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导学案

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种

姓制度

2、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学生通读课文,勾划重点知识,圈点出关键词语,批注疑惑,完成知识建构;

2、教师巡视,督促学生,了解预习进程,检查完成情况;

3、学生小组交流完成情况、订正答案。

(一)古埃及—神奇的金字塔

(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_________。

(2)分布:在尼罗河下游的__________一带。

(3)特点:金字塔规模宏大,巍峨神奇。__________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4)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1.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_________世纪,第六代国王_________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

集权制国家。

2. 《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为维护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

(2)内容:序言和结语宣扬______________,诅咒不服从_______的人。正文内容

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古

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3)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是古巴比伦

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含义: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________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刹帝

利、________、首陀罗。

(3)特点:种姓之间__________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

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4)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

针对下列问题以及自主预习中遇到的疑惑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教师

巡视,督促学生,了解探究、讨论进程,检查完成情况,适当引导、提示或者点拨。

1.古埃及金字塔的用途是什么?有何特点?怎样评价?

2. 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什么?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它的实质又是

什么?

3、古代印度实行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叫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所划分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这一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有何影响?

三、成果展示:

由学习小组代表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展示讲解,展示的小组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

已经掌握小组的同学展示讲解,教师做适当的点评、补充、强调、和说明。

四、课堂小结:

1、结合知识建构,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代表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随堂演练—【单项选择题】:

1.右图为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它是法老胡夫的陵墓

B.它大约建于公元前26世纪

C.它所处的地置位于在今天尼罗河下游的开罗一带

D.塔的四面正对着东南西北方向

2.山东省东营市法院办公楼大厅的两侧是反映东、西方法制文明的铜铸浮雕: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汉谟拉比法典、铭文刑鼎等37幅图案,诠释了人类司法文

明的历史进程。浮雕中选用“汉谟拉比法典”图案的原因是( )

A.制定者是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 B.此法典出土于山东省东营地区

C.此法典内容丰富,正文282条 D.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上古亚非文明的共同特点有( )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②都存着着阶级压迫③都有规模宏大的建筑标志④都有自己的等级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六、布置作业—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

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

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石碑上部

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与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

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

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

请回答: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制定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法典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4)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5)依据材料二来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七、总结反思:

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种

姓制度

2、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学生通读课文,勾划重点知识,圈点出关键词语,批注疑惑,完成知识建构;

2、教师巡视,督促学生,了解预习进程,检查完成情况;

3、学生小组交流完成情况、订正答案。

(一)古埃及—神奇的金字塔

(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_________。

(2)分布:在尼罗河下游的__________一带。

(3)特点:金字塔规模宏大,巍峨神奇。__________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4)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1.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_________世纪,第六代国王_________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

集权制国家。

2. 《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为维护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

(2)内容:序言和结语宣扬______________,诅咒不服从_______的人。正文内容

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古

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3)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是古巴比伦

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含义: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________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刹帝

利、________、首陀罗。

(3)特点:种姓之间__________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

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4)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

针对下列问题以及自主预习中遇到的疑惑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教师

巡视,督促学生,了解探究、讨论进程,检查完成情况,适当引导、提示或者点拨。

1.古埃及金字塔的用途是什么?有何特点?怎样评价?

2. 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什么?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它的实质又是

什么?

3、古代印度实行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叫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所划分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这一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有何影响?

三、成果展示:

由学习小组代表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展示讲解,展示的小组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

已经掌握小组的同学展示讲解,教师做适当的点评、补充、强调、和说明。

四、课堂小结:

1、结合知识建构,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代表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随堂演练—【单项选择题】:

1.右图为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它是法老胡夫的陵墓

B.它大约建于公元前26世纪

C.它所处的地置位于在今天尼罗河下游的开罗一带

D.塔的四面正对着东南西北方向

2.山东省东营市法院办公楼大厅的两侧是反映东、西方法制文明的铜铸浮雕: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汉谟拉比法典、铭文刑鼎等37幅图案,诠释了人类司法文

明的历史进程。浮雕中选用“汉谟拉比法典”图案的原因是( )

A.制定者是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 B.此法典出土于山东省东营地区

C.此法典内容丰富,正文282条 D.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上古亚非文明的共同特点有( )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②都存着着阶级压迫③都有规模宏大的建筑标志④都有自己的等级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六、布置作业—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

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

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石碑上部

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与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

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

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

请回答: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制定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法典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4)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5)依据材料二来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七、总结反思:


相关文章

  • 川教版历史九上教案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 第 2 课上古亚非文明 教案设计 课 题 上古亚非文明 课型 授新课 媒体 课时 素 质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目标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 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案川教版
  • 第 2 课 上古亚非文明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 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 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查看


  • 1.史前时期的人类和古代亚非文明
  • 2009年全国中考世界古代史整理 选择题 第一学习主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2009·扬州)16.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C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棕色人种 D.黑色人种 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 ...查看


  • 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 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设计人:王奇兵 学生姓名: 班级: 1.新月沃地指的是亚洲西部一个狭长肥沃地带,在沃地东部依两条河流形 成农业区,叫 ,在 世纪, 王国的统治者 学习目标: 1.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遗存. 2 ...查看


  • 9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世界古代史部分[五个主题]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早期人类(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掌握世界三大人种.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氏族组织,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2.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 ...查看


  • [全球通史]书评
  • <全球通史>书评 <全球通史>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杰作.其全球化的观点贯穿于古人类至今,跨越各个大洲的广袤地域,将各时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文明标志和演化串联,把全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和研究,揭 ...查看


  •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国内部分知名学者
  • 一.先秦史 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吕振羽(吉林大学),吕思勉,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费孝通(考古,社科院),张光直(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尹达(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苏秉琦(北大),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 ...查看


  • 2016历史学考研大纲
  •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勤思考研网:http://www.qsiedu.com/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查看


  • 2017广东中考历史大纲
  •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考试的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20 %,中国近现代史约40 %, 世界古代史约2 %,世界近现代史约35 %, 广东乡土历史约3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2.半坡居民.河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