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适应新时期我军建设发展的战略任务,加速推进军校教育转型,紧贴部队需要,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军事人才,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军校教学新模式对于促进军校教育转型、提升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提高能力素质,优化组成结构,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拓展教员的培养渠道,鼓励教员不断加强学习,加强知识积累、拓展创新能力
“科学的学缘结构、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军事职业经历和经验”这些是一个优秀的军校教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教员不仅要做某一学科的骨干和尖子,而且要通晓其他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和专业上形成知识交汇,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现出高度综合性。加强部队与院校合作,适当加大军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力度,规范代职的管理,提升代职效果,使教员能够在课堂上做到理论与部队实际相结合。
(二)健全教员流动机制
重视军校教员群体学缘结构的“远缘杂交”,把好教员选调关,重视所要选调教员的学历、专业和任职经历。解决人员双向流动不畅通、部队代职形式化、学历专业结构单一化等问题,促进军校和部队人才的双向流动和人才跨军兵种的相互交流,建立军校专业教员与部队教官相结合的教员队伍结构。建立优秀军官晋升前到军校短期授课讲学的制度,给予部队优秀人才到军校代职政策上的鼓励,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完善现有制度,疏通人才流动渠道。
(三)要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单一思维为多项思维
进一步整合资源,坚持以强者为师,注重聘请知识复合、能力素质复合、经历复合的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军队军校协作中心的作用,协调部队、兄弟军校、地方高校以及地方装备研制厂家等力量,走出资源共享、专家共用、人才共育的新路子,集部队、军校、社会之力,培育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全面复合的军队人才。
二、体现时代特征,贴近部队需求,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时代特征
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时代技术形态变化以及安全形态变化。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入到学科建设和教学之中,加大信息化教学比重,增强信息化含量。在突出军事斗争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及时把非传统安全领域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充实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海洋权益和太空、电磁环境安全以及国际维和、联合军演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紧跟军队使命任务拓展和作战方式变革,体现时代的作战形态变化。及时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新理论、新装备、新战法和新训法融入教学。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要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对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既具有独立性,又与其他模块相互联系,其功能共同指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删减陈旧重复内容,吸收最新成果,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在教学实施环节,鼓励教员采取“活页教案”,打破学科界限,链接相关知识点,注重运用“专题式教学”设计,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点、难点、焦点,以及部队实际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把部队提出的新课题、专业领域内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引入到教学中去,力争做到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的同步甚至超前,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三)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要突出思想性和方法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今后教育内容的80%至90%应该放在学习科学方法论、学习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上,这一提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突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方法性就是要将思维方法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中,切实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员不仅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启迪思维,掌握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应对多种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针对培养对象,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手段
(一)在教学方式上,由传统教学形式向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性教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学员自身特点和岗位任职需求的个性研究不够,学员主动创新精神和能力偏弱,与部队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教学方式应转向基于问题教学,基于情境教学,基于岗位教学,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灵活选择。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把理论与问题研究相结合,带动学员学习理论、应用理论的主动性,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则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对于培养学员过硬的岗位任职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场地和模拟系统,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军校与军校、军校与部队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效能。
(二)在教学组织上,由以大班教学为主向小班教学为主转变
小班教学规模小、学员个体享用的教育资源以及得到教员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深度得以拓展,学员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有效激发。在组织方式的选择上,基础性知识课程应该继续保持大班教学提升效率,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专业性课程则应采取小班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注重学员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由以课堂讲授为主向强化探索创新的研究性教学转变
军校教育的教学对象逐渐多样化,任职教育多以部队工作一线的军官为主,他们不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理论基础、研究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参与教学的意愿,口口相传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与他们的岗位任职能力培养需求严重不相适宜。因此,课堂组织形式必须从讲授为主向研究性教学转变,通过开展研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研究式教学也是一种互动式教学,知识信息不仅是教员向学员流动,学员之间,学员到教员之间都可以流动,知识获取量更大、效率更高,符合当前我军院校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军队建设转型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四、树立质量意识,依照岗位标准,科学选择考核方式
(一)建立全程考核制度
对于一些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再根据实际内容划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均涵盖“岗位必需理论知识、关键分析环节、关键操作环节”等考核点。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关键环节考核三个环节:理论知识考核以“岗位必须理论知识”考核随堂进行,采取闭卷或开卷方式,学员不掌握必须知识则该考核成绩不合格;实践考核以“关键操作环节”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关键环节操作,并根据其熟练程度赋分;关键分析环节考察学员的分析创新能力,以小论文、小交流演讲组成,并予以评分。这种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做”结束,考核也就随之完成,考核结果可以充分反映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建立与部队结合的联考制度
在军校与部队建立联教、联训、联研等合作的基础上,在总部统一协调下各军校可以与相应军区建立联合考核制度。军校考核学员的内容和标准,要与部队考核相应任职岗位人员的内容和标准相一致;在考核人员的选择上可以建立以部队联考专家为主、军校专家教授为辅的联考专家库。可先通过毕业学员联合考核试点探索经验,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扩大联合考核的范围,将军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逐步纳入联考范围。为保证联合考核的效果,总部应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相应奖惩机制,以促进军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部队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军校教育和部队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建立人才质量跟踪机制
对于毕业学员,各个军校要建立档案,可通过定期到部队进行调研、函寄问卷等多种途径,收集部队反馈信息,了解学员工作状况和发展情况。对毕业学员的适时跟踪调查,不仅可为其提供业务上的帮助,间接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根据毕业学员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适时调整更新军校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学松.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发展战略探析[J].继续教育,2013,(1).
【责任编辑:王红军】
摘 要:适应新时期我军建设发展的战略任务,加速推进军校教育转型,紧贴部队需要,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军事人才,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军校教学新模式对于促进军校教育转型、提升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提高能力素质,优化组成结构,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拓展教员的培养渠道,鼓励教员不断加强学习,加强知识积累、拓展创新能力
“科学的学缘结构、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军事职业经历和经验”这些是一个优秀的军校教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教员不仅要做某一学科的骨干和尖子,而且要通晓其他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和专业上形成知识交汇,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现出高度综合性。加强部队与院校合作,适当加大军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力度,规范代职的管理,提升代职效果,使教员能够在课堂上做到理论与部队实际相结合。
(二)健全教员流动机制
重视军校教员群体学缘结构的“远缘杂交”,把好教员选调关,重视所要选调教员的学历、专业和任职经历。解决人员双向流动不畅通、部队代职形式化、学历专业结构单一化等问题,促进军校和部队人才的双向流动和人才跨军兵种的相互交流,建立军校专业教员与部队教官相结合的教员队伍结构。建立优秀军官晋升前到军校短期授课讲学的制度,给予部队优秀人才到军校代职政策上的鼓励,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完善现有制度,疏通人才流动渠道。
(三)要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单一思维为多项思维
进一步整合资源,坚持以强者为师,注重聘请知识复合、能力素质复合、经历复合的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军队军校协作中心的作用,协调部队、兄弟军校、地方高校以及地方装备研制厂家等力量,走出资源共享、专家共用、人才共育的新路子,集部队、军校、社会之力,培育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全面复合的军队人才。
二、体现时代特征,贴近部队需求,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时代特征
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时代技术形态变化以及安全形态变化。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入到学科建设和教学之中,加大信息化教学比重,增强信息化含量。在突出军事斗争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及时把非传统安全领域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充实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海洋权益和太空、电磁环境安全以及国际维和、联合军演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紧跟军队使命任务拓展和作战方式变革,体现时代的作战形态变化。及时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新理论、新装备、新战法和新训法融入教学。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要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对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既具有独立性,又与其他模块相互联系,其功能共同指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删减陈旧重复内容,吸收最新成果,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在教学实施环节,鼓励教员采取“活页教案”,打破学科界限,链接相关知识点,注重运用“专题式教学”设计,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点、难点、焦点,以及部队实际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把部队提出的新课题、专业领域内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引入到教学中去,力争做到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的同步甚至超前,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三)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要突出思想性和方法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今后教育内容的80%至90%应该放在学习科学方法论、学习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上,这一提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突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方法性就是要将思维方法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中,切实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员不仅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启迪思维,掌握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应对多种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针对培养对象,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手段
(一)在教学方式上,由传统教学形式向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性教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学员自身特点和岗位任职需求的个性研究不够,学员主动创新精神和能力偏弱,与部队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教学方式应转向基于问题教学,基于情境教学,基于岗位教学,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灵活选择。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把理论与问题研究相结合,带动学员学习理论、应用理论的主动性,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则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对于培养学员过硬的岗位任职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场地和模拟系统,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军校与军校、军校与部队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效能。
(二)在教学组织上,由以大班教学为主向小班教学为主转变
小班教学规模小、学员个体享用的教育资源以及得到教员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深度得以拓展,学员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有效激发。在组织方式的选择上,基础性知识课程应该继续保持大班教学提升效率,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专业性课程则应采取小班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注重学员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由以课堂讲授为主向强化探索创新的研究性教学转变
军校教育的教学对象逐渐多样化,任职教育多以部队工作一线的军官为主,他们不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理论基础、研究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参与教学的意愿,口口相传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与他们的岗位任职能力培养需求严重不相适宜。因此,课堂组织形式必须从讲授为主向研究性教学转变,通过开展研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研究式教学也是一种互动式教学,知识信息不仅是教员向学员流动,学员之间,学员到教员之间都可以流动,知识获取量更大、效率更高,符合当前我军院校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军队建设转型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四、树立质量意识,依照岗位标准,科学选择考核方式
(一)建立全程考核制度
对于一些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再根据实际内容划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均涵盖“岗位必需理论知识、关键分析环节、关键操作环节”等考核点。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关键环节考核三个环节:理论知识考核以“岗位必须理论知识”考核随堂进行,采取闭卷或开卷方式,学员不掌握必须知识则该考核成绩不合格;实践考核以“关键操作环节”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关键环节操作,并根据其熟练程度赋分;关键分析环节考察学员的分析创新能力,以小论文、小交流演讲组成,并予以评分。这种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做”结束,考核也就随之完成,考核结果可以充分反映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建立与部队结合的联考制度
在军校与部队建立联教、联训、联研等合作的基础上,在总部统一协调下各军校可以与相应军区建立联合考核制度。军校考核学员的内容和标准,要与部队考核相应任职岗位人员的内容和标准相一致;在考核人员的选择上可以建立以部队联考专家为主、军校专家教授为辅的联考专家库。可先通过毕业学员联合考核试点探索经验,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扩大联合考核的范围,将军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逐步纳入联考范围。为保证联合考核的效果,总部应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相应奖惩机制,以促进军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部队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军校教育和部队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建立人才质量跟踪机制
对于毕业学员,各个军校要建立档案,可通过定期到部队进行调研、函寄问卷等多种途径,收集部队反馈信息,了解学员工作状况和发展情况。对毕业学员的适时跟踪调查,不仅可为其提供业务上的帮助,间接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根据毕业学员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适时调整更新军校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学松.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发展战略探析[J].继续教育,2013,(1).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