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用人之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文

《中国管理智慧和现代企业经营》

指导老师: 史振厚 论文题目: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李世民用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子,实为唐朝的开创之君。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帝王。这一点得到了不少的史学家的公认,也正因为此,唐太宗不但能够夺取政权,得到天下,还能创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贞观之治”。文治武略,均有大功。历史上,像唐太宗这样既能开拓,又能至治的帝王,只有寥寥数人。而其中做的最好的,是唐太宗。盛世局面的形成除了归功于他出众的文才武略,而高超的用人艺术更是关键所在。其用人思想历经重重岁月而光辉不减,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本文将从阴阳互动的管理角度解析李世民的用人艺术。

●礼贤下士,不分贵贱,广为招揽

隋朝末年,眼见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隋炀帝荒淫无度,李世民知道天下必乱,于是广泛交游。李世民十六岁即曾应募勤王,在云定兴将军部下,崭露头角。声誉极佳,所以很受关注。晋阳县令刘文静与李世民交情很深,后来,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李世民深为刘文静的胆识和才略折服,于是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拟定了招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并和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一起劝说李渊反隋。

因为要向成就一番大事业,李世民从一开始就礼贤下士,以李渊公子的身份,不惜折节下交、,广揽人才。像刘文静这样的地位低微但是才华横溢、满腹雄心的庶族人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渊在用人方面不敢突破,招揽的人才多是门户尊贵的士族。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与李渊大不相同,李世民不拘一格,招揽了大量的寒门微士,甚至不少是亡命之徒和流氓无赖。这为李世民利用当时社会的各种政治资源,创建唐朝,奠定了基础。

招揽像刘文静这样的才华横溢寒门微士属于阴阳互动的阴;同时重用隋朝旧部及贵族像萧瑀,裴寂,屈突通等则为阳。

●保护贤才,不听佞言,竭诚相待,委以重任

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中为列第八的卫公李靖,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在关键时刻,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李靖一生,立下军功无数,在大堂群雄之重,李靖的军事才能第一。也正因为军事能力过高,所以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李世民都为李靖平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诽之。历史上功劳显赫的贤才被陷害至死的事,层出不穷。唐太宗李世民爱护人才的事迹有很多。尉迟敬德也是被李世民保护下来的,尉迟敬德本来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武德七年他和另一大将寻相投向了李世民,不久寻相叛变,有人怀疑尉迟敬德也要叛变,就将他囚禁起来,并告诉李世民,要李世民将他杀掉。但是李世民却坚决不杀,还安慰敬德,让他不要把误会放在心上。李世民的这种爱才护才的气度令尉迟敬德非常感动,后来在历次战斗中,尉迟敬德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李世民对部下能做到用人不疑,竭诚相待。对于确有才能的,他能委以重任。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平定辽东,用宰相房玄龄监国,国事全权委托房玄龄,结果

有人告发房玄龄谋反,房玄龄不敢自专,于是把告发者送到唐太宗的军营,唐太宗听说是告发房玄龄的,当即喝令斩首。后来还给房玄龄写信,批评房玄龄太不自信,我既然能委托你监国,当然就不会怀疑你,告诉房玄龄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可以自行处理。

保护贤才,信任贤才为阳;竭诚相待,施恩贤才为阴。因为李世民的竭诚相待和施恩,使得大臣们心存感激,忠心于他,同时他也便于信任这些臣子们。 ●招降纳叛,不计前嫌

对敌对集团的人才,只要有才能,李世民都能做到不计前嫌,竭诚招揽。李世民部下的谋士大将,有许多都是从自己的敌人那里招揽来的。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都曾经是李世民的死对头,但是他们的部下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张玄素等人,最后都成了李世民的爱将。太子李建成曾经试图诛杀李世民,李世民无奈之下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但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幕僚中才能突出的魏征等人却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李世民不偏私,对来自敌对阵营的尉迟敬德,由于功劳大,李世民把他排在凌烟阁功臣第七,比自己的亲信将领位置还要高。

重用对自己亲信为阳,而不计前嫌,招降纳叛;重用对手的旧部则为阴。 ●统军驭将,恩威并用

李世民善于用才,还在于他能够恩威并用。对部下,唐太宗有功必赏,有过必惩。战争时期统领的人才,多性格剽悍,对于这样的人才,就必须得既施恩,又加威,否则的话,一些人难保不会依仗有功,欺凌其余将领。在大封功臣的时候,李世民的叔父李孙通和爱将尉迟敬德就对李世民的封赏表示不服,口出狂言。李世民对他们大加斥责,指出叔父李孙通的种种过错,以历代功臣不知收敛而最后遭诛的史实,告诫尉迟敬德不要肆意张狂。李世民手下的悍将之多,历史上罕见,但是李世民能驾驭他们,这不能不说是他恩威并用的效果。

加威为阳,施恩为阴。

●治世重德,善于纳谏

唐太宗善于纳谏,在贞观年间表现得极为出色。唐太宗在贞观年间,重用了一批正直敢进谏的大臣,尤其以魏征为最。魏征在治理国政期间,坚持原则,在唐太宗犯错的时候,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唐太宗也不责备他,反而嘉奖他,除魏征外,张玄素、戴胄等人也是著名的直臣。贞观四年,唐太宗诏令征调兵役,修筑洛阳的乾元殿,用作行宫。给事中张玄素力谏不可,语句十分尖锐,唐太宗不但不责怪他,反而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下令立即停止修建:“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正是因为唐太宗如此大度,正直大臣才敢进谏。魏征曾直言不讳的指出这一点,魏征曾明确表示,如果不是唐太宗能够虚心采纳,他也做不到直言进谏。唐太宗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贞观元年,唐太宗上朝的时候仪表威武,表情严肃,百官都非常害怕,以至进谏时举止失当,害怕上书奏事,唐太宗注意到这点以后,马上改变了态度,以后大臣进谏的时候,他总是和颜悦色,因为害怕臣下以后不能尽情进谏,唐太宗竟然不敢当着大臣发怒。唐太宗的这种重视直臣,纳谏如流的态度,使得贞观年间,朝廷里小人无处藏身,王公大臣都争先恐后地当谏臣。 贞观年间,唐太宗一再强调用人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惟有才行是任”,“非才行兼备不可”,“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一再强调“德行”、“行”,可见唐太宗在贞观后用人问题上对德的重视。不过也有人以进谏为名诽谤和诬陷他人,

对此一经发现,唐太宗必当严处。

治世重德,善于纳谏为阳;严惩诽谤别人的劣德之人为阴。

●适时发展,区别用才

进入贞观年间,唐太宗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局面。国家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武备。贞观初期,外患内忧皆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移到发展经济了。

当此之时,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面临怎样从“马上得天下”到“马下治天下”的过渡的问题。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烽烟四起,唐太宗纵横驰骋,横扫天下,收罗了一大批悍将。这些悍将都是不错的军事人才,但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却都不是能手。国家紧缺的是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方面的人才。而那些悍将在这种时候非但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处理不善,还会造成社会动乱。

为了不引发这种矛盾,同时又能充分利用与自己一起共创天下的老将们的才能,唐太宗对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人才,区别对待,有治世之才的,能在新时期的建国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统统予以重用,这招为阳;确实不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其才能的,给予高爵厚禄,将其荣养起来,这招为阴。唐太宗就用这种阴阳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的调整,重新组建领导核心,政权交接得比较平稳。 ●如器用人

唐太宗把用人比作好木匠做家具:“智慧的人取其谋略,愚笨的人取其力量,勇敢的人取其神威,怯懦的人取其谨慎,各种人物要兼而有之。良匠不放弃任何木材,明君不放弃任何人才。不要因为有一样短处就忘掉他的长处,也不要因为毛病而掩盖他的功绩。可以取长补短,人尽其用。”正因为唐太宗对大臣总能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所以贞观时期群英荟萃、人才济济。有的学富五车,有的深谋远虑,有的英勇善战,有的刚正不阿,有的办事干练,有的沉稳慎重,有的热情洋溢,四方辐辏,八面来风。

用其长处为阳,忘其短处为阴。

●不拘一格降人才

贞观中期,李世民发掘两个人才—马周和闵国器。这两个人都出自寒门,马周为人忠实,所以唐太宗待之以诚;闵国器通晓经济,但狂傲,所以唐太宗就当面杀了杀他的锐气,才能调教的好。他们都是治国的栋梁,但唐太宗对待马周的态度属于阳,对待闵国器属于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文

《中国管理智慧和现代企业经营》

指导老师: 史振厚 论文题目: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李世民用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子,实为唐朝的开创之君。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帝王。这一点得到了不少的史学家的公认,也正因为此,唐太宗不但能够夺取政权,得到天下,还能创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贞观之治”。文治武略,均有大功。历史上,像唐太宗这样既能开拓,又能至治的帝王,只有寥寥数人。而其中做的最好的,是唐太宗。盛世局面的形成除了归功于他出众的文才武略,而高超的用人艺术更是关键所在。其用人思想历经重重岁月而光辉不减,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本文将从阴阳互动的管理角度解析李世民的用人艺术。

●礼贤下士,不分贵贱,广为招揽

隋朝末年,眼见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隋炀帝荒淫无度,李世民知道天下必乱,于是广泛交游。李世民十六岁即曾应募勤王,在云定兴将军部下,崭露头角。声誉极佳,所以很受关注。晋阳县令刘文静与李世民交情很深,后来,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李世民深为刘文静的胆识和才略折服,于是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拟定了招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并和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一起劝说李渊反隋。

因为要向成就一番大事业,李世民从一开始就礼贤下士,以李渊公子的身份,不惜折节下交、,广揽人才。像刘文静这样的地位低微但是才华横溢、满腹雄心的庶族人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渊在用人方面不敢突破,招揽的人才多是门户尊贵的士族。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与李渊大不相同,李世民不拘一格,招揽了大量的寒门微士,甚至不少是亡命之徒和流氓无赖。这为李世民利用当时社会的各种政治资源,创建唐朝,奠定了基础。

招揽像刘文静这样的才华横溢寒门微士属于阴阳互动的阴;同时重用隋朝旧部及贵族像萧瑀,裴寂,屈突通等则为阳。

●保护贤才,不听佞言,竭诚相待,委以重任

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中为列第八的卫公李靖,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在关键时刻,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李靖一生,立下军功无数,在大堂群雄之重,李靖的军事才能第一。也正因为军事能力过高,所以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李世民都为李靖平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诽之。历史上功劳显赫的贤才被陷害至死的事,层出不穷。唐太宗李世民爱护人才的事迹有很多。尉迟敬德也是被李世民保护下来的,尉迟敬德本来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武德七年他和另一大将寻相投向了李世民,不久寻相叛变,有人怀疑尉迟敬德也要叛变,就将他囚禁起来,并告诉李世民,要李世民将他杀掉。但是李世民却坚决不杀,还安慰敬德,让他不要把误会放在心上。李世民的这种爱才护才的气度令尉迟敬德非常感动,后来在历次战斗中,尉迟敬德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李世民对部下能做到用人不疑,竭诚相待。对于确有才能的,他能委以重任。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平定辽东,用宰相房玄龄监国,国事全权委托房玄龄,结果

有人告发房玄龄谋反,房玄龄不敢自专,于是把告发者送到唐太宗的军营,唐太宗听说是告发房玄龄的,当即喝令斩首。后来还给房玄龄写信,批评房玄龄太不自信,我既然能委托你监国,当然就不会怀疑你,告诉房玄龄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可以自行处理。

保护贤才,信任贤才为阳;竭诚相待,施恩贤才为阴。因为李世民的竭诚相待和施恩,使得大臣们心存感激,忠心于他,同时他也便于信任这些臣子们。 ●招降纳叛,不计前嫌

对敌对集团的人才,只要有才能,李世民都能做到不计前嫌,竭诚招揽。李世民部下的谋士大将,有许多都是从自己的敌人那里招揽来的。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都曾经是李世民的死对头,但是他们的部下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张玄素等人,最后都成了李世民的爱将。太子李建成曾经试图诛杀李世民,李世民无奈之下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但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幕僚中才能突出的魏征等人却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李世民不偏私,对来自敌对阵营的尉迟敬德,由于功劳大,李世民把他排在凌烟阁功臣第七,比自己的亲信将领位置还要高。

重用对自己亲信为阳,而不计前嫌,招降纳叛;重用对手的旧部则为阴。 ●统军驭将,恩威并用

李世民善于用才,还在于他能够恩威并用。对部下,唐太宗有功必赏,有过必惩。战争时期统领的人才,多性格剽悍,对于这样的人才,就必须得既施恩,又加威,否则的话,一些人难保不会依仗有功,欺凌其余将领。在大封功臣的时候,李世民的叔父李孙通和爱将尉迟敬德就对李世民的封赏表示不服,口出狂言。李世民对他们大加斥责,指出叔父李孙通的种种过错,以历代功臣不知收敛而最后遭诛的史实,告诫尉迟敬德不要肆意张狂。李世民手下的悍将之多,历史上罕见,但是李世民能驾驭他们,这不能不说是他恩威并用的效果。

加威为阳,施恩为阴。

●治世重德,善于纳谏

唐太宗善于纳谏,在贞观年间表现得极为出色。唐太宗在贞观年间,重用了一批正直敢进谏的大臣,尤其以魏征为最。魏征在治理国政期间,坚持原则,在唐太宗犯错的时候,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唐太宗也不责备他,反而嘉奖他,除魏征外,张玄素、戴胄等人也是著名的直臣。贞观四年,唐太宗诏令征调兵役,修筑洛阳的乾元殿,用作行宫。给事中张玄素力谏不可,语句十分尖锐,唐太宗不但不责怪他,反而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下令立即停止修建:“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正是因为唐太宗如此大度,正直大臣才敢进谏。魏征曾直言不讳的指出这一点,魏征曾明确表示,如果不是唐太宗能够虚心采纳,他也做不到直言进谏。唐太宗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贞观元年,唐太宗上朝的时候仪表威武,表情严肃,百官都非常害怕,以至进谏时举止失当,害怕上书奏事,唐太宗注意到这点以后,马上改变了态度,以后大臣进谏的时候,他总是和颜悦色,因为害怕臣下以后不能尽情进谏,唐太宗竟然不敢当着大臣发怒。唐太宗的这种重视直臣,纳谏如流的态度,使得贞观年间,朝廷里小人无处藏身,王公大臣都争先恐后地当谏臣。 贞观年间,唐太宗一再强调用人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惟有才行是任”,“非才行兼备不可”,“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一再强调“德行”、“行”,可见唐太宗在贞观后用人问题上对德的重视。不过也有人以进谏为名诽谤和诬陷他人,

对此一经发现,唐太宗必当严处。

治世重德,善于纳谏为阳;严惩诽谤别人的劣德之人为阴。

●适时发展,区别用才

进入贞观年间,唐太宗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局面。国家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武备。贞观初期,外患内忧皆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移到发展经济了。

当此之时,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面临怎样从“马上得天下”到“马下治天下”的过渡的问题。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烽烟四起,唐太宗纵横驰骋,横扫天下,收罗了一大批悍将。这些悍将都是不错的军事人才,但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却都不是能手。国家紧缺的是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方面的人才。而那些悍将在这种时候非但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处理不善,还会造成社会动乱。

为了不引发这种矛盾,同时又能充分利用与自己一起共创天下的老将们的才能,唐太宗对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人才,区别对待,有治世之才的,能在新时期的建国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统统予以重用,这招为阳;确实不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其才能的,给予高爵厚禄,将其荣养起来,这招为阴。唐太宗就用这种阴阳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的调整,重新组建领导核心,政权交接得比较平稳。 ●如器用人

唐太宗把用人比作好木匠做家具:“智慧的人取其谋略,愚笨的人取其力量,勇敢的人取其神威,怯懦的人取其谨慎,各种人物要兼而有之。良匠不放弃任何木材,明君不放弃任何人才。不要因为有一样短处就忘掉他的长处,也不要因为毛病而掩盖他的功绩。可以取长补短,人尽其用。”正因为唐太宗对大臣总能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所以贞观时期群英荟萃、人才济济。有的学富五车,有的深谋远虑,有的英勇善战,有的刚正不阿,有的办事干练,有的沉稳慎重,有的热情洋溢,四方辐辏,八面来风。

用其长处为阳,忘其短处为阴。

●不拘一格降人才

贞观中期,李世民发掘两个人才—马周和闵国器。这两个人都出自寒门,马周为人忠实,所以唐太宗待之以诚;闵国器通晓经济,但狂傲,所以唐太宗就当面杀了杀他的锐气,才能调教的好。他们都是治国的栋梁,但唐太宗对待马周的态度属于阳,对待闵国器属于阴。


相关文章

  • 一代良臣魏征
  • 一代良臣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历史选择了魏征 隋朝末年,伴 ...查看


  •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级别的CEO
  •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级别的CEO 导读 唐太宗的管理真言 唐太宗的管理真言可用"屈己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宽厚爱民"16字来总结.在 今天的中国,有很多企业家.管理者非常推崇唐太宗的管理之道和个人魅力,他们推崇唐太 宗李 ...查看


  • 曹操为何不能统一全国,李世民一句话就道出了精髓
  • 曹操一代霸主,三国时期雄踞北方,然而最终没能统一天下,分析起来,原因有很多.作为曹操的粉丝--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文韬武略,他对于曹操的一番评论"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也许能够说明问题. 李世 ...查看


  •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论文
  •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学校: 班级:工商管理专科2班 姓名:邓果 学号:[1**********]91 时间:2015年1月10日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摘要 : 领导作为一个单位.组织.团体或者说一个系统的最高决策者,是服务.责任.职权三位一体的 ...查看


  • 唐太宗教案
  •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的历史贡献,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 ...查看


  • 关于唐太宗任贤纳谏的论述
  • 关于唐太宗任贤纳谏的论述 唐太宗在即位之初,便定下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又规定了具体的政策.在人治社会里,必须要用人得当,这些方针.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唐太宗对用人问题,十分留意.他认为"致安 ...查看


  • 管理者用人之道
  • 管理者用人之道:物尽其责 选人用人之道,博大精深,是所有想在领导职位上呆得长久的人.所有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练就的本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领导者,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必须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正确识人.择人.用人,为自 ...查看


  • 中国通史-贞观之治
  • 贞观之治解说词历史背景 1.隋朝末年,隋炀帝变本加厉,愈加骄奢,荒淫无度.官府横征暴敛,民怨沸腾. 2.公元611年,隋炀帝一意孤行,发兵远征高丽.老百姓心中长期压抑的怒火终于点燃. 山东王薄.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到处是农民起 ...查看


  • 读贞观政要有感
  • 读<贞观政要>有感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是对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全面介绍的政论性专史.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