离别之进程而变换,情随景物之变换而加深。不要

以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只是借浩淼迷蒙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暗淡的离愁,要看到词人在这里写行舟去处,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正有那不见于字面的意境,漂流无所指的一叶行舟,行舟里面的孤子行人,以及行人无比寂寥惆怅的内心。这番空阔而凄美的意境着实让人感动,涕泪涟涟之时才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悲中有悲,冷上加冷,一幅千古绝唱的凄清之美的画面映入读者眼帘,我们不禁替柳永捏了一把汗,这般凄苦的离别他怎能忍受?一句“今宵酒醒何处”,问出了千百年来多少人的一番无奈与凄楚之情!

本词的“情”是“凄情”,“绪”是“无绪”。既为“凄情”,又“无绪”在那“杨柳岸边”;加之“清秋节”这般的“冷”,这般的“清”,着实道出了真实的离别情,映出了那般离别意!

(二)、诗歌的豪迈美。

说到词人中的豪迈,莫过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出来了,表现了词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向往。随着赤壁景物的展现,周郎这位英雄人物被推了出来。但在这里,仅仅是伏笔,还没有展开来写。读一读那惊人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血。”一幅幅直立的画面展现在你我眼前,怀古中的豪情壮志溢于言表,激荡不已的心情澎湃起伏!

当然,豪迈之情还表现在周瑜这位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小乔初嫁了”一句道出的不仅仅是小乔初嫁了,更衬托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如此动人的姿貌,出众的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撸灰飞烟灭。”对赤壁之战寥寥数笔的描绘,就已勾勒出一位从容闲雅的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人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豪迈的景中有豪迈的人,映衬出豪迈的情,渲染出一番豪迈的美!

(三)、诗歌中的沉郁美。

对于杜甫的《登高》。我们不说别的,单道那十四字之间的八意。“万里悲秋长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意是“万里”。说明在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背景下,作者远离家乡,难以抑制的悲痛。二意是“悲”。一字“悲”含有千万辛酸,千万艰难苦恨,实为凄惨之极。三意是“常”。这样的“悲”不是短暂的、一时的,而是常常如此。对于诗人来说,虽感难受,但不愿麻木。此复杂情感难以言表。四意是“做客”。客居他乡,总归是“愁”。五意为“百年”。在时间上,在空间上,诗人离不了“苦”,离不了“怨”。六意是“多病”。“屋漏偏逢连夜雨”,连连的打击遭遇使诗人难以排遣心中那份深广的忧愤,只能是“独”“登台”,此为七意和八意。独自一人,漂泊西南,背井离乡,形影相吊,凄凉之情实难尽述。

二、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呢?

(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原来是用来唱的,是抒发人类情感的载体。尽管今人无法听到古人的歌唱,但诗歌的节奏,整齐的结构,韵脚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是忧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友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则是悲愤„„这些情感,通过不断的朗诵,自然而然的就让学生体会到。 朗读教学一开始不必要求太高,但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出鲜明的节奏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划斜线是适当的停顿,这样整首诗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整齐的节拍使诗歌朗朗上口,学生也非常喜欢读。

2、读出诗歌的韵味

诗歌的韵味既体现于诗歌的节奏,也体现于诗歌的韵律。所以在读韵脚时忌用重音,一律重音,会与句间逻辑重音混淆,但可稍长,读响些,让学生读诗的时候就对韵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读出款款深情

有的诗歌音调要缓慢,低沉,像陆游的《深秋将晓出篱门有感》,读出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同情沦陷区百姓痛苦生活;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强烈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深情厚意;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诗词吟诵自有曲调,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思,学生在反复的吟诵模仿中,掌握朗读的要领,了解蕴涵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之内涵。

4、背景音乐的渲染

音乐容易激发人的情感,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描绘了一个月亮西沉,乌鸦啼叫,江枫蒙蒙,渔火点点的,钟声悠扬的传神境界。在教学中,介绍诗歌创作背景后,可以播放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那低回婉转的乐曲在学生耳畔回荡,含蓄缠绵的曲调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轻声吟唱,自然而然使在音乐中体会了作者心中的忧愁。

(二)、品字品句想象诗歌图画美

苏轼曾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对于我们诗歌教学来说,不妨借用苏轼的“诗画理论”帮助学生学习诗歌。许多经典诗歌,都是一幅幅意味悠长的图画,教学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带领学生走进诗歌营造的优美画片中去。通过画面赏析可以将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图象,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撩拨扣击学生心扉,诱发其深厚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内容的把握。教师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手段营造出诗歌的图画美。

1、想象营造出来美丽画面

并不是用眼睛直接看到的,需要学生的充满激情的想象,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子,只描写出了四种景物,而这四种景物却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如何让学生去品味诗歌的图画美呢?这就需要去引导学生们的想象。提示学生看到怎么样的一个大漠,大漠上有哪些景物,除了景物之外还有些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脑海就会有一副旷员荒凉、静寂苍凉北方沙漠的图景。通过学生想象出来的画面,能更容易学生了解领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产生了审美愉悦。

2、多媒体手段带来的视觉冲击

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借助电脑、录象等多媒体手段,欣赏画面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孟浩然的诗,有人称“语淡而味终不薄”,他诗歌的文字平直叙述,似乎没有令人兴奋的词语,如何让学生理解孟浩然的妙处?学习《过故人庄》一诗时,可放一段农家生活小录象,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菊花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幽静闲适。小院内鸡在叫、鸟在鸣,轩窗小开,主客饮酒交谈,窗前的打谷场和菜圃黄绿相间,宽敞而舒适。临别在即,率真的主人再次相邀重阳赏菊,客人含笑点头应允。一个普通的人家,一餐鸡黍的款待,鸟鸣鸡叫的悦耳,泥土稻花的清香,农家田园的和谐景致,在平淡中蕴涵了深厚的情味。自然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村边合”“郭外斜”的场景跃然而现,易于领会字里行间所描绘的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

(三)、精读细读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情感是诗歌的内核,诗歌正是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显得非常重要,体会诗歌的情感也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标志。由于时代的变迁,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为了能使学生更加充分的领会所学诗歌的情感内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诗歌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往往是从了解了创作的时代背景开始的。比如学习陆游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两首诗都写于金人入侵的北宋,国家灭亡之后,这些诗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盼望收复失地,同情百姓,对南宋王朝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而悲愤的一些复杂情感。介绍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诗人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

诗歌是情感的一种载体,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因而诗人本身的经历对于理解一首诗的情感具有关键意义,诗人的经历能够告诉学生们为什么诗人写这样一首诗,同时也就明白了一首诗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学习李清照的《绝句》时,向学生介绍她在北宋灭亡后生活穷困,家破人亡,孤单凄凉,时刻想念着在战火中离开的家人,她路过乌江畔,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他和渡江而逃的南宋皇帝是多么的不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惨痛的生活经历,对于学生理解诗歌怀念项羽这样的英雄,是非常有帮助的。

3、联系文本理解诗歌感情

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个字词的对情感的渲染作用。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不仅在形象的塑造上著一字而又尽得风流,使得全诗画面亮丽,境界全出,而且也写出了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王安石,对革新后世间产生巨变的一种欣喜感。“绿”字是亮色,当然衬托了诗人内心的爽朗、明豁之心境。在文本的解读中,更不能忽视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诗歌情感的渲染作用。

(四)、整体品味营造诗歌意境美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也就失去了诗意美。同样的,体会诗歌的意境,对于学诗不多的小学生而言,的确非常困难。所以本文也只是粗浅地讨论学生如何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想想象中的个性创造

更是诗歌赏析必不可少的前提。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意境,首先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次回到诗人创作诗歌的情景之中,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才能同诗人同喜同悲、同歌同叹。比如我们赏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让学生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两位诗人在黄鹤楼分别时的情景,这两位诗人惺惺相惜,饮酒作诗,最后不得不“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一个人望着船渐渐远去,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慢慢在学生脑海里出现,从而体会诗歌深远的意境美。

2、关键字词句带来的升华

一首诗往往有诗眼来透露诗旨的一些关键字词。诗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脍炙人口,原因就在于无穷的韵味皆着一“绿”字,“绿”写出了春风的色彩,把无色之物生动化、形象化,让人想到春风这支绿色彩笔到了哪里就把哪里染绿,到了哪里就给哪里带来了勃勃生机,难怪唐诗中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遗憾和慨叹了。

结语

不同的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不同的意境,单靠简单的文字难以传达。实在需要深入内里,和他们真正融为一体,方解古今一“情”字。

诵读经典诗歌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爱上古典诗歌,在诗歌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从诗歌的以上特性入手,用美来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个一”活动论文

浅谈诗歌的意境美以及朗读教学

单位:瓦市镇中心校

教师:邹

时间:

敏 2010年4月

摘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或短或长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在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想去把握诗歌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其实就是客观物象同作者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既“物我两忘”。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身处菊花之中,悠然于钟南山之下的高雅之士,怡然自乐的情态。庄生曾经分辨不清蝴蝶与自己,此时的我们亦难以看得明白,菊花与陶渊明孰是梦?孰是真?美就在刹那间,悟就在你我心中!

关键词:

诗歌 凄清 豪迈 沉郁 韵律美

引言

苏子曾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认为:西湖的景色,或晴或雨,有如西施或淡或浓的装扮,一年到头,都是明丽动人的。其实,诗歌的意境亦如此,不管是诗人简单的勾勒,还是反复渲染,展现给读者的都是恰到好处的美丽,赏心悦目的激情。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或短或长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在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想去把握诗歌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其实就是客观物象同作者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既“物我两忘”。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身处菊花之中,悠然于钟南山之下的高雅之士,怡然自乐的情态。庄生曾经分辨不清蝴蝶与自己,此时的我们亦难以看得明白,菊花与陶渊明孰是梦?孰是真?美就在刹那间,悟就在你我心中!

一、 诗歌的意境美大体分三类:凄清美、豪迈美、沉郁美。

(一)、诗歌的凄清美。

一首《雨霖铃》不只唱出柳永心中的忧伤与愁苦,更唱出了千千万万的多情人的凄切与悲痛。《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柳永可谓调情能手,把那“蝉”说成是“寒”的,更加之以“凄切”二字,又用“晚”“骤雨初歇”“无绪”等词句渲染,悲苦凄凉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田。那种将别未别的痛苦心情,唤起了不忍离别的“留恋处”,留什么呢?留一番凄凉悲苦于读者;恋什么呢?恋那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感。“骤雨”已“歇”,无论如何也该启程,可那份情,那份爱,怎舍得?“兰舟催发”,是该分别了。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连一声“珍重”都难以说出,“凝噎”时,悲痛已至极。“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虽无色趋于霁朗,而离人却是愁云堆积。“相看泪眼”,雨已止但泪不止,雨只是“骤雨”,片刻泪停怎比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那么持久呢?景随离别之进程而变换,情随景物之变换而加深。不要

以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只是借浩淼迷蒙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暗淡的离愁,要看到词人在这里写行舟去处,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正有那不见于字面的意境,漂流无所指的一叶行舟,行舟里面的孤子行人,以及行人无比寂寥惆怅的内心。这番空阔而凄美的意境着实让人感动,涕泪涟涟之时才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悲中有悲,冷上加冷,一幅千古绝唱的凄清之美的画面映入读者眼帘,我们不禁替柳永捏了一把汗,这般凄苦的离别他怎能忍受?一句“今宵酒醒何处”,问出了千百年来多少人的一番无奈与凄楚之情!

本词的“情”是“凄情”,“绪”是“无绪”。既为“凄情”,又“无绪”在那“杨柳岸边”;加之“清秋节”这般的“冷”,这般的“清”,着实道出了真实的离别情,映出了那般离别意!

(二)、诗歌的豪迈美。

说到词人中的豪迈,莫过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出来了,表现了词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向往。随着赤壁景物的展现,周郎这位英雄人物被推了出来。但在这里,仅仅是伏笔,还没有展开来写。读一读那惊人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血。”一幅幅直立的画面展现在你我眼前,怀古中的豪情壮志溢于言表,激荡不已的心情澎湃起伏!

当然,豪迈之情还表现在周瑜这位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小乔初嫁了”一句道出的不仅仅是小乔初嫁了,更衬托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如此动人的姿貌,出众的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撸灰飞烟灭。”对赤壁之战寥寥数笔的描绘,就已勾勒出一位从容闲雅的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人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豪迈的景中有豪迈的人,映衬出豪迈的情,渲染出一番豪迈的美!

(三)、诗歌中的沉郁美。

对于杜甫的《登高》。我们不说别的,单道那十四字之间的八意。“万里悲秋长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意是“万里”。说明在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背景下,作者远离家乡,难以抑制的悲痛。二意是“悲”。一字“悲”含有千万辛酸,千万艰难苦恨,实为凄惨之极。三意是“常”。这样的“悲”不是短暂的、一时的,而是常常如此。对于诗人来说,虽感难受,但不愿麻木。此复杂情感难以言表。四意是“做客”。客居他乡,总归是“愁”。五意为“百年”。在时间上,在空间上,诗人离不了“苦”,离不了“怨”。六意是“多病”。“屋漏偏逢连夜雨”,连连的打击遭遇使诗人难以排遣心中那份深广的忧愤,只能是“独”“登台”,此为七意和八意。独自一人,漂泊西南,背井离乡,形影相吊,凄凉之情实难尽述。

二、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呢?

(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原来是用来唱的,是抒发人类情感的载体。尽管今人无法听到古人的歌唱,但诗歌的节奏,整齐的结构,韵脚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是忧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友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则是悲愤„„这些情感,通过不断的朗诵,自然而然的就让学生体会到。 朗读教学一开始不必要求太高,但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出鲜明的节奏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划斜线是适当的停顿,这样整首诗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整齐的节拍使诗歌朗朗上口,学生也非常喜欢读。

2、读出诗歌的韵味

诗歌的韵味既体现于诗歌的节奏,也体现于诗歌的韵律。所以在读韵脚时忌用重音,一律重音,会与句间逻辑重音混淆,但可稍长,读响些,让学生读诗的时候就对韵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读出款款深情

有的诗歌音调要缓慢,低沉,像陆游的《深秋将晓出篱门有感》,读出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同情沦陷区百姓痛苦生活;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强烈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深情厚意;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诗词吟诵自有曲调,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思,学生在反复的吟诵模仿中,掌握朗读的要领,了解蕴涵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之内涵。

4、背景音乐的渲染

音乐容易激发人的情感,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描绘了一个月亮西沉,乌鸦啼叫,江枫蒙蒙,渔火点点的,钟声悠扬的传神境界。在教学中,介绍诗歌创作背景后,可以播放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那低回婉转的乐曲在学生耳畔回荡,含蓄缠绵的曲调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轻声吟唱,自然而然使在音乐中体会了作者心中的忧愁。

(二)、品字品句想象诗歌图画美

苏轼曾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对于我们诗歌教学来说,不妨借用苏轼的“诗画理论”帮助学生学习诗歌。许多经典诗歌,都是一幅幅意味悠长的图画,教学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带领学生走进诗歌营造的优美画片中去。通过画面赏析可以将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图象,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撩拨扣击学生心扉,诱发其深厚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内容的把握。教师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手段营造出诗歌的图画美。

1、想象营造出来美丽画面

并不是用眼睛直接看到的,需要学生的充满激情的想象,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子,只描写出了四种景物,而这四种景物却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如何让学生去品味诗歌的图画美呢?这就需要去引导学生们的想象。提示学生看到怎么样的一个大漠,大漠上有哪些景物,除了景物之外还有些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脑海就会有一副旷员荒凉、静寂苍凉北方沙漠的图景。通过学生想象出来的画面,能更容易学生了解领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产生了审美愉悦。

2、多媒体手段带来的视觉冲击

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借助电脑、录象等多媒体手段,欣赏画面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孟浩然的诗,有人称“语淡而味终不薄”,他诗歌的文字平直叙述,似乎没有令人兴奋的词语,如何让学生理解孟浩然的妙处?学习《过故人庄》一诗时,可放一段农家生活小录象,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菊花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幽静闲适。小院内鸡在叫、鸟在鸣,轩窗小开,主客饮酒交谈,窗前的打谷场和菜圃黄绿相间,宽敞而舒适。临别在即,率真的主人再次相邀重阳赏菊,客人含笑点头应允。一个普通的人家,一餐鸡黍的款待,鸟鸣鸡叫的悦耳,泥土稻花的清香,农家田园的和谐景致,在平淡中蕴涵了深厚的情味。自然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村边合”“郭外斜”的场景跃然而现,易于领会字里行间所描绘的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

(三)、精读细读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情感是诗歌的内核,诗歌正是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显得非常重要,体会诗歌的情感也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标志。由于时代的变迁,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为了能使学生更加充分的领会所学诗歌的情感内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诗歌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往往是从了解了创作的时代背景开始的。比如学习陆游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两首诗都写于金人入侵的北宋,国家灭亡之后,这些诗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盼望收复失地,同情百姓,对南宋王朝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而悲愤的一些复杂情感。介绍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诗人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

诗歌是情感的一种载体,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因而诗人本身的经历对于理解一首诗的情感具有关键意义,诗人的经历能够告诉学生们为什么诗人写这样一首诗,同时也就明白了一首诗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学习李清照的《绝句》时,向学生介绍她在北宋灭亡后生活穷困,家破人亡,孤单凄凉,时刻想念着在战火中离开的家人,她路过乌江畔,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他和渡江而逃的南宋皇帝是多么的不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惨痛的生活经历,对于学生理解诗歌怀念项羽这样的英雄,是非常有帮助的。

3、联系文本理解诗歌感情

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个字词的对情感的渲染作用。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不仅在形象的塑造上著一字而又尽得风流,使得全诗画面亮丽,境界全出,而且也写出了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王安石,对革新后世间产生巨变的一种欣喜感。“绿”字是亮色,当然衬托了诗人内心的爽朗、明豁之心境。在文本的解读中,更不能忽视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诗歌情感的渲染作用。

(四)、整体品味营造诗歌意境美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也就失去了诗意美。同样的,体会诗歌的意境,对于学诗不多的小学生而言,的确非常困难。所以本文也只是粗浅地讨论学生如何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想想象中的个性创造

更是诗歌赏析必不可少的前提。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意境,首先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次回到诗人创作诗歌的情景之中,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才能同诗人同喜同悲、同歌同叹。比如我们赏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让学生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两位诗人在黄鹤楼分别时的情景,这两位诗人惺惺相惜,饮酒作诗,最后不得不“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一个人望着船渐渐远去,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慢慢在学生脑海里出现,从而体会诗歌深远的意境美。

2、关键字词句带来的升华

一首诗往往有诗眼来透露诗旨的一些关键字词。诗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脍炙人口,原因就在于无穷的韵味皆着一“绿”字,“绿”写出了春风的色彩,把无色之物生动化、形象化,让人想到春风这支绿色彩笔到了哪里就把哪里染绿,到了哪里就给哪里带来了勃勃生机,难怪唐诗中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遗憾和慨叹了。

结语

不同的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不同的意境,单靠简单的文字难以传达。实在需要深入内里,和他们真正融为一体,方解古今一“情”字。

诵读经典诗歌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爱上古典诗歌,在诗歌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从诗歌的以上特性入手,用美来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关于开展教育联盟三个一活动的实施方案
  • 关于开展教育发展联盟间"三个一"活动的 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金溪县实施城乡教育联盟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发展联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了联盟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小联盟间教育差距 ...查看


  • 教师五个一经验交流材料
  • 教师"五个一"促进教师成长 高辛镇武刘小学 2012年5月 教师"五个一"促进教师成长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 ...查看


  • 六个一活动计划
  • "六个一"工程活动计划 嫩江县长福学校 2013.9.5 长福学校开展"六个一"工程活动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局新学期的,教育工作精神,为了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我们校从本 ...查看


  • 大学社团见习总结报告
  • 大学社团见习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 为期五天的见习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过去了,虽然这个见习周并不累,也没什么太多实质性的收获,但感触还是不少的. 1.实践准备 任务:准备好宣传画.板报.测评工具,以便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宣传和心理测评工作. 5 ...查看


  •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四个阵地建设的思考
  •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No.52005 !!!!总第133期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serial.No.133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四个阵地建设的思考 周必!!卓奕源 (浙江工业大学 ...查看


  • 初中生物实验论文初中科学实验论文
  • 校本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3期 改进初中生物实验展现探究教学魅力 王翠微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倡导生命教育的课程应是基于增进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课程.本文结合 实际 ...查看


  • 学生寒假"五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学生寒假"五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xx文明办发(2011)02号文件"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精神,以及我校首届"科技之春科技节&quo ...查看


  • 统战系统学习四个全面论文
  • 明确职能定位率先践行"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思路,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 ...查看


  • 创新宣传形式 展示学校形象
  • 创新宣传形式 展示学校形象 --范冲小学教育宣传"十个一"活动小结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二○一一年以来,我校以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 ...查看


  •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大全
  •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里仁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3级(5)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研究河北省红色旅游是因为发展红色旅游,对河北有着非常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