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魏后凯 张冬梅
实大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里笔者着重对当前我
,
,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取得了较2296美元。西部地区人均GRP仅是东部地区的3919%,
各地区平均水平的6111%。,如果以各地区平均水平为1998G相对水平为
6112003。GRP相
国西部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未来西部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讨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对进一步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水平提20045915;2005年提高到
6111。这说明,在西部大开发的最
一、当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近年来,的特点和态势。:
(一),但仍低于东部和
,GRP差,但近几年已开始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间人均GRP相对差距在2004年达到顶峰之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缩小态势。2004年,西部地区人均GRP比东部地区低6216%,2005年该系数下降到6015%,2006年又下降到
6012%(见图1)。东西部人均GRP相对差距呈缩小态势,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多年逐年加快。199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
(GRP)比1998年增长713%,2000年为815%;2001年为818%;2002年为1010%;2003年为1113%;2004和2005
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按常住人口统计),导致西部一些省份人口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06年与2004年相比,重庆市人口下降10108%,四川下降6137%,贵州下降3176%,广西下降3148%,甘肃下降0150%。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对地区经济的拉动
年均为1217%;2006年为1312%。虽然西部地区GRP增长率在逐年加快,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增长率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仍低于东部和各地区平均水平。在“十五”时期,西部地区GRP年均增长1111%,这一增长速度虽略高于中部地区(1017%)和东北地区
(1019%),但仍低于东部地区(1214%)113个百分点。2006年,西部地区GRP增长率为1312%,虽略高于中部地
作用小。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外向程度低,外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看,自1979~2005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8211%,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仅占
712%、413%和614%。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区(1311%),但低于东北地区(1315%),更低于东部地区
(1412%),也低于各地区的平均水平(1317%)。分省区市
不仅总量规模小,而且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415%下降到2004年的216%,2005年稍微提高到
311%。在2001~2005年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
看,除内蒙古自治区外,2006年西部其他11省区市GRP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各地区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GRP增长率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06年高达1817%,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投资和品牌三大拉动。
(二)东西部人均GRP差距在统计上已开始出现缩
接投资仅占全国的316%,比1979~2000年下降113个百分点。再从出口来看,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计算,
2000~2006年间我国出口总额的8714%集中在东部地
小态势。
在四大区域中,目前西部地区人均GRP水平仍然最低。若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价计算,2006年西部地区人均GRP为1403美元;中部地区为1573美元;东北地区为2339美元;东部地区为3518美元;各地区平均为
区,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只占410%、318%和
419%(见表1)。更重要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
部地区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
513%下降到2005年的315%,2006年稍微提高到316%。相比较而言,2006年东部地区出口占全国的比重
14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图1 西部与东部地区间人均GRP相对差距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各年度)计算。 表1
1994~2006年各地区出口情况(全国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年份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亿美元)(%)1994 121011
[***********][***********][***********][***********][***********][***********][***********][***********][***********][***********][***********][***********][***********][***********][***********][***********][***********][***********][***********][***********][***********][***********]02000~2006
4024211
3516717
8714
160511
410
151210
318
195710
419
注:东部地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高达8818%,是西部地区的2417倍。比较一下绝对数量功能仍有待加强。
更令人惊叹,2006年东部地区出口总额为860510亿美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全国54个国家元,而西部地区仅为34513亿美元。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部13个开发区2006年实现生(四)产业园区化进程缓慢,其集聚功能有待加强。
产总值仅占全国的615%,完成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近年来,我国产业园区化推进较快。目前,各类产业税收收入和出口总额仅分别占517%、419%、615%和
园区已经成为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的重要116%,吸收外商实际投资仅占512%。由于建区时间较
载体,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增长极,成为促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平均规模较小,远低于中部和东部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成为探索新型工地区的平均水平。2006年,东部32个开发区的平均规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试验田。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产模,地区生产总值是西部开发区的510倍;工业增加值为
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推进比较缓慢,其产业和要素集聚
518倍;工业总产值为619倍;税收收入为511倍;进出口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5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总额为2516倍,其中出口为2315倍,进口为2815倍;外商实际投资为612倍(见表2)。中部9个开发区的平均规模也大约是西部开发区的214~318倍。
此外,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也较低。2005年,东部国家级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实现GRP为
10145亿元,中部开发区为11124亿元,西部开发区仅为4142亿元,东部开发区是西部的214倍;每平方公里实现
从总资产贡献率看,2006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平均为1216%(按算术平均值计算),在四大区域中最低;西部地区平均为1317%,尽管低于东北(1713%)和中部(1410%),但要比东部高111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盈利能力已明显提高。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看,2006年西部地区平均为1113%,仅次于东北地区的1217%,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612%(按算术平均值计算)。分省区看,西部的甘肃、宁夏、广西、重庆、四川等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再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05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10171万元/人・年,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119%和151低1412%。,,。
2003,工业总产值东部开发区是西部的312倍;每平方公里累计吸收外资为517倍;每平方公里实现出口额高达712倍;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收入为213倍(见表3)。
(五)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某些指标已超过
东部。
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东高西低”来评价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差异。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尤其是硬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工业经济效益在逐步提高;相反,东部地区却出现了投资回报率递减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再简单地采用“东高西低经济效益差异。, 表2
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税收收入(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亿美元) 进口(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亿美元)
,东北地区提高了5218%,而32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高消耗、高排放特征明显,节能降耗减排任务
繁重。
受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西部地区能源、
2006年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规模
东部32个开发区
[***********][**************]7
中部9个开发区
[***********][1**********]13
西部13个开发区
[***********]3119114016
东部/西部(倍)
[***********]152815612
中部/西部(倍)
[***********]314318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200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计算。
表3
项 目
每平方公里实现GRP(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收入(亿元)每平方公里累计吸收外资(亿美元)每平方公里实现出口(亿美元)
2005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
全国东部32个开发区中部9个开发区西部13个开发区东部/西部(倍)中部/西部(倍)
[***********]135
[***********]1172
[***********]1106
[***********]24
[**************]
[**************]
注: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商务部外资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整理。
16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资源消耗高,“三废”排放量大,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十财政资金投入。然而,政府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西部分繁重。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看,2006年西部地区单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所提供的生态环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为3155吨标准煤/万元,比东部地区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又不可能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这高11615%,比东北地区高3310%。分省区看,2006年,单样就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制度化的长效机制,解决生态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最高的是宁夏,达到8168吨标准煤/万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首先,要在继续加大政府财元,是最低的广东的813倍。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过
政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种低成本、多元化、大规模310吨标准煤/万元的11个省区中,除河北和海南外,全部
的稳定投融资渠道,解决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持续资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有6个在西部地区,包括宁夏、内金来源问题。例如,通过发行生态环境建设彩票,支持西蒙古、贵州、甘肃、青海、云南。新疆、广西、四川、重庆和陕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其次,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完西工业平均能耗也超过214吨标准煤/万元。
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例如,完善森林、草原、从单位工业增加值“三废”排放量看,2005年西部地湿地等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增设森林培育、草原和湿地保区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二氧化硫高达7515千克/万元、护资金;延长天保工程的实施年限和范围,对因禁止砍烟尘3113千克/万元、粉尘2913千克/万元、废水5516伐、退耕还林还草、,通过一定吨/万元、化学需氧量1914千克/万元、氨氮1162千克/;万元、固体废弃物90811吨/亿元,分别是东部地区的415;,使得各倍、614倍、519倍、211倍、416倍、418倍和5311倍,是全;,设计预防国平均水平的2152倍、2139倍、2134倍、1165倍。再次,研究建立资源开发倍、2122倍和3196倍。当然,,尽快,,支持矿产资源勘探与合金投入、理开发、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及经(七)设贫攻坚任务仍相当
济转型。
艰巨。
(二)加快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我国的东西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村地区发展差距西部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上。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5年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点所在。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4716%,中部地区达到了2416%,加上地方财力薄弱,国家应把新农村建设政策支持的重而西部地区只有113%。这说明,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点放在西部地区。加快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应着设难度大、任务艰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仍将力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要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使农民富起来,首先必须减少农同时,我国现有的2365万农村贫困人口有相当大部民,通过就地转移、外出打工、生态移民等多种途径,使农分集中在西部地区。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民从农业中转移出来,逐步转移到城镇和发达地区。二口高达120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为
是把新农村建设与特色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立足各地5018%,比2003年提高11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贫困
的优势,加快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如发生率高达512%,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二者分别只旅游休闲、现代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走专业化、特色有018%和215%。目前,西部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道路,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在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其中居住在支撑。三是着力提高西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大财山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占50%,连续贫困群体有76%居住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强化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黄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土高原地区,今后扶贫攻坚的难度日益增大。
防灾减灾、公共文化等方面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二、未来西部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
供给能力,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西部农村地区差别较大,各地新当前,我国西部开发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农村建设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新阶段,西部开发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亟待研究解决学规划、突出特色,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一些重大课题。主要包括: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一)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几年,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公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仍主要依赖于
共支出水平差距仍在继续扩大。2000~2004年,我国东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7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部与西部地区间人均财政支出相对差距由3019%提高到
3415%,人均科教文卫支出相对差距则由3719%提高到
①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生活条件的同3818%。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西部地区要加快工业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即具有地区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避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必须突出重点领域,把着力点放在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精深加工、特色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及文化产业上;同时强化基地建设,引导形成一批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使之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为促进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投资引导政策体系。尤其是,要加大对西部投资促进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并采取投资补贴、贴息贷款、土地、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沿海企业西进。
)质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西部地区是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集聚地,同时还分布有63个革命老区县,因此,在设计西部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殊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例如,革命老区的优抚费用要远高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则需要维持两种语言和民族文化传统,其公共文化支出也要远高于一般地区。这样,就需要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西部一些特殊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在保持全国政策统一性的基础上,照顾到某些地区的特殊性。
(四)稳步推进西部主体功能区建设。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将在2008年全面启动体功能区建设,开发密度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化开发、重点开发、,明确,政策,建设活动,从而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以及人口和经济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按照现行的规划构想,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属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国家“十一五”时期规划纲要划定的22个限制开发区,有17个分布在西部地区。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共计
1283个,14016万平方公里,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在
,民间力量十分,,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西进,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选择。当前,随着沿海要素成本的上涨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加上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已有较好的基础,基本具备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当前我国正面临一个引导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西进的大好时机。这种“西进”将可以把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管理和营销技术与西部丰富的资源和低要素成本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一种东西互动共赢的局面。
为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西进,需要国家在战略和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是从过去的“就资金移动劳动力”战略转向“就劳动力移动资金”战略,积极引导沿海企业和资金向其他地区转移,以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二是实行以开放促和谐的新型开放战略,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西进,加快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把扩大对外开放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依靠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以开放促协调的良性互动格局;三是鼓励沿海开发区西进,如鼓励它们利用自身的管理、营销、人才和资金优势,采取合资、合作、参股、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张;四是实行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政策,对珠三角、长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要逐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鼓励这些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引导其产业向中西部特别是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域转移。
这种情况下,对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就必须积极探索一种“不开发的富裕”、“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繁荣”的发展模式。同时,由于这些地区是以“不开发”为代价的,它们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和牺牲,因此,对它们来说,仅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对所有地区都适用的。这样,就需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机制问题。
(五)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从总体上看,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西部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当前
①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相对差距系数=(东部指标值-中西部指标值)/东部指标值×100%。
18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魏后凯 张冬梅
实大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里笔者着重对当前我
,
,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取得了较2296美元。西部地区人均GRP仅是东部地区的3919%,
各地区平均水平的6111%。,如果以各地区平均水平为1998G相对水平为
6112003。GRP相
国西部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未来西部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讨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对进一步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水平提20045915;2005年提高到
6111。这说明,在西部大开发的最
一、当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近年来,的特点和态势。:
(一),但仍低于东部和
,GRP差,但近几年已开始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间人均GRP相对差距在2004年达到顶峰之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缩小态势。2004年,西部地区人均GRP比东部地区低6216%,2005年该系数下降到6015%,2006年又下降到
6012%(见图1)。东西部人均GRP相对差距呈缩小态势,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多年逐年加快。199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
(GRP)比1998年增长713%,2000年为815%;2001年为818%;2002年为1010%;2003年为1113%;2004和2005
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按常住人口统计),导致西部一些省份人口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06年与2004年相比,重庆市人口下降10108%,四川下降6137%,贵州下降3176%,广西下降3148%,甘肃下降0150%。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对地区经济的拉动
年均为1217%;2006年为1312%。虽然西部地区GRP增长率在逐年加快,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增长率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仍低于东部和各地区平均水平。在“十五”时期,西部地区GRP年均增长1111%,这一增长速度虽略高于中部地区(1017%)和东北地区
(1019%),但仍低于东部地区(1214%)113个百分点。2006年,西部地区GRP增长率为1312%,虽略高于中部地
作用小。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外向程度低,外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看,自1979~2005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8211%,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仅占
712%、413%和614%。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区(1311%),但低于东北地区(1315%),更低于东部地区
(1412%),也低于各地区的平均水平(1317%)。分省区市
不仅总量规模小,而且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415%下降到2004年的216%,2005年稍微提高到
311%。在2001~2005年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
看,除内蒙古自治区外,2006年西部其他11省区市GRP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各地区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GRP增长率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06年高达1817%,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投资和品牌三大拉动。
(二)东西部人均GRP差距在统计上已开始出现缩
接投资仅占全国的316%,比1979~2000年下降113个百分点。再从出口来看,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计算,
2000~2006年间我国出口总额的8714%集中在东部地
小态势。
在四大区域中,目前西部地区人均GRP水平仍然最低。若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价计算,2006年西部地区人均GRP为1403美元;中部地区为1573美元;东北地区为2339美元;东部地区为3518美元;各地区平均为
区,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只占410%、318%和
419%(见表1)。更重要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
部地区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
513%下降到2005年的315%,2006年稍微提高到316%。相比较而言,2006年东部地区出口占全国的比重
14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图1 西部与东部地区间人均GRP相对差距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各年度)计算。 表1
1994~2006年各地区出口情况(全国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年份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亿美元)(%)1994 121011
[***********][***********][***********][***********][***********][***********][***********][***********][***********][***********][***********][***********][***********][***********][***********][***********][***********][***********][***********][***********][***********][***********]02000~2006
4024211
3516717
8714
160511
410
151210
318
195710
419
注:东部地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高达8818%,是西部地区的2417倍。比较一下绝对数量功能仍有待加强。
更令人惊叹,2006年东部地区出口总额为860510亿美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全国54个国家元,而西部地区仅为34513亿美元。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部13个开发区2006年实现生(四)产业园区化进程缓慢,其集聚功能有待加强。
产总值仅占全国的615%,完成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近年来,我国产业园区化推进较快。目前,各类产业税收收入和出口总额仅分别占517%、419%、615%和
园区已经成为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的重要116%,吸收外商实际投资仅占512%。由于建区时间较
载体,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增长极,成为促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平均规模较小,远低于中部和东部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成为探索新型工地区的平均水平。2006年,东部32个开发区的平均规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试验田。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产模,地区生产总值是西部开发区的510倍;工业增加值为
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推进比较缓慢,其产业和要素集聚
518倍;工业总产值为619倍;税收收入为511倍;进出口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5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总额为2516倍,其中出口为2315倍,进口为2815倍;外商实际投资为612倍(见表2)。中部9个开发区的平均规模也大约是西部开发区的214~318倍。
此外,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也较低。2005年,东部国家级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实现GRP为
10145亿元,中部开发区为11124亿元,西部开发区仅为4142亿元,东部开发区是西部的214倍;每平方公里实现
从总资产贡献率看,2006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平均为1216%(按算术平均值计算),在四大区域中最低;西部地区平均为1317%,尽管低于东北(1713%)和中部(1410%),但要比东部高111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盈利能力已明显提高。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看,2006年西部地区平均为1113%,仅次于东北地区的1217%,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612%(按算术平均值计算)。分省区看,西部的甘肃、宁夏、广西、重庆、四川等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再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05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10171万元/人・年,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119%和151低1412%。,,。
2003,工业总产值东部开发区是西部的312倍;每平方公里累计吸收外资为517倍;每平方公里实现出口额高达712倍;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收入为213倍(见表3)。
(五)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某些指标已超过
东部。
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东高西低”来评价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差异。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尤其是硬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工业经济效益在逐步提高;相反,东部地区却出现了投资回报率递减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再简单地采用“东高西低经济效益差异。, 表2
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税收收入(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亿美元) 进口(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亿美元)
,东北地区提高了5218%,而32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高消耗、高排放特征明显,节能降耗减排任务
繁重。
受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西部地区能源、
2006年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规模
东部32个开发区
[***********][**************]7
中部9个开发区
[***********][1**********]13
西部13个开发区
[***********]3119114016
东部/西部(倍)
[***********]152815612
中部/西部(倍)
[***********]314318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200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计算。
表3
项 目
每平方公里实现GRP(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收入(亿元)每平方公里累计吸收外资(亿美元)每平方公里实现出口(亿美元)
2005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
全国东部32个开发区中部9个开发区西部13个开发区东部/西部(倍)中部/西部(倍)
[***********]135
[***********]1172
[***********]1106
[***********]24
[**************]
[**************]
注: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商务部外资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整理。
16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资源消耗高,“三废”排放量大,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十财政资金投入。然而,政府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西部分繁重。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看,2006年西部地区单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所提供的生态环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为3155吨标准煤/万元,比东部地区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又不可能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这高11615%,比东北地区高3310%。分省区看,2006年,单样就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制度化的长效机制,解决生态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最高的是宁夏,达到8168吨标准煤/万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首先,要在继续加大政府财元,是最低的广东的813倍。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过
政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种低成本、多元化、大规模310吨标准煤/万元的11个省区中,除河北和海南外,全部
的稳定投融资渠道,解决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持续资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有6个在西部地区,包括宁夏、内金来源问题。例如,通过发行生态环境建设彩票,支持西蒙古、贵州、甘肃、青海、云南。新疆、广西、四川、重庆和陕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其次,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完西工业平均能耗也超过214吨标准煤/万元。
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例如,完善森林、草原、从单位工业增加值“三废”排放量看,2005年西部地湿地等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增设森林培育、草原和湿地保区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二氧化硫高达7515千克/万元、护资金;延长天保工程的实施年限和范围,对因禁止砍烟尘3113千克/万元、粉尘2913千克/万元、废水5516伐、退耕还林还草、,通过一定吨/万元、化学需氧量1914千克/万元、氨氮1162千克/;万元、固体废弃物90811吨/亿元,分别是东部地区的415;,使得各倍、614倍、519倍、211倍、416倍、418倍和5311倍,是全;,设计预防国平均水平的2152倍、2139倍、2134倍、1165倍。再次,研究建立资源开发倍、2122倍和3196倍。当然,,尽快,,支持矿产资源勘探与合金投入、理开发、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及经(七)设贫攻坚任务仍相当
济转型。
艰巨。
(二)加快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我国的东西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村地区发展差距西部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上。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5年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点所在。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4716%,中部地区达到了2416%,加上地方财力薄弱,国家应把新农村建设政策支持的重而西部地区只有113%。这说明,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点放在西部地区。加快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应着设难度大、任务艰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仍将力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要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使农民富起来,首先必须减少农同时,我国现有的2365万农村贫困人口有相当大部民,通过就地转移、外出打工、生态移民等多种途径,使农分集中在西部地区。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民从农业中转移出来,逐步转移到城镇和发达地区。二口高达120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为
是把新农村建设与特色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立足各地5018%,比2003年提高11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贫困
的优势,加快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如发生率高达512%,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二者分别只旅游休闲、现代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走专业化、特色有018%和215%。目前,西部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道路,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在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其中居住在支撑。三是着力提高西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大财山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占50%,连续贫困群体有76%居住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强化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黄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土高原地区,今后扶贫攻坚的难度日益增大。
防灾减灾、公共文化等方面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二、未来西部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
供给能力,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西部农村地区差别较大,各地新当前,我国西部开发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农村建设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新阶段,西部开发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亟待研究解决学规划、突出特色,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一些重大课题。主要包括: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一)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几年,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公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仍主要依赖于
共支出水平差距仍在继续扩大。2000~2004年,我国东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7
2008年第5期(总第2133期)
部与西部地区间人均财政支出相对差距由3019%提高到
3415%,人均科教文卫支出相对差距则由3719%提高到
①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生活条件的同3818%。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西部地区要加快工业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即具有地区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避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必须突出重点领域,把着力点放在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精深加工、特色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及文化产业上;同时强化基地建设,引导形成一批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使之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为促进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投资引导政策体系。尤其是,要加大对西部投资促进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并采取投资补贴、贴息贷款、土地、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沿海企业西进。
)质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西部地区是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集聚地,同时还分布有63个革命老区县,因此,在设计西部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殊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例如,革命老区的优抚费用要远高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则需要维持两种语言和民族文化传统,其公共文化支出也要远高于一般地区。这样,就需要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西部一些特殊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在保持全国政策统一性的基础上,照顾到某些地区的特殊性。
(四)稳步推进西部主体功能区建设。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将在2008年全面启动体功能区建设,开发密度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化开发、重点开发、,明确,政策,建设活动,从而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以及人口和经济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按照现行的规划构想,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属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国家“十一五”时期规划纲要划定的22个限制开发区,有17个分布在西部地区。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共计
1283个,14016万平方公里,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在
,民间力量十分,,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西进,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选择。当前,随着沿海要素成本的上涨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加上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已有较好的基础,基本具备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当前我国正面临一个引导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西进的大好时机。这种“西进”将可以把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管理和营销技术与西部丰富的资源和低要素成本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一种东西互动共赢的局面。
为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西进,需要国家在战略和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是从过去的“就资金移动劳动力”战略转向“就劳动力移动资金”战略,积极引导沿海企业和资金向其他地区转移,以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二是实行以开放促和谐的新型开放战略,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西进,加快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把扩大对外开放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依靠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以开放促协调的良性互动格局;三是鼓励沿海开发区西进,如鼓励它们利用自身的管理、营销、人才和资金优势,采取合资、合作、参股、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张;四是实行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政策,对珠三角、长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要逐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鼓励这些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引导其产业向中西部特别是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域转移。
这种情况下,对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就必须积极探索一种“不开发的富裕”、“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繁荣”的发展模式。同时,由于这些地区是以“不开发”为代价的,它们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和牺牲,因此,对它们来说,仅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对所有地区都适用的。这样,就需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机制问题。
(五)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从总体上看,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西部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当前
①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相对差距系数=(东部指标值-中西部指标值)/东部指标值×100%。
18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