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南京艺术学院
荷兰设计工作坊与讲座
第一轮阶段成果展览
设计学院一楼展厅
3月30日 - 4月8日
去年冬天,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荷兰精心策划课程方向,挑选专业老师,一次一次地拜访、会面、讨论,诚意满满地奉上了这一场“关注”设计工作坊与讲座的项目,并在春色满园的南艺校园里顺利开展了起来。
第一轮的五大课程分别是:关注动态、关注轮廓、关注色彩、关注光影、关注声音。如今第一阶段的成果展览已经在设计学院的展览大厅里等候大家的参观了!
形式丰富多样的展品包括了电子动态产品、灯具、视频影像、海报书籍、空间模型、面料设计等,都是同学们在十天的荷兰设计工作坊中所作。部分佳作将继续深化,参与5月中旬在南艺美术馆开幕的毕业大展。衷心为努力付出的同学老师们鼓个掌!
关注动态 | 柯适得
柯适得毕业于埃因霍芬设计学院,于2007年成立拓儿设计工作室,专注于交互装置与产品设计。
“ 动作是最好的沟通语言,当你看到我在发抖时你就立马知道我冷。动态的产品令我着迷,因为一旦它有了动作,它便有了个性与灵性。而在设计教育中很少会有对于动态的关注,也让我的工作坊成为了学生的一大挑战,他们必须去学习这一新鲜的设计元素,机动的原理和技术。我的教室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欢乐实验室,同学们搜集各种简易材料来尝试,乐在其中。”
关注轮廓 | 叶似珂
叶似珂是独立产品设计师,个人风格鲜明,流露着细腻情感和诗情画意,擅长将研究用设计语言物化成产品。
“ 轮廓是一种身份符号,是最极简的概括。我让学生们去观察、捕捉、分析轮廓,让他们细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其实也是探索他们自己。在课程中我常被同学们提问是这个好还是那个好,我只能回答,‘你觉得呢?’。我竟可能地鼓励学生们去独立思考,自主创作。发自心底地去完成自己热爱的作品,让设计之路变为探寻自己的旅程。”
关注色彩 | 孟语乐
居住在伦敦的荷兰产品设计师,2005年创立个人工作室。作品“随风而作”获得诸多奖项并巡展于世界各国。
“ 工作坊的第一天,我打开南京地图,以南京艺术学院为起点向四周画出辐射状的直线,连向城市的不同地区。每个同学分配到一条线路,带上一双敏感的眼睛沿路去探索吸引他的色彩。把配色手册扔一边去,美妙的色彩来自现实世界的角角落落!而这个课程最重要的是教授一个设计方法,采集、整理、归档、转述、实现,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创作。”
关注光影 | 范朵郁
范朵郁是独立设计师,也是荷兰威廉德库宁学院的设计系主任。她专注于灯具产品与公共空间。
“ 展览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云,这是十天工作坊里大家做出的纸模型,一天一个颜色。它们一点都不精致华丽,但这就是设计思维的全部过程。学生在我的教室里天天折纸,因为这是最方便快捷的模型制作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试验、测试。在动手中思考是我的方法论,没点子的时候先放空脑袋乱作一通,往往意料不到的惊喜就出现了!”
关注声音 | 杨科宁
杨科宁是埃因霍恩设计学院教授,执教硕士课程。作品涉及城市规划、景观、生态、空间与艺术等不同领域。
“ 如今的设计教育都太过重视视觉,而忽略了其他五感。听觉对于我来说十分关键,声音对情绪的影响不仅仅运用于影像作品中,也运用在产品设计和空间环境中。我让学生去采集声音、模拟声音、并用新的声音来赋予空间或产品一个新的概念,强调这一不可见元素的重要性。”
新一轮的设计工作坊与讲座
关注蓄水 | 路闻道,总监职位的景观设计师
关注体验 | 困在郊外,15次欧洲设计大奖得主
关注制造 | 粉色小马,社会设计的先锋代表
关注爱物 | 范赫德,入选世界最美图书大奖
3月16日至4月10日
“关注” 荷兰设计工作坊与讲座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对课程、讲座和老师的欢喜与吐槽
我们随时洗耳恭听!
欢迎你常常留言,保持联系。
感谢关注:双享
微信号:ChinaCalling
社会设计 双边同享
我们是:双享
ChinaCalling.me
我们聚集欧洲独立设计师,
建立创意资源数据库,
用优质内容来与中国分享交流。
我们通过敏锐眼与责任心,
关注社会优化与创新。
“关注”
南京艺术学院
荷兰设计工作坊与讲座
第一轮阶段成果展览
设计学院一楼展厅
3月30日 - 4月8日
去年冬天,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荷兰精心策划课程方向,挑选专业老师,一次一次地拜访、会面、讨论,诚意满满地奉上了这一场“关注”设计工作坊与讲座的项目,并在春色满园的南艺校园里顺利开展了起来。
第一轮的五大课程分别是:关注动态、关注轮廓、关注色彩、关注光影、关注声音。如今第一阶段的成果展览已经在设计学院的展览大厅里等候大家的参观了!
形式丰富多样的展品包括了电子动态产品、灯具、视频影像、海报书籍、空间模型、面料设计等,都是同学们在十天的荷兰设计工作坊中所作。部分佳作将继续深化,参与5月中旬在南艺美术馆开幕的毕业大展。衷心为努力付出的同学老师们鼓个掌!
关注动态 | 柯适得
柯适得毕业于埃因霍芬设计学院,于2007年成立拓儿设计工作室,专注于交互装置与产品设计。
“ 动作是最好的沟通语言,当你看到我在发抖时你就立马知道我冷。动态的产品令我着迷,因为一旦它有了动作,它便有了个性与灵性。而在设计教育中很少会有对于动态的关注,也让我的工作坊成为了学生的一大挑战,他们必须去学习这一新鲜的设计元素,机动的原理和技术。我的教室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欢乐实验室,同学们搜集各种简易材料来尝试,乐在其中。”
关注轮廓 | 叶似珂
叶似珂是独立产品设计师,个人风格鲜明,流露着细腻情感和诗情画意,擅长将研究用设计语言物化成产品。
“ 轮廓是一种身份符号,是最极简的概括。我让学生们去观察、捕捉、分析轮廓,让他们细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其实也是探索他们自己。在课程中我常被同学们提问是这个好还是那个好,我只能回答,‘你觉得呢?’。我竟可能地鼓励学生们去独立思考,自主创作。发自心底地去完成自己热爱的作品,让设计之路变为探寻自己的旅程。”
关注色彩 | 孟语乐
居住在伦敦的荷兰产品设计师,2005年创立个人工作室。作品“随风而作”获得诸多奖项并巡展于世界各国。
“ 工作坊的第一天,我打开南京地图,以南京艺术学院为起点向四周画出辐射状的直线,连向城市的不同地区。每个同学分配到一条线路,带上一双敏感的眼睛沿路去探索吸引他的色彩。把配色手册扔一边去,美妙的色彩来自现实世界的角角落落!而这个课程最重要的是教授一个设计方法,采集、整理、归档、转述、实现,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创作。”
关注光影 | 范朵郁
范朵郁是独立设计师,也是荷兰威廉德库宁学院的设计系主任。她专注于灯具产品与公共空间。
“ 展览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云,这是十天工作坊里大家做出的纸模型,一天一个颜色。它们一点都不精致华丽,但这就是设计思维的全部过程。学生在我的教室里天天折纸,因为这是最方便快捷的模型制作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试验、测试。在动手中思考是我的方法论,没点子的时候先放空脑袋乱作一通,往往意料不到的惊喜就出现了!”
关注声音 | 杨科宁
杨科宁是埃因霍恩设计学院教授,执教硕士课程。作品涉及城市规划、景观、生态、空间与艺术等不同领域。
“ 如今的设计教育都太过重视视觉,而忽略了其他五感。听觉对于我来说十分关键,声音对情绪的影响不仅仅运用于影像作品中,也运用在产品设计和空间环境中。我让学生去采集声音、模拟声音、并用新的声音来赋予空间或产品一个新的概念,强调这一不可见元素的重要性。”
新一轮的设计工作坊与讲座
关注蓄水 | 路闻道,总监职位的景观设计师
关注体验 | 困在郊外,15次欧洲设计大奖得主
关注制造 | 粉色小马,社会设计的先锋代表
关注爱物 | 范赫德,入选世界最美图书大奖
3月16日至4月10日
“关注” 荷兰设计工作坊与讲座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对课程、讲座和老师的欢喜与吐槽
我们随时洗耳恭听!
欢迎你常常留言,保持联系。
感谢关注:双享
微信号:ChinaCalling
社会设计 双边同享
我们是:双享
ChinaCalling.me
我们聚集欧洲独立设计师,
建立创意资源数据库,
用优质内容来与中国分享交流。
我们通过敏锐眼与责任心,
关注社会优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