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制高点? 举例说明哪些人是道德的捍卫者(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道德的捍卫者:
庄子
孔子
在和别人发生争执时常常出现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现象
年幼的小孩为了说服大人也出现抢占现象(撒谎、打架后的逃避责任的借口) 我们批判别人的思想不如自己,说别人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
用大量的证据说明道德是强有力的武器
例证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那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人的丑态和揭露他们的心境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人们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事情(注重个人的看法) 攀比心理造成
羡慕嫉妒心理
哗众取宠心理
贬低他人提升自己的心理
总结前人错误说自己英明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成就意识
然后通过一些客观事实分析这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利弊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利:可以迅速地结束争执,而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的进步,相互促进作用(以捐款为例),能促进人类超我意思的形成和强化——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
弊:可能由于这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现象使得大家的相处不和谐,这还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制造分裂。可能打击或伤害到那种真正纯洁的心灵
将抢占道德制高点和真正的“厚德载物”“以爱创造世界”进行对比分析,肯定后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朱正耀的实际说明真道德和伪道德利弊,以真正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的成功例子说明这个世界非常需要道德的制高点,但是不是狭隘的抢占道德的至高点
当我第一次听到中华文化的老师在期末考试的题的时候选择这个来做为考题时我感到非常的惊讶,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很独到的看法或是想或是觉得老师这样做是有违传统观念的,所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傻眼了!由于我是一个有问题就想迫切解决的人,所以我想在上周星期二时就想急于应付考试了,我特意安排出4个小时的时间,当时还胸有成竹地想,这个命题未免太简单了吧!可是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的时候,我才渐渐开始紧张起来,有点茫然无措,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可是我才明白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最终的结果很出乎意料:我竟然看起电影来,可能是太压抑了吧!
我一直在思索“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制高?”,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命题却让我无从下手,却让我如此的忐忑不安?
这样的纠结与迷惑一直持续到上周的星期六,那天鬼使神差地去和朋友听了一个改变我人生态度的讲座——2010年青年精英峰会,这场讲座的改变很多不可能的改变,明白了爱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 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从某个意义上说,抢占道德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上次和朋友到文星镇上面去逛街的时候,突然间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出了一个小孩的几句话,顿时让我惊呆了,那个小孩大声的对他的妈妈抱怨道:谁说的我去上网了?你看到了吗?然后他恨委屈的哇的一声就哭了、、、、、、、、用稚嫩的小手揉着红红的眼睛,靠在门上,仿
佛这个世界没有人信任他了一样,过了一会儿,他的母亲心痛地慢慢地慈爱地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笑着说:乖乖,别哭别哭,给妈妈说刚才到底你跑到什么去了嘛,只要你给妈妈说,这次我一定会原谅你的。然后那个孩子半哭半笑地说:我离家后先是去找兰兰去耍了,然后在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张奶奶提着很大的几包东西,我们就帮他的忙送回家,她还给了我们吃了几个梨子呢、、、、、、、、、然后紧接着就是那位母亲很热烈的拥抱和亲吻。
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很显然看到,一个孩子被他的母亲误认为去上网打游戏了,很有可能要被责骂甚至是受皮肉之苦的,但是这个孩子却采取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彻彻底底地改变了那种不利的地位。行动1:那位孩子为了表明自己的委屈和清白他哇的一声悲伤地哭了起来,而就在他哭的那一刹那,他让他的母亲立刻饱受道德的煎熬,以为好母亲怎么舍得孩子哭泣呢?我还没有问清楚他原因他就哭了,难道这次真的错怪他了?好像他也不是那样不乖的人,我是不是不应该、、、、、、、、就这样,这位母亲开始动摇了开始心软了,潜意识中的那种愧疚感顿时如地震一样袭来,加之在孩子哭泣的那一刹那,很多双陌生人的眼睛正盯着那位哭泣的孩子还有那位很生气的母亲、、、、、、显而易见,这个行动让他的妈妈在道德上来说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她出于人类的本能,出于超我的自责和内疚,出于社会心理学中的意识,她慢慢地走过去,用手抚摸着她的孩子、、、、、、行为2:这个小孩哭泣地说了一句非常非常领人震惊话“然后在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张奶奶提着很大的几包东西,我们就帮他的忙送回家,她还给
了我们吃了几个梨子呢”就在这短短几分钟之内,那位本来还是怀着责备孩子不听话甚至在为孩子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想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母亲,再次由于处于道德的不利地位和处于道德捍卫意识,她由于人类的本能和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她做了两个很温暖和伟大的动作“然后紧接着就是那位母亲很热烈的拥抱和亲吻”。
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前前后后总共用时还不到10分钟,一个很顽皮的还在,一个很委屈的孩子,一位非常气愤的母亲(她以为孩子又偷偷地跑出去玩网游去了),一位非常有责任感的孩子,一位想通过一定的言语或行动试图去改变孩子的陋习的母亲,还有很多的过客看客还有一些在思索的人,有的人在卖花生,有的人在理发,有的人在拉着黄包车,有的人在一旁深深地吸着嘴中的烟,有的人在和他的女朋友亲密地拥抱,有的人在大口地吃着碗里的面、、、、、、、、、、、这样的一幕却这样发生了,母亲紧紧地拥抱着那位哭泣的孩子,不停地抚摸着孩子的背部,嘴里不停地说着宝贝儿宝贝儿别哭别哭了嘎,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该没有问清楚就开始责骂你,妈妈不该对你这样值得妈妈骄傲这么懂事的孩子生气,别哭别哭嘎,好了好了,今晚我带你去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哈、、、、、、、孩子慢慢地开始半哭半笑起来,还是在用小手揉着眼睛、、、、、、、此时见者十有八九都会被这一幕所打动所震惊,母亲的慈爱和孩子的乖巧懂事在这短短几分钟内被彰显的淋漓尽致。
道德往往就是这样奇迹般地发生的,然而当我作为一个很冷漠的旁观者时,当我用精神分析,到我试图去用文字解读故事的形成过程
时,却得出了这样一个令我自己也感觉似乎很惊讶的结论:这个孩子在收到他妈妈的斥责时,由于本我的自我防范意思和条件反射(也许他曾经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就在他的潜意识中根植了这样的条件反射),孩子在情急之下采取了应急反应,并近乎完美地对他的母亲做了两个行动,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她的母亲就饱受到了道德的煎熬,由于本能驱动和超我的进步性,她采取了彰显母爱的动作,结果是他们两——母子给大家上演了一场感人的“戏”。再结合我要写作的“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至高点时?”我顿时感觉无比紧张和恐惧起来,并引发了我沉重的思考:这个孩子太邪恶了,怎么这么小就如此懂得抢占道德的至高点,还做得那么的完美!
我想这定是我为什么久久不能动笔进行写作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个命题在挑战我们的道德意识,在逼迫我们审视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德!
怎么思、如何做、怎么样才是“抢占道德至高点?”
上次老师在布置这个命题的时候,他也用几个实例来试图启发我们去进行写作,他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我一直都挥之不去的一个例子是说在发生汶川地震时,社会上的一些人都都在责备姚明捐的钱太少,他为了试图去揭示那些批判者的错误心态,他继续补充道:“这个捐钱多少是万泉庄自愿的事情,捐几万几十万是甚至几千万是爱心,捐一元两元同样是爱心,不因该用捐的金钱来衡量那种爱的分量”这段话视乎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在我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却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那些说姚明等人捐钱的人是站在一种想急切帮助
灾区人民的角度,是想那些真正有钱的人能够在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时那些有钱人能够多出点财力去资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们买帐篷、提供食物、解决住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等,而且当时还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报道:说是一位靠捡垃圾的为生的老人,在募捐的那天杵着拐棍蹒跚地去走到了募捐箱旁,捐了好几百元,我不知道这几百元对于这样一位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我没有遭受过那样的苦难,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他不知道需要再去“捡几千几万个瓶子才能积蓄这么多的钱”,我不想再用“抢占道德的至高点”去分析这位老人了,因为如果没有她这样如此有爱心的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何在?我们的爱心何在?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何在?其实我真的很佩服她——老人,但是我不希望随着她的老却带走了我们的精神支柱!其他那些批判姚明捐钱太少的人,也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试想,如果没有群众的舆论,没有大家对姚明的批判,那么在下次中华儿女再次遭受到什么困难时,也许很多有钱人就觉得没有公众的舆论,他可以完全不捐任何钱,那么有了一个姚明今后还会有成千上万个姚明,那么我们的社会即时有很多人是富裕起来了,那么他们的贡献何在?他们吃国家的用国家的,在汶川人民遭受苦难时就不能有哪些有点良知的人去谴责他们?去捍卫我们摇摇欲坠的道德?如果始终有人们在坚持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那么哪些虽然不想捐钱的人,在大众正确的舆论的引导下和“逼迫下”也会渐渐地让那些“富人”如思考什么才是爱心,什么才是责任,什么才是道德!一种观念
也许对于那些穷的只剩下钱的人来说今日是一种难以认同的事情,甚至还会有相同的利益积极的人为之解脱,但是在人们长期的舆论下,就会不断地批判,渐渐地把有人受苦就捐钱成为一种习惯,让他他们有了这种道德思想,比一代一代地影响下去,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更多的人充满了爱,有更多的有钱人充满了爱,有了更多的人去捍卫道德捍卫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
一个事物的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也是在当今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必然将发生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忙碌,其实很多人都是在为自己而忙,忙着挣钱,忙着总结前人的过失,忙着提升自己名誉和声望!其实辩论的每一方都是输者,表面上看是成王败寇,但是争执的人都在道德上越走越低!但也许正是这样我们才在矛盾中进步,才在摸索中去探求“为什么要抢占道德至高点?”去追寻到底什么才是中华文化!
有时候那些批判姚明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是一些思想过于偏激,认为他们根本不应该去苛求姚明去多捐一元钱,要充分尊重姚明的自愿,其实我也担心很多人出发点是好的,但之所以会有人去说那些批判者太过激了,其真正原因会不会是自己也是跟着姚明在跑步的人呢?阿甘他也跑过,也跑了很远,同时也带领着很多人在跑,可是阿甘是单纯的是善良的!我们有时不要因为他是姚明,他是我们的明星是我们的篮球希望就认为他做的什么事情就是对的,因为我们真的害怕很多人听惯了“我的父亲是李刚”,习惯了麻木了就认为合情和理了!姚明干出这种事我们能够谅解,那么下次更多跟着他跑的人是否
也能得到谅解?那么有一天有钱人都成了姚明,大家还帮着他说话,说他这样做是他“个人的自由”时,群众的舆论就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力量了?!
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至高点?不仅是因为生物本能,不只是条件反射,也不仅仅是超我的自责和愧疚感。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是群众的爱是中华一代一代传承的“道德冲动”,它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因为它也许在发挥着对于中华名族无法估量的作用!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制高点?我觉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趋势,如同国学在提抗外国的文化入侵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要抢占道德的制高点需要的是一种勇气和责任!用爱去创造世界,用道德和法律的利剑去维持和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制高点? 举例说明哪些人是道德的捍卫者(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道德的捍卫者:
庄子
孔子
在和别人发生争执时常常出现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现象
年幼的小孩为了说服大人也出现抢占现象(撒谎、打架后的逃避责任的借口) 我们批判别人的思想不如自己,说别人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
用大量的证据说明道德是强有力的武器
例证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那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人的丑态和揭露他们的心境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人们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事情(注重个人的看法) 攀比心理造成
羡慕嫉妒心理
哗众取宠心理
贬低他人提升自己的心理
总结前人错误说自己英明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成就意识
然后通过一些客观事实分析这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利弊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利:可以迅速地结束争执,而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的进步,相互促进作用(以捐款为例),能促进人类超我意思的形成和强化——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
弊:可能由于这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现象使得大家的相处不和谐,这还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制造分裂。可能打击或伤害到那种真正纯洁的心灵
将抢占道德制高点和真正的“厚德载物”“以爱创造世界”进行对比分析,肯定后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朱正耀的实际说明真道德和伪道德利弊,以真正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的成功例子说明这个世界非常需要道德的制高点,但是不是狭隘的抢占道德的至高点
当我第一次听到中华文化的老师在期末考试的题的时候选择这个来做为考题时我感到非常的惊讶,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很独到的看法或是想或是觉得老师这样做是有违传统观念的,所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傻眼了!由于我是一个有问题就想迫切解决的人,所以我想在上周星期二时就想急于应付考试了,我特意安排出4个小时的时间,当时还胸有成竹地想,这个命题未免太简单了吧!可是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的时候,我才渐渐开始紧张起来,有点茫然无措,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可是我才明白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最终的结果很出乎意料:我竟然看起电影来,可能是太压抑了吧!
我一直在思索“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制高?”,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命题却让我无从下手,却让我如此的忐忑不安?
这样的纠结与迷惑一直持续到上周的星期六,那天鬼使神差地去和朋友听了一个改变我人生态度的讲座——2010年青年精英峰会,这场讲座的改变很多不可能的改变,明白了爱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 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从某个意义上说,抢占道德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上次和朋友到文星镇上面去逛街的时候,突然间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出了一个小孩的几句话,顿时让我惊呆了,那个小孩大声的对他的妈妈抱怨道:谁说的我去上网了?你看到了吗?然后他恨委屈的哇的一声就哭了、、、、、、、、用稚嫩的小手揉着红红的眼睛,靠在门上,仿
佛这个世界没有人信任他了一样,过了一会儿,他的母亲心痛地慢慢地慈爱地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笑着说:乖乖,别哭别哭,给妈妈说刚才到底你跑到什么去了嘛,只要你给妈妈说,这次我一定会原谅你的。然后那个孩子半哭半笑地说:我离家后先是去找兰兰去耍了,然后在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张奶奶提着很大的几包东西,我们就帮他的忙送回家,她还给了我们吃了几个梨子呢、、、、、、、、、然后紧接着就是那位母亲很热烈的拥抱和亲吻。
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很显然看到,一个孩子被他的母亲误认为去上网打游戏了,很有可能要被责骂甚至是受皮肉之苦的,但是这个孩子却采取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彻彻底底地改变了那种不利的地位。行动1:那位孩子为了表明自己的委屈和清白他哇的一声悲伤地哭了起来,而就在他哭的那一刹那,他让他的母亲立刻饱受道德的煎熬,以为好母亲怎么舍得孩子哭泣呢?我还没有问清楚他原因他就哭了,难道这次真的错怪他了?好像他也不是那样不乖的人,我是不是不应该、、、、、、、、就这样,这位母亲开始动摇了开始心软了,潜意识中的那种愧疚感顿时如地震一样袭来,加之在孩子哭泣的那一刹那,很多双陌生人的眼睛正盯着那位哭泣的孩子还有那位很生气的母亲、、、、、、显而易见,这个行动让他的妈妈在道德上来说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她出于人类的本能,出于超我的自责和内疚,出于社会心理学中的意识,她慢慢地走过去,用手抚摸着她的孩子、、、、、、行为2:这个小孩哭泣地说了一句非常非常领人震惊话“然后在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张奶奶提着很大的几包东西,我们就帮他的忙送回家,她还给
了我们吃了几个梨子呢”就在这短短几分钟之内,那位本来还是怀着责备孩子不听话甚至在为孩子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想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母亲,再次由于处于道德的不利地位和处于道德捍卫意识,她由于人类的本能和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她做了两个很温暖和伟大的动作“然后紧接着就是那位母亲很热烈的拥抱和亲吻”。
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前前后后总共用时还不到10分钟,一个很顽皮的还在,一个很委屈的孩子,一位非常气愤的母亲(她以为孩子又偷偷地跑出去玩网游去了),一位非常有责任感的孩子,一位想通过一定的言语或行动试图去改变孩子的陋习的母亲,还有很多的过客看客还有一些在思索的人,有的人在卖花生,有的人在理发,有的人在拉着黄包车,有的人在一旁深深地吸着嘴中的烟,有的人在和他的女朋友亲密地拥抱,有的人在大口地吃着碗里的面、、、、、、、、、、、这样的一幕却这样发生了,母亲紧紧地拥抱着那位哭泣的孩子,不停地抚摸着孩子的背部,嘴里不停地说着宝贝儿宝贝儿别哭别哭了嘎,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该没有问清楚就开始责骂你,妈妈不该对你这样值得妈妈骄傲这么懂事的孩子生气,别哭别哭嘎,好了好了,今晚我带你去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哈、、、、、、、孩子慢慢地开始半哭半笑起来,还是在用小手揉着眼睛、、、、、、、此时见者十有八九都会被这一幕所打动所震惊,母亲的慈爱和孩子的乖巧懂事在这短短几分钟内被彰显的淋漓尽致。
道德往往就是这样奇迹般地发生的,然而当我作为一个很冷漠的旁观者时,当我用精神分析,到我试图去用文字解读故事的形成过程
时,却得出了这样一个令我自己也感觉似乎很惊讶的结论:这个孩子在收到他妈妈的斥责时,由于本我的自我防范意思和条件反射(也许他曾经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就在他的潜意识中根植了这样的条件反射),孩子在情急之下采取了应急反应,并近乎完美地对他的母亲做了两个行动,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她的母亲就饱受到了道德的煎熬,由于本能驱动和超我的进步性,她采取了彰显母爱的动作,结果是他们两——母子给大家上演了一场感人的“戏”。再结合我要写作的“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至高点时?”我顿时感觉无比紧张和恐惧起来,并引发了我沉重的思考:这个孩子太邪恶了,怎么这么小就如此懂得抢占道德的至高点,还做得那么的完美!
我想这定是我为什么久久不能动笔进行写作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个命题在挑战我们的道德意识,在逼迫我们审视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德!
怎么思、如何做、怎么样才是“抢占道德至高点?”
上次老师在布置这个命题的时候,他也用几个实例来试图启发我们去进行写作,他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我一直都挥之不去的一个例子是说在发生汶川地震时,社会上的一些人都都在责备姚明捐的钱太少,他为了试图去揭示那些批判者的错误心态,他继续补充道:“这个捐钱多少是万泉庄自愿的事情,捐几万几十万是甚至几千万是爱心,捐一元两元同样是爱心,不因该用捐的金钱来衡量那种爱的分量”这段话视乎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在我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却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那些说姚明等人捐钱的人是站在一种想急切帮助
灾区人民的角度,是想那些真正有钱的人能够在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时那些有钱人能够多出点财力去资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们买帐篷、提供食物、解决住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等,而且当时还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报道:说是一位靠捡垃圾的为生的老人,在募捐的那天杵着拐棍蹒跚地去走到了募捐箱旁,捐了好几百元,我不知道这几百元对于这样一位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我没有遭受过那样的苦难,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他不知道需要再去“捡几千几万个瓶子才能积蓄这么多的钱”,我不想再用“抢占道德的至高点”去分析这位老人了,因为如果没有她这样如此有爱心的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何在?我们的爱心何在?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何在?其实我真的很佩服她——老人,但是我不希望随着她的老却带走了我们的精神支柱!其他那些批判姚明捐钱太少的人,也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试想,如果没有群众的舆论,没有大家对姚明的批判,那么在下次中华儿女再次遭受到什么困难时,也许很多有钱人就觉得没有公众的舆论,他可以完全不捐任何钱,那么有了一个姚明今后还会有成千上万个姚明,那么我们的社会即时有很多人是富裕起来了,那么他们的贡献何在?他们吃国家的用国家的,在汶川人民遭受苦难时就不能有哪些有点良知的人去谴责他们?去捍卫我们摇摇欲坠的道德?如果始终有人们在坚持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那么哪些虽然不想捐钱的人,在大众正确的舆论的引导下和“逼迫下”也会渐渐地让那些“富人”如思考什么才是爱心,什么才是责任,什么才是道德!一种观念
也许对于那些穷的只剩下钱的人来说今日是一种难以认同的事情,甚至还会有相同的利益积极的人为之解脱,但是在人们长期的舆论下,就会不断地批判,渐渐地把有人受苦就捐钱成为一种习惯,让他他们有了这种道德思想,比一代一代地影响下去,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更多的人充满了爱,有更多的有钱人充满了爱,有了更多的人去捍卫道德捍卫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
一个事物的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也是在当今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必然将发生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忙碌,其实很多人都是在为自己而忙,忙着挣钱,忙着总结前人的过失,忙着提升自己名誉和声望!其实辩论的每一方都是输者,表面上看是成王败寇,但是争执的人都在道德上越走越低!但也许正是这样我们才在矛盾中进步,才在摸索中去探求“为什么要抢占道德至高点?”去追寻到底什么才是中华文化!
有时候那些批判姚明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是一些思想过于偏激,认为他们根本不应该去苛求姚明去多捐一元钱,要充分尊重姚明的自愿,其实我也担心很多人出发点是好的,但之所以会有人去说那些批判者太过激了,其真正原因会不会是自己也是跟着姚明在跑步的人呢?阿甘他也跑过,也跑了很远,同时也带领着很多人在跑,可是阿甘是单纯的是善良的!我们有时不要因为他是姚明,他是我们的明星是我们的篮球希望就认为他做的什么事情就是对的,因为我们真的害怕很多人听惯了“我的父亲是李刚”,习惯了麻木了就认为合情和理了!姚明干出这种事我们能够谅解,那么下次更多跟着他跑的人是否
也能得到谅解?那么有一天有钱人都成了姚明,大家还帮着他说话,说他这样做是他“个人的自由”时,群众的舆论就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力量了?!
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至高点?不仅是因为生物本能,不只是条件反射,也不仅仅是超我的自责和愧疚感。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是群众的爱是中华一代一代传承的“道德冲动”,它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因为它也许在发挥着对于中华名族无法估量的作用!人们为什么要抢占道德的制高点?我觉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趋势,如同国学在提抗外国的文化入侵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要抢占道德的制高点需要的是一种勇气和责任!用爱去创造世界,用道德和法律的利剑去维持和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