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在非洲发展中的作用_张忠祥

际会风云

中非合作论坛在非洲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张忠祥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对

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中非合作的最大特点是互利共赢。中国在与非洲的合作中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非洲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在减债、人力资源开发、中非经贸合作等方面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作

中非合作论坛

非洲发展

互利共赢

(上海:200040)

张忠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西方媒体频频发出某些不和谐的声音。他们声称中国“近几年为了获取资源才去非洲的”,中国“以廉价的商品占领非洲市场”,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利于非洲良政”等等。西方这些指责的出现并不奇怪,既有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差异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在非洲问题上的排他性,他们不愿意看到中非合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其实,中非合作绝对不是西方某些人讲的现在才有的,而是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广义的中非合作与中非关系的历史一样悠久,真正意义上的中非合作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现代中非合作的历程,当时中非合作的重点是政治领域,中国支持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非洲国家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从1978到1999年,中国与非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非洲国家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这一时期中非合作的重心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2000年至今,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非双方为了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深化传统友谊、促进共同发展,于2000年10月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至今,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本文仅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具体的合作举措,探讨中非合作的特点、原则和意义。

经济主导型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务实、理性合作关系的转变。具体地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非合作制度化、经常化。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论坛每三年召开一次,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轮流举行。每次论坛都推出切实可行的合作举措,使得中非合作制度化和经常化。会议期间,中非领导人开展面对面的集体对话,共同促进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大力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

2.明确中非合作战略目标。在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双方就已经提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1月12日,中国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内涵,即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这一关系的定位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得到非洲国家领导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之的一致认可,被写入《

中。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底新在哪里?首先,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传统的朋友关系,更加强调平等;其次,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战略伙伴关系,立足于中非深厚的传统友谊的基础之上;再次,在这种关系之下,中非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最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互利共赢为基础。

3.强调中非合作的原则。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了中国在处理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时的“五项立场”和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经济技术,这些立场和原则奠定了援助应该遵守的“八项原则”

60、70年代中非政治合作的基础。80年代初,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了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时遵循“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四项原

中非合作论坛的特点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对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它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开始由政治主导型或

2008·12

83

际会风云

则。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通过的《中非经济和社会》提出中非将在未来发展中遵循以下合作原发展合作纲领

则:“平等互利;形式与内容多样化;注重实效;实现共同发展;以友好方式消除分歧。”2006年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学习,共谋发展”确定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将中非合作的原则概括为四点,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尽管各个时期中非合作原则的表述有所区别,但是核心思想并没有改变,如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以及在合作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这些原则是中非关系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的基础,也是中非关系与欧非关系最大的区别所在,因此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欢迎。

4.行动计划落实得力。每次中非合作论坛都提出具体的合作纲领或行动计划: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通过了《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第二届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年)》,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同西方国家落实与非洲制定的合作计划时表现出来的“雷声大、雨点小”相比,中国在落实此类行动计划时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前两次论坛提出的行动计划均已得到落实,比如有关减债,中国在承诺的时间内,提前同31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减免到期债务156笔,共计105亿元人民币。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2004—2006年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已顺利完成,中方在“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项目下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万多人。中国在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上做出的承诺也在顺利落实之中。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峰会后续行动,特别是8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非经贸继续增长,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中国援助的非盟会议中心已经动工,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正在高效、有序进行。

促进非洲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在外因中,中国因素正在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一,中非贸易快速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出口。世界银行非洲地区经济顾问布罗德曼在《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新边疆》一书中认为,中国市场是非洲大陆经济的“新曙光”。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非洲重要的合作伙伴,2000—2006年,亚洲在非洲的对外出口中的比例由14%上升到27%。其中,中国是最有活力的非洲出口市场。1999—2004年,非洲对中国的出口年增长率为48%

[3]

,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非洲产

品输入国。

事实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以来的8年是中非双边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中非贸易额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735.7亿美元。北京峰会上,中国领导人提出到2009年中非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此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中国商品物美价廉,适合非洲市场的消费水平,满足了非洲人民的需求,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中非贸易良性健康增长,对各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十分有利。为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已经正式对原产自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90个税目产品实施了零关税待遇,拉动了中国从非洲相关国家受惠商品的进口大幅增长。

第二,中国对非投资稳步提升,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非洲投资135.8亿美元。

[4]

中方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

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带去了适合非洲国家的技术,增强了非洲国家自主建设的能力,受到普遍欢迎。

第三,中国对非工程承包,促进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营业额95亿美元。中国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领域。中方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工程质量,而且降低了造价,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200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承包建设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3000多公里、大中型电站8座。

比如在尼日利亚,近年来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5月,中国为尼日利亚研制和发射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取得成功;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还获准建设阿布贾的城市轻轨项目;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承建了尼日利亚奥莫托索燃气电站;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和中地海外尼日利亚有限公司,于2007年4月中标总投资14.6亿美元的尼

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千年以来,非洲经济正处在比较快的发展时期。过去5年,非洲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其中2007年达到5.8%,2008年预计为6.2%

[1]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数

字显示,2007年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约为400亿美元。据估计,这一数字到2010年将进一步增至1000亿美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出口额已从2004年的1820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2930亿美元。

[2]

84

际会风云

日利亚蒙贝拉水电工程,这是中国公司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水电工程,被称为尼日利亚的“三峡工程”。

第四,对非援助成果显著。中国对非洲的援助真诚无私,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2006年11月在中非领导人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此外,还承诺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设立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建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助30所医院,设立30个抗疟疾中心,援建100所农村学校,培训15000名各类人才等。中国提供的这些援助,都是从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出发,通过友好协商确定项目并实施的,非洲国家和人民从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开幕以来,通过扩大对非贸易、对非投资、对非承包工程以及对非洲援助,中国已经成为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因素。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成为非洲经济新动力”

[5]

等。这些都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也不是中非合作论坛本身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协商加以妥善解决的。其实,我们一直也是这么去做的,早年在修建坦赞铁路的过程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曾经手把手地将技术教给非洲朋友。今天,中国技术人员仍然在非洲发挥着类似的作用,比如农业技术专家和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医生,至今深受非洲人民的欢迎。在雇佣当地工人方面,中资企业也在努力,比如,在16个非洲国家拥有80个在建项目、合同额30多亿美元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截止2007年底共培训和使用当地员工8200余人。在贸易结构方面,也应该通过协商的办法加以解决,一味地限制不一定能够起作用。如南非一年多前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并未促进当地制衣业的发展,因为当地零售商转而去印尼、越南等地进货。为了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中国将把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的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

中国与非洲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在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就新形势下深化各领域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共识,共同发表了《

2007—2009)》,规划了今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

后3年中非务实合作的蓝图。现在,北京行动计划的时间已经过半,加紧落实北京峰会的成果刻不容缓。明年,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在即,扩大合作领域、促进合作方式多样化、实现共同发展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只要我们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中非关系一定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洲联盟.2008年非洲经济报告.

[2]新华网,2008.3.9.

[3]HarryG.Broadman.Africa’sSilkRoad:ChinaandIndia’

。那么,中国因素对非洲经济发展的

[6]

贡献到底有多大?非洲有关人士估计,中国经济发展对2005年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少达到5%。

2007年5近年来,

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官员指出,“目前,中国对非贸易对于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20%左右。”

[7]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所以,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至少在10%以上。当然,具体到每个非洲国家是有区别的,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要看它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中非合作是双赢的,符合非洲的利益,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好评。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不久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盛赞中非合作,他说:“与欧洲投资者、捐赠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缓慢而且有时带有施恩性质和后殖民主义方式相比,中国满足我们需求的方式更为适宜。”

[8]

sNewEconomicFrontier,TheWorldBank,2007:2-11.

[4]新华网,2007.11.4.[5]FinancialTimes,2006.2.27.

[6]姚桂梅.非洲经济迎来发展新阶段.当代世界,2007(8).[7]新华网,2007.5.13.[8]FinancialTimes,2006.2.29.

[9]曾爱平.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谈中非关系和非洲形势.西亚非洲,2007(12).

编辑

杜运泉

2007年9月12日,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在北

京大学演讲时指出,“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领导层和人民意识到,中非发展互惠共赢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有巨大的潜力。”

[9]

总之,从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

及非洲国家普遍欢迎中非合作这一事实来看,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前景与展望

当然,在中非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贸易结构、更多地雇佣当地工人、向非洲转让技术

85

际会风云

中非合作论坛在非洲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张忠祥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对

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中非合作的最大特点是互利共赢。中国在与非洲的合作中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非洲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在减债、人力资源开发、中非经贸合作等方面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作

中非合作论坛

非洲发展

互利共赢

(上海:200040)

张忠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西方媒体频频发出某些不和谐的声音。他们声称中国“近几年为了获取资源才去非洲的”,中国“以廉价的商品占领非洲市场”,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利于非洲良政”等等。西方这些指责的出现并不奇怪,既有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差异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在非洲问题上的排他性,他们不愿意看到中非合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其实,中非合作绝对不是西方某些人讲的现在才有的,而是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广义的中非合作与中非关系的历史一样悠久,真正意义上的中非合作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现代中非合作的历程,当时中非合作的重点是政治领域,中国支持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非洲国家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从1978到1999年,中国与非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非洲国家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这一时期中非合作的重心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2000年至今,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非双方为了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深化传统友谊、促进共同发展,于2000年10月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至今,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本文仅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具体的合作举措,探讨中非合作的特点、原则和意义。

经济主导型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务实、理性合作关系的转变。具体地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非合作制度化、经常化。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论坛每三年召开一次,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轮流举行。每次论坛都推出切实可行的合作举措,使得中非合作制度化和经常化。会议期间,中非领导人开展面对面的集体对话,共同促进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大力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

2.明确中非合作战略目标。在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双方就已经提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1月12日,中国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内涵,即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这一关系的定位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得到非洲国家领导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之的一致认可,被写入《

中。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底新在哪里?首先,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传统的朋友关系,更加强调平等;其次,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战略伙伴关系,立足于中非深厚的传统友谊的基础之上;再次,在这种关系之下,中非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最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互利共赢为基础。

3.强调中非合作的原则。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了中国在处理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时的“五项立场”和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经济技术,这些立场和原则奠定了援助应该遵守的“八项原则”

60、70年代中非政治合作的基础。80年代初,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了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时遵循“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四项原

中非合作论坛的特点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对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它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开始由政治主导型或

2008·12

83

际会风云

则。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通过的《中非经济和社会》提出中非将在未来发展中遵循以下合作原发展合作纲领

则:“平等互利;形式与内容多样化;注重实效;实现共同发展;以友好方式消除分歧。”2006年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学习,共谋发展”确定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将中非合作的原则概括为四点,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尽管各个时期中非合作原则的表述有所区别,但是核心思想并没有改变,如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以及在合作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这些原则是中非关系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的基础,也是中非关系与欧非关系最大的区别所在,因此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欢迎。

4.行动计划落实得力。每次中非合作论坛都提出具体的合作纲领或行动计划: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通过了《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第二届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年)》,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同西方国家落实与非洲制定的合作计划时表现出来的“雷声大、雨点小”相比,中国在落实此类行动计划时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前两次论坛提出的行动计划均已得到落实,比如有关减债,中国在承诺的时间内,提前同31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减免到期债务156笔,共计105亿元人民币。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2004—2006年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已顺利完成,中方在“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项目下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万多人。中国在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上做出的承诺也在顺利落实之中。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峰会后续行动,特别是8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非经贸继续增长,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中国援助的非盟会议中心已经动工,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正在高效、有序进行。

促进非洲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在外因中,中国因素正在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一,中非贸易快速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出口。世界银行非洲地区经济顾问布罗德曼在《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新边疆》一书中认为,中国市场是非洲大陆经济的“新曙光”。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非洲重要的合作伙伴,2000—2006年,亚洲在非洲的对外出口中的比例由14%上升到27%。其中,中国是最有活力的非洲出口市场。1999—2004年,非洲对中国的出口年增长率为48%

[3]

,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非洲产

品输入国。

事实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以来的8年是中非双边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中非贸易额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735.7亿美元。北京峰会上,中国领导人提出到2009年中非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此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中国商品物美价廉,适合非洲市场的消费水平,满足了非洲人民的需求,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中非贸易良性健康增长,对各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十分有利。为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已经正式对原产自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90个税目产品实施了零关税待遇,拉动了中国从非洲相关国家受惠商品的进口大幅增长。

第二,中国对非投资稳步提升,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非洲投资135.8亿美元。

[4]

中方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

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带去了适合非洲国家的技术,增强了非洲国家自主建设的能力,受到普遍欢迎。

第三,中国对非工程承包,促进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营业额95亿美元。中国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领域。中方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工程质量,而且降低了造价,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200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承包建设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3000多公里、大中型电站8座。

比如在尼日利亚,近年来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5月,中国为尼日利亚研制和发射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取得成功;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还获准建设阿布贾的城市轻轨项目;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承建了尼日利亚奥莫托索燃气电站;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和中地海外尼日利亚有限公司,于2007年4月中标总投资14.6亿美元的尼

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千年以来,非洲经济正处在比较快的发展时期。过去5年,非洲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其中2007年达到5.8%,2008年预计为6.2%

[1]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数

字显示,2007年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约为400亿美元。据估计,这一数字到2010年将进一步增至1000亿美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出口额已从2004年的1820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2930亿美元。

[2]

84

际会风云

日利亚蒙贝拉水电工程,这是中国公司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水电工程,被称为尼日利亚的“三峡工程”。

第四,对非援助成果显著。中国对非洲的援助真诚无私,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2006年11月在中非领导人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此外,还承诺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设立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建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助30所医院,设立30个抗疟疾中心,援建100所农村学校,培训15000名各类人才等。中国提供的这些援助,都是从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出发,通过友好协商确定项目并实施的,非洲国家和人民从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开幕以来,通过扩大对非贸易、对非投资、对非承包工程以及对非洲援助,中国已经成为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因素。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成为非洲经济新动力”

[5]

等。这些都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也不是中非合作论坛本身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协商加以妥善解决的。其实,我们一直也是这么去做的,早年在修建坦赞铁路的过程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曾经手把手地将技术教给非洲朋友。今天,中国技术人员仍然在非洲发挥着类似的作用,比如农业技术专家和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医生,至今深受非洲人民的欢迎。在雇佣当地工人方面,中资企业也在努力,比如,在16个非洲国家拥有80个在建项目、合同额30多亿美元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截止2007年底共培训和使用当地员工8200余人。在贸易结构方面,也应该通过协商的办法加以解决,一味地限制不一定能够起作用。如南非一年多前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并未促进当地制衣业的发展,因为当地零售商转而去印尼、越南等地进货。为了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中国将把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的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

中国与非洲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在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就新形势下深化各领域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共识,共同发表了《

2007—2009)》,规划了今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

后3年中非务实合作的蓝图。现在,北京行动计划的时间已经过半,加紧落实北京峰会的成果刻不容缓。明年,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在即,扩大合作领域、促进合作方式多样化、实现共同发展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只要我们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中非关系一定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洲联盟.2008年非洲经济报告.

[2]新华网,2008.3.9.

[3]HarryG.Broadman.Africa’sSilkRoad:ChinaandIndia’

。那么,中国因素对非洲经济发展的

[6]

贡献到底有多大?非洲有关人士估计,中国经济发展对2005年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少达到5%。

2007年5近年来,

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官员指出,“目前,中国对非贸易对于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20%左右。”

[7]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所以,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至少在10%以上。当然,具体到每个非洲国家是有区别的,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要看它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中非合作是双赢的,符合非洲的利益,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好评。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不久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盛赞中非合作,他说:“与欧洲投资者、捐赠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缓慢而且有时带有施恩性质和后殖民主义方式相比,中国满足我们需求的方式更为适宜。”

[8]

sNewEconomicFrontier,TheWorldBank,2007:2-11.

[4]新华网,2007.11.4.[5]FinancialTimes,2006.2.27.

[6]姚桂梅.非洲经济迎来发展新阶段.当代世界,2007(8).[7]新华网,2007.5.13.[8]FinancialTimes,2006.2.29.

[9]曾爱平.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谈中非关系和非洲形势.西亚非洲,2007(12).

编辑

杜运泉

2007年9月12日,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在北

京大学演讲时指出,“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领导层和人民意识到,中非发展互惠共赢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有巨大的潜力。”

[9]

总之,从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

及非洲国家普遍欢迎中非合作这一事实来看,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前景与展望

当然,在中非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贸易结构、更多地雇佣当地工人、向非洲转让技术

85


相关文章

  • 中非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 摘要 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具有适合非洲市场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而且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此外日益增长对非州投资对于严重缺少资金的非洲国家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本论文正是基于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通过对现状分析 ...查看


  • 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 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2年7月19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尊敬的各位同事.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 ...查看


  •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 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的利益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非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 ...查看


  • 源远流长的中非友谊
  • 中国与非洲相距遥远,但中非关系源远流长.汉朝的丝绸.瓷器通过西域远销非洲,郑和七下西洋四抵东非沿海诸国,古代的海陆丝绸之路早已成为中非友谊的纽带. 近代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来,共同的历史遭遇与奋斗历程让中国与非洲国家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195 ...查看


  • 新中国外交60年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从此,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外交也开始了光辉的发展历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查看


  • 南南合作的新成就
  • 作者:夏吉生 亚非纵横 2005年08期 一.亚非经贸合作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南南合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南方委员会.15国集团等组织相继产生,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的发展.20 ...查看


  • 中国梦 非洲梦 世界梦
  •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发表重要演讲 <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26日   02 版) 本报北京3月25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 ...查看


  • 中国与非洲关系发展新时期
  • 作者:汪勤梅 和平与发展 1998年10期 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90年代前后,尽管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仍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继续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从而推动中非关系进入发展新时期. 进入90年代,中国政府继续贯彻60年代周 ...查看


  • 论中非关系在新世纪的继承与发展
  • 论当今中非友好关系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周杰明 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4班 [1**********]156 摘要: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万里,但中非人民之间的往来源远流长,明朝时便有三宝太监郑和到达东非,与非洲人民进行贸易活动.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